高考專題集訓——文化常識
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A.門下,官署名。隋朝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尚書省、中書省和門下省合稱“三省”。
B.搢紳,亦作“缙紳”。搢紳舊時指官宦的裝束。後用以代稱三品以上的官員。
C.文昭,房玄齡的谥号。谥号是封建時代在人死後按其生前事迹評定褒貶給予的稱号。
D.癸卯,幹支之一。古人将十天幹和十二地支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用來紀年、月、日。
答案:B.“後用以代稱三品以上的官員”錯誤,後引申為士大夫的代稱。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A.戟支,戟是古代一種合戈、矛為一體的長柄兵器,戟支是戟上橫出的刃。
B.牧,意思是馭民如牧畜,後為官職,為古九州之行政長官,手掌軍政實權。
C.密诏,指古代皇帝下達的秘密诏書。文中的密诏藏在衣帶中,又稱衣帶诏。
D.使君,漢稱刺史為使君,漢之後是對普通長官的尊稱;也泛稱奉命出使的人。
答案:D.“對普通長官的尊稱”錯,應是對州郡長官的尊稱。
3、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A.光祿大夫,古代官職名,戰國時代置中大夫,漢武帝時始改為光祿大夫,掌顧問應對。
B.玺,又稱玉玺,傳國玉玺,始于秦朝,是皇帝專用的印章,皇權的象征。
C.癸未,幹支紀年法最早創立于商朝,是現今已知世界上使用時間最長的紀年法。
D.梓宮,指皇帝、皇後或重臣的棺材,文中指漢宣帝賜給霍光的棺材,以示隆重尊崇
答案:C.“幹支紀年法最早創立于商朝”說法錯誤。 這裡不是“紀年”,而是“紀日”;“最早創立”說法錯誤,幹支紀日法确切創立年代已不可考,但可以确定的是這種紀日法從商朝就已出現。
4、下列對文中劃線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踐阼,指皇帝登臨皇位。君主即位也可稱作“登庸”“禦極”“踐祚”“踐極”“踐統”“登極”。B.淫祀,指不合禮制的祭祀,不當祭的祭祀,妄濫的祭祀。包含越份之祭與未列入祀典之祭兩種。
C.太守,古代地方職官,是戰國至秦朝郡守的尊稱。漢景帝更名為太守,主要負責地方郡一級行政區的政治事務。D.立祠,此指立生祠,古代立生祠是百姓自發地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的一種民俗,其對象大多是深得民心的官員。
答案:D 立祠,此指立生祠,古代立生祠是百姓自發地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的一種民俗,其對象大多是深得民心的官員。“自發地”的說法不正确。有的朝代,也可能是谄媚者或懾于其勢焰者所為。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同年生”,科舉時代同榜考中的人,不管年齡差别有多大,都稱“同年生”。
B.“授”“進”“起”“署”“參”等詞語都跟官職的授予和升遷有關。
C.“謝病歸”,即因病辭官回家休養。“謝病”,托病引退或謝絕賓客。
D.“首實”,是向官府交代本人或别人的犯罪情實;“籍沒”,是登記并沒收家産入官。
答案:B“署”是“暫時代理”的意思,“參”是“加入”的意思,與官職授予和升遷無關。
6、下列有關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項是( )
A.《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被儒家列為五部經典著作之首。
B.《左傳》是我國第一部叙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相傳是由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與《公羊傳》、《谷梁傳》合稱“春秋三傳”。“傳”是指人物傳記。
C.總角,古時少兒男未冠、女未笄時的發型。頭發梳成兩個發髻,如頭頂兩角。後代指兒童時代。
D.青衿,是周代讀書人的服裝。曹操《短歌行》中指代有學識的人。
答案:B【解析】B.“'傳’是指人物傳記”錯誤,“傳”是解釋經書的著作。
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A.營田,文中指屯田。屯田是古代政府利用兵士和農民墾種荒地以取得軍隊給養和稅糧的措施。
B.節度使,官名,朝廷在重要地區設置的總管一個地區要務的官員。曆代節度使的職能和稱謂不盡相同。
C.大理寺,我國從南北朝到清代的中央審判機關。主要掌管審核刑獄案件,其首長一般稱為大理寺卿。
D.江東,文中指地區名。秦、漢以後,習慣上稱長江蕪湖、南京段以下長江北岸的地區為“江東”。
答案:D.“長江北岸”錯誤,應是“長江南岸”。
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A.門下,即門下省,與中書省同掌機要,共議國政,并負責審查诏令,簽署章奏,有封駁之權。
B.東都,即洛陽。唐朝東都為洛陽,西都為長安。“望西都,意躊躇”中的西都,也是指長安。
C.管晏,即管仲和晏嬰,皆為戰國時齊國名相。管仲名夷吾,字仲,谥敬;晏嬰字仲,谥“平”。D.四方館,古代官署名。隋時置,以接待四方少數民族及外國使臣,屬鴻胪寺。唐時屬中書省。
答案:C.【解析】C.“戰國時”錯,管仲和晏嬰,皆為春秋時齊國名相。
9、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A.贊普:吐蕃諸王多在名字上加此詞,強調他的權力來自上天,即所謂“君權神授”,強調了贊普的血緣屬于神系,君權來自天神,這與“皇帝”稱謂的由來相同。
B.隴右:最早約出現于漢末魏初,但溯其淵源,“隴右”一詞則由陝甘界山的隴山(六盤山)而來。古人以西為右,故稱隴山以西為隴右,古時也稱隴西。
C.敕書:是皇帝任官封爵和告誡臣僚的文書。敕最早是由西漢的戒書發展而來的,至唐宋元代敕書的種類有所增加。明清時期,敕的用途更為廣泛,規格形式也更為完備。
D.鴻胪卿:官名,掌朝會時贊導禮儀,北齊置為鴻胪寺長官,曆代沿置。隋初正三品,炀帝改從三品,唐因之。北宋前期為三品寄祿官,明改殿庭儀禮司正置,正四品。
答案:A.“與'皇帝’稱謂的由來相同”錯誤,與“皇帝”稱謂的由來不同。秦王嬴政統一中國,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創“皇帝”一詞作為華夏最高統治者的正式稱号。
1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A.刺史,古官名,司地方糾察的官,後沿稱地方長官,清時為知州的尊稱。
B.關東,有“函谷關或潼關以東”和“山海關以東”等說法,文中屬前者。
C.藩鎮,文中指唐朝中、後期設立的軍鎮,其形成地方割據後常對抗朝廷。
D.敕,最初專指皇帝的诏書,後來尊長或官長告誡子孫或僚屬也可以稱敕。
答案:D.“最初專指皇帝的诏書,後來尊長或官長告誡子孫或僚屬也可以稱敕”錯誤,漢時凡尊長或官長告誡子孫或僚屬皆稱敕,南北朝以後專指皇帝诏書。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假,代理官職。其它表示暫時代理官職的詞有:攝、代、署、權、判、行等。
B.移病,舊時官員上書稱病,多為居官者請求退休的委婉語,意思同“移疾”。
C.酒榷,古代政府實行的酒類專賣制度,也泛指一切管制酒業取得酒利的措施。
D.崩薨,古代稱帝王、諸侯之死。另外大夫死曰不祿,士死稱卒,庶人死稱死。
答案:D.“大夫死曰不祿,士死稱卒”錯,大夫死曰卒,士死稱不祿。
1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A.節度使,唐代始設的地方軍政長官,因受職時,朝廷賜以旌節而得名。初設于邊防重鎮,唐末内陸普遍設置,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
B.建康,是南京市在六朝時期的名稱,是東吳、東晉、劉宋、南齊、南梁、南陳六代京師之地,因此,後人稱南京為“六朝古都”
C.夷獠,是古代對西南少數民族之稱。古代漢族自稱為華夏,把華夏東、南、西、北四方的少數民族分别稱為夷、蠻、狄、戎。
D.長短句,古代文體,在宋代以後,是舊體詩詞中詞的别稱,但是在北宋時期,卻是詞的本名:在唐代,長短句還是一個詩體名詞。
答案:C.“把華夏東、南、西、北四方的少數民族分别稱為夷、蠻、狄、戎”錯。應是東夷、南蠻、西戎、北狄。
13、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A.刺史,古官名,司地方糾察的官,後沿稱地方長官,清時為知州的尊稱。
B.關東,有“函谷關或潼關以東”和“山海關以東”等說法,文中屬前者。
C.藩鎮,文中指唐朝中、後期設立的軍鎮,其形成地方割據後常對抗朝廷。
D.敕,最初專指皇帝的诏書,後來尊長或官長告誡子孫或僚屬也可以稱敕。
答案:D.“最初專指皇帝的诏書,後來尊長或官長告誡子孫或僚屬也可以稱敕”錯誤,漢時凡尊長或官長告誡子孫或僚屬皆稱敕,南北朝以後專指皇帝诏書。
1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A.再拜,古代一種隆重的禮節,拜兩次,表示恭敬之意。書信中用為對平輩或朋友的敬語。
B.西域,漢朝以後,對玉門關、陽關以西地區的總稱。又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專指蔥嶺以東。
C.戊子,是幹支之一,順序為第25個,文中用來紀日。古代幹支可以紀年、紀月,也可以紀日。
D.畿内,畿,本義指國都四周的廣大地區,後指京城所管轄的地區。畿内就是指京城管轄的地區。
答案:A.“書信中用為對平輩或朋友的敬語”說法錯誤,應該是“對尊長”。
1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項是()
A.刺史,古代官名,自漢設立,最早是監察郡縣的官員,宋元以後為一州長官的别稱。
B.麾下,“麾”指旌旗,“麾下”就是旗下,借指将帥的部屬,也用作對将帥的敬稱。
C.斥候,即偵察兵,是古代重要兵種之一,分騎兵和步兵,由行動敏捷的軍士擔任。
D.戊午,這裡指五月戊午日,古代用天幹地支配合紀日,三十天為一循環周期。
答案:D. “三十天為一循環周期”錯,幹支紀日和幹支紀年是一樣的,都是六十為一循環周期。
1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A.六經:《詩》《書》《禮》易》《樂》《春秋》的合稱。
B.五帝:上古時代中國傳說中的五位部落首領,為後人所歌頌。
C.封狼居胥:封,祭地,指在狼居胥山祭地,後用來比喻建立顯赫功績。
D.都護:官名,意為“總監”,漢宣帝時為駐守西域地區的最高長官。
答案:C.“封,祭地,指在狼居胥山祭地”錯誤。封,祭天。
17、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項是( )
A.剖符,古代帝王分封諸侯、功臣,任命将帥、郡守,把符節剖分為二,雙方各執其半,作為憑證,用銅或竹、木制成。
B.孝惠,是谥号,古人死後依其生前行迹而為之所立的帶有褒貶評價性質的稱号,文中“悼惠王”也是谥号。
C.春秋,此處指年齡。文中“悼惠王富于春秋”,是說悼惠王正值年輕,與“春秋鼎盛”意思相同。
D.黃老,指上古的黃帝,也稱黃老學說或黃老教派,黃老之術作為古代一種思想流源,始于戰國,盛于西漢。
答案:D項,“黃老,指上古的黃帝”表述錯誤。“黃老”中“黃”,指黃帝學派始祖——黃帝。“老”,指道家學派始祖——老子。後世道教奉為鼻祖。“黃老”,也稱黃老道,為道教早期重要教派之一。
1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A.渠帥,也稱“渠率”,舊時統治階級對武裝反抗者首領或部落酋長的稱呼。
B.百揆,常被引喻為總理國政的官員,也可指各種政務或百官,文中取後義。
C.九錫,中國古代皇帝賜給諸侯、大臣有殊勳者的九種禮器,表示最高禮遇。
D.禅,專門指遠古五帝時代的帝王産生制度,統治者生前把帝位讓給其他人。
答案:D.“禅,專門指遠古五帝時代的帝王産生制度”錯誤。“禅(位)”是我國古代的君王産生制度之一,源自五帝時代,但後代也有類似的事件,文中“隋恭帝禅位于唐”即可證。故選D。
19、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A.州牧,古代地方官職,唐時為州的最高長官,“牧”是管理人民之意。
B.胡床,古時一種可以折疊的輕便坐具,由境外傳入中國,也稱“交椅”。
C.夷狄,常用以稱邊遠少數民族,東方部族為“夷”,西方部族為“狄”。
D.《永州八記》,柳宗元山水遊記的代表作,《小石潭記》就選自其中。
答案:C.“西方部族為'狄’”說法錯誤,古稱西方部族為“戎”,北方部族為“狄”。
2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A.乙科,科考名,唐宋進士分甲乙兩科,明清進士稱“甲科”,舉人稱“乙科”。
B.乘輿,指皇帝和諸侯乘坐的車子,也泛指皇帝所用器物,故常被用來指代皇帝。
C.服除,又稱服阕,指守喪期滿脫除喪服,古代官員遇父母喪,須離職守喪三年。
D.社稷,是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合稱,因君主祭祀社稷,故常用社稷代指君主宗廟。
答案:D.“故常用社稷代指君主宗廟”錯誤。常用社稷代指國家。
2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A.季,古時兄弟排行,《左傳·昭公二十六年》中有“亦唯伯仲叔季圖之”。以伯、仲、叔、季作次序,季是最小的。
B.稷契,稷和契的并稱,稷是後稷,傳說他在舜時教人稼穑;契,傳說是舜時掌管民治的大臣。稷契在文中指賢臣。
C.九服,原指王畿以外的九等地區,後指全國各地區,另解為古代王和後的九種服制。文本中的九服之制指古代王和後的九種服制。
D.轉,古代表示官職調動,主要是指官職的平級調動,文中司馬孚任度支尚書屬于平級調動。類似的還有“移”“調”“徙”等。
答案:C.“文本中的九服之制指古代王和後的九種服制”錯誤,文本中指王畿以外的九等地區。
2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A.冢宰,在周朝時是六卿之首,亦稱太宰,後來冢宰也是吏部尚書的代稱。
B.太牢,古代祭祀時,牛羊豬三牲全備為太牢,有時隻用一牛也可稱太牢。
C.經筵,指古代帝王為講論經史而特設的講席,由皇帝給百官講授治國之道。
D.顧命,指帝王臨終遺命。帝王臨終前托以治國重任的大臣稱為“顧命大臣”。
答案:C.“指古代帝王為講論經史而特設的講席,由皇帝給百官講授治國之道”錯誤,是指漢唐以來帝王為講論經史而特設的禦前講席,宋代始稱經筵,置講官以翰林學士或其他官員充任或兼任。是官員為皇帝講授,太子出閣後,亦有講筵之設。
23、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A.交趾,古地區名,明永樂五年設交趾省,轄境相當今越南北部、中部地區。
B.封禅,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典禮,封為祭天,禅為祭地,一般在泰山舉行。
C.歲貢生,明清時每年或兩三年由地方選送入國子監學習的生員,也稱貢士。
D.戶部,中央行政機構六部之一,掌管全國土地、戶籍、賦稅、财政等事宜。
答案:C.“明清時每年或兩三年由地方選送入國子監學習的生員,也稱貢士”錯誤。“貢士”不同于“貢生”,舉人經會試而被錄取者稱“貢士”。
2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A.策論,宋代以來試士科目之一,指議論當前政治問題、向朝廷獻策的文章。
B.判,唐宋兩代的一種官制,多指以高位兼任低職務,或以京官出任地方官。
C.楹,本義為廳堂前部的柱子,在古代也常作量詞,文中指房柱的計量單位。(“漢太學千八百室,生徒三萬人。唐學舍亦千二百間,今取才養士之法盛矣,而國子監才二百楹,制度狹小,不足以容。”)
D.實學,以“實體達用”和“經世緻用”為主要宗旨與内容的學說,始于宋。
答案:C.“文中指房柱的計量單位”錯誤,根據原文“國子監才二百楹,制度狹小,不足以容”可知,“楹”在文中是房屋的計量單位,即二百間房屋,無法容納足夠多的學生。
2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A.世子,古代諸侯王嗣子之稱号,在明清兩代為親王嗣子,世襲親王爵位。
B.監國,特指皇帝外出時,由太子留守宮廷代替皇帝處理國家日常事務。
C.谕德,唐代始置太子左右谕德各一人,掌對皇太子教谕道德,随事諷谏。
D.“駕”,帝王所乘的車子,晏駕,車駕晚出,是古時帝王死亡的諱稱。
答案:B.“由太子留守宮廷代替皇帝處理國家日常事務”錯誤。監國也可由重臣擔當,也指君主未能親政,由他人代理朝政。
2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A.車駕,本義是馬車,又可以指帝王所乘的車,所以常用來作為皇帝的代稱。
B.龜鑒,龜是龜甲,以蔔吉兇;鑒是銅境,以辨美惡。兩字相合,比喻借鑒。
C.社稷,土神和谷神,也代指國家。其中“社”也指祭祀土神的地方或節日。
D.路,宋朝和元朝時期的最高行政區劃名,相當于明朝和清朝時期的“省”。
答案:D.“路,宋朝和元朝時期的最高行政區劃名”錯,元朝時期的最高行政區劃是“行省”,不是“路”。
2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A.旄钺,旄是古代用牦牛尾裝飾的旗子,钺是古代兵器,旄钺這裡代指軍權。
B.昆仲,稱呼别人為兄弟的敬詞;昆古義為哥哥;仲則是弟弟的意思。昆仲這裡指兄和弟。
C.受禅,在古代,當上一代君王老了的時候,就會大力推薦一位能人,把帝位讓給他。
D.留後,唐代的時候,節度使出征或入朝,常置留後知節度事,以後成為慣例。
答案:C.受禅,指王朝更叠,新皇帝繼承舊帝讓給的帝位,泛指繼位。上一代君王推薦一位能人,把帝位讓給他,是“禅讓”。“受禅”和“禅讓”兩者的主體是不同的。
2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A.九河,相傳大禹治水時位于黃河下遊的九條大河。禹疏九河,疏導黃河水東流入海,至漢代九河故道早已淤塞,蹤迹難尋。
B.中二千石,漢代官員薪俸等級。這裡的“石”是古代容量單位,與《馬說》中的“一食或盡粟一石”中的“石”意思相同。
C.冀州,相傳大禹治水的時候,将天下分為九州,冀州為九州之首,主要在今天的河北省,所以河北簡稱“冀”。
D.光武,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年号。古代稱呼皇帝可稱廟号、谥号、年号,如漢高祖是廟号,隋炀帝是谥号,乾隆是年号。
答案:D.“光武,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年号”錯誤,光武是劉秀的谥号;“漢高祖是廟号,隋炀帝是谥号”錯誤,漢高祖是谥号,隋炀帝是廟号。
29、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A.從親,合縱相親。戰國時期,山東六國為了共同抵抗秦國而合縱結為聯盟。
B.箕帚之妾,持箕帚,以供掃除之妾,常用以謙稱自己妻子,文中是張儀謙稱秦女。
C.庶長,指妾所生之長子,也可指春秋時秦國官職,掌軍政大權,相當于卿。
D.請平,指戰敗投降。文中指在遭到多國進攻後,楚國退兵,向秦國投降。
答案:D.“請平,指戰敗投降”說法錯誤。“請平”意思是求和。
3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A.唐虞,是唐堯與虞舜的并稱。也可以指堯與舜的時代,古人以之為太平盛世。
B.上元,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其活動包括王羲之《蘭亭集序》中提到的“修禊”。
C.台憲,指前文的禦史台,從秦朝起為監察性質的機構或官職,負責監察百官。
D.宗室,指同一祖宗的貴族,即國君或皇帝的宗族。又稱為皇族、帝宗、天潢等。
答案:B.“其活動包括王羲之《蘭亭集序》中提到的'修禊’”錯誤,元宵節的活動包括賞花燈、吃湯圓等,而“修禊”是三月初三上巳節,不是上元節。
3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A.“五湖”,一般以洞庭湖、鄱陽湖、太湖、巢湖、洪澤湖為“五湖”,文中特指太湖。
B.“大夫”,古代官階名稱,大夫分為上、中、下三階,後成為對一般任官職者的稱呼。
C.“不榖”,古代帝王自稱的謙詞;“孤”“朕”“寡人”等也是古代帝王自稱的謙辭。
D.“四封”,四面疆界,四境之内。“封”的意義和“又欲肆其西封”中的“封”相近似。
答案:C.“朕”是皇帝的自稱詞,不是謙詞。
3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A.神道碑,立于墓道前記載死者生平事迹的石碑,也指刻于墓碑上的碑文。
B.諱,名諱。古人說話作文時為了避諱,不直稱君王或尊長的名、字和号。
C.賜三品服,文中指給未及三品的歐陽修賜予三品官服,以示皇帝的恩寵。
D.太子太師,即太子的老師。後多為虛銜無實職,可用于追贈死去的重臣。
答案:B.“不直稱君王或尊長的名、字和号”錯,應該是不能直稱“名、字”,而沒有固定不能稱“号”。
33、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A.名器,标識等級的稱号和車服儀制等,常常用于表示官爵和封賞不可過多過濫。
B.西閣,宋朝皇帝聽講的地方,有講官專門為皇帝講解經史要籍、有時皇帝自己也會講。
C.六經三史,泛指古代典籍,其中“六經”為六部儒家經典,由孔子整理而傳授。
D.精英,文中指從古至今的政見精華,與杜牧《阿房宮賦》中的“精英”意思相同。
答案:D. “與杜牧《阿房宮賦》中的'精英’”意思相同”錯誤,杜牧《阿房宮賦》中“齊楚之精英”的“精英”指金玉珍寶。
3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A.俸祿,朝廷給予各級官吏的薪酬。形式主要有實物、糧食、錢币等。
B.治書侍禦史,唐初為禦史大夫的副職,管理賦稅、俸饷等财政事宜。
C.還第,即回家。古代往往指官吏因辭職或被解職而返回自己的私宅。
D.帷幄,指室内懸挂的帳幕,常代指天子的近側或将帥的幕府、軍帳。
答案:B.“管理賦稅、俸饷等财政事宜”錯,治書侍禦史,管理圖籍文書。
3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A.梨園,相傳唐明皇選樂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園,故其成為古代對戲曲班子的别稱。
B.折鼎,文中喻沒有能力。鼎是古代三足兩耳用于烹煮的器物,後比喻王位、帝業。
C.甲申,為明崇祯十七年的幹支紀年。此年李自成率起義軍攻進北京,明王朝覆滅。
D.靖節,即靖節先生,是東晉詩人陶淵明的谥号。陶淵明死後,人們私谥“靖節”。
答案:B.“折鼎,文中喻沒有能力”說法錯誤,折鼎,文中指斷足的銅鼎。
3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A.太宗,文中指漢孝文帝的廟号。廟号是君主死後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号,起源于商朝。
B.祝官,古代掌管祭祀祝禱等事宜之官,文中的秘祝是秦代司祈祝之官,漢文帝時廢除。
C.诏獄,主要是指高官犯罪後,需要皇帝下诏書才能系獄的案件,不是實體監獄的意思。
D.《詩》,即《詩經》,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三百多首詩歌。
答案:C.“不是實體監獄的意思”錯誤,“诏獄”也可以指關押欽犯的監獄。
37、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确的一項是()
A.相國,起源于春秋晉國,稱之為相邦,是戰國秦及漢朝廷臣最高職務。
B.瀚海,一是指北方的大湖,二是指大沙漠。明以後專指戈壁沙漠。
C.秩祿,即俸祿,指官吏每年或每月所受的糧食,也可指職位、品級或出身。
D.蹋鞠,鞠是古代一種用來踢打玩耍的皮球,蹋鞠也叫蹴鞠,是一種踢球遊戲。
答案:C.“指官吏每年或每月所受的糧食”錯,俸祿是古代政府按規定給予各級官吏的報酬。主要形式有土地、實物、糧食、錢币等,表述不全。“出身”錯,僅能表示職位、品級,不能表示出身。
3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A.封事,密封的奏章。古時臣下上書奏事,為防有洩漏,用皂囊封緘,故稱之。
B.樞密使,樞密院的長官。宋代時樞密使由文臣擔任,權力範圍與宰相相當。
C.磨勘院,宋初設立的官署。為隸屬吏部的铨選機構,負責京朝文武官考核。
D.三代,中國曆史上夏、商、周三個朝代的合稱。最早見于《論語·衛靈公》。
答案:C.“為隸屬吏部的铨選機構,負責京朝文武官考核”錯誤。磨勘院不是隸屬吏部的铨選機構,而且不負責武官考核。太宗淳化三年置磨勘京朝官院,掌考核京朝官。同時置磨勘幕職州縣官院,掌考核幕職州縣官。
下一篇
美國各州地圖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