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艾灸不配穴,等于關燈走夜路,效果大打折扣!

練武需要秘籍,抓藥需要藥方,而艾灸,需要的是配穴。穴位就是中藥,配穴就是抓藥,然後就會有灸友就要問了,你不是說艾灸的基本原則是“哪裡不舒服灸哪裡”嗎?不是不用配穴也能艾灸嗎?


是的,艾灸确實可以哪裡不舒服灸哪裡,其實那也是穴位啊,疼痛或不适處在中醫叫來是天應穴、阿是穴,代表的是局部經絡不通,那麼當然,艾灸它是必須的,疏通局部,才能維持整體經絡的通暢。


很多灸友長期單獨的單獨灸某一完好部位,這才是我們要避免的!要知道艾灸是聚氣血的,長期定點灸某一部位,氣血就都往那跑了,而那地方又是完好的,不需要修複,這不是浪費了嗎?還害得其它部位氣血不足。


艾灸不配穴 就是關燈走夜路


《針灸精義》中說:“不知穴之配合,猶如巅馬亂跑,不但不能治病,且有使病機變生他種危險之狀态。”如果配穴恰當,取穴準确,效果也會提高。如配穴無章,效果也差,甚至産生上火之類的副作用。可見,艾灸效果一定程度取決于配穴。


進行艾灸調理時,若艾灸操作已經沒問題了,那麼效果效果就取決于配穴了。所謂配穴,首先要掌握穴位的特性,與其他相關穴位的特性,按照一定的配方原則相互配合,使之達到較高的效果。下面是配穴的基本原則:

1、調髒腑氣血


這一點實際上是對于整體機能的調節的深化,也就是在配穴時必須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不被表面現象或局部病象所糾纏。不管什麼症陰陽失衡,則是病理的實質,陽盛則陰病,陰病則陽病,而針灸調理的效應就在于調整機體的陰陽,使之從失衡達到平衡。而人體陰陽的平衡的維持,是以髒腑氣血功能來實現。調整髒腑之中,又以五髒為中心。


例如,對于五髒俞加隔俞方的配穴,充分體現《靈樞.本髒篇》所論述的“五髒者所以藏精神氣血也”的治則原旨,并将《内經》理論付諸于針灸配穴的實踐。調理氣血又以調氣為主,因為“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行則血行,氣滞則血瘀。”從艾灸的調理效應來看,又主要治氣調氣。


2、循經取穴


人之為病多以氣滞血瘀,經絡阻滞為主,結合經絡的“是動”與“所生病”證我們在配穴上還是應該以尊重傳統的循經配穴為主的原則。但決不局限為一條經的穴位,而是擴大到以調理經絡的病理實質為主,聯系相關的各條經脈,并以審證求因、标本先後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實現循經取穴的原則。


雖概括地說,病在上部常選用手陽明大腸經,手太陰肺經穴;病在中部常選用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穴;病在下部常選用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穴。同時結合證因分析,可知本方以通經活絡,舒經利節為主,且能調和陰陽氣血,而以标本兼顧。


明星穴位“足三裡”的常用配穴


1、足三裡 + 内關:益氣養血、甯心定志!

足三裡為足陽明胃經之合穴。足陽明胃經,為多氣多血之經。故足三裡乃陽明經氣,猶如百川彙合入海之勢,經氣充沛而功效卓著。故足三裡乃陽明經氣,猶如百川彙合入海之勢,經氣充沛而功效卓著。因為胃屬土,本經亦屬土,故足三裡為土中之真土。後天精華之根,能升能降,為疏導胃氣之樞機。



胃為五髒六腑之海,後天之根本,五髒六腑皆賴以營養,故艾灸足三裡能以壯元陽,補髒腑之虛損,且能升清降濁,導痰行滞,調理範圍比較廣泛。所以,說:“百病莫忘足三裡”。《針灸大成》中也說:“若要安,三裡常不幹”。


内關為心包經之路,别走手少陽,能清心胸之熱,行三焦之氣,若與足三裡相配能輔助足三裡升降氣化之機,又能益氣養血、甯心定志,主調氣血不足、心神不安、驚悸、怔腫、失眠多夢等證。因其又能升清經濁,通利水道,清心除煩,導赤除濕,故以可用于心胃灼熱、胸悶、停痰宿飲、嘔逆倉咳、不思飲食等證。


2、足三裡 + 曲池:疏理表邪、清解肺衛!

足三裡為足陽明胃經合穴,曲池為手陽明大腸經合穴。二陽相配,二合相會;曲池走而不守,足三裡能升能降、上下交融,故能協調胃腸氣機,通達上下,功專善行。



又因肺與大腸相表裡,故曲池又能間接疏調肺氣、清熱散邪;若與足三裡相配合,又能疏理表邪、清解肺衛;故可用于表邪侵襲肺衛而不能宣達而見有惡寒、發熱、咽幹、頭痛等證者,以及外邪直中胃腸所緻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


3、足三裡 + 太沖:平肝除逆,行血通經!

足三裡又能補血、活血、涼血、清血,而太沖功能為洩肝膽、降氣逆、通經、行氣、止痛,也能涼血、活血。



兩者相配,平肝除逆,行血通經,涼血活血,疏通肝胃之氣機,清理肝膽胃腑之蘊熱,主調痛經、肝膽氣逆、頭暈頭痛、煩躁善怒、嘔呃、胃痛等屬于氣逆或氣滞蘊熱者,以及脅痛、髒躁、癫狂、肝胃不和、胃中堵悶等證。


4、足三裡 + 陽陵泉:疏氣通經,搜風祛濕!

足三裡為足陽明胃經之樞紐,疏通胃氣,升清降濁。陽陵泉為足少陽膽經之合穴,功能為平肝和胃,降逆緩沖,疏木和土,調理肝胃。兩者相配,則能主調木郁悔土,見有中消停飲、口苦吞酸、反胃呃逆、洩瀉嘔吐等證。



又因足三裡能調氣活血,陽陵泉為諸筋之會,二者相配,疏氣通經,搜風祛濕,舒筋利節,故也可用于治療風痹、膝腫、下肢麻木、半身不遂等屬于經絡痹阻者。


5、足三裡 + 百會、風府:祛風散邪!

足三裡能升清降濁,調理氣血。百會為手足三陽督脈之會。足三裡、百會相配,益氣升陽,舉陷健腦益智,若加風府用瀉法,又能清理腦海之氣血。



故足三裡、百會、風府三者上下相配,調理逆亂之氣血,祛風散邪,醒腦安神,主治内風、外風所緻之頭暈目眩、語言蹇澀,半身不遂或肢體麻木等證。


6、足三裡 + 天突、膻中:宣肺止嗽!



足三裡、天突、膻中相配,補之則益氣補肺,宣肺止嗽,亦即培土生金與母子相生之意;瀉之則降逆化痰,開胸順氣。


若為肺氣虛而痰飲肺者,則可以補足三裡、膻中,而瀉天突,攻補兼施。

蓋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脾虛胃弱,痰濕内生,肺阻氣,也可潛用足三裡、天突、膻中而脾肺同調。


黃金金艾柱/點擊下圖即可購買


艾灸調理方法僅供參考,防病治病仍需謹遵醫囑。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