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張郎中,90後中醫,中醫學碩士,社區醫院坐診,半日臨證半讀書,崇尚中醫經典,倡導“天人合一”的理念,緻力于傳播中醫思維,讓中醫思維照亮每個人的生活。
近日治療了一個打呼噜的患者。打呼噜嚴重,睡眠差,最近用了檢測睡眠的軟件,看到數據更焦慮了。
治療了兩周效果欠佳。
好像好一點了,其實基本就可以判斷沒啥效果,患者給大夫保留了一絲顔面,大夫切不可覺得效果尚可,繼續效不更方。
這個方子加減用了十幾天,效果很不好,郎中就在想應該采用何種思路。
方子如下:
鼾證産生的原因與痰有關,葶苈子善治痰證,而鼾證又與氣道壅阻有關;神曲雖為消食之品,卻有暢通氣道的作用。臨床當中,以葶苈子配伍半夏、炒白術、石菖蒲、焦神曲後治療鼾證作用更佳。
同時方中合并有五苓散,郎中在臨床中處理腺樣體肥大、打呼噜等氣道阻塞不通的疾病時,多用五苓散取效。
最後加了附子和川烏,以增強溫陽行水的作用。
整方的組方思路其實是沒有大問題的,但是為何效果不佳呢?
患者微胖,伴有水腫,平素手腳易涼,舌質偏淡,中間高凸。綜合考慮來看,還是三陰經陰寒偏重,無法溫化寒痰水飲所緻。
雖然葶苈子配伍半夏、炒白術、石菖蒲、焦神曲可以對痰飲精準打擊,但是現在的痰飲實際上是處于一種“冰凍狀态”的,隻有先“解凍”,這些藥才能發揮作用。
關于痰濕,可以看一下視頻号裡的介紹:
奔跑吧中醫被捧上神壇的祛濕神藥薏苡仁,該下來了!
視頻号
郎中加大了幾味藥:
少陰——附子,加量到30g;
太陰——幹姜,用量15g;
厥陰——吳茱萸,用量10g。
三陰經同治,加大附子用量,新增幹姜、吳茱萸,畢其功于一役。
這次的效果明顯改善。
上面的聊天記錄裡有這麼幾點需要留意一下。
打呼噜明顯減輕,說明郎中的用藥思路是對的;
出現了大便不成形的症狀,這是身體的排邪反應。溫陽藥将寒濕溫化,寒邪以大便不成形的形式排洩出來;
藥後會頭暈,這也是用附子常常出現的玄冥反應。同樣是寒邪由内而外排洩釋放的反應之一,是身體在積極打掃戰場的表現;
身體内的寒濕外排,舌苔也較前平整,有諸内必行于諸外。
睡眠不踏實,溫陽藥物用量較大,有一過性的副作用,一般在後期調整藥物或者停藥後便會消失,不必過于擔心。
縱觀前後兩張方子,藥味相差不大,但是溫陽散寒的藥物藥量量相差較大。
第一副藥的問題在哪?
治療疾病就好比攻城拔寨,
葶苈子、半夏、炒白術、石菖蒲、焦神曲、五苓散這些藥物隻是士兵,隻能圍而不攻,缺少破城的手段;
附子、幹姜、吳茱萸是攻城錘,三兩下把敵軍的城牆爆破,士兵們便可長驅直入,完成對敵軍的圍殲。
看病真的就像打仗,久攻不下,一定要考慮敵我雙方的各自處境,醫生也猶如将軍,需要知人善任,調兵遣将,步兵、騎兵如何調配,攻城錘、弓弩何時使用,都應當了然于心,方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