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問下,大家是不是這樣認為:
隻有很厲害的高手才能開始去計劃做課或出書,自己不夠資格?
我之前也是這樣認為,從沒有想過自己要去做課程,覺得要做課程的話,一定是要先達到了一定的知識高度和知名度,才有資格開始考慮做課程的事情。
當我的老師有次問我:“如果要開個商業圖卡課程,讓你來教,你可以教哪些部分?”
這個問題等于打開了我的思維邊界,因為我之前從沒有想過自己居然可以授課。
01 破除認知
每個人都可以開始做知識産品
一開始我是質疑自己的,覺得還不是時候吧。
但當我開始思考和梳理後,發現自己還真的有挺多能教的内容。
過去我隻是在做大量商業制圖的交付,雖然思路和流程清晰熟練,但從沒想過如何去教授給别人。
其實這些都是隐性的知識,如果你沒有想過要把它講述出來,它就一直在你的内在,你不知道自己知道。
打磨課程的過程,讓我發現,當你有個主題,你就會窮盡自己的一切,去填補這個主題裡的全部内容。
好妙,這正是是教練技術中“提問的力量”,帶着問題,不斷深挖,去尋找答案。
問題是可以激發潛能的。
從你過往到現在,其實你有很豐富的知識,隻是你自己不知道,你沒有嘗試去挖掘。
如果你沒有帶着一個目的,你很容易忽略身邊看到的資訊、事物、經驗和靈感等資源,當你帶着目的,會發現身邊其實很多資源,取之不盡的。
如果你梳理自己的知識體系的時候,是帶着整理的思維,那你的注意力隻會停留在已有的東西上。
如果帶着更高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的體系達到可以傳授、教給别人的水平,那麼你的注意力就會放在未來的價值點上,就會去收集補充、創造出更多應該存在于你知識體系中的東西。
也就是這樣,通過這次對自己的對内深挖和向外學習。我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門課程,輸出了7萬多字的課程文稿。非常有成就感。
不但更完善了我一部分的知識體系,也把我隐性的知識體系進行了顯性化。
那麼接下來,我還會繼續思考、探索:我還擁有哪些隐性知識呢。
如果你也嘗試這樣做,當把這些都梳理出來,你的内心會越來越笃定,因為你看到了你的價值,會更清晰自己的身份和使命。
就像德魯克說的:知識工作者都要成為管理者,履行起管理者的職責。
放在我們個人發展上,我覺得也可以理解為:
我們作為終身學習者,不但要管理自己,管理知識,同時也要幫助别人更有成效。
通過這次課程的打磨的經曆,我想分享給大家的觀點就是:
把教學作為目的,以終為始的方法來學習,是梳理和打造自己知識體系的最快方式。
也就是,你不要先累積出了知識體系,再去打磨産品,而是帶着打磨課程,或寫書的目的,去梳理和補充你的知識體系。
而且,你不一定是要擁有很廣的知識才有資格教。我在一開始設計課程的時候也犯過這樣的錯誤,為此還去慕課看了很多圖像學、信息傳播學、數字可視化……
實際上,這是一個誤區。隻要懂一個自己所在的細分領域,去深挖,就完全有資格。
下面和大家接着分享,如何找到自己隐藏的知識。
02 知識萃取
經曆 - 經驗 - 知識三部曲
你得先知道你要輸出什麼主題,這個主題要用到什麼知識,再去思考你有什麼,如果沒有,要通過什麼方式輸入?
那麼大家具體可以怎麼做呢?
01
定主題:我能教什麼?
首先,你可以問自己:“如果非要出一個作品,我能教什麼?”哪怕隻有身邊的幾個人可能有需求。
想一想有沒有人請教過你什麼問題?或誇過你什麼?
可以從你感興趣和有經驗的領域入手,你列的可能是幾個不同領域的,那麼可以先思考看看這幾個領域是否有交集點?
如果有的話,也許你可以打磨出與衆不同的新體系。
比如李欣頻的寫作課,她就包含了很多心靈類的東西。還有電影解讀課,也包含了身心靈+瑪雅曆法、宇宙觀這些東西。
你是否也可以在你感興趣和有經驗的領域找到交集點呢?如果結合起來就會是很強的核心競争力。
如果你列的幾個領域找不到交集點,也沒有關系,你就分成幾個主題,一個個來。
當你把體系都梳理得更深入了以後,也許沒準就打通了他們之間的關系了。
如果隻有一個,就先專注一個領域的主題。
如果你說你都沒有?
如果真的沒有感興趣也沒有擅長的事情,那你就從痛點入手。
你要相信很多人和你一樣,你所煩惱的點,很可能很多人和你一樣。從你最想解決的問題出發,你是否可以幫助自己找到答案的同時,幫助他人找到答案?
02
梳路徑:經曆→經驗→知識
自身知識的産生,一般來說是這樣的路徑:
經曆→經驗→知識
許多次相同的經曆會成為經驗,包括你解決痛點的過程,也會變成經驗。
再萃取出經驗裡的知識,才有辦法讓你的個人價值更好的體現。
你的經曆就像各種大小不一的珠寶,經驗和知識萃取就是可以識别出合适的珠寶的能力。
它們有鑽石,有珍珠,有瑪瑙……我們收集并挑選出合适的珠寶,經過設計和打磨,才能搭配成一串美麗的項鍊。這就是你的知識産品。
如果你覺得自己還不足夠有經驗,知識深度也還不夠的情況下,不妨想着如何先從一場社群分享開始。
這不需要許多經驗知識的整合,隻要有一個知識點就可以實現。這個知識點可以是你經曆中的感受和思考,也可以是你剛剛為你的痛點而找到的答案。
當你在為自己的分享收集資料的時候,慢慢的,你的體系就延伸起來了。我們最終的目的也是為了實現體系課程
你也會在這過程裡越學越多,并且是帶着目标,集中深度地針對某個領域。自然就更快實現你的個人體系。
現在很多社群都會有成員分享的環節,如果遇到就不要錯過,這就是一個特别好的打磨機會。你可以通過大家給你的分享反饋,來繼續改進你的作品。
先從社群分享開始,然後再到知識小課,最後随着你的經驗越來豐富,就可以很輕松變成體系課程了。
03 産品成形
識别→串聯→打磨 三步驟
前面提到,知識産品就像一串珠寶項鍊,它不是随手一串就好。想要串出一條美麗的項鍊,那你必須還要有3個步驟:
1. 識别珠寶的能力
2. 串聯珠寶的思路
3. 打磨珠寶的技巧
01
萃取知識——識别珠寶的能力:
許多珠寶一開始都隻是礦石,都要經過開采、加工、切割才變成珠寶的。
每次在學習中,生活中,或經驗裡有新收獲,就要有意識地發現,這裡藏着珠寶呀!
及時思考及時記錄,甚至可以通過向别人請教主動萃取。這些都是開采的方式。
當你進行思考、記錄,就像把礦石挖開,如果看過一個知識,就這樣讓它過了,沒有思考和記錄,就像沒有開采過它,那麼它根本就沒有存在,無法為你所用。
02
串聯脈絡——設計珠寶的思路
你要串的這條項鍊是什麼結構呢?有的項鍊是一顆黑一顆白,有的是從大到小,有的是兩顆水晶中間搭一顆銀飾。你要有思路,才能開始串。
我們在知識分享或體系裡,也是要确認整體的系統脈絡,是要素、流程、還是遞進……?
你手上有很多珠寶,你要如何設計你要的這個項鍊成品?
一邊串的時候,還是可以一邊去查缺補漏收集合适的珠寶。
03
打磨内容——打磨珠寶的技巧
許多珠寶在串成項鍊之前,你可能放了很久,它也許布滿灰塵,也或者形狀不夠精緻,鑽石沒有該有的切割面,玉石、水晶沒有該有的圓潤。所以我們要做的是,擦去灰塵,打磨它們。
給你的知識點,找案例,找素材,做圖解……而不是幹巴巴的就把一個知識點丢出去。這樣大小不一,不精緻透亮的項鍊,是很難被人發現它的價值的。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我來總結一下:
我通過自己的課程制作經曆,收獲了把隐性知識顯性化,也構建了自己一部分的知識體系。
想要教給你的方法是:如何通過輸出作品打造你的個人體系。
在打造之前,可以先問自己:我能教什麼?這個問題可以打破你的思維邊界
知識産品是由你的經曆變成經驗,再組合而成的。如果經驗和知識不夠豐富,也可以從一個小分享做起。
如果把知識産品比作一串項鍊,如何做出這串項鍊呢?你還需要刻意練習3種能力:
1.萃取知識——識别珠寶的能力
2.串聯脈絡——串聯珠寶的思路
3.打磨内容——打磨珠寶的技巧
看見
END
創造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