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參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劑,須在專業人士指導下借鑒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針灸學》、《中醫藥學高級叢書·方劑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章,我給你聊聊如何應對腳後跟疼痛的事兒。
這個事兒,有不少人在後台問我。一般來說,我喜歡告訴大家,用川芎、威靈仙等中藥材來外治。
有人說,這類辦法太麻煩,不喜歡。
那好吧,我借此機會再說一個,供您參考。
首先,你找到一個穴位,這個穴位就是我們的合谷穴。
這個穴位的标準位置,在我們第一、第二掌骨之間,第二掌骨桡側(靠近大拇指)的中點。你把拇指和食指并攏,在肌肉最高處,就是合谷穴。
找到這個穴位以後啊,你再以它為基礎,向後量大約一寸的位置。一寸是多少?你大拇指的寬度,基本就是一寸。這個位置,就是跟痛穴。很多足跟痛的人,在這個穴以及附近部位有明顯的酸痛感。專業手法,是在跟痛穴這裡針刺。我們普通人,沒法找那麼準。怎麼辦?我告訴你一個簡便方法——用另一隻手的拇指指尖,用力刮第二掌骨桡側,每天不拘時候,有閑空你就刮一刮。隻要長期堅持,一定會取得一定的緩解作用。
這裡頭什麼道理呢?這要從1985年《中醫雜志》上刊發的一篇文說談起。
當時,《中醫雜志》發布了一篇小文章,叫做《針刺治療足跟痛100例》,其中就提到了刺激跟痛穴,治療足跟痛。醫案記載,醫師用此法這來患者100人,無效者僅僅兩人。應該說,這個跟痛穴從那時候開始,聲名遠播,被不少中醫針灸臨床醫師所青睐。
但很遺憾的是,針對跟痛穴的具體定位,從那時候開始,就沒明确過。一般的描述,就是合谷穴向後大約一寸。那麼,這個向後具體指的是什麼?偏向指尖一側,還是偏向腕橫紋的一側?而且,所謂的一寸,還是一個“約數”,即大約一寸,未必那麼準确。所以說,這個跟痛穴到底在哪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位置,有人主張就是在合谷穴附近,哪裡痛感強烈,就是哪裡。
但是這種不明确,不影響我們普通人來養生保健。我建議,咱們就用手指尖來刮虎口處的合谷穴附近,即第二掌骨桡側。隻要長期堅持,就會有效果。
那麼,這裡的道理是什麼呢?
我認為,無外乎以下三個。
第一,中醫講,治痿獨取陽明。陽明為氣血生化之海。刺激陽明經血,振奮脾胃之氣,緩解肌肉、筋經疼痛,這無可厚非。
第二,合谷穴前後所處的乃是手陽明大腸經。手陽明大腸經和足陽明胃經經氣相通。足陽明胃經循足部。故而刺激多氣多血的合谷穴,可以振奮陽明經氣血,濡養足跟,緩解疼痛。
第三,就是現代針灸臨床研究發現,刺激合谷穴,有明确的提升患者痛阈的作用,從而緩解痛感。
總之,無論怎麼說吧,我認為,上述辦法對治療足跟痛是有一定作用的。而且,它方便、易操作,适合咱們老百姓自己來使用。
好了。就說這麼多吧。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