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關節疼痛:一千年前的方子還能用麼?|醫聊齋•關節疼痛案

中醫學苑

xyzych1988

本文選自學苑出版社“入門·經典·臨床”系列文章,欲知詳情,點擊文末左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更多。

主持人說|

今天又到了“入門·經典·臨床”欄目。陳修園說:入門正則始終皆正,可見中醫不可入錯門。千百年來,中醫的發展模式均離不開“讀經典、做臨床”的範式。欲想通往中醫殿堂之門,歡迎來到“入門·經典·臨床”欄目,精誠大醫漫漫長路,有我們陪您一路同行。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武大夫《醫聊齋》醫話一則。希望對您的學習有所幫助。

關節疼痛:一千年前的方子還能用麼?

導讀:

諸肢節疼痛,身體魁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

桂枝芍藥知母湯方

桂枝四兩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 麻黃二兩 生姜五兩 白術五兩 知母四兩防風四兩 附子二枚(炮)

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

《金匮要略·卷上·中風曆節病脈證并治第五》

醫聊齋 醫道 278

冉孃,75歲,諸關節疼痛,屈伸不利,膝踝趾節尤甚,面浮目腫,身體滞重,腿腳腫脹。曆數腔梗、高血壓、糖尿病、失眠諸般病史。詢之,怕冷、不易出汗,時作頭眩,氣短,偶有嘔噁感,餘予桂枝芍藥知母湯合活絡效靈丹。

服三劑,腫痛悉減,再三劑,謂身體關節輕松許多,腫脹消除,疼痛輕微。連日睡眠轉好,血壓平穩,血糖反複檢測均在正常,其間吃過紅糖粑粑,也沒有測出血糖增高。

《金匮》論及本方主證,主證為“諸肢節疼痛,身體尪赢,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者”。彭子益以榮衛閉澀,下焦陽少,肺胃熱逆概括病機,尤其強調知母清降上逆氣機,附子以補下焦之陽,白術補中土以資旋轉而培榮衛升降之力,俨然圓運動之方論。焦樹德自《金匮》引出“尪痹”病名,從桂枝芍藥知母湯衍生補腎祛寒治尪湯,論治類風濕一類,在醫學界影響頗著。

冉孃案并非類風濕,然證情合方用之取效,血糖祛正常,反問餘,是不是放了降糖藥?聯想劉渡舟老用此方愈十年下颌關節痛,馮世綸用治下肢腫的脈管炎,黃煌用治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等,值得從理論及臨證揣摩探讨。竊以為氣機升降出入,圓運動之大格局,乃是經方立法的玄妙之門。

小中醫與老先生

胡希恕講桂枝芍藥知母湯

桂枝芍藥知母湯:桂枝四兩,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生姜五兩,麻黃二兩,白術五兩,知母四兩,防風四兩,附子二枚(炮)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

主治:關節疼痛;下肢關節腫痛。

《金匮要略》之“中風曆節病脈證并治第五:“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

[胡希恕講解]

“諸肢節疼痛”,就是四肢的關節全都疼痛。

“身體尪(wāng)羸”就是畸形和瘦,身體不是那麼勻稱,它是有些地方畸形。 “腳腫如脫”,腳腫得很厲害,“如脫”,它疼得厲害,不光有水腫,也疼啊,“如脫”就是行動不方便。

“頭眩短氣”,這都是裡有濕,有飲,有水腫。

胃有停水,人就頭暈,所以我們在臨床上常遇到了,這個人頭暈,咱們有苓桂術甘湯,還得利尿。頭暈,這個水往上去,常常有氣上沖的毛病,由于氣往上沖,水攜氣一起往上沖,所以寒水在上,也即在胃,再有沖氣,影響頭腦,就頭暈、頭眩或者頭沉,這都是水在心上,這就在胃。那麼同時有水,它也短氣,它壓迫橫膈膜,呼吸困難,尤其往上沖的時候,最厲害,我們講苓桂術甘湯,在《傷寒論》裡頭,“氣上沖心”。

“溫溫欲吐”,胃有水啊,它要吐的。 “溫溫欲吐”并未吐出來了,古人“溫溫”與“愠愠”通用。 “人不知面不愠”這是《論語》上的一句話,就是惱怒、煩惱,我們現在說這個噁心,令人煩惱,就是這個噁心,老要吐,可是不吐,所以它就叫“溫溫欲吐”。

那麼我們根據上邊講的,這個方子治關節痛濕邪特别重,腳腫如脫,所以他有桂枝芍藥湯主之。那麽這個方子治關節痛,尤其這個腳特别腫,挺好使,這個我常用。這裡頭飲也盛,水也盛,外邊的水氣也有,所以這個方子,腳氣上沖這種情形,它有用的機會,主要是桂枝,它是治氣上沖的。

我們看看這個方子,“桂枝四兩,芍藥三兩,甘草二兩,麻黃二兩,生薑五兩,白術五兩,知母四兩,附子二枚(炮)”。我們臨床上遇到噁心得厲害,多加生姜,後世稱其散寒,其實不是,它是祛水氣、降逆,所以生姜有這個作用。這個方子仍然是桂枝湯化裁而來,去大棗,大棗有些壅滿,這個地方它往上沖,甘藥不要太多,所以把大棗去了。另外,合用麻黃、防風散外邪了,用桂枝這個方子,主要目的加上麻、防祛外邪。一方面祛外邪,一方面治氣往上沖,不是光用麻黃劑,桂枝用量特别重,由于噁心得厲害,所加生姜加量。知母不但能夠解煩,同時它能祛水,尤其是去下邊的水,由于“獨足腫大”,所以它擱上知母、附子、術,我們講過了,它是祛濕解痺的,它能除皮膚外水氣,那麼這個方子最常用啊,一方面能夠解所謂風邪,同時偏于祛水氣。我們要是浮腫,祛水劑沒有不用麻黃的。不用麻黃,無表證則已,有的話,更得擱麻黃。但是呢,一方面,擱知母,更能加強祛水的力量,這個方子常用,不一定得是關節都疼痛,如果下肢關節腫痛,這個也好使。

編輯 | 宋铮 校對 | 劉曉蕾 審稿 | 黃小龍


40位國醫大師推薦,

醫道傳承的正統經典,明醫成就的學醫教程。

《醫道傳承叢書》次第引導學生趣入傳統正宗中醫堂奧。

醫道傳承叢書

金匮方歌括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