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30年前的地攤老闆,早已經賺夠了幾個億……

文中圖片來源 網絡 作者丨小左

誰也不會想到,在2020年的夏天,擺地攤一躍成為超越直播帶貨、網紅發家、互聯網科技公司的創業首選。

朋友圈裡曾經嫌棄微商,笑看直播的高冷人類們也紛紛琢磨起“下海經商”。

武漢著名的夜市,經曆了疫情的大劫,險象環生後也再度開張,一片熱鬧景象。

早就在大城市中心地帶銷聲匿迹的地攤文化,随之悄然複蘇。

地攤回歸,煙火升騰中,有多少人想起了那一年:還未創立華為的任正非,還未視錢财如糞土的馬雲……也曾在這攤位前,等一片未可知的前途……

01

1984年,40歲的柳傳志,月工資78元,全家7口人住在一間12平方米、屋頂鋪着石棉瓦的“自行車棚”裡。

此時,他正在中科院計算所外部設備研究室搞一項叫作磁記錄電路的研究。隻是研究來研究去,對比當時外國同行的成果,他頓時感到自己:一事無成。

于是40歲那年,已經人到中年的柳傳志拿着中科院計算所投資的20萬元,拉着幾個同事,在北京中關村科學院南路2号計算所的傳達室裡,開始了他們的創業。

衆所衆知,這就是聯想的前身。

但大家不知道是,在聯想成為聯想之前,是地攤攤主的身份,養活了他們。

創業沒兩個月,柳傳志就走上了所有創業人都不可避免的老路:受騙。

20萬,一下子被騙走了16萬。

那時的柳傳志,還不知道要幹什麼,更别談盈利。

于是,為了活下去,為了給員工發工資,他走上了街頭,擺起了地攤。

開始是賣旱冰鞋,後來逮着什麼賣什麼。運動服、電子表,都曾出現在柳傳志 的攤位上。

甚至一度一起創業的同事們,集體擺上了地攤。40多歲的中年男人,每天裝貨卸貨,在中關村拉着闆車穿行,偶爾與讨價還價的人争辯幾分。

不過,這樣的日子沒有過太久。

1987年,柳傳志學會了做貿易,聯想代理了美國AST電腦,憑借着強大的銷售能力,聯想将這個并不算火的美國牌子,賣出了行業top的 水準。

這讓聯想跨出了一大步,也讓柳傳志的人生從「地攤謀生」走向了「創業成功」。

02

宗慶後的人生理想可以總結為:出人頭地。

不過在42歲之前,他距離這個理想很遠。

進入校辦企業,幹過操作工,當過供銷員,開過“廠中廠”,還到外地成功簽過單,讨過債。騎過三輪,送過貨。

但這在他眼中算不得出人頭地。

直到42歲那年,杭州市上城區校辦企業經銷部找承包人。

宗慶後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

1987年5月1日,宗慶後擁有了自己說了算的“企業”,他與文教局約定:第一年上交利潤10萬元,第二年20萬元,第三年30萬元。

說是企業,但是加上宗慶後自己,總共三個人。當時主營的業務是:冰棍、汽水。

每天當了老闆的宗慶後,更有地攤攤主的架勢,每天騎着三輪車 ,取貨、送貨,售賣。

但這段時光,不僅讓他賺到了第一桶金,還為他提供了創業的新思路:針對學生的保健型飲品。

這就是後來如雷貫耳,讓 宗慶後一度成為中國首富的:娃哈哈。

03

80年代末,正是中國地攤商業模式野蠻生長的時期,一度達到萬物皆可攤的程度。

有手藝,有商品,街上支個桌,就是一個攤。

要是丢了工作,沒有生計的人,第一個想到的手段,就是擺個攤,先活下去在說。

1988年的貴州,一位丈夫早逝,獨自拉扯兩個孩子的單親媽媽也萌生了擺攤的想法。

每天,她背着重達7、80斤的背簍,步行10公裡往返于攤點和家之間,售賣米豆腐。

1989年,她告别了擺攤生涯,有了一個小小的店鋪,繼續賣米豆腐。

賣着賣着,她發現客人越來越多,卻是奔着她特制的辣椒醬來的。

于是她果斷關閉了餐廳,開起了她的第一家辣椒醬廠。

這個擺攤起家的單親媽媽,就是“老幹媽”陶華碧。

此時的任正非也正處于人生的低谷。

原本任正非在當時深圳最好的企業之一—南油集團下面的一家電子公司任副總經理。

但好日子沒有過太久,任正非在一筆生意中被人坑了,導緻公司200多萬貨款收不回來,任正非被“開除”了。

當時任正非像所有中年失業的人一樣,面臨着上有老下有小,但沒錢的窘境。

任正非下有一兒一女要撫養,上有退休的老父老母要贍養,還要兼顧6個弟弟妹妹的生活,為了養家糊口,任正非開始擺攤創業。

幫助任正非從中年危機的泥潭中擺脫出來的,是減肥藥生意。

後來,他還賣過火災報警器等等。

賺足了第一桶金,任正非進入了通信行業,向今天的華為邁出了第一步。

如今,華為已經成為一個美國忌憚的存在,用盡手段阻攔華為的發展壯大。

或許他們絞盡腦汁也想不到,1987年的那顆減肥藥,才是罪魁禍首。

04

1990年,任正非的華為終于在真正意義上掙到了他們的第一桶金。

而此時,18歲的羅永浩對世界一無所知,他退了學,擺起了舊書攤。

擺攤的前景已經不如早些年,尤其是羅永浩的生意,更是掙不了多少錢。但是跟大多數街頭小商販一樣,羅永浩過着吃飽一頓算一頓的及時行樂式生活。

後來他又賣過走私車、壯陽藥。

但和任正非擺攤賺到創業的啟動資金,離開擺攤界不同,羅永浩離開擺攤的大舞台,完全是因為:養不活自己了。

失敗的擺攤經曆,讓羅永浩意識到自己并不适合經商。

他痛定思痛,苦學英語,寫自薦信,最終進入了新東方工作。

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但是羅永浩顯然不信,所以他再次做起生意,創辦了錘子科技。

這一次,結果依舊不夠理想。錘子賣了身,羅永浩背了幾億債務。

于是又一次,他做回擺攤的行當。

隻不過如今,他的身價水漲船高,60萬的“攤位費”令人咂舌。而他擺得攤已經從線下的二手舊書,變成了「直播賣貨」。

互聯網時代,擺攤也可互聯網。

05

說起來,馬雲算得上是互聯網的第一批擺攤人。

最初阿裡巴巴就像是一個大型夜市,店家就相當于攤位,保證金和攤位費也并無不同。

能做好線上大型擺攤平台的人,自然不缺線下真人擺攤的經曆。

1991年,27歲的馬雲放棄了英語老師這個鐵飯碗,和朋友一起創立了海博翻譯社。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翻譯社入不敷出。

但為了理想出走馬雲并沒有在理想這顆歪脖子樹上吊死,他腦子靈活,馬上想到了自救之道:擺攤。

馬雲親自背着麻袋跑去義烏小商品市場進貨,擺攤賣起了鮮花禮品,後來内衣、襪子也成為了“經營項目”。

地攤的收入,補貼了房租,讓海博翻譯活了下去,也為未來馬雲創立阿裡巴巴鋪平了道路。

06

一代大佬從地攤中起飛,成為了福布斯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商人。

地攤界鮮少再傳出像“那年夜市,一個貌不驚人的年輕人向撸串的我介紹:他叫馬雲,即将改變世界,我是否願意投資,我拒絕了他的癡人說夢”這樣的傳奇故事。

可能是因為大佬們忙着改變世界,城管們忙着改變地攤,規範化美觀又整齊排列的地攤失去了流竄于城市街角也頑強生存的野性,也失去了野蠻生長的動力,從此逐漸沒落。

全國數得出名号的小吃街、夜市屈指可數,甚至成為了城市景點一般的存在,與之并生的是水漲船高的攤位費,僅憑雙手和勤勞便能創造一筆可觀财富的地攤時代似乎已經離我們遠去。

誰也未曾想到,2020年過半,互聯網直播帶貨,電商平台已如此興旺的今天,突然又興起了複古地攤風。

隻是這批帶着熱情走上街頭的攤主的身影裡,我們再也找不到落魄的任正非,困窘的馬雲,孤注一擲的陶華碧……

曾經地攤上的二手書,天橋下的打口碟,是年輕人觸碰新世界的開端;街頭随意擺放的攤位上,能找到比商場裡更廉價新奇的玩意;江南皮革廠的“黃鶴小姨子”廣播,串起了無數人的童年回憶……

過去,你要從街頭走到街尾,去了解一整條街的攤販,比對價格挨家講價,而現在便利的網絡隻需要手指加入購物車即可。

地攤界還會出現新的傳奇嗎?幾十年後我們會談論他們的故事嗎?沒有人知道……

隻不過,新世界就要有新的大人物誕生。時移世易,物是人非,故事是時候交給新的人去撰寫了。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