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棋書畫,古代被稱作文房四藝,是文人墨客頗為稱許的娛樂活動,古人認為,撫琴、弈棋、寫字、作畫,或者隻是聽琴、觀棋、賞字、閱畫,領會詩情畫意,能賞心悅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長壽。北宋時期出現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實地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結合字畫年代背景的記載,賞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題記
宋朝曆史從960年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宋朝開始,一直到1279年趙昺跳海殉國為止。共計将近320年。
宋于1126年-1127年發生靖康之難,徽、欽二帝皆被金人擄去,宋室被迫南遷臨安(今浙江杭州),與入侵的金國以淮水、大散關為界,史稱南宋,此前建都汴梁時期的宋稱作北宋。1276年,都城臨安陷落,南宋亡于蒙古可汗忽必烈建立的元帝國的征服。
北宋統一以後,宋太祖對書法并未給以重視,更沒有像唐代那樣采取各種措施。因此,一些士大夫也就漠然對待。歐陽修曾這樣感慨:"書之盛莫盛于唐,書之廢莫廢于今。" 盡管如此,宋代書法在延續前人的基礎上,形成了鮮明的時代特點:一是突破唐人重法的束縛,而以自己為主,以意代法。努力追求能表現自我的意志情趣,形成"尚意"書風。蘇轼的"我書意造本無法",黃庭堅的"凡書畫當觀韻",強調"韻勝",皆是此意。其二是有意将書法同其他文學藝術形式結合起來。宋代書法大家同時又是文學家、畫家。蘇轼說:"詩不能盡,溢而為書,變而為畫。","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不僅認為書畫和詩一樣,是表現自我的手段,而且強調文學修養對提高書法藝術的作用。
北宋草書在前代草書發展的基礎上,并沒有簡單的對唐代草書進行全面繼承,也沒有盲目地對魏晉草書盲目崇尚。北宋書家通過自己的努力,用草書這一書體展示出代表宋代書法的鮮明特征,草書也成為了這些書家書寫性情的最好載體。北宋草書家大緻分為兩派,一派是偏重于對草書傳統的繼承,另一派是創新型書家。
法帖是指彙刻名家書法墨迹在石、木版上并拓印成可供人們學習的墨本。此前,南唐已有《升元帖》、《澄心堂帖》等法帖。宋代最早的法帖是《淳化閣帖》。此後刻帖的風氣漸盛,又有了潘師旦摹刻的《绛帖》、希白和尚摹刻的《潭帖》,由蔡京負責摹刻的《大觀帖》等。《寶晉齋法帖》等宋代法帖。
下面我們一起分享北宋四大著名書法家之一黃庭堅經典書法名帖。
黃庭堅(1045年6月12日—1105年9月30日),字魯直,乳名繩權,号清風閣、山谷道人、山谷老人、涪翁、涪皤、摩圍老人、黔安居士、八桂老人,世稱黃山谷、黃太史、黃文節、豫章先生。宋江南西路洪州府分甯人(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祖籍浙江省金華市。北宋詩人黃庶之子,南宋中奉大夫黃相之父。北宋大孝子,《二十四孝》中“滌親溺器”故事的主角。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江西詩派開山之祖。
黃庭堅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黃庭堅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遊學于蘇轼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黃庭堅的詩,被蘇轼稱為“山谷體”。黃庭堅的書法獨樹一格,自成一家,他和北宋書法家蘇轼、米芾和蔡襄齊名,世稱為“宋四家”。在文學界,黃庭堅生前與蘇轼齊名,時稱“蘇黃”。作品有《山谷詞》《豫章黃先生文集》等。
治平四年(1067年),黃庭堅進士及第,曆任葉縣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泰和縣知縣、德平鎮監、秘書省校書郎、《神宗實錄》編修官、集賢校理、國史局編修官、起居舍人、宣州知州、鄂州知州、涪州别駕、宣議郎監鄂州、奉議郎兼甯國軍判官、朝奉郎兼舒州知州、吏部員外郎、太平州知州等職。1105年,黃庭堅病逝于宜州南樓,享年61歲。而後,宋高宗追贈黃庭堅為“龍圖閣大學士”。1265年,宋度宗追贈黃庭堅谥号:文節。黃庭堅一生為官清正,治學嚴謹,以文壇宗師、孝廉楷模垂範千古。
在祖父黃湜的影響下,黃庭堅自小就喜歡書法。他擅長行書、草書,楷書也自成一家。學書尤為推崇王羲之《蘭亭序》。其中有一首贊頌楊凝式的詩可以說明他對《蘭亭序》習練體會之深:“世人盡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誰知洛陽楊風子,下筆便到烏絲欄。”這其中不能沒有其對王羲之書法學習的深悟。
黃庭堅的草書是學時人周越的。蘇轼以周越書為“險劣”,米芾則評周越書為“氣勢雄健而鋒刃交加”。黃庭堅後來在一則論書語中道出了其書法及書學思想成熟後對周越書法的看法:“王著臨《蘭亭》《樂毅論》,補永禅師、周散騎《千文》,皆妙絕,同時極善用筆。若使胸中有書數千卷,不随世碌碌,則書不病韻,自勝李西台、林和靖矣。蓋美而病韻者,王著;勁而病韻者,周越——皆渠侬胸次之罪,非學者不力也。黃庭堅出于蘇轼門下,與張來、秦觀、晁補之并稱為“蘇門四學士”,後與蘇轼齊名,世稱:“蘇黃”。兼擅行、草書。
他著名的書迹有《諸上座帖》《松風閣詩帖》《花氣熏人帖》《李公麟五馬圖題記》《制嬰香方》《苦筍賦》《小子相帖》《荊州帖》《教審帖》《杜甫寄賀蘭铦詩》《緻景道十七使君詩》《徐純中墓志銘》《西山南浦行記》《君宜帖》《緻天民知命大主薄書》《題王诜詩帖》《山預帖》《緻明緻步少府同年尺牍》《梨花詩》《王長者墓志銘稿》《惟清道人帖》《送四十九侄詩》《題蘇轼寒食帖跋》《李白憶舊遊詩草書卷》《跋争座位帖》《雪寒帖》《廉頗蔺相如傳》《行書華嚴疏卷》《經伏波神祠詩卷》《李白憶舊遊詩草書卷》《贈道者帖》《出宮賦》《次韻叔父帖》《緻明叔同年尺牍》《勤懇帖》等。
北宋四大著名書法家之一黃庭堅《諸上座帖》賞析
黃庭堅《諸上座帖》之一
黃庭堅《諸上座帖》之二
黃庭堅《諸上座帖》之三
黃庭堅《諸上座帖》之四
黃庭堅《諸上座帖》之五
黃庭堅《諸上座帖》之六
黃庭堅《諸上座帖》之七
黃庭堅《諸上座帖》之八
黃庭堅《諸上座帖》之九
黃庭堅《諸上座帖》之十
黃庭堅《諸上座帖》卷,縱33cm,橫729.5cm,凡92行,477字,約書于宋元符三年(1100)。
此卷是黃庭堅為其友李任道抄錄的五代金陵《釋文益禅師〈語錄〉》,乃其草書精品。全卷深得懷素草書遺意,筆筆奔放,縱橫之極,如龍搏虎躍而又圓婉超然。結體上,左右開張,欹側取勢,氣勢豪邁。章法上,墨色枯潤相映,布白天趣盎然,超凡脫俗,有禅家氣息。卷後黃氏另作大字行楷書自識一則,筆畫放縱而遒勁有力,一波三折,結字内緊外松,氣勢開張。全篇跌宕多姿,兼備二體,相互映襯,尤為罕見,可推為其晚年傑作。
對于這類大草書法,初學者不宜取法,可以先從相對規矩的王羲之《十七帖》、孫過庭《書譜》入手,紮實基本功後,再取法大草。特别需要注意,黃庭堅的草書用筆,似快實慢,但慢而不能滞。
此卷結字上,有的字大,有的字小,大的很大,小的很小,參差不齊,看起來卻非常自然。字的大小沒有定律,而沒有規律本身就是一種規律。這樣的作品須要在技法達到一定高水平後的自然流露,非刻意求之,否則就會“求之愈深,失之愈遠”。
功夫在字外,注重經常讀帖,全篇把握,“唯見神采”,要想寫好書法,必須從筆墨功夫到人格修養等全方位來體悟。
北宋四大著名書法家之一黃庭堅《松風閣詩帖》賞析
黃庭堅《松風閣詩帖》黃庭堅書于北宋崇甯元年,紙本行書,規格為縱32.8cm,橫219.2cm,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黃庭堅七言詩作并行書,全文計29行,153字。宋徽宗崇甯元年九月,黃庭堅與朋友遊鄂城樊山,途經松林間一座亭閣,在此過夜,聽松濤而成韻。松風閣詩,歌詠當時所看到的景物,并表達對朋友的懷念。
書法風神灑蕩,長波大撇,提頓起伏,一波三折,意韻十足,不減遒逸《蘭亭》,直逼顔氏《祭侄稿》。《松風閣詩帖》的結體、用筆、章法都很奇特,其結體有兩個特點:一是欹側多姿,力求險絕.其字如風枝雨葉,偃蹇橫斜;又如謝家子弟,不冠不履。二是内緊外放,結構端緊不拘,運筆勁逸不縱.字的結構中宮緊密,四撇捺面開張,左蕩右決,痛快淋漓.這種中宮收縮而四周放射的形式,稱其為輻射式書體,這種形式雖取法于《瘗鶴銘》,但此帖中宮較《瘗鶴銘》更緊,四圍也更放,顯示了他入古出新的奇才。
是黃庭堅的晚年之作,筆畫如長槍大戟,結字如奇峰危聳,是黃氏典型的輻射式行書體式。可能是年老與書寫更趨成熟的因素,此詩卷寫得平和溫醇,沉着老道,圓熟高古,耐人尋味。
北宋四大著名書法家之一黃庭堅《花氣薰人帖》賞析
黃庭堅草書經典《花氣薰人帖》冊頁,紙本,縱:30.7公分,橫:43.2 公分。原帖釋文:花氣薰人欲破禅,心情其實過中年。春來詩思何所似,八節灘頭上水船。
“花氣薰人”是黃庭堅的小品之作,一首28個字的小詩,以随意自在的筆法寫來,非常爛漫天真,在黃庭堅講究結構的書法中也是不可多見的好作品。“花氣薰人欲破禅,心情其實過中年,春來詩思何所似,八節灘頭上水船。”“花朵開放時的香氣薰來,仿佛使平日修行禅定的功夫都被破除了,過了中年竟然還有這樣為花感動的心情,到了春天,有着寫詩的念頭,卻又像一層一層逆水的灘頭,船要上行,何其艱難啊!”作者為了傳達自己對年齡、歲月、春天、生命創作許多複雜的經驗,寫了這首詩,也用最自然的方式來書寫,把黃庭堅平日嚴謹的中鋒線和草書中的宛轉結合起來,構成一幅完美的小品,是欣賞書法不可多得的佳作。作品上有南宋“緝熙殿寶”的印,入過南宋内府。也有清代朝鮮人安儀周的收藏印安歧(安儀周)是當時最著名的大收藏家。
此帖筆勢蒼勁,拙勝于巧,肥筆有骨,瘦筆有肉,“變态縱橫,勁若飛動”。其美韻不亞于行楷書。“山谷書法,晚年大得藏真(懷素)三昧,此筆力恍惚,出神入鬼,謂之'草聖'宜焉!”(草書《李白憶舊遊詩卷》沈周題跋)此時黃庭堅的草書藝術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此時草書書法,深得張旭,懷素草書飛動灑脫的神韻,而又有自己的風格。用筆緊峭,瘦勁奇崛,氣勢雄健,結體變化多端。
北宋著名四大書法家之一黃庭堅《李公麟五馬圖題記》賞析
黃庭堅《李公麟五馬圖題記》,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傳世名作《五馬圖》,前四段均有黃庭堅的題記,謂馬之年齡、進貢時間、馬名、收于何廄等,後紙有黃庭堅跋語,跋稱為李伯時(公麟)所作。
釋文:右一匹,元祐元年十二月十六日左骐骥院收于阗國到進鳳頭骢,八歲,五尺四寸。
釋文:右一匹,元祐二年十二月廿三日于左天驷監揀中秦馬好頭赤,九歲,四尺六寸。
釋文:元祐三年閏月十九日,溫溪心進照夜白。
釋文:右一匹,元祐元年四月初三日左骐骥院收董氈進到錦膊騘,八歲四尺六寸。
黃庭堅行書《李公麟"五馬圖"跋語》紙本,27×19.8cm,元祐五年(1090年),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餘嘗評伯時人物似南朝諸謝中有邊幅者,然中朝士大夫多歎息伯時當在台閣,僅為善畫所累。餘告之曰:伯時丘壑中人,暫熱之聲名,傥來之軒冕,殊不汲汲也。殊不汲汲也。此馬驵駿,頗似吾友張文潛筆力,瞿昙所為識鞭影者也。黃魯直書。
北宋四大著名書法家之一黃庭堅《制嬰香方》賞析
黃庭堅《制嬰香方》,紙本,縱28.7厘米,橫37.7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凡9行,8l字。無書寫時間,從筆法、書風判斷,應是早年所書,大約書于1086—1093元祐年間。钤有“安氏儀周書畫之章”等印記。《裝餘偶記》、《石渠寶笈續編》等著錄。
釋文:嬰香,角沉三兩末之,丁香四錢末之,龍腦七錢别研,麝香三錢别研,治弓甲香壹錢末之,右都研勻。入牙消半兩,再研勻。入煉蜜六兩,和勻。蔭一月取出,丸作雞頭大。略記得如此,候檢得冊子,或不同,别錄去。
北宋四大著名書法家之一黃庭堅《苦筍賦》賞析
黃庭堅《苦筍賦》,紙本,31.7×51.2Cm,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此帖凡11行,181字,書于元符二年(1099年)。曾經吳桢、安岐、陳定等人收藏.《平生壯觀》、《墨緣彙觀》、《石渠寶笈續編》、《故宮書畫錄》等著錄。《禦刻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仁聚堂法帖》、《墨緣堂藏真帖》、《宋四家墨寶》等收錄。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宋徽宗曾說:“黃書如抱道足學之士,坐高車駟馬之上,橫鉗上下,無不自如。”山谷書法對當時及後世影響很大,受到極高的評價,為北宋四大家之一。此帖筆勢遒勁,中宮斂結,長筆外拓,英俊灑脫,顯示出山谷縱逸豪放的雅韻,并充分發揮傾側的動向美感。選自《宋四家墨寶》冊。
釋文:餘酷嗜苦筍,谏者至十人,戲作苦筍賦。其詞曰:僰道苦筍,冠冕兩川,甘脆愜當,小苦而及成味,溫潤稹密,多啗而不疾人。蓋苦而有味,如忠谏之可活國;多而不害,如舉士而皆得賢。是其鐘江山之秀氣,故能深雨露而避風煙,食肴以之開道,酒客為之流涎,彼桂玫之與夢汞,又安得與之同年。蜀人曰:苦筍不可食,食之動痼疾,使人萎而瘠。予亦未當與之下。蓋上士不談而喻;中士進則若信,退則眩焉,下士信耳,而不信目,其頑不可裯。李太白曰:“但得醉中趣,勿為醒者傳。”
北宋四大著名書法家之一黃庭堅《小子相帖》賞析
黃庭堅《小子相帖》,紙本,縱31.3厘米,橫33.3厘米。上海博物館藏。
此帖行書七行,計一百零四字。未見作者款識。從内容看,可知書與其子名相者,所謂寓教于書。從通篇書寫風格看,其用筆結體與元祐間所書已有不同,而與其晚年益見蕭散的筆意相近。
北宋四大著名書法家之一黃庭堅《荊州帖》賞析
黃庭堅《荊州帖》,行書,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北宋四大著名書法家之一黃庭堅《教審帖》賞析
黃庭堅《教審帖》,紙本,27.1×43.1cm。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教審帖》亦稱《與立之承奉書》,行草,凡9行,81字。書于元祐三年(1088年)左右。钤有“緝熙殿寶”、“友古軒”等印記。《石渠寶笈初編》、《故宮書畫錄》等著錄。《停雲館帖》、《禦刻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谷園摹古法帖》等收錄。
釋文:庭堅頓首,辱教審侍奉萬福爲慰。承讀書綠陰,頗得閑樂,甚善甚善。欲爲索兒錄數十篇妙曲作樂,尚未就爾。所送紙太高,但可書大字,若欲小行書,須得矮紙乃佳。適有賓客,奉答草率。庭堅頓首。立之承奉足下。
北宋四大著名書法家之一黃庭堅《杜甫寄賀蘭铦詩》賞析
黃庭堅書《杜甫寄賀蘭铦詩》帖,紙本,草書,縱34.7cm,橫69.6cm。北京故宮藏故宮博物院藏。
該帖系《宋元寶翰》冊中的一開。筆法圓勁,筆勢連綿,如龍蛇飛舞,達到心手兩忘的境界。尾“寄賀蘭铦”四字寫作行楷書,矯拔精健,與前草書詩文的飛動氣勢相映生輝。雖短短八行,卻是黃庭堅的草書佳作。此詩帖與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的黃庭堅《花氣詩》帖堪稱雙美。
釋文:朝野歡娛後,乾坤震蕩中。相随萬裡日,摠作白頭翁。歲晚仍分袂,江邊更轉蓬。勿言居(此字點去)俱異域,飲啄幾回同。寄賀蘭铦。鑒藏印钤“内府書印”、“歸來印”、“希之”。
北宋四大著名書法家之一黃庭堅《緻景道十七使君書》賞析
黃庭堅《緻景道十七使君書》,行書,紙本。信劄一則,縱27.8厘米,橫47.4厘米。
《戲鴻堂法書》卷十三、《玉煙堂帖》卷二十一、《海甯陳氏藏真帖》卷四、《懋勤殿法帖》卷十六、《谷園摹古法帖》第十四卷、《宋賢六十五種》卷四收錄。
釋文:昌州使君景道。宗秀也。往餘與公壽景珍遊。時景道方為兒童嬉戲。今颀然在朝班。思公壽景珍不得見。每見景道。尚有典型。宣州院諸公多學餘[道]書。景道尤喜餘筆墨。故書此三幅遺之。翰林蘇子瞻書法娟秀。雖用墨太豐。而韻有餘。于今為天下第一。餘書不足學。學者辄筆愞無勁氣。今乃舍子瞻而學餘。未為能擇術也。适在慧林。為人書一文字。試筆墨。故遣此。不别作記。庭堅頓首。景道十七使君。五月七日。
北宋四大著名書法家之一黃庭堅《徐純中墓志銘》賞析
黃庭堅《徐純中墓志銘》,行楷,縱72厘米橫63厘米,24行,行25字,計548字。1988年出土于江西修水縣。現藏江西修水縣黃庭堅紀念館。
釋文:宋故徐君純中墓志銘金華黃庭堅撰并書。君諱佖,字純中。贈宣德郎徐君陟之子,庭堅之姑長安縣太君,君母也。徐氏世為豫章人,不知其流遷所自,或曰蓋出于後漢聘君稚。其族人避兵亂,買田于西安山中,稍稍堙替不學.故君曾王父光、王父賞,皆治生貨殖于田間。宣德君始築書館,延諸生,而君昆弟皆化為儒者。君總角,蔚然負文采,不事家産,獨喜遊學。故太師王恭公,在翰林号為時文宗匠,君往從之學詞賦,恭公稱之。同門生皆台閣知名士,鄉曲以為榮。再薦于有司,而诎于禮部,同時進士皆謂君不耦,非藝之罪。君既倦遊歸,而自放于酒中。元祐六年十二月以疾卒,享年五十。娶黃氏,予女兄也。初生兩男子,皆下殇。晚得男曰多老。五女子:長嫁臨江軍法曹參軍李森,餘在室。君病革時,室中二女刲股肉以進,人皆哀之。君嶄嶄嶷嶷,在醜不诤,坦坦施施,持論不回。家居孝順怡怡,長安君尤愛之。初予世父長善,有大名于四海,試禮部,賦天子外屏,聲動朝廷。及當試于崇政殿,病不能興,天子遣中人問疾于其邸舍,賜之藥齊焉。早世而嗣不立,世母張夫人年少守義,保其孤女。及孤女成人,為擇對以歸君。張夫人以謂文章之秀氣,不麗于本枝,或發于外孫也。今多老越在懷崩,又可冀其成立耶。于是長安君年八十而器其少子,孀妻擁諸女負嬰兒啼不成聲。使來告曰:“将以七年十一月甲申,葬純中于田浦之原,先舅之墓次。子為我作銘,以慰薦純中于下泉,它日亦以示多老。”嗚呼!其忍不銘。銘曰:藝文以為耜,孝弟以為田。師友以芸之,自古有年。于戲!純中力耕而不澤,多稼而不穡。匪其耜之不碧,維歲不若。
北宋四大著名書法家之一黃庭堅《西山南浦行記》賞析
黃庭堅《西山南浦行記》 碑高1米,寬2.6米,共21行,173字,字徑10厘米左右。清代學者孫星衍、邢澍《寰宇訪碑錄》及況周儀《萬邑西南山石刻記》曾有著錄。此碑現存萬州高筍塘流杯池亮内,1961年公布為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民國《萬縣志》記載:清代鹹豐年間,萬縣知縣馮卓懷曾将此碑拓片寄呈其師曾國藩,曾氏有“海内存世黃書第一”的美譽。
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黃庭堅到達萬州(今重慶萬州市),太守高仲本留山谷暫住時,黃庭堅與高仲本遊西山南浦,并與其同遊三遊洞。
《南浦行記》拓片裝成線裝書式。書高530毫米,寬320毫米,厚50毫米。内有11面,22頁,拓本文字磨泐之處。封面題簽為“蒙恩東歸記”。
《南浦行記》今本作《西山南浦行記》見《别集》卷十一。《南浦行記》全文雲:“庭堅蒙恩東歸,道出南浦。太守高仲奉置酒西山,實與其從事譚處道俱來。西山者,蓋郡西渡大壑,稍陟山半,竹柏荟蔚之間,水泉潴為大湖,亭樹環之,有僧舍五區,名曰勒封院,樓殿台院,重複出沒煙霏之間,而光影在水。此邦之人,歲修禊事于此。凡夔州一道,東望巫峽,西望存鄢,(古地名,漢置,今宜賓),林泉之勝,莫與南浦争長者也。寺僧文照喜事,作東西二堂于茂林修竹之間,仲本以為不奢不陋,冬燠而夏涼,宜于遊觀也。建中靖國元年二月辛酉,江西黃魯直題。”
北宋四大著名書法家之一黃庭堅《君宜帖》賞析
黃庭堅《君宜帖》,紙本,行書,縱26.9厘米,橫37.7厘米。
此帖是黃山谷寫給友人德輿的便劄,告知其病酒之事。該帖因系酒後“大醉”,一宿“未醒”之時所書,所以筆畫與平時有别,頗顯顫抖衰頹,間有殘破處,顯得精神稍遜,但字間緊湊,行間寬松,欹側之勢,依然是黃書本色。
鑒藏印記:“洞印”(朱文半印)、“吳廷”(朱文)、“項子長父鑒定”(朱文)、“吳惇寬粟仲審定考藏”(朱文)、“王延世印”(半朱半白文)、“安儀周家珍藏”(朱文)、“心賞”(朱文葫蘆印)、“石墨書樓”(朱文)、“江德量鑒藏印”(朱文)等。
北宋四大著名書法家之一黃庭堅《緻天民知命大主薄書》賞析
黃庭堅《緻天民知命大主薄書》此帖亦稱《與天民知命書》,《禦刻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釋文》稱《家書》,《大觀錄》稱《家書帖》,《墨緣彙觀》稱《天民知命帖》,《珊瑚網》稱《手簡一通》。行書。紙本。信劄一則。縱25.5厘米,橫45.9厘米。書于北宋哲宗紹聖二年(1095)。《禦刻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第十三冊、《谷園摹古法帖》第十三卷、《宋黃文節公法帖》卷二收錄。
北宋四大著名書法家之一黃庭堅《題王诜詩帖》賞析
黃庭堅《題王诜詩帖》,紙本,行楷書,縱29.2厘米,橫22.3厘米。此四行詩跋,寫得中規中矩,幾乎不見黃山谷他書中的欹側、縱橫、飛動之勢,字裡行間深露出對王诜詩才的欽佩之情。末款“庭堅”略小于正文,似顯拘促,難怪清乾隆帝将其與蘇轼、蔡襄三跋皆定為僞迹(實為蘇、黃二跋真,蔡跋僞)。但細觀之,不難看出黃書的顯著特征,結體嚴緊,中宮緊收,字間緊密,行間寬綽,在“餘”、“不”、“晉”等多字中,仍可見左低右高之态。山谷曾雲:“餘與東坡俱學顔平原,然予手拙,終不能近也。”實際上他不肯學古不化,而是出古創新。此帖正是山谷從筆法、結體上習柳、顔而變化出新的典型例證。
鑒藏印記:“八徵耄耋之寶”(朱文)、“自強不息”(白文)、“仙客”(朱文)、“卞永譽印”(朱文)、“式古堂書畫”(朱文)、“完顔景賢精鑒”(朱文)等。
釋文:餘舊多不見晉卿詩,不謂琢句精巧,乃能如是,所謂亥欠唾成珠玉也。庭堅。
北宋四大著名書法家之一黃庭堅《山預帖》賞析
黃庭堅《山預帖》,行書,紙本,31.2×26.8cm,凡6行,84字。《山預帖》書于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四、五月間。钤有明内府稽察司半印、“張應申印”、“清鑒堂圖書印”、“笪重光印”等印記。《石渠寶笈初編》、《故宮書畫錄》等著錄。《清鑒堂帖》、《禦刻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谷園摹古法帖》、《宋黃文節公法書》等收錄。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北宋四大著名書法家之一黃庭堅《緻明緻步少府同年尺牍》賞析
黃庭堅《緻明緻步少府同年尺牍》,亦稱《尺牍》、《明叔少府》,行書,紙本,信劄一通。縱28.8厘米,橫17.5厘米。釋文:庭堅頓首。承見谕。早當過此。延伫甚久。何以不至耶。雪寒。安勝否。大軸今送。然勿多示人。或不解此意。亦來索。匠石斫鼻。則坐困矣。庭堅頓首。明叔少府同年家。
北宋四大著名書法家之一黃庭堅《梨花詩》賞析
黃庭堅《梨花詩》
北宋四大著名書法家之一黃庭堅《王長者墓志銘稿》賞析
黃庭堅《王長者墓志銘稿》之一
黃庭堅《王長者墓志銘稿》之二
黃庭堅《王長者墓志銘稿》之三
黃庭堅《王長者墓志銘稿》,紙本,書約于元祐元年(1086),30.3X78.5l厘米。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北宋四大著名書法家之一黃庭堅《惟清道人帖》賞析
黃庭堅《惟清道人帖》 行書 ,紙本。 縱29.3cm,橫31.8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惟清道人本貴部人,其操行智識,今江西叢林中未見其匹亞。昨以天覺堅欲以觀音召之,難為不知者道,因勸渠自往見天覺,果已得免,天覺留渠府中過夏。想秋初即歸過邑,可邀與款曲,其人甚可愛敬也。或問清欲于舊山高居築庵獨住,不知果然否?得渠書頗說後來草堂少淹留也。庭堅叩頭。
鑒藏印有“緝熙殿寶”、項元汴諸印、“儀周珍藏”等22方,半印5方。
《惟清道人帖》中作者記錄了惟清道人的操行品質及其與張商英(天覺)的交往。黃庭堅于北宋紹聖元年(1094年)在江西分甯,從帖文分析,此帖當書于其年夏日,時年51歲。帖中所提之惟清道人在《嘉泰錄》卷六中有所記載,俗姓陳,南州武甯(在江西)人,為江西隆興府黃龍寺禅師,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卒。
此帖行書行間寬綽而字間緊密,所以筆畫多取橫勢,結體欹側,左低右高,有峭拔之态,充分體現了黃庭堅小行書的特點,為其代表作品。
此帖為清宮舊藏,收在《法書大觀冊》内。乾隆帝題贊“淩冬老幹偃蹇岩壑”(《三希堂法帖》卷十三可見),後此贊墨迹及清内府藏印被挖去。
著錄于《妮古錄》卷四、《平生壯觀》卷二、《墨緣彙觀》法書卷上。
北宋四大著名書法家之一黃庭堅《送四十九侄詩》賞析
黃庭堅《送四十九侄詩》卷 紙本,行楷書,縱35.5cm,橫130.2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詩送四十九侄。又妷财相見,何堪舉别觞。共期同奮發,更勉緻軒昂。接物宜從厚,修身貴有常。翁翁尤念汝,早去到親旁。
帖後無名款。鑒藏印有“白石山房”、“宋荦審定”、“宣統禦覽之寶”。
此帖原為《宋元寶翰》冊之一,後改裝成卷。此詩在《山谷外集》中沒有記載,四十九侄亦無考。該帖字大如拳,結體多取柳公權法,字大方可盡其筆勢。撇捺特長,筆畫多取橫勢,字勢舒展俊朗,跌宕起伏,變化出新,極具挺拔之态。
黃庭堅的書法正如其詩法。張耒評其詩句:“不踐前人舊行迹,獨經斯世擅風流。”用此句評論黃庭堅的書法是很恰當的。著錄于《裝餘偶記》卷五、《石渠寶笈初編》卷一。
北宋四大著名書法家之一黃庭堅《題蘇轼寒食帖跋》賞析
黃庭堅《題蘇轼寒食帖跋》 紙本 34.3×64cm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行書,凡9行,59字。書于元符三年(1100年)七月至九月間。曾入元、明、清內府,并經張浩、張金界奴、項元汴、韓世能、安岐等人收藏,後流入日本,輾轉至台北故宮博物院。《戲鴻堂法書》、《禦刻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谷園摹古法帖》、《晚香堂蘇帖》、《景蘇園帖》、《宋賢六十五種》、《壯陶閣帖》等收錄。
釋文:東坡此詩似李太白,猶恐太白有未到處。此書兼顔魯公、楊少師、李西台筆意,試使東坡複為之,未必及此。它日東坡或見此書,應笑我于無佛處稱尊也。
黃庭堅行書欣賞《跋東坡書寒食詩帖》紙本,34.3×64cm,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七月,黃魯直時年56歲書,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北宋蘇轼手迹《黃州寒食帖》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
黃庭堅與蘇轼的書法“心有靈犀一點通”,有尚意之為,有仙靈之妙。其書法個性卻因人生之迥而異。蘇轼的書法體現了無為而治、大淡無味的老莊思想,而黃庭堅是“菩提坊裡病維摩”,對佛教禅宗有着精深的造詣,所以其書法深得佛家三昧,處處彌漫着見性成佛的禅意。清朝書畫家笪重光說:“涪翁精于禅說,發為筆墨,如散僧入聖,無裘馬輕肥氣,視海嶽眉山别立風格。”
黃庭堅書法的駭俗之處,主要表現在“亂花飛舞不離其樹”,縱斂有度,散中寓整;還有大動飛躍之中的靖安之氣。換一種說法,他的書法恰似“點源的輻射”,重心穩當,肢體誇張,自由度很高,一反晉、唐流行的方方正正、四面停勻的傳統。這種“背叛”傳統的銳氣遠在蘇轼之上,真所謂“拆肉還母、拆骨還父,呵佛罵祖,面目非故”。
北宋四大著名書法家之一黃庭堅《李白憶舊遊詩草書卷》賞析
黃庭堅《李白憶舊遊詩草書卷》 紙本 縱37厘米 橫392.5厘米 約書于崇甯三年(1104)日本京都藤井齋成舍有鄰館藏。此為黃庭堅書《李白憶舊遊.寄谯郡元參軍》草書卷。據明代書畫家沈周考定此卷為黃庭堅在紹聖年間(公元1094-1098年)被貶黔中後所書,是他晚年的草書代表作。正如沈周在詩卷的題跋中所說:“山谷書法,晚年大得藏真(懷素)三昧,此筆力恍惚,出神入鬼,謂之 '草聖'宜焉!”此時黃庭堅的草書藝術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祝允明評論此帖說:“此卷馳驟藏真,殆有奪胎之妙。”此詩書法,深得張旭,懷素草書飛動灑脫的神韻,而又具有自己的風格。用筆緊峭,瘦勁奇崛,氣勢雄健,結體變化多端,為黃庭堅草書之代表作。
釋文:(憶昔洛陽董糟丘,為餘天津橋南造酒樓。 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海内賢豪青雲客, 就中與君心莫逆。迥山轉海不作難,傾情倒意無所惜。 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夢思。不忍别,還相随。 相随)
迢迢訪仙城,卅六曲水回萦。一溪初入千花明, 萬壑度盡[遺]松風聲。銀鞍金絡到平地,漢東太守來相迎。
紫陽之真人,邀我吹玉笙。餐霞樓上動仙樂, 嘈然宛似鸾鳳鳴。袖長管催欲輕舉,漢中太守醉起舞。
手持錦袍覆我身,我醉橫眠枕其股。當筵歌吹淩九霄, 星離雨散不終朝,分飛楚關山水遙。
餘既還山尋故巢, 君亦歸家渡渭橋。君家嚴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虜。
五月相呼淩太行,摧輪不道羊腸苦。行來北京歲月深, 感君貴義輕黃金。瓊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飽無歸心。
時時出向城西曲,晉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箫鼓鳴, 微波龍鱗莎草綠。興來攜妓恣經過,其若楊花似雪何。
紅妝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寫翠娥。翠娥婵娟初月輝, 美人更唱舞羅衣。清風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繞行雲飛。
此時行樂難再遇,西遊因獻長楊賦。北阙青雲不可期, 東山白首還歸去。渭橋南頭一遇君,酂台之北又離群。
問餘别恨知多少,落花春暮争紛紛。心亦不可盡, 情亦不可及。呼兒長跪緘此辭,寄君千裡(萬)遙相憶。
北宋四大著名書法家之一黃庭堅《跋争座位帖》賞析
黃庭堅《跋争座位帖》之一
黃庭堅《跋争座位帖》之二
黃庭堅《跋争座位帖》之三
黃庭堅《跋争座位帖》
北宋四大著名書法家之一黃庭堅《雪寒帖》賞析
黃庭堅行書尺牍賞析《雪寒帖》亦稱《明叔少府》、《緻明叔少府尺牍》,紙本28.8 × 17.5cm,凡6行,61字。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黃庭堅《雪寒帖》無書寫時間,從筆法、結體、風格等方面綜合比較,與《動靜帖》、《緻明叔同年尺牍》非常接近,大緻書于紹聖年間。此帖筆鋒勁健、功力深厚、遒麗古雅、灑脫飄逸。筆畫轉折,亦中規入距。
釋文:庭堅頓首,承見諭,早嘗過此,延佇甚久,何以不至耶。雪寒,安勝否?大軸今送,然勿多示人,或不解此意亦來索,匠石斫鼻則坐困矣。庭堅頓首。明叔少府同年家。
北宋四大著名書法家之一黃庭堅《廉頗蔺相如傳》賞析
黃庭堅草書《廉頗蔺相如傳》黃庭堅書法長卷《廉頗蔺相如傳》,書于紹聖二年(1095年), 現藏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此卷是傳世黃書中的名迹,《式古堂書畫會考》、安歧的《黑緣會觀》等書均有著錄。
北宋四大著名書法家之一黃庭堅《行書華嚴疏卷》賞析
黃庭堅《行書華嚴疏卷》,沉凝渾厚,筆勢遒健。《行書華嚴疏卷》是黃庭堅寫給化緣僧人換取銀兩的。整卷運筆沉凝渾厚,筆勢遒健,剛健中含妍媚。頗得顔真卿的遺韻,是他盛年時行草書代表作。
釋文:□門抽顧頌,衲僧眼皮重。眼皮七八量,雷車打不動。打不動,抽顧頌,時念彌陀三五聲,追薦東村李鬍子生天,西山裡孟八郎強健,福田院裡貧兒叫喚,乞我一文大光錢。巽上人為華嚴作佛事,又持此軸來乞作小疏,予以為鹭鸶股上不勝下刀,可持此字去,有能以百千助緣事者與之。魯直題。
北宋四大著名書法家之一黃庭堅《經伏波神祠詩卷》賞析
黃庭堅《經伏波神祠詩卷》,為黃庭堅于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書,時年五十七。紙本,共四十六行,全卷長820.6公分,寬33.6公分。
北宋四大著名書法家之一黃庭堅《李白憶舊遊詩草書卷》賞析
黃庭堅《李白憶舊遊詩草書卷》之一
黃庭堅《李白憶舊遊詩草書卷》之二
黃庭堅《李白憶舊遊詩草書卷》之三
黃庭堅《李白憶舊遊詩草書卷》之四
黃庭堅《李白憶舊遊詩草書卷》之五
黃庭堅《李白憶舊遊詩草書卷》之六
黃庭堅《李白憶舊遊詩草書卷》,是黃庭堅晚年草書代表作。此作品用筆緊峭,瘦勁奇崛,氣勢雄健,結體變化多端,為黃庭堅草書之代表作。正如沈周在詩卷的題跋中所說:“山谷書法,晚年大得藏真(懷素)三昧,此筆力恍惚,出神入鬼,謂之'草聖’宜焉!”此時黃庭堅的草書藝術已然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北宋四大著名書法家之一黃庭堅《贈道者帖》賞析
黃庭堅晚年草書欣賞《贈道者帖》之一
黃庭堅晚年草書欣賞《贈道者帖》之二
黃庭堅晚年草書欣賞《贈道者帖》。凡七行,共四十六字。“一語真空出世問,可憐”迷者蟻循環。此生勝坐三禅樂,好句長吟萬事閑。秋月圓來看晝夜,野雲散去落何山。到頭自了方為,□□經函叩祖關。此帖實為僧潤《詩三首》之二,宋刻本《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九收錄。缺十一字。末句刻本作“休執他經扣祖關”。僧潤待考。綜觀上述書迹,無論行書标題或草書正文,其書風與黃庭堅元符三年 (1100)所書的 《張大同卷》、《諸上座帖》極其相似,應屬黃庭堅晚年所書。
北宋四大著名書法家之一黃庭堅《出宮賦》賞析
黃庭堅行書欣賞《出宮賦》之一
黃庭堅行書欣賞《出宮賦》之二
黃庭堅行書欣賞《出宮賦》之三
黃庭堅行書欣賞《出宮賦》之四
黃庭堅行書欣賞《出宮賦》之五
黃庭堅行書欣賞《出宮賦》之六
黃庭堅行書欣賞《出宮賦》,又名《上苑詩》,現藏西安碑林。釋文:翠蓋龍旗出建章,莺啼百啭柳初黃。昆池水泮三山近,阿閣花深九陌香。徑轉虹梁通紫極,庭含玉樹隐霓裳。侍臣緩步随銮辂,岡上應看集鳳皇。小苑平臨太液池,金鋪約戶鎖蟠螭, 雲中帝座飛華蓋,城上鈞陳繞翠旗, 紫氣旋面雙鳳閣,青松還有萬年枝, 從來清跸深嚴地,開盡碧桃人未知。
北宋四大著名書法家之一黃庭堅《次韻叔父帖》賞析
宋代黃庭堅行書《次韻叔父帖》全稱《次韻叔父夷仲送夏君玉赴零陵主簿》,約書于元豐三年(1080年)。刻入《禦刻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
宋徵宗評雲:“黃書如抱道足學之士,坐高車驷馬之上,橫鉗高下,無不如意”。《宋史·文苑傳》稱他:“庭堅學問文章,得天成性”,陳師道謂其“詩得法杜甫,善行草書,楷法亦自成一家。”他自己說:“餘學草書三十餘年,初以周越為師,故二十年抖擻俗氣不脫。晚得蘇才翁(舜欽)子美書觀之,乃得古人筆意。其後又得張長史、懷素、高閑墨迹,乃窺筆法之妙。”他的行書,如《松風閣》,《蘇轼寒食詩跋》,用筆如明代馮班《鈍吟雜錄》所講:“筆從畫中起,回筆至左頓腕,實畫至右住處,卻又跳轉,正如陣雲之遇風,往而卻回也。”他的起筆處欲右先左,由畫中藏鋒逆入至左頓筆,然後平出,“無平不陂”,下筆着意變化;收筆處回鋒藏穎。善藏鋒,注意頓挫,以“畫竹法作書”給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覺。其結體從柳公權的楷書得到啟發,中宮收緊,由中心向外作輻射狀,縱伸橫逸,如蕩槳、如撐舟,氣魄宏大,氣宇軒昂。其個性特點十分顯著,學他的書法就要留心于點畫用筆的“沉着痛快”和結體的舒展大度。至于他的草書,趙孟俯說:“黃太史書,得張長史圓勁飛動之意。”“如高人雅士,望之令人敬歎。”明王世貞謂其“大書酷仿《鶴銘》,狂草極拟懷素”,“老骨颠态、種槎出”。
北宋四大著名書法家之一黃庭堅《緻明叔同年尺牍》賞析
黃庭堅行書《緻明叔同年尺牍》亦稱《與明叔同年書》
紙本,28.5×20.5cm,凡6行,55字。書于紹聖二年(1095年)左右。钤有“項子京家珍藏”、“吳桢”、“江上莫氏圖書印”等印記。《石渠寶笈續編》、《故宮書畫錄》等著錄。《李書樓正字帖》、《墨緣堂藏真》等收錄。現藏台灣故宮。
釋文:藏镪見貸,已領,甚愧。瑣屑奉煩,許同東玉見過,甚惠。《寶藏論》一冊送去,試讀一遍如何?因為黏綴一鴉青紙莊嚴之,幸甚.庭堅頓首。明叔同年家。
北宋四大著名書法家之一黃庭堅《勤懇帖》賞析
黃庭堅《勤懇帖》,又名《示谕帖》、《緻公言通直執事尺牍》行書信劄,紙本墨迹,約書于北宋元祐年間(公元1086-1093年)現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
《勤懇帖》經《書畫記》、《石渠寶笈初編》、《故宮書畫錄》等著錄。帖上钤有“宋鶴堂”、“知頤印章”、“大觀”等印記。 釋文:庭堅叩頭。辱答教。極苛勤懇。本往乞一小盂子。研旁洗筆。隻□□□來濶。略容半(一字點去)升許者爾。乃承□□□飲具及取村醪掖閒瓶。甚愧,受來賜重複也。或有所須不外示諭。庭堅叩頭。上公言通直執事。 庭堅叩頭,辱答教,極荷勤懇,本往乞一小孟子,研旁洗筆,隻口口盞來闊,略容半升許者爾,乃承口口口飲具及取村醒掖閑瓶,甚愧,受來賜重複也。或有所須不外示谕,庭堅叩頭上。公言通直執事。
北宋草書的發展是處在由唐向元明清發展的一個過渡時期,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在草書書法發展史上來看,北宋草書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個環節。從整體上是積蓄力量将北宋草書的影響逐漸擴大,宋太宗、王著正是其中的核心人物。黃庭堅代表了北宋草書的巅峰,狂草的創新極大豐富了後世對草書章法以及筆法的認識,後世更将黃庭堅淋漓盡緻的草書風格推向極緻。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