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常見的健脾祛濕中成藥:健脾益腎丸、補益資生丸、參苓白術丸

氣虛盡管有脾氣虛與肺氣虛之分,但脾為後天之本,脾散精于肺,是細胞生物學之源”,“肺主一身之氣”。但肺氣賴于胃腸運化水谷之精華以潤養,故補氣補血以健脾胃為核心。脾氣旺,則肺氣虛自充。健脾養胃則可以 補氣補血,普遍的補氣補血的中醫藥方有健脾益腎丸、補益資生丸、參苓白術丸等。

健脾益腎丸(片)為水丸或糖衣片,重要作用為調補脾胃、生陽益氣養血。可用由脾胃氣虛導緻的心慌氣短懶言,身體倦怠感,肌熱有汗,頭痛怕風,渴喜冬天冬季熱飲,食欲減退,以及氣陷脫肛,子官垂脫等。主要是健脾補腎之功效,适用于頭昏、牙齒浮動、腰膝酸軟、怔忡、夢遺滑精。

健脾益腎丸可以調理、腎虛造成的各種症狀,可以健脾益氣、滋陰補腎、胃口不好、體弱無力、、多夢等都有很好的治療作用。除此之外,此藥對于固氣虛凹痕引起的胃下垂、腎下垂等均有非常好預期效果。凡一般特殊病種,症見脾胃虛弱,心慌氣短懶言,身體乏力,盜汗,無緣無故胸悶氣短,食欲減退等症均可應用。健脾養腎丸主要有山藥、遠志、菟絲子、杜仲、五味子、川牛膝、山萸肉、小茴香、茯苓、巴戟肉、枸杞子、熟地、菖蒲、大棗組成。

操作方法為水丸每服6克,糖衣片每服6片,均日服2次,溫開水送下。

歸脾丸和健脾丸,顧名思義都有健脾的功效,但二者也是有區别的。首先組成不同,歸脾丸由黨參、白術、黃芪、茯苓、遠志、酸棗仁、龍眼肉、當歸、木香、大棗、甘草;健脾丸由人參、白術、陳皮、麥芽、山楂、枳實組成。其次功效不同,歸脾丸有益氣健脾、養血安神的作用;健脾丸有健脾開胃的作用。再次歸經不同,歸脾丸入心脾兩經,健脾丸入脾胃兩經。最後主治病症不同,歸脾丸用于心脾兩虛所導緻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面色萎黃、頭暈眼花、肢倦乏力、崩漏便血等症;健脾丸用于脾虛食積證所導緻的食少難消、脘腹痞悶、體倦少氣等症。

補益資生丸在臨床上是有非常好治療效果的口服純中藥制劑。藥物的組成包括白扁豆,人參,茯苓,六神曲,麥芽,蓮子,山藥,澤瀉,芡實,薏苡仁,豆蔻,廣藿香,桔梗,黃連等,這些藥物相互配伍能夠起到滋陰補氣、調養脾胃的功效。

臨床上補益資生丸主要是用于治療患者脾胃虛弱所出現的胸悶作嘔,食欲不振,大便溏洩,精神倦怠等。

參苓白術丸

【方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蓮子肉500克,薏苡仁500克,縮砂仁,桔梗500克,白扁豆750克,白茯苓1000克,人參1000克,甘草1000克,白術1000克,山藥1000克。

【方解】:方中以四君平補脾胃之氣為君藥。配以蓮子之甘澀,苡仁、扁豆、山藥之甘淡,輔助白術、即可健脾,又能滲濕而止瀉。加砂仁之辛溫芳香醒脾,佐四君更能促中心運化,使上下氣機暢通,吐瀉可止。桔梗為手太陰肺經引經藥,配入本方,如舟楫載藥上行,達于上焦以潤肺。各藥配伍,補其虛,除其濕,行氣滞,調其氣,兩和脾胃,則諸症自解。

【按語】:本方以四肢乏力、脾虛夾濕、飲食不化、苔薄白膩、脈濡緩為辨證要點。現代常用本方治療慢性腸炎、淺表性胃炎、慢性腎炎、胃腸功能紊亂、消化不良、糖尿病、肝硬化、肺源性心髒病、慢性支氣管炎、惡性腫瘤放療化療中胃腸道毒副反應、乳糜尿、水腫、陽痿、帶下等。如見脾腎陽虧,加補骨脂、熟附片;虛寒滑脫,加赤石脂、诃子、禹餘糧;胃納不香、加神曲、麥芽、谷芽;濕熱并重,加黃蓮、黃柏;脘腹脹痛嚴重,加木香、枳殼;痰多者,加法夏、陳皮。【功能主治】補脾胃,益肺氣。用于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氣短咳嗽,肢倦乏力。

【功效】:益氣健脾,滲濕止瀉。

【主治】: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或吐、或瀉,四肢乏力,形體消瘦,胸脘悶脹,面色萎黃,舌苔白,質淡紅,脈細緩或虛緩。

1、參苓白術丸味甘、微苦,性微溫,歸脾、肺、心、腎經,氣雄體潤,升多于降;具有補氣固脫,健脾益肺,甯心益智,養血生津的功效。

2、參苓白術丸主治大病、久病、失血、脫液所緻元氣欲脫,神疲脈微;脾氣不足之食少倦怠,嘔吐洩瀉;肺氣虛弱之氣短喘促,咳嗽無力;心氣虛衰之失眠多夢,驚悸健忘,體虛多汗;津虧之口渴,消渴;血虛之萎黃,眩暈;腎虛陽萎,尿頻,氣虛外感。

【用法】濃縮丸每次8丸,每天3次溫開水送服。

【使用禁忌】實熱便秘者忌用。高血壓及孕婦忌用。

【現代研究】本品主要有調節胃腸運動、改善代謝和提高免疫力等作用。本品煎劑小劑量對腸管呈現興奮作用,能解除腎上腺素對腸管的部分抑制。大劑量則抑制腸管的收縮,并能拮抗氯化鋇和毛果芸香堿引起的腸管痙攣性收縮。當腸管處于抑制狀态時,小劑量可促進腸管活動,而當腸管處于興奮狀态時,大劑量則可抑制其蠕動,表現出雙向性調節作用,可作為胃腸活動的調節劑。在應用本品治療氣虛型胃腸病(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胃或十二指腸潰瘍)時,可使患者尿中肌酐、尿酸、尿素氮等指标趨于正常,同時還可改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标。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于慢性腹瀉、慢性結腸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屬脾胃氣虛夾濕證候者。

1.用于放療化療的毒副反應。癌症病人在接受放療化療時,同時用參苓白術丸每次6克,一日2~3次,堅持服藥3~6個月,可以減輕其口淡乏味,惡心嘔吐,脘腹脹痛,厭惡油膩等腸胃道毒副反應,幫助其順利地完成放療化療的治療。

2.慢性肝炎、肝硬化。口服參苓白術丸,每次6克,一日2~3次。堅持服用3~6月,可解除肝内毒素,促進肝細胞的再生和恢複,輔助治療肝炎、肝硬化,使其病情盡早消除和痊愈。

3.用于慢性結腸炎。用參苓白術丸,每次6克,一日2~3次,一個月為1 個療程。該藥能健脾順氣,利濕止瀉,使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症狀逐漸消失,屬脾虛引起者,療效較佳。

4.用于美容保健。用參苓白術丸,每次6克,一日2~3次堅持服用,可使膚色潤澤,使黃褐斑、青春痘減少或消失,還可治療脂溢性脫發,以及分解色斑,減少皺紋,防治皮膚病變,如皮炎、濕疹等。

治療案例

神經性厭食(中醫稱厭食症)

患者,男,15歲。于2015年5月12日因茶飯不思1個月餘前來就診。查:患者形體偏瘦,略顯疲勞,精神尚可;舌體偏大,邊有齒印,質紅,苔膩,脈弦細,餘未見特殊。問及緣由,乃臨近中考,學習緊張,日有所學,夜有所思。四診合參,診斷為神經性厭食,合中醫之脾虛濕停證,治以參苓白術散。處方:黨參15g,白術10g,茯苓10g,山藥10g,白扁豆10g,蓮子肉10g,桔梗10g,薏苡仁15g,砂仁15g,甘草5g,每日1劑,水煎溫服3次。5劑後諸症減輕,囑再服5劑而諸症除。

按語:思為脾之志,思慮過度,所思不遂,導緻氣滞氣結,氣結于中,使脾氣不行,運化失常,而緻不思飲食,故用補氣健脾、和胃滲濕之參苓白術散可治之。

慢性結腸炎(中醫稱久瀉)

患者,女,48歲。已絕經,于2015年7月5日就診于餘。訴腹瀉年餘,伴腹隐痛,曾做結腸鏡,診斷為慢性結腸炎,叠進中西醫藥,效微。查:舌胖有齒印,苔薄白微膩,脈弦細。鑒于大便溏薄不幹爽,故辨證屬脾虛濕停,投參苓白術散加減。處方:太子參10g,白術10g,茯苓10g,山藥10g,白扁豆10g,蓮子肉10g,桔梗10g,薏苡仁10g,砂仁10g,黃連3g,黃柏10g,甘草5g,每日1劑,水煎溫服3次。7劑後諸症減輕。原方加減,調治3月餘而痊愈。

按語:洩瀉有多種病因,外感風寒、暑熱濕等邪氣,内傷情志,髒腑失調,皆可緻瀉。外邪之中濕邪最為重要,濕為陰邪,易困脾土,運化不利,升降失職,水濕清濁不分,混雜而下,而成洩瀉。内傷中脾虛最為關鍵,脾主運化升清,脾氣虛弱,清氣不升,化生内濕,清氣在下,則成洩瀉,故用補氣健脾、和胃滲濕之參苓白術散可治之。

慢性濕疹(中醫稱慢性濕瘍)

患者,男,52歲。因雙下肢外踝周圍瘙癢,滲液1年餘,于2015年8月18日前來就診。訴1年前于田間打農藥,偶有藥液沾于雙下肢,時值炎夏,之後雙下肢外踝周圍劇烈瘙癢,起米粒樣小水疱,搔抓後破爛、滲出、結痂,多處求醫,略有好轉,終不能治愈,求診于餘。查:皮損處皮膚粗糙,抓痕,結痂,浸潤肥厚,色素沉着,外周有丘疹、小水疱,少量滲液,皮損成對稱性;舌體略胖有齒印,質紅,苔薄白,脈弦細。診斷為慢性濕疹,證屬脾虛濕停,投以參苓白術散合消風散加減。處方:黨參10g,白術10g,茯苓10g,山藥10g,白扁豆10g,蓮子肉10g,桔梗10g,薏苡仁15g,砂仁10g,荊芥10g,防風10g,蟬蛻6g,蒼術10g,土茯苓10g,黃柏10g,甘草5g。每日1劑,水煎溫服3次,第四道煎水,待溫後浸洗患處。10劑後症狀減輕。囑上方加減,調治半年而愈。

按語:脾主運化,主運化水濕而惡濕。該患者外受潮濕,又感受風熱,外風濕熱引動内蘊濕熱,外發于肌膚。故該患者服用補氣健脾、和胃滲濕之參苓白術散合消風散加減可見顯效。

脂溢性皮炎(中醫稱面遊風)

患者,男,22歲。因顔面部及頭頂油脂多,伴輕微瘙癢半年,于2015年2月20日前來就診。查:鼻翼、鼻唇溝和眉弓處有淡紅色斑,覆以油膩性黃色鱗屑,頭頂發内有輕度潮紅斑片,米粒樣丘疹,上覆有油膩性鱗屑;舌質紅,苔薄白略膩,脈弦細。詢問病史,患者近半年來喜食辛辣油炸、大魚大肉、蝦蟹海味,聚衆豪飲。診斷為脂溢性皮炎,證屬脾虛濕停。囑忌口,飲食清淡,内服參苓白術散合保合丸加減。處方:黨參10g,白術10g,茯苓10g,白扁豆10g,山藥10g,蓮子肉10g,桔梗10g,薏苡仁15g,砂仁10g,神曲10g,生山楂15g,炒麥芽15g,炒萊菔子10g,連翹10g,甘草5g。每日1劑,水煎溫服3次。7劑後症狀減輕,囑上方加減,調治2月餘而愈。

按語:恣食辛辣油炸、大魚大肉、蝦蟹海味,聚衆豪飲,緻使脾運失調,生濕化熱,濕熱内蘊,熏蒸于上而為脂溢性皮炎。故可用補氣健脾、和胃滲濕之參苓白術散合保合丸以治之。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中醫稱肝著)

患者,男,63歲。因反複右脅肋疼痛、腹脹7年多,伴乏力3年多,于2015年1月18日前來就診。患者為老年男性,緩慢起病,以右脅肋疼痛、腹脹伴乏力為主要表現,偶伴鼻衄,舌淡紅、邊有齒痕,苔薄白,脈弦細。乙肝标志物長期陽性。診斷為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證屬脾虛濕停,肝郁血瘀。治以補氣健脾,和胃滲濕,疏肝解郁化瘀,投以參苓白術散合四逆散加減。處方:太子參15g,白術10g,茯苓10g,白扁豆10g,山藥10g,蓮子肉10g,桔梗10g,薏苡仁15g,砂仁10g,柴胡10g,枳實10g,白芍30g,丹參15g,郁金10g,白花蛇舌草15g,甘草5g。每日1劑,水煎溫服3次。10劑後症狀有所緩解。囑上方加減,調治1年餘而病情基本穩定。

按語:濕為陰邪,易傷陽氣,脾陽受濕困阻而緻脾虛。土不榮木,木郁失達而緻肝氣郁滞。故在病程遷延形成慢性肝炎階段最易出現脾虛肝郁等證候。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虛日久可緻氣血兩虛,氣虛不能行血,加之肝郁氣滞,則血行郁滞引起血瘀,而緻脅肋疼痛、腹脹、乏力等症。故可用補氣健脾、和胃滲濕之參苓白術散合四逆散可治之。

【注意事項】

1、洩瀉兼有大便不通暢,肛門有下墜感者忌服。

2、服本藥時不宜同時服用藜蘆、五靈脂、皂莢或其制劑。

3、不宜喝茶和吃蘿蔔以免影響藥效。

4、不宜和感冒類藥同時服用。

5、高血壓、心髒病、腎髒病、糖尿病嚴重患者及孕婦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6、本品宜飯前服用或進食同時服。

7、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兒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方歌】參苓白術散砂仁,扁豆甘草薏苡仁,桔梗上浮兼保肺,蓮子山藥益脾神。

參苓白術丸與參苓白術散、參苓白術顆粒的區别有哪些?

1、從功效來看:

參苓白術丸與參苓白術散、參苓白術顆粒三者的組方成分和功效完全相同。成分中均含有人參、茯苓、白術(麸炒)、山藥、白扁豆(炒)、蓮子、薏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具有補脾胃,益肺氣之功效,主要用于脾胃虛弱所緻的食少便溏,氣短咳嗽,疲倦乏力等症。

2、從适用人群來看:

參苓白術丸與參苓白術散、參苓白術顆粒的适應人群相同,均可用于脾胃虛弱及體内濕氣比較重的人群,比如常常表現有頭身困重,肢倦乏力,老想睡覺,大便容易粘馬桶,不想吃東西,吃飯沒有胃口,老感覺肚子飽脹,嘴裡容易發粘,舌體比較胖大,有時候還有齒痕,舌苔發膩等症狀。

3、從藥物性狀來看:

參苓白術丸為黃色至黃棕色的水丸,參苓白術散則為黃色至灰黃色的粉末,參苓白術顆粒為淡黃棕色至棕褐色的顆粒。

4、從服用方法來看:

參苓白術丸服用方法為吞服後用溫開水送下,參苓白術散服用方法為溫開水沖開(或用蜂蜜水調和)攪拌後服用,參苓白術顆粒服用方法為開水沖服。

5、從用藥劑量來看:

參苓白術丸和參苓白術顆粒的用量為一次6g,一日3次,參苓白術散的用量為一次6-9g,一日2-3次。

健脾疏肝丸的主要成分為黨參、山藥、赤芍、茯苓、白術、柴胡、丹參、雞内金、延胡索、郁金等,具有健脾和胃、疏肝理氣等功效。對于由于肝胃不和、肝氣犯胃引起的胃脘脹痛、嗳腐吞酸、兩肋隐痛、不思飲食、便溏乏力等症狀具有明顯的緩解作用。服用健脾舒肝丸可以調節肝脾,糾正人體失衡的狀态,對于肝旺脾虛的病症具有十分明顯的治療效果。

附子理中丸理中丸(人參、幹姜、甘草、白術)加附子,由于加有附子,在溫中散寒,健脾益胃的基礎上,溫補腎陽的功能得以加強,更适用于脾腎陽虛之證,脾腎陽虛之證。脾腎陽虛多由腎陽虛衰不能溫養脾陽,或者是脾陽久虛不能充養腎陽,或久病傷脾腎之陽所緻。臨床上可見畏寒肢冷、要膝或下腹冷痛、大便溏洩、小便不利、水腫、舌淡胖而苔白滑,脈細而弱。虛寒胃脘疼痛可配合足三裡、中脘、内關、關元針灸。附子理中丸是由人參、甘草、幹姜、白術和附子等中藥組成的,這些中藥具有溫中散寒補氣健脾之功效,對脾胃虛寒、寒氣郁腹、胸腹脹氣、嘔吐洩瀉的患者,具有很好的改善功效,因此,當患者因腹部受涼或年老體弱,肢冷體寒出現腹痛時,可以選擇附子理中丸治療,一般都可以取得較好的療效,對胃腸實熱,便燥結、小便黃赤、腹痛的患者建議不要用附子理中丸治療,否則不但治不好疾病,而且還會加重病情,給治療帶來更大的困難。

胃寒胃痛,用良附丸和附子理中丸有什麼區别?(轉)

很多人在胃寒、胃痛的時候,醫生或藥師會推薦兩種藥,良附丸和附子理中丸,那它們有什麼區别呢?該選哪一種呢?

良附丸

良附丸的組成是高良姜加香附兩味藥,功效以行氣疏肝,祛寒止痛為主。

高良姜

香附

主要治療的是肝胃氣滞寒凝證。

主要症狀就是胃脘疼痛(胃痛),胸脅脹悶(胸部和肋下有悶和脹的感覺),畏寒喜溫(用暖和的東西或手捂一下疼的地方就舒服一些,在較冷的環境或者吃冷的食物就不舒服),以及女性有時會痛經。這樣的人舌苔較白,脈是弦脈。

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主要由附子、人參(或黨參)、白術、幹姜、甘草五味藥,主要作用是溫陽祛寒,補氣健脾。

附子理中丸的組成

主要治療的是脾胃虛寒證,或脾腎陽虛證。

主症狀是脘腹疼痛(胃痛及腹痛),下利清谷(大便偏清稀),惡心嘔吐,畏寒肢冷(怕冷,四肢涼)等。這樣的人一般舌苔白潤,脈一般沉細或沉遲無力。

良附丸和附子理中丸的區别

由此可以看出,良附丸和附子理中丸最大的區别在于,良附丸所治的胃痛,以實證為主,而附子理中丸所緻的胃痛,以虛證為主。

在症狀上怎麼區别呢?

良附丸所治的胃痛,一般會有脹、滿、悶的感覺,這是因為這種胃痛是由于肝郁氣滞證導緻的胃痛,屬于氣滞胃痛,屬于實證,所以有時候會伴有肋下的疼痛和脹滿。有時吃飯後,或者生氣後,胃痛會加重,這裡可作為一個區别點。

而附子理中丸所治的胃痛,一般沒有那麼明顯的脹滿的感覺,沒有明顯的吃完飯和沒吃飯痛感變化的區别,沒有明顯的因為生氣、着急導緻胃痛加劇的感覺。适合附子理中丸的人,通常整體人都比較怕冷,平時喜歡穿的比較多,手腳涼,有時容易腹瀉

胃寒疼痛,喜歡抱一個暖和的東西

所以,雖然同樣的都是脾胃的寒證,但是良附丸和附子理中丸所治的胃痛等症狀的類型是不同的,有相似症狀的患者應加以區别,對症用藥,或者在醫生、藥師指導下用藥。

《附子理中丸》與《桂附理中丸》有區别!别再瞎用了!(轉)

區别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事物間的不同,一般是在存在共同點的情況下說有'區别',世間萬物,不可能任何東西都是一樣的,世上沒有兩片一樣的葉子。當兩種相似的事物作比較時,它們的不同點便是區别。那麼,《附子理中丸》與《桂附理中丸》有什麼區别嗎?

《附子理中丸》方中附子溫陽祛寒,配以炮姜溫運中陽,白術健脾燥濕,人參益氣健脾,炙甘草補中扶正,調和諸藥。五藥配伍,有溫陽祛寒,益氣健牌之效。

《附子理中丸》的藥理作用是:

1.調節胃腸道運動:

據報道《附子理中丸》可明顯增強胃張力及胃蠕動,加快胃排空;該藥還可抵抗乙酰膽堿引起的回腸痙攣及腎上腺素引起的回腸運動抑制。

2.增強體力和抗寒能力:

動物實驗發現,脾虛動物經附子理中丸治療後,在4℃冷水中遊泳時間明顯延長,表明該藥能顯著增強脾虛動物的體力和抗寒能力。

3.《附子理中丸》對醋酸引起的小鼠腹痛有明顯的鎮痛作用,還能顯著提高脾虛動物的免疫功能。

而《桂附理中丸》的主要成分是肉桂、附片、黨參、白術(炒)、炮姜、炙甘草。

它有補腎助陽,溫中健脾的功效,用于腎陽衰弱,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洩瀉,四肢厥冷。

《附子理中丸》與《桂附理中丸》的區别是:二者的治療範圍是不同的,《附子理中丸》以補脾氣虛弱,補氣中佐以補陽之附子,使陽氣得生,即以補脾虛,祛濕困,補氣中佐以陰,以陰中求(補)陽,進而實現氣血雙生,重在補氣與溫中。那麼《桂附理中丸》比前者多一樣藥物,桂枝,更大補元陽,健脾之中重在溫腎(因為肉桂是引附子入下焦溫腎的藥引子)。對于脾胃虛弱,且脾陽不足、甚至脾胃虛寒者,可以選用《桂附理中丸》,對于脾胃氣虛為主的可用附子理中丸。

總之《桂附理中丸》溫熱之性較大,需根據情況選擇。有溫補脾腎之陽、散寒止痛之效。凡脾腎陽虛見腹痛洩瀉、四肢厥冷、畏寒绻卧者,為首選之品。

肉桂粉能引火歸元,有助腎陽而醫治命門火衰之功。因此桂附理中丸能補腎壯陽溫補腎陽,溫中健脾。更合适有腎陽虛症狀顯著者。因此綜合性而言附子理中丸更偏溫中(中就是指溫脾陽),桂附理中丸偏溫腎(溫補腎陽)。針對脾胃虛寒,且脾陽不夠、乃至脾胃虛弱者,能夠 采用桂附理中丸,針對脾胃氣虛主導的能用附子理中丸。相對性來講,桂附理中丸濕熱之性很大,需依據狀況挑選。

在文章最後在向大家闡述一下我的五行同調觀點:五行相生相克,一髒失衡,則其餘五髒皆失守,身體諸多表症皆發于五髒,五髒不安就會導緻五行失守,繼而導緻:失眠,多夢,易驚醒,耳鳴,心慌氣短,胃脹,便溏,盜汗,濕熱郁結,痰濕不化,肝氣郁結,月經不調,乳腺增生,更年期綜合征等五髒相關症狀,調理首要也不在于病急亂投醫一股腦的出現什麼就改善什麼的單一調理,需追根朔源五行同調,方可事半功倍。

桂附理中丸與桂附地黃丸區别

桂附理中丸:為補益劑,具有補腎助陽,溫中健脾之功效。主治腎陽衰弱,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洩瀉,四肢厥冷。

桂附地黃丸:溫補腎陽,用于腎陽不足,腰膝酸冷,肢體浮腫,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飲喘咳,消渴。

桂附理中丸的成分為肉桂、附片、黨參、白術(炒)、炮姜、炙甘草。成分炮姜溫中止痛;黨參、白術益氣健脾燥濕,以助脾運;肉桂補火助陽,散寒止痛;附子溫腎散寒,回陽救逆;炙甘草益氣和中。諸藥共奏補腎助陽,溫中健脾之功。

桂附地黃丸的成分是肉桂、附子(制)、熟地黃、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桂附地黃丸以六味地黃丸為基礎滋補肝腎之陰,又配以肉桂、附子溫補腎中陽氣,以達到“益火之源,以消陰翳”的目的。諸藥配合,既補腎陰,又補腎陽,陰陽互生,陰中求陽,對于腎陽虧虛所緻之疾患極為适宜。

溫陽利水

中醫溫法之一。運用溫熱藥,治療陽氣不足,水濕内停病證的方法。本法适用于脾腎陽虛,陽不化水,水濕内停所緻的水腫、痰飲等。常用附子、幹姜、桂枝等藥物組成方劑,代表方劑有真武湯、實脾散、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等。臨床運用溫陽利水法時,需根據不同的病證選用不同的方劑。如腎陽衰微,水濕内停,宜溫腎利水,方用真武湯;脾陽虛甚,宜溫陽健脾利水,方用實脾散;脾陽虛弱,水氣淩心,宜健脾滲濕、溫化水飲,方用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本法常同行氣、健脾益氣、利水滲濕等治法配合使用,如水濕内停,阻礙氣機、胸滿腹脹,可與行氣配合使用,脾氣虛弱,氣短乏力,納少便溏,可與健脾益氣法配合使用;水腫甚,小便不利,與利水滲濕配合使用。臨床上具體使用溫陽利水法時,應注意濕熱壅盛,無陽虛見證者,不宜使用本法。

還少丹
(楊氏)
治脾腎虛寒,血氣羸乏,不思飲食,發熱盜汗,遺精白濁,肌體瘦弱,牙齒浮痛等證(腎為先天之根本,脾為後天之根本,二本有傷,則見上項諸證,故未老而先衰,二本既固,則自康。
熟地黃(二兩) 山藥 牛膝(酒浸) 枸杞(酒浸,兩半) 山茱肉 茯苓(乳拌) 杜仲((酒浸) 肉苁一方茯苓換茯神,加川續斷,名打老兒丸(婦人年過百歲,打其老兒子,是因不肯服此丸)。
此手足少陰、足太陰藥也。兩腎中間有命火,乃先天之真陽,人之曰用雲為,皆此火也。此能入水足茱、五味生肺液而固精;遠志、菖蒲通心氣以交腎(遺精白濁,由于心腎不交);大棗補氣益血,潤丹溪去楮實,更名滋陰大補丸(此陰陽平補之劑,而曰滋陰者,腎為陰髒也)。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