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9)患者,女,50歲,頭部不自主搖動顫抖5年餘、重度乏力1月,活動一會就感覺心慌乏力氣短。西醫排除錐體外系疾病、甲亢以及其它代謝性疾病,西醫無從治療遂尋求中醫治療。
【刻下症】:神清,精神萎,疲倦貌,納食一般,二便調。舌邊暗紅,苔薄,脈沉細。
【診斷】:顫證(元氣虛兼肝血不足)
【治法】:大補元氣,養肝柔筋
【方藥】:保元湯+芍藥甘草湯加減
【組方】:黨參50g 生黃芪50g 桂枝20g 生甘草10g 生芍藥50g 丹參30g 杜仲30g 徐長卿30g
14劑,每日一劑。
藥未喝完而病已愈!
顫證病在筋脈,與肝、腎、脾等髒關系密切。上述各種原因,導緻氣血陰精虧虛,不能濡養筋脈;或痰濁、瘀血壅阻經脈,氣血運行不暢,筋脈失養;或熱甚動風,擾動筋脈,而緻肢體拘急顫動。本病的基本病機為肝風内動,筋脈失養。其中又有肝陽化風、血虛生風、陰虛風動、瘀血生風、痰熱動風等不同病機。
《素問·至真要大論》曰:“諸風掉眩,皆屬于肝”。曆代對本病都有闡述,迨至清代,張璐《張氏醫通·顫振》在系統總結了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臨床實踐,對顫證的病因病機、辨證治療及其預後有了較全面的闡述,認為本病多因風、火、痰、瘀、虛所緻,并載列相應的治療方藥十餘首,使本病的理法方藥認識日趨充實。
顫證屬于“風病”範疇,本病治療的點睛之筆是酌加風藥的運用。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