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對“問題學生”的輔導策略

作為一名長期在一線工作的教育者,我對“問題學生”的轉化工作不斷地進行反思,總結出三條輔導策略。

  一、放下“宣講大義的講稿”,“走向真實的生活”

  學生出了問題,許多老師就喜歡講大道理,好像在拿着講稿做報告。其實,“問題學生”與其他學生一樣清楚學校的規章制度與行為準則,隻不過他們心中的疙瘩沒有解開,才明知故犯。而要解開他們心中的疙瘩,關鍵是取得他們的信任;取得他們信任的最好方法,是走進他們的真實生活,找到他們生活中的結。在我任教的班裡有這樣一個學生,他經常在班上鬧事,不是課間打架,就是上課用圓珠筆戳前面同學的脊背,或者把沙子、蟲子放在同學的書包裡取樂……剛開始,我叫他到辦公室來,進行正面教育,甚至嚴厲訓斥他。可過後他依舊我行我素。正在我苦惱之時,無意中發現他放學回家幾乎和我同路。于是,我經常在放學後特意等他一起回家,在路上和他聊天。聊天時我努力尋找彼此感興趣的話題:藝術、家人、體育……漸漸地,我取得了他的信任,開始了心與心的交流。一段時間下來,這個學生的行為發生了較大轉變。

  二、走下“威嚴的神壇”,向學生展示一個“開放的自我”

  對待“問題學生”,很多老師喜歡像牧師一樣居高臨下地說教,好像自己是真理的化身、正義的代表。其實,這樣做,孩子的抵觸情緒會更濃,會更加封閉自己,以至我們可能永遠都無法知道他們内心的真實想法。面對“問題學生”,教師如果能“走下威嚴的神壇”,以平等的身份、親切的語言與孩子進行交流,向學生展示一個“開放的自我”,會産生更好的效果。教師有針對性地自我開放,容易消除師生之間的隔閡,最終讓學生完全敞開心扉。還是上面提到的那個孩子,在與其交談中,我有針對性地運用自我開放策略,談起了自己小時候的尴尬事:在水塘遊泳時,因肚子餓而偷拔水塘旁邊種的花生洗了吃。後來事情暴露,被父親責打……通過自我開放,講老師小時候犯的錯誤,使孩子意識到: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自己雖然有缺點,犯過錯,仍有機會成為好學生。在老師的自我開放中,孩子會找到一個榜樣的支撐,他們會開始比較和反思,進而積極地改正自己原來的錯誤行為。

  三、放棄“急功近利”的企圖,着眼“潤物無聲”的效果

  班主任總是指望一席話改變學生的一生,其實這種急功近利的想法是非常不現實的。幫助與輔導“問題學生”,需要有極大的耐心。在輔導過程中,學生可能會頂撞、不理睬教師,甚至更糟,但教師不能放棄,要用極大的耐心給予學生成長的時間與空間。學生的轉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讓學生不斷地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懷,最終敞開心扉,釋放情感,直至思想行為發生轉變。如果教師一發現學生犯了這樣那樣的錯誤,便馬上對其進行暴風驟雨般的批評,那麼,教師激烈的言語往往會激起學生強烈的自我防衛意識,在這種狀況下,教育效果是不會理想的。

對“問題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如同在沙漠中尋找一片綠洲。班主任不但要屏棄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還要适應新形勢,不斷探索新的有效的教育方法。隻有“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才能最終發現深藏于學生心中的那一片綠洲。

(來源:班主任 作者:林瑜)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