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分布着豐富的經絡和穴位。在十二經脈中,手之三陰從胸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手是重要的經絡溝通處;很多經外奇穴在也在手上也有分布,如十宣穴、四縫穴。在董氏特效穴中,手上也分布着很多重要的穴位,比如“靈大魁”、指驷馬、土水穴、送子觀音穴等。
我們平常可以用手來按摩、敲打、按壓、拍打全身的經絡,比如敲膽經、揉太沖、揉腹、捏脊等。手足四肢應該常常保持溫暖,十二經脈聯絡了身體的肢體與髒腑,通過自我按摩,氣血能更通暢。
手是越用越靈活的。當感到遲鈍、精力不集中、打瞌睡的時候,可以拍擊手掌,手掌可以稱為“手心”,是心經、 肺經、心包經所過之地,從全息角度,掌内含有五髒六腑,比如說,手臂六條經脈有四條直接連心,其餘兩條通過經别亦與心相通。
所以強烈拍擊手掌,就能夠有效刺激到這些經絡上的穴位,而拍擊的聲音通過聽覺神經傳到大腦,可以幫助大腦清醒、集中注意力,而因為刺激了心經的穴位,又能養心除煩。那麼?我們的雙手究竟有哪些重要穴位呢?
勞宮穴
勞宮穴被譽為養氣血的大補穴,位置在手的中心。所謂“勞宮”,好比是人一番勞作之後,要去宮殿(房間)休息。
中醫認為,失眠可由心腎不交、水火不濟引起。每晚臨睡前半小時,先按揉雙手掌心的勞宮穴,右掌按摩左腳底湧泉穴,左掌按摩右腳底湧泉穴數次,可交通心腎,改善睡眠。
而日常生活中,适當按摩刺激手心的勞宮穴、腳心的湧泉穴,可以活血化瘀,增強人體血液循環,養護血管,預防血管硬化。點壓勞宮穴還可調理因生氣、暴怒或激動引起的血壓急劇上升。按壓時注意要保持心平氣和、呼吸均勻。
合谷穴
把手掌伸開,再把大拇指張開,拇指與食指中間這個凹的地方叫虎口,像一個“人”字形。虎口這裡有一個穴位,叫做合谷穴。合谷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也就是人體原氣經過和留止的部位,按揉此穴可增強身體的抵抗能力。
中醫有“面口合谷收”之說,所以合谷經常用來調理頭面部的疼痛,如頭痛、牙痛(一般左側牙痛我們可按揉右側合谷穴,右側牙痛按揉左側合谷穴)、發熱、口幹、流鼻血、咽喉痛等。
很多女性有痛經,中醫認為:“氣為血之帥”,行氣可以活血,有痛經煩惱的也可以試試按揉一些這個穴位。按揉合谷穴可以兩手交替進行,對穴位進行一緊一松的按揉以出現酸、麻、脹、重為度,
合谷穴還具有疏風解表、通經活絡的作用,可以按揉合谷緩解感冒症狀,平時不感冒的時候,也可以常給孩子按揉,增強他的抵抗力。如果是着涼或受風了,還可以加上翳風、風池、風府等穴位。
十宣穴
在中醫學中,十根手指的指尖分布着10個十宣穴。十宣穴隸屬經外奇穴,位于手指十指尖端。
十宣屬于井穴。《難經》雲:“井主心下滿。”所謂“心下滿”簡單地說就是“心裡堵悶不痛快”,可通過按摩十宣穴來得以緩解。所以,這裡的“宣”可以理解為“宣洩”之意,确實這個穴位對于去高熱、去惡血、去煩悶有效。
在中醫中,有用十宣放血搶救中風的經驗。需要注意的是,這需要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操作,不可擅自而為。我們平時也可以按揉或刺激十宣穴保健防病。可用力反複刺激,以有酸痛感為宜。每天堅持,可疏通氣血,調暢情志,改善氣郁引起的失眠、胸悶等。
四縫穴
四縫穴為經外奇穴,也是小兒推拿常用穴位。位于第二、三、四、五指掌面,由掌起第一與第二指節橫紋中央露出蒼白皮膚的地方,此穴可以清熱除煩、通暢百脈、調和髒腑,激發胃腸道消化功能。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