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母嬰育兒 > 正文

8歲男孩常說肚子疼,媽媽舉動讓人後怕:愛與成長,是相互的

          
       
           
        

“把褲子脫下來!”

一聲令下,小男孩們排排站,齊刷刷地脫褲子。


“末日到了!”

“不祥的預感!”

“死亡時間到!”

男孩們叽哩哇啦地一陣亂叫,讓本就局促的房間走廊,顯得異常紛亂。

原來,這群男孩即将接受割包皮手術。

“你看你,你看别人的時候這麼大方,到你了這麼小氣。”

90後年輕醫生李創業打趣一位剛脫下褲子的孩子。



其實割包皮手術,給局部麻藥,并不痛。

孩子們的恐懼主要來源于未知。

所以,醫生總是想方設法跟孩子說話,轉移注意力。

被問到為啥要做割包皮手術,一個小男生躺在手術台上,興奮地給醫生“科普”:

“誰叫包皮太長了呢!

因為它有一種特殊的皮質包被,一直讓它長長長長長長長!”



說到激動時,手舞足蹈。

幾分鐘了事,小男生還告訴醫生:“我有點術後不适。”

直到自己看到被割下來的包皮,才如釋重負,長歎一聲“舒服!”



有的男孩兒就沒這麼淡定了。

龇牙咧嘴地問醫生,是不是割包皮要用剪刀。

一看到醫生拿起鉗子,就高呼:

“我真的要'死’了!救命啊!”



病房外,人們起初被突如其來的尖叫聲吓了一跳。

下一秒,便恢複了平靜。

大家都見怪不怪了。

下一位是個小學霸。

醫生為轉移他的注意力,要求小男生當場秀一秀考了98分的英語。

結果學霸出其不意,來了一場小型“凡爾賽”。

坦言自己能考高分,全靠蒙——



當然,這種時刻,怎麼少得了詩詞歌賦的助陣。

有個男孩兒在醫生的鼓勵下,詩性大發,張口就是: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術後,醫生問他感覺如何。

他仿佛是修煉了什麼獨門武學,大呼自己身強體壯,開心到飛起。

但是再做一次,那不可能!

……

每年寒暑假,是男孩們割包皮的高峰期。

湖南省兒科醫院上上下下被圍得水洩不通。


李創業醫生形容這壯觀的場面,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

在其他地方難以觀瞻。

主刀醫生從早忙到晚,一天之内做135 台割包皮的手術。


還全程站立,陪無數性格迥異的孩子們聊天說笑。

嘴巴一刻不停,注意力要高度集中。

兒科醫生的意志力真是驚人!

這段有趣的畫面來自2021年紀錄片——《你好,兒科醫生》。



這是中國首檔兒童醫療紀錄片。

鏡頭對準的是湖南省兒童醫院——中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兒童專科醫院。

每年可以為百萬名兒童提供診療服務。

也是長沙市聲音分貝最高的地方。

攝制組通過不間斷、無幹擾式拍攝,24小時追蹤科室裡發生的一切。

立體地描摹出一個個真實的兒科醫生形象,記錄下兒科醫院裡的喜怒哀樂。

     
  
      
    
     
      
      
          
       
           
         
          
           
           
               
            
                
              
               
                
                
                    
                 
                     
                   
                    
                     
                     
                         
                      
                          
                        
                         
                          
                          
                              
                           
                               
                             
                              
                               
                                
                                 
                                  
                                   
                                    
                                     
                                     
                                         
                                      
                                          
                                        
                                         
                                          
                                          
                                              
                                           
                                               
                                             
                                              
                                               
                                               
                                                   
                                                
                                                    
                                                  
                                                   
                                                    
                                                     
                                                      
                                                      
                                                          
                                                       
                                                           
                                                         
                                                          
                                                           
                                                           

01

生、老、病、死,醫院這地方聚集了人的一生。

痛苦與希望,科學與病魔的鬥争,輪番上演。

而身處兒科醫院,這種感覺會更明顯。

因為有的孩子,剛剛降臨人世,就要不斷在生與死之間反複橫跳。

隻有10個月大的哈哈,腹脹如球。

兩種不同的腫瘤同時出現在他小小的身體裡,每個都有十幾公分大。

這種情況極其罕見,發生的概率是億萬分之一。



如果不做手術,哈哈的生命會在煎熬下流逝。

如果做手術,風險巨大,術後并發症要比術前的問題還要多。

哈哈年齡太小,體重過輕,或許連麻醉關都過不了。

全院上下為此開展大會診,探讨是否有必要冒險為哈哈做手術。

在這個節骨眼,哈哈的父親和奶奶,也出現了分歧。

父親堅決要給哈哈做手術。



奶奶則認為兒子太感情用事。

放療、化療,再加上一系列的手術,隻有8公斤重的哈哈根本承受不住。

哈哈的外公身患口腔癌,正是用錢之際。

家裡難以負擔這麼大的消耗。

如果手術失敗,就是人财兩空。

奶奶也是一位母親,她生兒育女,對兒子的愛子之心感同身受。

隻是站在母親的立場,她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再受煎熬,也不希望小孫子再遭罪。



老人家滿腹委屈,自己又解釋不清。

一時間不知如何是好,嗚咽痛哭起來……



屏幕的另一邊,我也跟着心碎……

可站在醫生的角度上,有時,權衡利弊并不是作出決定的唯一方法。

醫學的進步離不開挑戰命運的勇氣和善意。

醫學是有溫度的科學。



哪怕僅剩千萬分之一的希望,醫生也要為哈哈拼盡全力。

最終,哈哈的手術順利完成。



遺憾的是,至節目播出時,哈哈沒能挺過術後并發症,離開了人世。

這種無能為力的時刻,就是醫學的邊界。

也是兒科醫生的心結。

     
  
      
    
     
      
      
          
       
           
         
          
           
           
               
            
                
              
               
                
                
                    
                 
                     
                   
                    
                     
                     
                         
                      
                          
                        
                         
                          
                          
                              
                           
                               
                             
                              
                               
                                
                                 
                                  
                                   
                                    
                                     
                                     
                                         
                                      
                                          
                                        
                                         
                                          
                                          
                                              
                                           
                                               
                                             
                                              
                                               
                                               
                                                   
                                                
                                                    
                                                  
                                                   
                                                    
                                                     
                                                      
                                                      
                                                          
                                                       
                                                           
                                                         
                                                          
                                                           
                                                           

02


有人說:醫院的牆壁比教堂聆聽了更多虔誠的祈禱。

但有時候,再虔誠的祈禱,在生死之間都是無用之功。

真正的“上帝之手”是什麼?

是醫生的妙手仁心,也是患者及患者家屬的信任與配合。

煜寶,兩歲八個月大。

她水汪汪的大眼睛像是會說話一般。

每次露面,都帶着可愛的甜甜的笑。

有時,還會害羞地捂住臉,調皮地和醫生遊戲。



醫生與爸媽溝通手術風險,聽得母親一度落淚時,

年幼的煜寶卻能敏銳地察覺到媽媽的情緒變化,

用手勢和微笑溫柔地提示醫生:

“不要吓唬我媽媽~”



從她的模樣裡,你看不出半點不幸和痛苦的印記。

事實上,在住院、接受手術這件事上,這個孩子最有“發言權”。

她是顱縫早閉的狹顱症患兒。

還患有包括腦水腫、小腦扁桃體下疝畸形、骶管囊腫、潛毛窦等多種基礎病。

在此之前,已經曆過4次大手術,住過8次院。

現在,她即将接受第5次大手術,也是她生命中最關鍵、最危險的一次。

術前,煜寶的媽媽提着一摞厚厚的筆記本找到主診範醫生。



原來,因為煜寶的特殊體質

什麼時候吃什麼東西,有哪些禁忌和注意事項,出現過什麼樣的身體異常……

媽媽将煜寶從出生時起的生活點滴進行記錄,事無巨細。


媽媽的這些筆記,幾乎完整地重現了煜寶病情的連續變化情況。

是相當難得的資料,為醫生診斷提供了重要的病症細節。

也讓醫生們對煜寶的手術風險重新審視和預判。

保證了煜寶手術的順利進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手術過程中,煜寶媽媽因愧疚自責而哭泣不已。

此時,丈夫在一旁輕聲安慰妻子:

“我們就相信醫院,相信我們的醫生。

我們不堅強的話,她怎麼能夠去面對自己的病痛?”



一番話,說得溫柔又擲地有聲。

術前,被問及對煜寶的期許,

煜寶的爸媽非常釋然,他們隻希望女兒能健康快樂的長大。

至于手術對智力方面的影響,爸爸驕傲地說,沒關系。

“我們也不覺得她真的差在哪裡!”



我相信,年幼的煜寶之所以如此樂觀堅強,正是得益于父母的強韌和豁達。

她未來的人生,一定會非常美好!

這也是這部紀錄片的可貴之處——

除了和以往醫學題材影視作品展現人世冷暖,探讨醫學與醫患關系之外,

我們從攝制組的鏡頭裡,還可以窺見到家庭的教養方式與孩子的成長問題。

比如,孩子過早的成熟懂事,就是好事嗎?

晚九點三十分,一位第二天即将手術的患者,找到普外二科著名的“光頭醫生”李勇。

澄澈的眼神裡透着一股幽怨,他用凝重的語氣詢問李醫生:

“你是給我動手術的那個醫生嗎?動手術需要多少錢啊?”



李醫生擡眼一看,站在他面前的,是那個38床的丁宇浩。

剛滿8歲。

“要是動手術要錢多的話,我就不做了!”宇浩非常堅定地告訴李醫生。



“媽媽上班,一天隻有幾十塊錢,而且她還是很晚回來的,我覺得媽媽很辛苦。”

宇浩條分縷析,思路清晰,态度堅定。

他的成熟和懂事,讓李醫生心頭一陣酸楚。

同時,也為第二天的手術感到擔憂。

丁宇浩患上的是,先天性膽總管囊腫。

而手術,是治療這種病唯一的方式。

到醫院就診時,囊腫已經占據了宇浩整個胸腔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他的手術不僅難度大,而且風險高。

如果孩子要背着這麼沉重的心理包袱,對于術中和術後恢複極為不利。

于是,李醫生決定和宇浩展開一場男人間的對話。

“醫生叔叔和你一樣,也有過因為錢的事情而差點放棄了自己。”



李勇是大山裡走出的高材生。

曾經因為缺錢,一度想要放棄讀書上學。

好在,他堅持下來了。

并順利成為了一名優秀的醫生。

因此,對于宇浩的經曆,他感同身受。

宇浩的理想是當科學家,研究火箭。

所以,李醫生告訴宇浩,作為男人,要有擔當,直面問題,需要勇氣,而非逃避。



健康強壯的身體是實現夢想的必備條件之一。

那麼,完成手術,把身體養好,才能走好接下來自己要走的路。

夜幕下,宇浩和李勇,并肩站在醫院大樓的窗前。

二人有了屬于男子漢之間的約定。



手術台上,兩位男子漢的每一步都走得驚險萬分。

宇浩的腹腔内,由于長期炎症導緻器官組織粘連嚴重。

以至于巨大的囊腫竟然被“藏”得嚴嚴實實。

分離艱難,滲血不斷增多,囊内液大約有兩百到三百毫升之多……

手術持續了近3個小時。

雖然順利完成,但也讓李醫生捏了一把汗。

按照手術情況來看,宇浩的患病時間很長。



李醫生曾詢問孩子是否多次出現肚子疼的情況,家長又是如何處理時,

她說,每次宇浩肚子疼,她都告訴宇浩:“你是男子漢,你要忍住。”

母親的言語間流露出一種自豪感——

“我家小孩就是比同齡小孩都懂事。”



這讓李醫生頓感無力。

李醫生幾次向宇浩媽媽強調,這個孩子的心思很重。



如果一有問題,家長就把“懂事”當做褒義詞來勉勵孩子。

無形中,會讓孩子對于脆弱、病痛諱莫如深,羞于表達和坦露。

從而放棄尋求幫助的機會。

長久之下,積累過重的心理負擔而無處傾訴和發洩。



再比如,過度雞娃的問題。

泌尿科接診了一位下體嚴重受傷出血的男孩。

經診斷,男孩傷情嚴重,且不排除存在尿道損傷、出現排尿并發症的可能。

醫生建議立即手術。

術前,李創業醫生詢問男孩的母親,孩子是怎麼受傷的,

母親的回答讓人大跌眼鏡:

“我直接踹的,猛踹!”



李醫生以為這是母親是無意識的行為。

沒想到這位媽媽“大義凜然”地說:

“我今天就是想治一下他!”



這位母親是典型的“虎媽”。

孩子才3歲,已經為他報了5個班,包括早教、英語、美術、平衡車、鋼琴。

每天還有必須要完成的作業。



這完全是3歲孩子所不能承受之重。

因為難堪重負,抵觸情緒嚴重,孩子不願意學習而激怒了媽媽,以至于下此重腳。

手術過程中,醫生還發現,母親的這一腳,踹得太狠了。

孩子的系帶斷裂,包皮有明顯損傷,受傷的位置縫合困難。



手術時間一分一秒流逝,母親陷入深深地自責中。

給孩子安排了那麼多課。

這一回,她終于也該給自己好好上一課了。



再比如,有些家長,縱容孩子肆無忌憚地吃垃圾食品,緻使孩子在小小年紀就患上脂肪肝。

有些則是過于迷信偏方,不相信醫院和醫生。

孩子高燒40.7℃,還想着用偏方退燒。



在明知孩子有高熱驚厥史的情況下,

私自給孩子刮痧,貼中藥貼,就是不帶孩子看醫生,不給孩子吃藥,不驗血。



在接診醫生急切地催促之下,仍然我行我素。

看得人心急火燎。

所以,很多時候,兒科醫生不僅要救治患兒,

還要随時敲打、提醒家長适時糾正錯誤的育兒方式。



正如節目中所引用的這句話: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于自身的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紀伯倫)

共勉!

     
  
      
    
     
      
      
          
       
           
         
          
           
           
               
            
                
              
               
                
                
                    
                 
                     
                   
                    
                     
                     
                         
                      
                          
                        
                         
                          
                          
                              
                           
                               
                             
                              
                               
                                
                                 
                                  
                                   
                                    
                                     
                                     
                                         
                                      
                                          
                                        
                                         
                                          
                                          
                                              
                                           
                                               
                                             
                                              
                                               
                                               
                                                   
                                                
                                                    
                                                  
                                                   
                                                    
                                                     
                                                      
                                                      
                                                          
                                                       
                                                           
                                                         
                                                          
                                                           
                                                           

03

看完紀錄片,深覺兒科醫生身心疲累的同時,但也極大地緩解了我的擔憂和焦慮。

首先,如上所說,孩子作為獨立的個體,能健康快樂的長大,已是極大地幸運。

其次,孩子出現意外,身為家長,理解并信任兒科醫生,全力配合兒科醫生的工作,很重要。

正是這些醫療工作者的不斷鑽研進步,才能讓孩子們重展燦爛笑容。

有句話叫,“金眼科,銀外科,馬馬虎虎婦産科,千萬别幹小兒科”。

紀錄片中也指出:

我國現階段兒科醫生數量約為12萬人,僅占全國300萬醫醫數量的4%。

兒科醫生的缺口,已經超過了20萬。



現實中這個數字缺口可能更大。

二胎、三胎政策開放後,每年求醫的患病兒童數量不斷增加。

兒科醫生的醫療水平要求直接被拉滿。

各大醫院紛紛出現“兒科醫生荒”。

兒科醫生工作繁忙,待遇不高。

卻需要分外強大的精神世界。

就像片中所展現的,兒科醫生面對的病患都是孩子,必須要掌握一定的哄娃技巧,要用更大的耐性與患兒交流。



他們身上扛的,不止是治愈患兒病痛的責任,還有一個家庭的未來和希望。

可醫生,不過是凡人之軀。

他們有父母子女,需要盡自己的養育照料之責。

他們要承受醫學之力所不能及的痛苦,也會心力交瘁後,癱倒在地。



甚至要經常遭到患兒家長的質疑。

因此,這個崗位最容易産生醫患沖突。

所以,毅然選擇成為兒科醫生并願意為此奮鬥的人,都值得我們尊重。

而兒科醫生們能堅守在這個崗位,也是在治愈患兒們的過程中,獲得力量。


于父母子女也罷,于醫生患者也好,愛與成長,都是相互的。

“您的分享,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青榄家長地帶(ID:educool):100萬中小學生家長聚集地,傳播科學的教育理念、實用的教育方法,讓育兒變得更輕松;研發并提供各學科趣味小課,讓孩子愛上學習。作者:青榄君。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