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社會 > 正文

(二)四個心理學效應,讓《把信送給加西亞》式的執行力注定夢碎

導讀:為什麼外企普遍強調溝通?因為他們懂人性和組織管理,知道信息的準确理解和傳遞是人類的普遍難題,所以頗費周章。具體的心理學原理有哪些呢?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

目錄:

1、追求執行力,無異于守株待兔,試圖重現小概率事件

2、失真效應:信息的準确理解和傳遞,難于産品質量的0ppm

3、失真效應的心理學原理:人性正常思維缺陷的必然結果

4、中企信息溝通那麼亂,為什麼沒崩潰

Slogan:組織管理不是思想體系,而是專業的科學技術,定律和效應如同數理化的公式般清晰。

1、追求執行力,無異于守株待兔,試圖重現小概率事件

上一節通過躬身入局的推敲不難發現,中企追求執行力的本質,就是推卸管理責任、妄想不勞而獲。并在無腦誤會的指引下,對原本不得已的窘境充滿向往、甚至刻意模仿,試圖使小概率事件常态化,完美上演了現代版的守株待兔。

有人會心有不甘,覺得工作難度并不大,風險也不高,如果再高薪聘請人才,守株待兔的成功概率并不會很低。《把信送給加西亞》式的執行力,依然可期。對此,本節通過科學方法來解釋下,為什麼這個幻想注定夢碎。

2、失真效應:信息的準确理解和傳遞,難于産品質量的0ppm

2.1、無處不在的失真效應

隻要留意就會發現,即便是簡單的信息,人與人之間想要實現100%的理解、傳遞,也幾乎是不可能的,或多或少都會有所增減(不僅有減,還有增),造成信息失真,這就是管理學上的失真效應。

專業機構的科學研究和實驗表明,在教育背景、成長環境、思維方式等基礎因素相近的情況下,且地位相近、關系對等,人與人之間信息理解和傳遞的準确率最高,但也隻有85-90%。

而且,這個準确率隻是單次的,多次傳遞、層層打折之後,就十分堪憂了。更重要的是,其餘的10-15%,并不是消失了,而是被扭曲、縮放或憑空增加了,而且層層如此,這才是災難。

而職場中,如此理想的溝通條件幾乎不存在。實驗表明,如果不采用特别的方法幹預,普遍的準确率隻有10-25%,經常是雞同鴨講、面目全非。

2.2、理解偏差、雞同鴨講的真實笑話:德國人在海底撈,被嫌棄背包髒

在國内的海底撈吃火鍋,如果顧客将背包放在地上,就會被服務員用專門的口袋裝起來,以防弄髒。對這項貼心服務,國人幾乎不會産生理解偏差。

但是,有幾個德國人第一次來中國,并第一次到海底撈用餐時,看着自己的背包被“貼心”地裝進口袋,十分困惑。一番研讨之後,他們的結論是:服務員嫌棄他們的背包髒。

因為基礎因素差異而産生的理解偏差随處可見,比如國内的南北方差異,同省的地域差異等等無處不在。

2.3、傳遞偏差、面目全非的經典案例:76歲哈雷将軍的彗星牌汽車

據說是個真實案例:一個高級軍官對傳令兵說:明晚八點,全體士兵集合,觀看哈雷彗星,因為76年一遇,十分難得。可經過各級軍官逐層傳遞之後,變成了:明晚八點,76歲的哈雷将軍,将會開着他的彗星牌轎車路過,十分難得,大家去夾道歡迎。

這類傳遞偏差在中心化組織中非常典型,尤其是一些大集團内,最高領導檢查工作的時候經常發現,自己的“最高指示”經過層層轉達之後,往往面目全非、荒謬絕倫。

這類案例雖然搞笑,卻是人性正常思維缺陷的正常體現。

3、失真效應的心理學原理:人性正常思維缺陷的必然結果

3.1、虛假同感偏差:你媽覺得你冷

很多時候,個體對客觀、外在因素的感知結果(如信念、判斷、行為等),可能隻是局部、片面的個例。但因為自身感受強烈,再加上認知的廣度或深度不足,便誤以為是普遍、必然的共性,從而産生理解偏差,稱為虛假同感偏差。

說人話,就是自己覺得正常、必然、普遍的客觀感受,想當然地認為别人也是同樣的。作為一種思維缺陷,在正常人中普遍存在。典型代表: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其嚴重程度往往與個體間基礎因素的差異程度成正比。

就像西方人普遍不理解中國人的多代同堂,很多國人也同樣難以理解西方老人會拒絕與子女同住,斷定是子女不孝、拒絕接納導緻的。這就是因為基礎因素差異過大,在虛假同感偏差作用下的正常結果。

這種偏差想要徹底消除幾乎不可能,但因為比較容易察覺,所以通過提升認知能減小偏差。比如:小孩子的體感溫度通常是與爸爸相近的,所以如果你爸覺得你冷,大概率你真的冷。

3.2、投射效應:以己度人

與虛假同感偏差類似,但不同,更偏重于主觀感受(如善惡、情感、意志等特性),也就是常說的以己度人,也是正常人性普遍存在的思維缺陷。

古語“萬法唯心造,諸相由心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講的其實都是投射效應。

蘇東坡曾與佛印鬥嘴,一起打坐時,佛印說看蘇東坡像尊佛,而蘇東坡說看佛印像坨屎,并自以為占了便宜。被蘇小妹嘲笑才恍然意識到:占了口利,輸了格局,因為諸相由心生。

前文案例中的德國人把貼心服務誤解成嫌棄,大概率是因為他們自身缺少服務意識、具有傲慢特質,在投射效應的作用下以己度人,誤以為服務員也是如此。

相比虛假同感偏差,投射效應更主觀、更難以察覺,即便别人提醒也往往難以判斷和糾正。所以,不僅不可能徹底消除,就連減小偏差都很難。

3.3、知識的詛咒:還能體會自己曾經的無知狀态嗎?

當一個人掌握了某項知識或技能後,便會覺得很容易,而且此後很難再體會自己曾經的無知狀态,更不要說别人的,這種現象稱為知識的詛咒。

比如老司機教新手開車,完全無法體會新手的笨拙與窘迫,就像自己天生會開一樣。小學生家長輔導作業,也會深受知識的詛咒折磨,同樣十分暴躁,都是這個心理學效應的體現。

那知識的詛咒對信息的準确理解和傳遞有多大影響呢?專業機構為此做過專門的實驗。掌握知識的一方認為:多簡單啊,我表達得多清楚啊,就算考慮到對方不會,再笨一點,接收準确率也應該超過50%。

而無知方一頭霧水、一片茫然,完全不知道對方表達的是什麼,實際的接收準确率隻有可憐的2.5%,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個效應即便能察覺得到,也很難減小,更難以消除。

3.4、位差效應:讓職場成為信息失真的重災區

當人與人之間的地位存在差異時(分為上位和下位),導緻信息理解和傳遞的準确率降低的現象,叫做位差效應。依然是無處不在的正常人性,而職場是不折不扣的重災區。

原理并不複雜,首先位差會加大心理差距(上位者比較放松、容易自大,下位者比較緊張、容易自卑),同時基礎因素往往也差異不小,信息更是必然不對稱,形成不對等關系。

其次,這些因素還要經過虛假同感偏差、投射、知識的詛咒等效應進行放大,所以平均準确率低得可憐:

上級向下級:20-25%

下級向上級:<10%

3.5、對《把信送給加西亞》式的執行力,還心存幻想嗎?

面對這些心理學效應和實驗數據,再回頭看看“隻給目标、沒有溝通、靜等結果”,果真依照這個原則,即便是簡單的工作任務,能100%貫徹并成功,都必然是小概率僥幸事件。

所以,所謂的“執行力”不好,問題不在員工素質上,而是人性無可避免的思維缺陷導緻的必然結果。如果一定要說是人的問題,那也是領導者不懂人性的責任。

在溝通如此之難的情況下,不去想着如何提高準确性,反而背道而馳、雪上加霜,妄圖減少溝通,隻能使管理進一步惡化。所以,追求執行力,隻能是個妄念。

4、中企信息溝通那麼亂,為什麼沒崩潰

雖說中企的信息傳遞确實比較亂,也沒采取什麼系統的方法提升準确率,但從結果看似乎也沒不着邊際,否則早就崩潰了。是什麼因素發揮了作用呢?大緻有兩方面。

4.1、下屬“執行力”不強,為領導糾偏,是中企的常态

中企領導的計劃、規劃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不靠譜,靠拍腦袋發号施令的實在是太多了。如果下屬的“執行力”真的如領導所願,不折不扣地執行,反而會把領導的錯誤充分放大,上演管理的鬧劇。

諷刺的是,鬧劇雖然時不時地上演,但企業并未崩潰,恰恰是因為下屬的“執行力”不強,沒有不分青紅皂白地機械執行,而是根據實際情況,将領導的錯誤偷偷修正了。

如果事後結果好,那就是領導管理有方,即便領導發現自己安排錯了,也會在下屬的歌功頌德聲中借坡下驢。反之,如果結果不好,那自然就是下屬執行力不強,篡改了領導的英明決策導緻的。這是當下中企的普遍常态。

4.2、中企的大秘,領導意圖的解讀機

外企的秘書普遍跟前台差不多,就是端茶倒水、收發文件、打打字、看個門,領導外出也很少随從。而中企的秘書則是重要崗位,要精挑細選,甚至是科級幹部,為什麼呢?

因為這些大秘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領導意圖的解讀機。經常是領導安排任務時,下屬們雖一頭霧水,卻不敢提問和質疑。需事後在秘書的點撥下,才真正明白領導意圖和工作内容。

發揮解讀機作用的有時候是大秘,有時候是領導的某個親信,官僚主義越嚴重,這個人物越重要。很多人初到一個中企的時候,面臨領導的工作指示,大多不敢輕下判斷,而是要向老資格的同事請教,也是同樣的道理。

正是因為下屬“執行力”不強、擅自修正,又有大秘類型的人物輔助解讀,才使得很多中企管理沒有偏航太遠。但也僅此而已,想要提升管理效率,完全不着邊際。

既然溝通如此之難,有效的解決方法是什麼呢?下節來講。

撰稿:張宇華

校審:徐千千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