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母嬰育兒 > 正文

大楊 | 孩子厭學,父母如何正确地協助孩子?(含話術詳解 案例解析)

學員提問

兒子15歲,初三。 因為前段日子和老公一直吵架,夫妻關系不好,親子關系也不好,導緻孩子厭學,沉迷遊戲。 通過自己的學習,夫妻關系緩和了很多,兒子也感覺到我們的變化,也在調整。 今天剛開學,發現兒子焦慮不安,想學也學不進去,遊戲也不想玩,感覺前途一片黑暗,也不知道該怎樣協助孩子。

導師答疑


首先,我們講過: 協助一個人就是多問少答。 在我們很多人固有的思想裡面,協助别人就是給别人一些建議和想法,或者用一套理論和别人溝通,讓别人改變。這不叫協助,這叫引導,這叫控制,這叫教導。 協助别人,就是去聆聽别人。 透過你的發問、透過你的分享、透過你的尊重、透過你的接納、透過你的支持、透過你的愛、給予對方協助。 很多父母想帶着孩子來找我做個案,或者說給他一個協助。 我第一句問得就是: “是你想要協助孩子,還是孩子想要你協助?” 如果是父母想要協助孩子,而孩子從來沒有想要協助。那你怎麼做都無效,這點很重要。

就像以前我碰到很多學習教練技術的教練,他們問該如何教練一個人?
我說: “不是說如何教練,你要看那個人願不願意被你教練。如果那個人都沒有想要被你教練,你怎麼教練都沒有用。因為,不管你用什麼方法都會激起對方的對抗,激起對方的演繹,甚至對方的讨厭和厭惡。” 所以說,有很多人搞混淆了協助别人,就像很多人搞混淆了接納。 接納是改變的開始,很多人說我都接納了,他怎麼還沒改變呢?因為你并沒有真的接納,你隻是騙自己說接納了而已。 協助也是一樣,協助就是我們允許對方如其所是。 對方碰到了困惑,向我們尋求協助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發問,看到對方需要我們什麼樣的協助。而不是說我們自己在那想“我們需要怎樣協助他”。 所以很多人問的“協助”,本質上還是想要控制引導和改變對方,而不是真正的協助。 協助就是多問少答,比如說問他的情緒,問他的感受,問他的困惑,問他的觀點,問他的想法,問他的未來,問他的過去,問他的當下,問他的行動,問他的計劃,問他想要的結果,問他的期待,問他的渴望,總而言之,問就是了。 問過之後,就是聽的過程,不是建議的過程,不是講道理的過程,不是給方法的過程。 也就是說我們通過聆聽對方,和對方在一起、接納對方、支持對方、同理對方、感受對方,讓對方對我們有一份信任,讓對方願意對我們敞開心扉。 通過和對方站在一起,支持對方,讓對方創造性的整合資源,找到他能接納的、他願意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所以,完形初級班成長環裡面,協助是多問少答,協助是給對方帶來新的察覺和可能性,協助對方對生命做出他想要的選擇。 如果問孩子不說,有可能是你問得語氣、問得方法不合适,或者你沒有問到那個點。也有可能對方就不願意說,因為對方有擔心。 此時你可以問: ”你是不是很擔心,你擔心的是什麼?” 即問感受,問剛才我說的那些,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問。
2008年我曾做過一個個案。 一個青春期的孩子,媽媽帶她來我這裡咨詢。 孩子根本就不想來,坐在那裡沒有正面地面對我,而是把身體偏向另外的方向。 我第一句話問的是: “你是不是很不想和我聊?” 他馬上就回答說: “是”。 然後我跟他說: “其實我也覺得你不想來見我,來見我并不是你的意願,而是你媽媽的意願。” 他馬上感覺被理解了。這時他的身體就轉過來面朝我了。 我再問他: “初二了還是初三?” 對方馬上就很幹脆平和的回答: “我初二了。” 如果我還沒有和他建立關系,就問: “你媽媽讓你來找我,你想要解決什麼困惑呢?” 他可能就什麼都不想說。 假定我問的是: “你看,你媽都是為你好,你媽都給你交了錢,你好不容易見到我,你為什麼不說你的問題呢?” 這些聽起來是為對方好的話,還是想要改變對方,沒有用。 而當我同理他的感受,和他在一起,他敞開了,我問的第二句比第一句話又進了一層。 所以“尊重、接納、分享、理解”,和對方站在一起,這是前提。 如果你的心不在那裡,沒有真正地靜下來,不能站在一個中立的角度,不能站在一個接納和臣服的角度,不和他在一起,你所有的問,你所有的聰明,都會反被聰明誤。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