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聽課、評課、寫課的問題思考

聽課、評課、寫課的問題思考

窦桂梅認為:“教學引領者必須讓教師相信,課堂生活絕不隻是為了生存而必須從事的被動工作,而應當成為為自己未來儲存幸福基金的事業。”“要努力成為讓學生永遠記在心中的教師,必須付之行動,把學習獲得的知識财富轉化成教學生産力,為此,你才會成為學生愛戴、敬仰的人,由此,你才會真正找到一個教師得以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

窦豔梅作為校長,時常思考,學校的工作的重點是什麼?如果說是抓教學質量,那麼實施的策略是什麼?工作的“有效性”如何體現?

一味追求課堂“有效性”的提法,窦豔梅是不太贊成的,是因為這種提法本身就暗含着功利主義的思想,似乎隻有看得見東西,摸得着成績的課,才是有效的課堂教學。

大家知道,教學是“慢”的藝術,給學生一粒粒種子,然後把它交給歲月,總會看到萬涓成水、幼苗成林。

将這樣的思路類推進學校的教學管理中,于是,教學管理“有效性”的提法,窦豔梅也是懷疑的,因為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同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使教學實現真正的“有效”,管理者當在硬性制度的層面之上,引導教師走上一條自覺深入鑽研教材、深入備課,獲得高超的課堂教學能力的道路上來。而這一切同樣需要管理者與教師一道抛開各種功利思想,靜下心來,肯坐冷闆凳,一點一點地鑽研。

當教學引領者與任課教師就一節課的教學内容反複推敲、反複研讀時,教師們必然會質疑:這樣的教學研究有必要嗎?這樣一邊遍地聽課、評課,再聽課、再評課對教學質量會産生恒久的影響嗎?這樣投入與産出比例值嗎?

于是,窦豔梅有了一系列的思考:教師為什麼要聽課?為什麼要評課?又為什麼寫課?既然要聽、評、寫,那麼又怎樣在這個講求效率的時代,讓以上工作能夠盡可能大地對老師産生幫助?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