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的,一書終于在美國出版,此後國内也許就不會的紙質書了,因為境外書籍不允許在國内流通,具體我就不再說下去了,原因大家應該清楚。不過由于工作上的失誤,校對時有多出一些多餘書稿,内容與即将正式出版的書籍一模一樣,隻是沒有封面,書号,價格等,純屬内部交流專用,有意向的朋友可以與本人交流這部分書稿,也是對大家一直以來關心支持的回報,對一直希望得到紙質書朋友的回饋,由于數量有限,也就幾十本,交流完為止,希望需要的朋友踴躍交流,錯過這村,也許也就永遠沒有那店了。這裡解釋一下,多出幾十本書的原因來自于打印合同上的失誤,由于是美國出版社與國内印刷廠簽約,跨國、跨洋正式文件傳輸很不方便,合同簽下去就很難更改,所以隻能以内部交流方式處理,所以也同樣需要預定,想交流本書的朋友可以私下與我微信聯系,了解詳情。
本文背景
真正統治級的思想——加爾文的預定論
什麼是預定論?存在于預定論後面的問題是,為什麼有的人可以接受上帝,而有的人卻永遠拒絕上帝呢?每個人的悟性與信仰程度都不一樣,為什麼會是這樣?對于這個問題的解答是神意的,也就是說關于我們的永恒命運是預定。基督教在強調基督的獨一無二性的時候,必須問為什麼大多數人沒有聽到它,而聽到過它的人中有許多并沒有接受它,換句話說,有一個選擇的原則在生活中産生作用,而不是平等的原則,不是按照平等原則去理解生命,而是僅僅按照選擇的原則去理解生命。
我們談到過,路德思想有許多緻使缺陷,由于失去了标準,任何人都可以随意解經,人人自以為真理在握,同時由于神秘主義的因信稱義,出現享樂-忏悔-再享樂-再忏悔這種很滑稽的現象,路德這些緻命的缺陷也催生了加爾文,特别是加爾文通過理性的預定論解決了路德神秘主義因信稱義出現的問題。
路德開創性地提出因信稱義之後,由于思想上的一些緻命缺陷,使他的影響力受到嚴重制約,反而加爾文在他的基礎上繼往開來,開創一個全新的局面,造成的影響力也遠比路德的來得大。由于英國王室與清教徒在預定論上的分歧,國教安立甘宗在詹姆斯一世時期就已經開始分裂并無可挽回,最終導緻英國内戰。預定論還成為教會中的其他無數追求真理者力量的源泉,在十八、十九兩個世紀中,它再次導緻教會的分裂,并且成為新覺醒運動的号角,于是預定論被作為加爾文教義中最危險的成分屢遭權勢的打擊。但是在十六世紀的威斯特敏斯特宗教會議上卻又給予預定論崇高的評介,将主要内容寫進代表安立甘宗教義的1647年“威斯特敏斯特信綱”,就讓我們先看看“威斯特敏斯特信綱”是怎樣闡述預定論的。
關注作者微信号
“第九章(論自由意志)第三條:人,由于他堕入罪惡狀态,所以完全喪失了達到任何崇高的善的意志能力以及與此相伴随的靈魂得救。因此,一個自然人,完全與善背道而馳而且在罪孽中死去,便無法依靠自己的力量改變自己,或為這種善做任何準備。
“第三章(論上帝永恒天命)第三條,按照上帝的旨意,為了體現上帝的榮耀,一部分人與天使被預先賜予永恒的生命,另一部分則預先注定了永恒的死亡。
“第五條,人類中被賜予永恒生命的,上帝在創世之前就已根據他亘古不變的意旨、他的秘示和良好願望而選中了耶稣,并給予他永恒的榮耀,這完全是出于上帝慷慨的恩寵與慈悲,并沒有預見人或耶稣的信仰、善行及堅韌,也沒有預見任何其它條件或理由使上帝給予恩寵或慈悲,一切歸功于上帝偉大的恩寵。
“第七條,上帝對其餘的人感到滿意,按照上帝意旨的秘示,依據他的意志,上帝施予或拒絕仁慈,完全随其所願。使他統治自己的造物的榮耀得以展現,注定他們因為自己的罪孽感到羞辱并遭到天譴,一切歸于上帝偉大的正義。
“第十章(論有效的神召),第一條,所有上帝賜予永恒生命的人,也隻有那些人,上帝都會在他預定神召的時候,以聖言或聖靈進行有效召喚(将他們從浮生罪惡與死亡的狀态中選召出來)……剔去他們的鐵石之心,賜予他們肉體的心,更新他們的意志,并以上帝的無上威力,使他們堅定地從善。
“第五章(論天命),第六條,至于那些不信教的惡徒,前世的罪惡使他們不辨善惡,而且鐵石心腸,上帝,作為正直的裁判,不僅拒絕給予他們以恩賜——這恩賜本可以照亮他們的眼睛、軟化他們的心腸,而且上帝有時甚至收回他們原有的天賦,至使他們暴露在有可能導緻罪惡的腐化之前。此外,上帝還放縱他們的欲望,用塵世的誘惑和撒旦的魔力引誘他們,于是這些人心腸愈硬,甚至上帝用來軟化他人的方法也隻會使他們心腸變得更硬。
“威斯特敏斯特信綱”對預定論的闡述,可以說是最溫和,最易被接受的一種預定論,但是已經讓人感到巨大的壓力,一種對自己可能不被上帝揀選的恐懼,因為能否獲得救贖進入天堂,并不決定我們自己,也不決定于我們所做的善行,而完全決定上帝的意志。“哪怕因此會把我放逐地獄,但這樣一個上帝我無法敬重。”這是彌爾頓對預定論的著名看法,也是大多數人對預定論的初始感覺,但我們這裡暫時先不對預定論做具體評價,而是先簡略回顧一番這個思想的由來,以及它是如何成為加爾文思想重要組成部分的,隻有在這些基礎上我們才能做出正确的評介。
歡迎海外朋友預訂、預購本書,
我們在原罪章節中論述過,奧古斯丁認為人類堕落後自由意志已經失去了向善的能力,隻能通過上帝的恩寵才能獲得拯救,這是最早的預定論的萌芽,但是奧古斯丁并沒有認為命運是絕對預定的,他仍然與許多基督教思想家一樣認為通過自己的善行可以得到上帝恩寵而被揀選。一千多年後當加爾文重新面對恩寵這個問題時已經有了更多的思想積累,恩寵存在兩種情況,一種是路德式的,宗教體驗上的恩寵,它與一種确定感覺相結合,這種感覺認為恩寵是上帝賜予的,完全不可能來自于個人。基督教中許多虔誠偉大的膜拜者身上都可以見到這種現象,由确信而産生的極度輕松的感覺使不知能否獲得救贖的巨大壓力得以排解,這種情感極有力地沖擊着信徒,使他們根本無法相信恩寵與他們個人的善行有任何聯系。在路德處于宗教創作最旺盛的時期,也就是在他能夠寫作《基督徒的自由》時,他毫不懷疑上帝的秘示是他可以完成這部作品的唯一,也是終極的原因。但是這種神秘主義最大的缺點是,人不可能永遠處于恩寵這種特定的狀态下,而且經曆了這種感覺後并不能保證從此不會犯錯而成為聖人,隻要在塵世中人還是會不斷地犯錯。于是根據路德最後的教義,上帝的恩寵是可以取消的(可失性),也就是失去救贖的機會,但也可以通過忏悔及對上帝的絕對信仰重新獲得恩寵,也就是說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重新獲得救贖,但這樣一來就減弱了恩寵的神聖性,恩寵是一種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東西,如同兒戲一般。而在加爾文那裡,這一過程恰恰相反,人不可能改變上帝的意志,上帝的恩寵是不改變的。對于加爾文來說,恩寵并不是路德所認為的神秘的宗教體驗,而是出于思想的邏輯需要。人類的全部意義在于上帝,而不在于人,上帝不是為了人類而存在的,相反,人類的存在完全是為了上帝。一切造物(當然包括加爾文所深信不疑的事實,即,隻有一小部分人被揀選而獲得永恒的恩寵)隻有一個生存意義,即服務于上帝的榮耀。以塵世公正與否的标準來衡量上帝的最高旨意不僅是毫無意義的,而且是亵渎神靈的,因為隻有上帝才是絕對自由的,即不受制于任何法律。對于永遠沉淪的人來說,抱怨自己的命運如同動物抱怨它們不曾生而為人一樣徒勞無益,因為這是上帝的意志,人類的造物主的意志。我們還知道,人類隻有一部分能夠獲得救贖,其餘 将被罰入地獄,如果認為人類的善行在這一決定命運時刻會起作用,則無異于認為上帝的絕對自由是受人類支配的,所以 加爾文得出結論,人類是否被揀選是完全預定的。加爾文這個推理過程邏輯上是極其嚴密的,可以說無懈可擊。《新約》中所描述的那個上帝,是那樣富有人情味與同情心,他會為每一個罪人的幡然悔悟而由衷地欣慰,但這個上帝已經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超驗的上帝,是人類理解力所無法企及的上帝,他以不可更改的聖喻規定了每個人的命運,并且永恒地規定了宇宙間最瑣碎的細節。既然聖喻不可改變,那麼得到上帝恩寵的人就永遠不會失去這一恩寵,而被上帝拒絕的人也就永遠不可能獲得恩寵,這就是加爾文殘酷的結論。
歡迎海外朋友預訂、預購本書,
這一教義因其極端的嚴苛性,也深深地影響了一代人的生活,于是每位信徒都感受到空前的内心孤獨。對宗教改革時期的人們來說,生活中最重大的事情就是自己的永恒得救,但他隻有獨自一人走下去,去面對那個永恒的早已為他決定的命運,誰也無法幫助他。教士無法幫助他,因為路德早已經将教士排除在救贖之外,聖事無法幫助他,盡管上帝規定用聖事增添基督徒的榮耀,但聖事并非獲得恩寵的手段,而僅表示你信仰上帝而已,當然如果你不履行聖事的話,就注定你一定堕入地獄。新教會也無法幫助他,盡管聖經上說“離群者乃不健康之人”,回避教會的人永不可能是上帝的選民,然而加入教會并不等于你就是選民,一切依然是未定狀态。最後,甚至上帝也無法幫助他,因為耶稣也隻是為了上帝的選民而死,上帝在冥冥永恒中安排了一切,如果你是非選民的話,那麼上帝也沒有辦法,因為他不能改變自己的決定。總之,通常所認為的獲得拯救的所有手段都被完全排除了,這點就使加爾文預定論與天主教,路德教義完全不同。
歡迎海外朋友預訂、預購本書,
宗教發展的最偉大結局就是把魔力從救贖中排除出去,這個過程最先從古希伯來預言家開始,然後與古希臘人的邏輯思想相融合,把所有以魔法為手段尋求救贖的做法,都當作迷信和罪惡加以擯棄,在加爾文這裡達到了它的邏輯結局,隻有通過絕對的信仰才能得到拯救。于是真正的清教徒甚至在墳墓前也拒絕舉行宗教儀式,埋葬至親好友時也免去挽歌及其它儀式,杜絕任何迷信,任何依靠魔法或聖事的力量來獲得救贖的想法。對于被上帝拒絕的人來說,不僅不可能通過魔力獲得拯救,而且任何方法都是不可能的。這些也解釋了為什麼清教徒對文化、宗教中一切訴諸感官和情感的成分都采取徹底否定的态度,因為這些東西無助于拯救,而隻能平添感傷的幻想和偶像崇拜的迷信,于是預定論成為排擠所有感官文化的基礎。
對我們一般人來說最主要的問題是,我是不是上帝的選民?這個問題遲早會出現在每一個信徒面前,再複雜的闡述最後都要面對這個問題。對加爾文自己來說,這個問題是不存在的,他認為定自己就是上帝揀選的在塵世代言人,并确信他一定會獲得救贖。上帝的選民在生活中與被罰入地獄的人毫無外在差别,隻有唯一一個例外,就是被罰入地獄的人缺乏那種對上帝的笃信不疑,當然這也是一個很含糊的标準。對于一般民衆來說不可能有加爾文那種确信的感覺,他們最想知道就是什麼才是對上帝的笃信不疑,自己是否對上帝笃信不疑。因此隻要預定論存在,那麼是否存在一個絕對标準來判斷是否是上帝選民就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
加爾文在這裡已經走在與路德完全不同的道路上,所以我将路德一些思想放在這裡與加爾文對比論述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二者實質與不同之處。路德的因信稱義力求達到的最高境界就是與神的“神秘的合一”,一種神性确實進入了信仰者靈魂的感覺,這實質上就是德國神秘主義以冥想達到救贖的主張,就是消極地在上帝那裡尋求安甯,有點類似于佛教中禅定的境界,當然德國的神秘主義與佛教的淵源本來就很深。隻是這種神秘主義的恩寵除了自己外誰也無法知道,而且可以犯錯,失去恩寵,忏悔,重獲恩寵不斷地循環反複,使恩寵如同兒戲一般。同時與任何一種神秘主義一樣,路德宗與外在世界的關系冷漠,對世俗生活缺乏熱情興趣,更樂于沉浸于自己的世界裡,這點也與佛教很相似。
而加爾文從一開始就棄絕了路德這種神秘主義的作法,他認為神性真正進入人類的靈魂是不可能的,隻有上帝使選民熱情地投入日常的工作生活,并且選民也意識到這一點時,選民才有可能與上帝成為一體,他們才有對上帝笃信不疑的感覺,才可能确定自己是被揀選的。也就是說,他們的日常工作動力來自于對上帝笃信不疑的信仰,而這種信仰反過來又通過熱情投入的日常工作生活來自我肯定,于是選民日常工作生活中就可以覺得自己聖靈充盈,覺得自己是神的工具而确信自己被揀選。加爾文用懷疑的眼光看待所有純粹的感覺和情感,而不管這些東西顯得多麼崇高。信仰必須以其客觀事實來加以證實,以便為這“唯一的确實性”提供一個堅實的基礎,它必須是“有效的信仰”,救贖的感召必須是有效的神召,而這種最堅實的有效性隻能從日常工作生活中體現出來,因為這是我們無法逃避的現實,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工作養家糊口,隻能也必須通過這些日常工作生活來體現自己是上帝的選民。對于路德來說,宗教生活傾向于神秘主義,而對于加爾文則傾向于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禁欲行為與清規戒律,這就是加爾文與路德的完全不同之處。加爾文的預定論可以在資本主義英雄時期那些嚴酷的清教商人身上清楚地看到,他們嚴守清規戒律,刻闆勤奮,為了獲得被揀選的确信熱情緊張地工作生活,隻有日常工作生活才能驅散宗教裡的疑慮,給人帶來被揀選的确定感。
加爾文善行救贖說的實際意義是什麼?我們把它與中世紀天主教徒的日常生活進行對比就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标準的中世紀天主教徒過着極其單純的倫理生活,首先他盡職地完成那些傳統的責任,他的善行并不是一種生活方式或者态度,不是一種理性化的體系,而隻是一系列單獨的行為,他可以利用善行來滿足偶然的需要,例如為一些特殊的罪孽贖罪,使自己仍然可以獲得救贖的機會,或者在他生命快要結束的時候,以此作為一筆保險金使自己可以進入天堂。于是單獨一項行為的具體意圖便決定了這項行為的價值,某一項好或壞的行為便會記在行為者的賬下,決定着他現世和永恒的命運。教會很現實地認識到,人是不可能簡單地劃分好人壞人,不能以非此即彼的方式來判斷一個人,人在生活中經常屈服于自己的貪婪堕落的人性,因此他的行為經常是違反道德,違反聖經要求的,天主教會這樣的認識當然是很現實也可以說很人性的。但是這麼認為也是腐敗堕落的溫床,人可以通過教會很輕易地獲得救贖,救贖成為一門生意可以讨價還價,教會可以通過種種方式赦免罪行,最著名的就是贖罪金,還有其他一些荒唐的贖罪方式,這些都使教會的威信盡失有如商販一般。
對天主教徒來說,教會的赦罪是對他自身的不完善的一種補償,教士是玩弄這種奇迹的魔術師,他手裡握有通向永生的鑰匙。人在悲傷和懊悔之時就可以向他們忏悔,求助,他們也給人們帶來贖罪的機會、揀選的希望和恕罪的諾言,使人們從可怕的緊張狀态中解脫出來。而對于加爾文信徒來說這樣即友好又富于人情味的慰藉是不存在的,你不能指望一些善行或者幾個小時忏悔來為自己輕松贖罪,加爾文的上帝要求他的信徒不是個别的善行,而是一輩子的善行,并且還要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這裡沒有任何單獨的善行可以使一生得到慰藉,而這種慰藉原本可以從教會的承諾獲得的,于是這裡就沒有天主教那種即人性又堕落的循環,罪惡——忏悔——贖罪——解救——新的罪惡。這樣加爾文依靠的善行就不是無計劃的、非系統的,而是屬于全部一緻性的行為的一部分,隻有将善行體現在每時每刻、每一個行動中,才能确信自己被揀選的,把人從“自然狀态”轉變為“恩寵狀态”。
論述至此我們大概知道什麼是預定論,知道為什麼預定論會成為清教的基本思想,為什麼清教會是當今美國各教派的源頭,為什麼加爾文的預定論今天還深深地影響着美國社會,是美國基督教的主流思想,是美國社會的支柱思想。簡單地說,加爾文不隻要求我們做一些好事,幾件善行,而是要求一生一世,隻要有機會就必須做好事,施善行,這是一個極其偉大的思想,它應該成為這個世界的支柱思想,不單單是美國社會的支柱思想。
以我個人的宗教經驗來說,我不太認可加爾文這種嚴苛的預定論,上帝預定确實是存在的,針對一些完全沒有感覺的靈魂,我承認這些完全沒有感覺靈魂的存在,不然你就無法解釋世界上有永不悔改的罪犯,有永遠無法接受兄弟之愛的心靈,而且這些人數量還不是少數。不過對于基督徒或者雖然不是基督徒但是相信死後世界的人來說自由意志是存在的,并不是什麼都是預定的,自由意志使我們明顯知道一件事的正确與否以及它們的後果,隻是貪婪堕落而不是預定使我們做出錯誤的選擇,我們也很清楚這種選擇的後果是可能會下地獄。于是事後由于害怕我們不斷地忏悔、補救,如果沒有自由意志,沒有自由意志的選擇也就無需害怕,無需這些忏悔、補救了。如果将這種有明顯意志選擇的事件也包含在預定内,我覺得并不合理,所以不贊成嚴苛的預定論。
我接觸過不少當今的基督教教義,聆聽過不少牧師的宣講,感覺他們已經淡化了選民的概念,已經很少有人提到基督徒被揀選才可能得救,即沒有路德所認為的揀選是一種神秘的體驗,也沒有加爾文體現在日常工作生活的清規戒律中的揀選狀态。而且現在的基督徒也淡化了預定的概念,沒有認識到能夠信仰上帝就是上帝的一種恩寵,沒有上帝的恩寵我們根本就無法形成對他的信仰。自由意志的選擇是很普遍的說教,上天堂還是下地獄取決于我們自身,也就是說得救贖取決我們自身而不是恩寵、揀選,預定論反而是一種極端的思想很難為常人所理解,很多基督徒根本就不知道還有這樣嚴苛的預定論。不過加爾文預定論的思想已經潛移默化于當代基督教中,現在已經很少有人提及善行的偶然功利意義,終身行善的預定論思想深深地銘刻在我們身上,隻是我們不知道這些來自于加爾文的預定論罷了。同樣來自預定論的還有,我們知道一輩子必須行善并不意味着我們做的每件事都是好事,我們每個人都有軟弱崩潰做錯事的時候,我們為做錯事而悔恨,忏悔,用加倍的善行去償還,并且通過與其他人的對比,仍然相信自己是個好人,死後仍然可以進入天堂,其實這些也是加爾文的預定論,隻是我們同樣不知道罷了。不過今天确實沒幾個基督徒知道加爾文的預定論,大多數人還是持意志自由選擇的觀點,認為多行善就能夠進入天堂,作惡太多就要下地獄,至于行善多少才能上天堂,做多少惡才會下地獄,這就是一些個人的宗教體驗了,沒有确切的标準,總之現在已經很少人相信嚴苛的預定論了。
對于我個人而言,我認為人類來到塵世接受痛苦、磨難,一定是在天堂犯了什麼錯,至于什麼錯,也許隻有我們回到天堂那天才可以明了。我們在天堂所犯的錯有大有小,犯小錯的人就被預定為選民,犯大錯的直接被預定為罪人、非選民,将進入地獄繼續接受磨難。但是對于犯小錯被預定為選民的這些人,自由意志是存在的,你的自由意志将決定你回歸天堂道路的崎岖坎坷程度,所受苦難的多少,道路是你自己選擇的,有人選擇直接上天堂的坦蕩大路,有人選擇從地獄行走的陰間小路。不過最終每個人包括直接被預定為罪人的人,都有重歸天堂的一天,每個人都是上帝的造物,我相信上帝是不會落下任何一個人的,他可以保證你重歸天堂,但是走哪條路是你自己選擇的。這種解釋我覺得可以将意志自由選擇與預定論較為完美地結合起來。
注:本節根據《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創作,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韋伯著
親們這裡說句悄悄話,在這個驚濤駭浪的年代更需要大家的支持,多幫忙轉發轉發,看到一些熱血沸騰胡扯蛋的文章無比憤慨,但是它們瞬間十萬加,而我隻有可憐巴巴的幾千閱讀量。隻是覺得做人還是要有點底線,這個社會也需要一些理性的聲音,所以還是堅持自己的原則,不轉變觀點,不過确實也更需要大家的支持與轉發。而且這場競争是極不公平的,由于理性經常被删帖,也許為了怕被删帖,遮遮掩掩,但觀點應該很明确,希望大家理解
。
70後的每一個人幾乎都癡迷過武俠小說,都有一個武俠夢,不過武俠沒錢,隻能四處演出掙錢,演出結束後最常說的一句就是,“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場”,于是就有嘩嘩的一陣掌聲,這是人場,接着是一陣叮叮當當的聲音,這是錢場。我作為70後的一員同樣有這些武俠夢,隻是如今已是油膩的中年大叔,再也無法浪迹天涯嘗盡人生百态了,隻能希望大家打賞與轉發了,再次向大家拱拱手說,“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場。”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