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 > 正文

【征文】北魏初名光林寺,明代正統始天甯 | 北京天甯寺拍照記

今日簽到:序号77

2020年7月1日,星期三,北京

霧霾指數:91,黃色


【心堯愛北京】

作為幾代都城,

北京悠久的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北魏時期,

那時叫做幽州。

北魏時期佛教盛行,四處大興寺院。

在如今西二環的廣安門附近,

營建了光林寺。

這便是天甯寺的前身。

隋朝時寺内建造了木塔,

至遼代才開始修建如今看到的天甯寺塔。

唐代這裡被稱作天王寺。

明正統年間改名天甯寺。

在北京林林總總的古建築中,

天甯寺是會被忽略的一處。

籠罩在故宮、頤和園的光芒之下,

即便天天從二環經過的人,

也未必會留心它。

然而天甯寺

卻是北京現存最古老的寺院之一,

這座塔也是北京現存最高的密檐式磚塔。

(塔身通高57.8米)

從宋代開始,佛塔的樣式基本固定下來,

分為密檐式和樓閣式兩種。

密檐式塔層層出檐,無法登臨。

天甯寺塔便屬于這類,内部實心。

最下方是高大的台基和須彌座,

雕刻許多精美的佛像、紋飾及蓮花瓣,

佛塔呈八角形,共十三級。

出檐逐層向上遞縮,

呈漸漸收攏的形态。

塔身一周雕有天王、力士和菩薩,

座座精美,栩栩如生。

并用磚石仿木結構

建有鬥拱、門闆、窗棂等。

雖然一部分造像已遭損毀,

但依然無法掩蓋當時匠人高超的技藝。

中國的磚雕技術在明代已經發展成熟,

留下了很多不朽的作品。

尤其體現在衆多的宗教建築中。

從兩殿之間仰視天甯寺塔,

更感其雄渾之姿、巍峨之态。

去拍照片的那個中午陽光很好,

寺内的紅牆上投射出屋檐脊獸的影子。

這一刻,時間定格,曆史定格。

張克群女士在她所著的《晨鐘暮鼓》中曾引用古詩曰:

“千載隋皇塔,嵯峨俯舊京;

相輪雲外見,蛛網日邊明。”

詳細表達了古人對天甯寺塔的贊美。

書中還有張女士手繪的天甯寺塔全貌

及塔身細部圖。

天甯寺現存布局由南向北為

山門、接引大殿、大釋迦殿及舍利塔院。

山門進來後是前院,供奉着香火。

前來進香的香客也不少。

前院的大殿前矗立着數方碑刻,

其中有乾隆年間重修天甯寺碑。

寺中房檐屋角的用心可見一斑,

雖多為近代重修,

也不失為對古建築文化的保護與傳承。

背後高高的大煙囪是現代的産物,

也成了廣安門附近的又一地标。

在老北京風俗地圖中找到了天甯寺,

這張圖上有些古建築已被拆毀,

再也無迹可尋。

幸而天甯寺還在,

還能跟過去對得上。

《帝京景物略》中曾這樣描寫天甯寺:

“塔高十三尋,四周綴铎以萬計,

風定風作,音無斷際。

……

志轶之,

安知弘業不為天甯也?”

今日我們最幸運之事,

莫為能在現世依舊尋得

舊文中所記載之景物。

并用現代的照相設備為之留影、

成為永存的記憶。

沉澱了世代曆史的老北京城,

你還好嗎?

我們來看你啦。


- FIN -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