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中醫用這3個方子統治世上所有疾病,後悔知道太晚了!

文小叔說讓中醫更美更有趣更貼近生活

很多人咨詢文小叔,我這病吃啥好。文小叔告訴他了,下一回遇到同樣的問題他依然會問,我這病吃啥好。循環反複,看養生文章的時候覺得自己啥都懂,一旦遇到實際問題時就束手無策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很多人隻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因為很多人隻追求方子,至于方子背後的道理并不關心,因為很多人不知道中藥到底是怎麼治病的。

道很重要,你懂了道,一個方子可以變化出無數個方子,如果你不懂道,哪怕世上最好的方子都在你手中,你依然治不好病。

跟文小叔學中醫養生的高木木同學,有一次我們在大理的洱海公園遊玩,休息時,高木木突然問,哥,中藥到底是怎麼治病的呢?不像西醫,去化驗一下這個藥有什麼成分,中醫是不能化驗的,化驗也沒什麼用,因為都是一些幹枯花草樹根啊什麼的,但是它就是能夠把病治好,這裡頭到底蘊藏着什麼奧妙呢?

文小叔喝了一口水,神秘一笑,中醫用3個方子可以治療世間所有疾病,你信不?

高木木驚訝道,真的假的?中醫不是要辯證施治的嗎?怎麼三個方子就能治療所有的疾病?哥,别蒙我啊。

文小叔哈哈一笑,稍安勿躁,請聽我慢慢道來。

第一個方子有四味藥:寒、涼、溫、熱,這個方子叫中藥的四氣

天地有四氣,春夏秋冬,中藥也有四氣,寒涼溫熱,春溫、夏熱、秋涼、冬寒。

高木木搖了搖頭,眉毛擰成了一股繩,不明白,這四氣是怎麼治病的呢?

文小叔反問道,人為什麼會生病呢?

高木木一下子被問住了,半天回答不出來,哥,你就别為難我了,你就告訴我吧。

文小叔道,人得天地之全氣,一個平和的人也就是身體陰陽平衡的人是不會生病的。人若生病就是身體出現了偏性了。物得天地之偏氣,我們剛好可以借助物的偏性來糾正人的身體出現的偏性。一個健康的人是不寒也不涼,不溫也不熱的,這個寒涼溫熱就是偏性。我們的身體如果出現了寒涼溫熱這樣的偏性,就可以用中藥的寒涼溫熱來糾正。

高木木點了點頭,你這樣說我就明白了一些。這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寒則熱之,涼則溫之,溫則涼之,熱則寒之。目的就是讓我們的身體恢複到陰陽平衡的狀态,是這樣的吧?

文小叔投以嘉許的目光,孺子可教也。陰陽平衡百病消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醫治病的最高境界就是效法自然啊。

高木木又問,可以舉個例子來說明一下如何寒則熱之嗎?

文小叔想了想,道,比如你吃了寒涼的香蕉胃痛了,腹瀉了,這就是受了寒,就可以用幹姜、花椒這樣熱性的中藥來溫暖它。比如你吹空凋或者淋雨感冒了,這也是受寒了,我們可以用桂枝麻黃這樣辛溫解表的藥來熱之。寒的作用是凝,涼的作用是收,溫的作用是升,熱的作用是散。

高木木問,那假如吃了辣椒上火了呢?

文小叔道,那就說明身體受熱了,就要用黃連、蒲公英這樣的涼藥來糾偏了。

高木木嗯了一聲,可是,這道理說起來很簡單,難就難在如何判斷到底是寒是熱啊。有什麼竅門嗎?

文小叔道,你說對了。中醫最大的難處在于診斷,如果你判斷出了是寒是熱那就好辦了。所以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不要被假象迷惑。什麼是本質?藏在我們身體裡面的是本質,五髒六腑的真實狀态是本質,真實的意願是本質。而我們的表象,比如體表所展現出來的狀态是不能作為寒熱判斷依據的。

比如,我們臉上長痘痘,嘴巴長口瘡,咽喉痛,這些都是表象。你說這是受寒了還是受熱了呢?受熱受寒都可以導緻。如果總是長痘痘,但身體呈現出一片寒涼之象,比如真的怕冷想穿衣服,肚子發涼,手腳冰涼,精神萎靡,說明是真的寒。

再比如感冒發燒,受寒也可以發燒,受熱也可以發燒。這個時候要怎麼判斷呢?第一要看舌苔,舌苔黃厚說明有熱,第二要看二便,如果小便短赤黃濁說明有熱,如果大便幹結,很臭,排氣多且臭,肛門灼熱,說明有熱。還要看這個人是不是想喝水,有些人口渴但不想喝水,說明不是真熱,隻有口渴想喝水才是真熱。

高木木啊了一聲,這麼複雜啊,估計我要學明白得下輩子了。那第二個方子又是啥呢?

第二個方子有五味藥:酸、甘、苦、辛、鹹,這個方子叫中藥的五味

哈哈,高木木笑了一聲,這個我明白,這個我懂。是不是酸味的食物對肝好,可以治療肝的病,甘味的食物對脾好,可以治療脾胃的病,苦味的食物對心好,可以治療心的病,辛味的食物對肺好,可以治療肺的病,鹹味的食物對腎好,可以治療腎的病。

看高木木那士氣高漲模樣,不忍心打擊她,于是文小叔道,說對了一半。不過我們更要清楚一點,我們說的五味入五髒,不是說五味對五髒好,而是指的是五味分别作用在對應的五髒。五味可能對五髒好,也可能對五髒不好,不能理解為五味就對五髒好,不然就會陷入誤區,容易對某一種味道執着、貪涼。

高木木皺了皺眉頭,此話怎講?

文小叔道,比如酸味的食物可以收斂肝氣,但肝的本性是要舒展的,你一收斂它就會起來反抗,反抗中肝的功能得到增強。所以适度的酸味對肝好,但過度的酸味就違背肝的本性了,反而對肝不好。再比如苦味的食物可以降心火,但心的本性就是火熱的,你一降心火,心就要起來反抗,反抗中心的功能得到增強。所以,适度的苦味對心好,但過度的苦味就違背心的本性了,反而對心不好。

高木木若有所思,我明白了,其實就是說任何一種味道都不能偏頗啊,過猶不及,過了就是火。

文小叔笑道,你真明白了?明白了就知道該怎麼做了,怎麼還是那麼喜歡吃甜食呢,還是動不動就跑蛋糕店呢?

高木木不好意思道,哎呀,哥,妹子我那是偶爾解解饞罷了。

頓了頓,文小叔又道,其實了解五味對應哪個髒腑還是其次,了解五味的藥性才是王道。比如辛味的食物有發散的作用,當我們受到了外邪,就要用辛味的藥物把病邪宣散出去。比如酸味的藥物可以收斂,當你發散過度、宣洩過度時就要用酸味的藥物收斂一下。比如白芍可以治療腹瀉,腹瀉就是宣洩過度,而白芍就是酸的,白芍治療腹瀉就是用了白芍的酸收的性質。甘味的食物有調和諸藥緩和藥性和症狀的作用,可以緩急止痛。苦味的食物能夠降能夠瀉,一般便秘的藥都是苦味的藥。鹹味的藥可以軟堅散結,比如牡蛎這味藥是鹹的,就可以化痰,把身上的一些堅結散掉。

高木木問,那痘痘是不是結節啊,該怎麼散掉呢?

文小叔道,痘痘也是一種結節,不過原因很多,但不管如何都是可以用鹹味的藥物或者食物來調理的,比如海帶就可以治療痘痘,用的就是海帶軟堅散結的作用。

高木木長歎一聲,中醫真是博大精深啊,剛開始學的時候覺得還挺簡單,越學感覺越複雜了,就像前面這片洱海一樣,深不可測啊。那,第三個方子又是什麼呢?

第三個方子有四味藥:升、降、沉、浮,這個方子叫中藥的走向

這個稍稍有些複雜,中藥有不同的走向,有的藥主升,有的藥主降,有的藥比較輕浮,有的藥比較重鎮,有的藥走全身,有的藥走四肢,有的藥走頭面部,有的藥走下半身,有的藥隻守在那裡,不走。

如果你的病在下面,比如在腰膝,卻用了走頭面部的藥那就要大打折扣了,甚至會适得其反,此時你若用上杜仲、牛膝這樣的藥就再好不過了,因為這兩味藥恰好是往下走,走腰有下肢的。有一句話不是這樣說的嗎,凡是腰一下的疾病都要用牛膝,因為牛膝引藥下行的力量非常強。

但是你若是要治療頭面部的病,再用牛膝這樣的下行藥就南轅北轍了,此時要用川穹、白芷、葛根這樣的上行藥,走頭面部的藥。

中藥的升降沉浮說的就是中藥的氣機,因為我們的身體,我們的五髒六腑也有氣機的,氣機紊亂我們也會生病。當我們身體的氣機出現問題時,我們可以用中藥的氣機來糾正。

比如我們的胃氣、膽氣是要往下走的,如果往上走就會生病,比如口苦、惡心、嘔吐、打嗝、反酸等等,就要用降胃氣膽氣的藥,比如小柴胡顆粒,其中的半夏就是一味很好降逆的藥,因為半夏這味藥是下降的。還可以用竹茹,竹茹也是降逆的藥。

再比如我們的脾氣、肝氣要往上走的,如果你氣虛,大氣下陷,就會出現髒腑下垂、腹脹、脫肛、胸悶氣短,老提不上氣等症狀,這個時候就要用提氣的藥,比如補中益氣湯。方中柴胡升麻黃芪等都是提氣的藥,它們的藥性都是往上走的。如果你用了大黃、芒硝、厚樸這樣往下走破氣的藥,那你就更氣虛了。

有的藥守而不走,比如甘草,這樣的藥就适合治療脾胃的病,因為脾胃屬土,在中間位置,堅守是脾胃的本性。

還有的藥走全身,比如桂枝、麻黃、附子、人參、艾草等,這些都是氣藥,是大補陽氣的藥。

有的藥可上可下,比如蘇梗,可以寬胸順氣,交通上下,讓上下氣機交通,一般帶有中空性質的莖類藥可上可下。一般來說花葉類的藥主升主散,往上走,枝類藥走四肢,根類藥往下走,種子類藥往下走,果實類藥走中間。

說到這,高木木似懂非懂的樣子,哥,感覺好複雜啊,一下子沒有信心學中醫了。不如你舉一個例子來說明一下中藥的溫熱寒涼、酸甘辛苦鹹、升降沉浮是怎麼治病的吧。

文小叔撿起一塊小石頭奮力扔進洱海,好,得讓我想想!

大腦快速旋轉,好多方子從腦海裡一閃而過,最後文小叔選定了張仲景的桂枝湯。

文小叔道,就拿張仲景的桂枝湯來說吧,桂枝湯方子是這樣的:桂枝、芍藥、甘草、生姜、大棗。

桂枝湯看到了中藥的升降沉浮,桂枝、生姜主升,白芍主降,甘草大棗主守。

桂枝湯看到了中藥的寒涼溫熱,桂枝、生姜、大棗溫,白芍寒涼,甘草不寒不熱,性平。

桂枝湯看到了中藥的酸甘辛苦鹹,白芍酸,桂枝辛,生姜辛,大棗甘,甘草甘。

所以說,桂枝湯調的是陰陽,調的是氣血,調的是營衛。

高木木恍然大悟,我終于明白了桂枝湯為什麼是群發之首了!

連自嘲像木頭一樣的高木木都明白了,小夥伴們明白了嗎?

文小叔真心希望大家以後不要一味追求方子啊,要好好學醫道,以道入醫,如甕中捉鼈啊。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