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是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
他曾經乘坐貝格爾号艦作了曆時5年的環球航行,
對動植物和地質結構等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采集,
出版《物種起源》,提出了生物進化論學說,
從而摧毀了各種唯心的神造論以及物種不變論。
除了生物學外,他的理論對人類學、心理學、哲學的發展都有不容忽視的影響;
“細胞學說”、“能量守恒轉化定律”和“進化論”是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
恩格斯這樣說并不過分,因其對人類作出了傑出的貢獻,誰也不能否定。
,達爾文出生在英國;
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當地的醫生,
家裡希望達爾文将來繼承祖業,給人看病。
1825年,16歲的達爾文便被父親送到愛丁堡大學學醫;
因為達爾文對醫學不感興趣,
進到農學院後,仍然經常到野外采集動植物标本。
達爾文對自然曆史産生濃厚興趣;
但父親認為他“遊手好閑”、“不務正業”,總給予批評;
1828年,他的父親一怒之下,又把他送到劍橋大學,改學神學,
希望他将來成為一個“尊貴的牧師”,受人敬重。
這樣,他可以堅持他對博物學的愛好,而又不至于使家族蒙上羞名。
但達爾文完全放棄了神學,
結識了當時著名的植物學家J.亨斯洛和著名地質學家席基威克,
并接受了植物學和地質學研究的科學訓練,學識漸漸日豐。
1831年,畢業于劍橋大學後,
他的老師亨斯洛推薦他以“博物學家”的身份,
參加同年英國海軍“小獵犬号”艦環繞世界的科學考察航行。
他随身帶了幾隻鳥,在船艙中種了喂小鳥的草,又研究草的向光性。
他們先在巴西、阿根廷等地和西海岸及相鄰的島嶼上考察,
然後跨太平洋、大洋洲、印度洋到達南非,
再繞好望角經大西洋回到巴西,一路奔波,近五年苦辛;
于返抵英國,受到英雄凱旋般的歡迎。
回到英格蘭後,達爾文一直忙于研究,立志成為科學家,促進進化論。
1838年,他偶然讀了T.馬爾薩斯的《人口論》,啟發很深;
他确信:地球的年紀遠比《聖經》所講的老得多,
所有的動植物也都改變過,而且還在繼續變化之中;
至于人類,可能是由某種原始的動物轉變而成;
也就是說,亞當和夏娃的故事根本就是神話。
達爾文領悟到生存鬥争在生物生活中的重要性,
并意識到自然條件就是生物進化中所必須有的“選擇者”,
具體的自然條件不同,選擇者就不同,選擇的結果也就不相同。
然而,他對發表研究結果态度十分謹慎。
1842年,他開始撰寫一份大綱,後将它擴展至數篇文章;
1858年,出于年輕的博物學家R.華萊士的創造性頓悟的壓力,加之好友的鼓動,
達爾文決定把華萊士的文章和他自己的一部分論稿呈交專業委員會;
1859年,《物種起源》一書問世,初版1250冊當天即告售罄。
以後,達爾文費了二十年的時間搜集資料,
充實他的物種通過自然選擇進化的學說,并闡述其後果和意義,内容詳盡。
作為一個不求功名但具創造性氣質的人,
達爾文回避了對其理論的争議;
當宗教狂熱者攻擊進化論與《聖經》的創世說相違背時,
作為為科學家和心理學家,達爾文寫了相關書籍有幾本。
《人類的由來及性選擇》一書以證據報告:
人類來自較低級生命形式的進化,
動物和人類心理過程有相似性,進化過程中自然選擇。
它不僅說明了物種是可變的,對生物适應性作了正确的說明,
從而摧毀了各種唯心的神造論、目的論和物種不變論,
并給宗教緻命一擊,格外沉重。
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因病逝世,
人們把他的遺體安葬在牛頓的墓旁,以表達對這位科學家的崇敬。
他所提出的天擇與性擇,在目前的生命科學中是一緻通用的理論。
除了生物學之外,他的理論對人類學、心理學以及哲學來說也有相當重要性。
人物名言:
談到名聲、榮譽、快樂、财富這些東西,如果同友情相比,它們都是塵土。
作為一個科學家來說,我的成功……最主要的是:愛科學——在長期思索任何問題上的無限耐心——在觀察和搜集事實上的勤勉——相當的發明能力和常識。
我可以放棄任何假說,無論是如何心愛的,隻要事實證明它是不符。
不要因為長期埋頭科學而失去對生活、對美、對詩意的感受能力。
就我記得的我在學校時期的性格來說,其中對我後來發生影響的就是:我有強烈的多樣的趣味,沉溺于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深喜了解任何複雜的問題和事物。
敢于浪費自己生命當中一小時的人,尚未發現生命的價值。
完成工作的方法是愛惜每一分鐘。
我從來不認為半小時是我微不足道的很小的一段時間。
我必須承認,幸運喜歡照顧勇敢的人。
樂觀是希望的明燈,它指引着你從危險峽谷中步向坦途,使你得到新的生命、新的希望,支持着你的理想永不泯滅。
感想與體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職業的選擇對人生影響很大很深;
要想有所發現、發明、創造、成功,就應該鐘愛自己的事業,
全身心投入、付出,不考慮眼前得失與名聲。
但在現實中,追求眼前功利的人太多了,搞學術靜不下心。
望孩子們看後,能夠放下焦躁的心,發展自己的志趣,勇敢追尋……
作者:追夢1979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