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剛剛噩耗傳來:離美回國的“兩彈巨星”隕落!

華人星光(ID:hrxg2020)原創

作者:華人星光

轉載請聯系後台授權

春來海棠花如期開,

人間卻是痛失巨星。

他,

為中國解決“卡脖子”重大技術,

沒有他,可能就沒有兩彈一星,

幹了世界一流事,一生隐姓埋名人。

就在剛剛,

這位離美回國的巨星,隕落了......

他,就是餘國琮。

餘國琮的一生,

就是極緻天才的一生。

他出生于廣東,成才于西南聯大,

戰火年代,

兩個哥哥在逃難中遭遇轟炸,

一個不幸身亡,一個遭受重傷,

沉痛經曆,

讓他選擇了科學救國這條道路。

年僅21歲,

就能到國民政府中央工業試驗所,

任助理工程師。

但這樣的工作對他來說,

實在沒有什麼技術含量,

随便一考,

就拿到美國密歇根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一年拿下科學碩士學位,

兩年完成哲學博士學位,

一文一理,截然不同的領域,

可天才出手,輕輕松松。

就連他的研究方向都是高難度:

一個是精餾學,一個是熱力學,

平時搞定一個都很難了,

餘國琮直接兩手抓,而且兩手都很硬。

三年間,餘國琮和導師合作,

先後在精餾學相關學術刊物上,

發表了6篇論文。

他提出汽液平衡組成與溫度關系理論,

開創了計算傳質學新研究領域,

在國際初露鋒芒,被長期引用,

人們稱為“餘—庫”方程,

能把他的名字寫在導師前頭,

可見其天資和能力多高。

他太強了,

導師強烈請他留校指導研究生,

就這樣,剛畢業的他,

成為當時在美國大學化工系中執教的,

第三名中國學者。

他為研究生講授“高等化工熱力學”課程,

因為技術含量太高,

竟引得衆多企業的高級工程師前來旁聽,

成為當年美國罕見的研究生“大班課”。

年輕有為的餘國琮,可謂志得意滿,

不光加入實力雄厚的梅隆工業研究所,

還拿到了美國象征學術成就和榮譽的,

3把“金鑰匙”:

美國化學學會會員,

美國科學研究協會會員,

美國研究學會會員。

28歲而已,

他的名字就被列入了美國科學家名錄,

這裡面每個來自中國的名字,

那可都是未來科研領域響當當的人物,

比如錢學森、鄧稼先、郭永懷......

能力有之,聲望有之,

他被視為最具潛力的科學家之一,

導師說,隻要他留在美國,

将會取得了不得的成就。

可是,各種榮譽之外,

餘國琮有一個隐秘的身份:

留美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首屆理事。

這個協會,

是動員留學生回國參與建設的協會,

而餘國琮作為負責人,

從未忘記學成歸國的初衷。

他印刷了相關宣言、手冊,

以在匹茲堡大學設補習班的名義,

凝聚起中國留學生,

号召大家一起回國建設。

可是,當局已經盯上了他們,

餘國琮為盡快回國,

以探望在香港的母親為借口,

請假一個月,

還辦了重返美國的簽證,以免被懷疑。

當他離開舊金山之時,

聽到電話裡導師顫抖的聲音,

他明白,自己所謂的在美光明前途,

将不複存在了。

1950年,大海浩蕩,赤子歸來,

餘國琮和鄧稼先乘同一條船,

成為第一批回國的學者。

那時我國煉油工業剛剛起步,

精餾技術是其中關鍵。

餘國琮來到天津大學任教,

開始進行化工精餾技術領域的科研攻關。

五年裡,他為我國精餾技術領域,

豎起一座座永恒的巅峰:

在天大化工機械教研室,

建立我國第一套大型塔闆實驗裝置;

完成了包括壓力降、液面落差、

霧沫夾帶等多項研究,

奠定精餾技術科研基礎。

1958年,我國原子彈研發遭遇瓶頸,

重水難題迫切需要解決。

重水,

是原子裂變反應堆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資,

關系到兩彈一星的突破。

但當時我們沒能掌握這一技術。

國外相關領域封鎖嚴密,

周總理握着餘國琮的手說:

“現在有人要卡我們的脖子,

不讓我們的反應堆運作。

我們一定要争一口氣,

不能使我們這個反應堆停下來!”

在天然水中,

重水的含量約萬分之一點五,

如何将其提純到百分之九十九點九,

是一項巨大挑戰。

為了争這一口氣,餘國琮廢寝忘食,

率領團隊在極其簡陋的條件下,

搭建了一個個實驗裝置,

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

他提出了較完整的不穩态蒸餾理論,

和濃縮重水的“兩塔法”,

自主研發出了,

我國重水精餾分離技術!

這是我國迄今唯一的,

被延用至今的重水自主生産技術。

沒有重水技術,就沒有核技術的起步,

中國兩彈的成功背後,

有個默默無聞的巨星叫餘國琮。

完成這一曆史性任務後,

餘國琮又開始琢磨十年二十年後的事情,

化工領域得追一追美國。

闆凳需坐十年冷,

苦心孤詣的日子催生出碩果累累:

餘國琮和他的團隊,

成為世界上開展精餾基礎研究,

最為深入的學術機構之一。

1980年,我國大慶油田耗費巨資,

引起第一批原油穩定裝置,

但由于裝置設計,

沒有充分考慮我國原油的特殊性,

投運後無法正常運行和生産。

外國技術人員在現場連續數月攻關,

仍未能解決問題,

竟甩鍋埋怨是我們的油不好,

還放話國外都束手無策的,

找誰都沒用。

眼看每一天都是巨額的損失,

萬般無奈,隻好請來了餘國琮,

高手一出手,便知有沒有,

他對裝置進行技術性改造,

直接動了一次“大手術”,

修好後試一試,

外國人驚得目瞪口呆,

這什麼神仙手段,

不光能順利産油了,

技術指标還超過了原來的設計要求!

對餘國琮而言,

這一次也隻是小試牛刀,

後來我國全套引進的:

燕山石化30萬噸乙烯裝置、

茂名石化大型煉油減壓精餾塔、

上海高橋千萬噸級煉油減壓精餾塔、

齊魯石化百萬噸級乙烯汽油急冷塔......

這些千鈞之重的大家夥,

經過他動動“手術”後,

石油産品直接拔出率提高1至2個百分點,

僅這一項,

就為國家每年增加數千萬元效益。

被業界譽為“戰略科學家”的餘國琮,

真正做到了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他指導團隊實現了精餾技術的産業化,

目前,

石化工業全行業80%以上的精餾塔,

均采用了他開創的新技術;

在煉油常減壓精餾領域,

他解決了我國千萬噸煉油中,

超大型精餾塔的設計問題,

國内技術市場覆蓋率達到了90%;

在空氣産品分離這一重要領域,

我國自主技術市場占有率達到80%以上,

完全取代了國外技術!

如今,

化工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産業,

為各行業的發展提供各種原料和燃料,

支撐着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

而精餾作為覆蓋所有石化工業的通用技術,

當年我們落後太多,

如今甚至可以說是世界前列。

這一切,

不得不感謝餘國琮的高瞻遠矚和嘔心泣血,

老先生早在幾十年前,

就為共和國繪制了化工領域恢弘的藍圖!

科研強國,人才強國,

餘國琮依舊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他在天津大學建立化學工程研究所,

和化工分離技術與新型填料開發中心,

清華、天大、

浙大、華化四所高校化工聯合所,

他是創建者之一。

在攻關技術的同時,

他在天津大學創辦了,

我國第一個穩定同位素分離技術專業班,

親自編寫教材并講授,

他帶出的這批學生,

成為共和國第一批,

重水技術相關領域的技術專家。

站在講台上幾十年,

餘國琮隻要有課,

就會在淩晨四點起床,審視講課内容。

85歲,他還堅持給本科生,

上一門化學工程學科的創新課。

一堂課大約要持續3個小時,

學生們怕老先生身體吃不消,

給他搬來一把椅子。

可先生卻總是拒絕:

“我是一名教師,

站着講課是我的職責。”

89歲,

餘國琮出版了化工計算傳質學,

這一新領域的第一本專著:

《化工計算傳質學導論》,

92歲,

他又在國外出版了國際上第一本,

關于化工計算傳質學理論的英文專著。

97歲伏案撰寫理論書籍,

100歲依然坐在書桌前歸納、

凝練技術發展中的科學問題……

耄耋之年,

他為共和國燃盡了最後的心力!

2022年4月6日,

在天津大學海棠花盛開的季節,

人間失去了一位巨星,

100歲的餘國琮,

永遠地長眠于這一片花海中。

餘國琮,

兩彈重水技術開發者、

中國精餾分離學科創始者、

現代工業精餾技術的先行者、

化工分離工程科學的開拓者,

他以有限生命,

托舉起中華民族無限偉業!

今天,

是我們第一次認識他,

今天,

也是我們永遠失去他。

造福中華,功在千秋,

沉痛送别,大國巨星餘國琮!

END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