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所多年辛苦做實事的流浪狗基地近七百隻流浪狗需要籌糧 有餘力者敬請助之願每隻流浪動物有一份持續的溫飽
2024月6月11日截止
在家學中醫| 李辛老師的中醫網課正在招生
李辛最新采訪
孩子身心問題背後的原因(下)
李辛,北京中醫藥大學畢業,天津中醫藥大學心身醫學碩士。師從國家級名老中醫宋祚民先生。著有:《兒童健康講記》《經典中醫啟蒙》《精神健康講記》《回到本源》(2022,中文版;2013,瑞士,英文版;2020,法國,法文版)中國出版傳媒商報記者孫珏,就近年青少年群體頻發的各種情緒問題、心理問題,以及家長在育兒過程中集中“焦慮”的問題,請教李辛老師,以下是采訪實錄。
讓孩子早點知道世界的真實情況
記者:有些人不覺得“指揮”模式有問題。李辛:這是正常的,什麼人都有,世界是多樣性的。如果父母一直給孩子塑造出世界隻有一種形象,等到孩子進入多樣性的世界,他會很難适應。為什麼不早一點讓孩子知道這世界的真實情況呢?我們也可以在孩子面前也可以袒露自己的真實情況,不用一直都正确。兒童是迫切渴望真實的,他也能一眼看穿虛僞,但可能無法表達。有兩種兒童,一種沒有能量,然後會被周圍的力量壓在那裡,會采取順應的方式适應外部環境,這樣的孩子看起來情緒會比較穩定,他在不斷地配合大人、配合外在的世界,也許他以後能進入不錯的崗位,但他的個人生活或創造力也可能是受限的。第二類孩子比較有能量,有反叛精神,他需要更大的精神空間,不然他會對抗、掙紮,那麼有對抗成功和對抗不成功的情況。不成功就被趕出學校或送到醫院,或者自己選擇離開,進入一種放逐狀态。但也有一些能夠突破,如果能夠給這些有創造力、有反叛精神的孩子一些空間,這些孩子反而有可能是更有天賦、更有創造力和突破力的人,但他們也往往會被認為是不受歡迎,更調皮搗蛋,更需要被遏制的,所以最終還是回到家長和老師的身上,如何接受他們,引導他們在發展自身特質的正向面的同時,也幫助他們和這個社會更好的适應。記者:家長是否有獨立思考判斷和行動能力,這太考驗家長了。李辛:家長要認識自己,紮實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同時又能夠跟外部交流。要有自己的原點,然後發展自己的精神空間。記者:好像很難。李辛:是很難,但沒有别的辦法。我做過多年心理咨詢醫生,後來也意識到,其實很多東西要靠個人去完成。有的人很有錢,他說,李醫生我能不能多買幾次你的咨詢,但如果他自己不去行動,比如鍛煉身體、節省能量、思考、觀察自己的行為帶來的後果,然後下決心去改變……,如果沒有這樣一個自覺的行動,是行不通的。我會跟那些病人說:這樣下去,是在浪費你的錢,也在浪費我的時間。這些時間不能由你一個人用掉,還有其他人要用。
家長要紮實地生活
記者:什麼叫紮實?李辛:就是一個人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有沒有不切實際的想法,放棄那些看起來讓自己顯得更好、更成功、更強大、更有“定力”的東西,這就是紮實。如果他是個廚子,就紮紮實實把菜做好,思考配菜,把每道工序做好,他知道自己适合做廚子,也知道目前其他方面還做不到,沒有想讓自己全能,沒有想讓自己坐到更好的位置上,他有自己的生活。記者:總是忙得沒時間做飯,經常點外賣,這個算沒有自己的生活嗎?李辛:有沒有可能一天中自己做一頓飯,或者周末自己做飯,有沒有可能跟家人不慌不忙地散個步?春天各種花都開了,可以去拍照,聞聞花香,沒有目的地去欣賞,這個就是紮實的生活。帶孩子去做類似的事情,運動、接觸大自然。孩子一旦有了紮實的生活,外面的老師、同學是否喜歡他,對他影響就不那麼大了,因為他知道爸爸媽媽和他的關系很密切,會保護他,他放學回來還有自己的生活,這個會讓孩子的心裡有安定感。如果家庭總是處在飄搖的狀态,就比較容易出問題。記者:飄搖的狀态跟家庭結構,比如孩子是不是單親有很大關系嗎?
李辛:沒有太大關系,現在單親家庭很多。所有的問題應該先問一下,自己有沒有認真生活,鍛煉、休息、學習,有深度的交流。
把能量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記者:跟孩子相處需要很多深度交流的時段?李辛:這取決于家長是不是一個有深度的人。即使是一個有深度的人,最近的精神狀态、身體狀态、能量狀态如果在低點,也會影響當下是否能專注地跟孩子交流,這些都是前提條件。深度交流并不是指讨論那些終極人生問題,也有不少人是在淺表的讨論終極人生問題。我說的深度交流是指我們的心理、意識、感受、能量……是不是能夠比較有“濃度”的在彼此之間流動。我接受你的采訪前,我會很認真地做準備,讓我可以處在相對好一些的能量狀态,昨天晚上我就開始好好休息,不看電視,少滑手機,早上起來跑步一個多小時,安心舒服地吃了一頓早飯,今天隻專注于采訪這一件事。平時我也不怎麼愛見人、聊天,我會把先天并不富裕的能量放在我覺得重要的事情上,專注其中,這是需要認真安排的部分。隻有這樣,我做的事情才能比我疲勞散亂的時候有深度。記者:如何在現在這樣一個快節奏的生活中,節省能量?李辛:學會把有限的能量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這個學習不是通過某個老師的課和書本,是先意識到,自己需要這樣一個能力,然後觀察自己的生活。比如,看看家裡哪些東西可以去掉,哪些東西需要放進來,對于無形的東西也是,需要認清自己的需求。
如果連這個能力都沒有,哪裡來的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引導、規劃另一個人(孩子)的未來?記者:風險很大。李辛:是這樣,先得學習規劃自己,做好自己的這一部分。記者:能量這兩個字我們怎麼去理解,現在各種媒體上也會提到這兩個字?李辛:你可以理解為精神、氣血、精力,不需要去精确定義,需要感受。比如,我們已經聊了1個多小時,有沒有覺得累?平時能不能跑3公裡?記者:說話不累,跑3公裡我不行,哈哈。李辛:你的整體能量還是差了一點,要注重對自己的感受。比如你工作到下午,離下班還有半小時,可能就感覺到自己沒能量了;或者領導連開3個小時的會議,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然後又連開3天,仍然議而不決,決而不行,這時候整個環境都沒有能量了。手機有幾格電很清楚是吧,那麼,對自己的身體狀态,也要意識得到。比如此刻,腳是冷還是熱的,頭腦是否清晰,更多地去體驗自己,觀察自己,不是大腦的思考,而是觀察自己、觀察世界、觀察老師、觀察孩子。觀察久了,會有一個相對靠近真實情況的判斷,逐漸會了解自己的坐标原點,這時候的行動,會更有效率,更符合自己的需求。這個過程一直都需要觀察、思考、判斷、行動、調整……比如,因為我覺得自己需要鍛煉身體,然後決定開始跑步,剛開始一公裡也跑不動,但是我每天跑一點點,跑不動就走,慢慢地就能跑了。
但是如果你不是基于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去行動,而是去找最好、最快的跑步寶典,去讀跑步成功人士的傳記。那麼可能3個月過去了,你的視力更差、腿更軟,因為你還沒有跑,隻是腦袋裡裝滿了各種關于跑步的垃圾文件。記者:還是得動起來,是嗎?李辛:行動起來,這也是紮實。以自己為中心去延展我們的生活,擴展嘗試,不被頭腦性的、概念性的東西牽來牽去。這個過程需要保持觀察,會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什麼狀态。當我們有了這個能力,就能清楚地了解老師或者他人,他們給出的觀點是親力親為實踐過的,真正有價值的,還是隻是頭腦性的道聽途說的觀點,我們對此會擁有辨别力。
精神世界這條暗線的發展更重要
記者:沒有能力,就去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不是盯着孩子不放?李辛:是的。問題永遠都有,如果以為隻要解決了問題A,一切就都會好轉,實際上,問題BCD很快就會出現。我們成年人做出改變是有難度的。我們從小到大,讀書、工作、掙錢、買房、升職、結婚、生子……,一輩子很快就過去了,這是一條明線,後面還有一條暗線——我們的精神世界是如何發展的?我們對自己、對生活、對世界的認知是如何發展的,這條線更重要。最好是我們不得不去走這條明線的過程中,這條暗線也在同時發展——認知越來越清晰,精神世界相對擴展,建立了一個相對穩定、又開放的的認識系統。無可避免的,我們的年紀會越來越大,依舊會遇到很多問題,但是我們還可以去升級,去處理,做一些補丁。我們在童年和求學期間,會被裝上一些社會通用程序,這個和我們内在的程序會有一些摩擦,但最終我們應該去發展一套屬于自己的更高版本的程序,同時又能與社會程序兼容。害怕、恐懼很正常,體會,然後面對它們記者:所以,不需要去害怕和恐懼?李辛:害怕、恐懼是正常的。我們以前在山裡露營,沒有電,沒有信号,周圍沒有人,晚上如果沒有月亮的夜晚,除了帳篷裡的燈光,周圍全是黑暗的。害怕和恐懼總是存在的,但是我們可以學習适應它,從中得到一些新的東西,擴大我們的精神世界,這會讓我們的精神空間的土壤更深厚。就像我們在安全的,燈火通明的場所住得太久,認為安全是理所當然的。真實的情況是,人類現有的意識是很小的一塊,還有很大的一塊我們不知道、不了解,我們需要面對的不是簡單的害怕和恐懼,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體會這些東西,然後面對它們,慢慢地了解,跟它們和平共處,從中得到靈感和行動力,幫助我們打開一扇新的大門,更多一些擴展我們的精神世界,自我意識進一步覺醒。每個人都有這種契機,而它往往是在我們窘迫、害怕、恐懼或者軟弱的時候出現,所以不要匆匆忙忙把它埋掉。記者:所以有時候生病是一個機會?李辛:可以把它當作機會,但不要去美化生病。我們逃不過生病,生病确實也不好受,最好不要生病。但我們可以從無可避免的生病的痛苦中學到一些東西。如果我們隻是匆匆忙忙把它扔掉,繼續跑回賽道,不斷地繞圈跑,可能會錯過一些重要的,應該體驗的東西。(全文終)
作者李辛
《兒童健康講記》
《經典中醫啟蒙》
《精神健康講記》
《兒童健康中醫講堂》(繁體台版《兒童健康講記》)
《經典中醫精要》(繁體台版《經典中醫啟蒙》)
《回到本源》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