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體育 > 正文

鄧中甲方劑學講稿—第四章清熱劑—清營涼血—犀角地黃湯

圖片

犀角地黃湯

(《外台秘要》)

[組成]

犀角一兩(現以水牛角30g代替)

生地黃八兩(24g)

芍藥三兩(12g)

牡丹皮二兩(9g)

[用法]

原方上藥四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現代用法:做湯劑,水煎服,水牛角鎊片先煎,餘藥後下。)

圖片

圖片

[功用]

清熱解毒,涼血散瘀。

[主治]

1.熱入血分證。身熱谵語,斑色紫黑,舌绛起刺,脈細數,或善忘如狂,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易解等。

2.熱傷血絡證。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舌紅绛,脈數。

犀角地黃湯是基礎方。

圖片

圖片

病機分析:

從主治證候特點來講,有三個方面體現,現在教材把它歸類也分為三方面:第一是反映神志方面的,心主血,心藏神,熱邪作用于血分産生兩個方面的變化,一個迫血妄行造成各種出血,其次就是血分有熱,神志方面會産生影響,這是犀角地黃湯的主治當中主要的方面。

第二,熱邪使血液濃縮,熱邪煎灼,血液濃縮,因熱可以緻瘀,造成一些瘀血現象,所以血分熱盛的時候,熱擾心神産生身熱、神昏、谵語這一類的表現,這是血分熱盛可以引起的常見的臨床表現。當然,比如谵語或者神昏這類輕淺

階段,像心煩這些在血分熱盛也能出現。熱傷血絡,熱邪迫血妄行,産生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各種出血,發斑發疹,斑色一般紫黑,這是各種類型出血。當然從出血這點來講,因熱導緻的出血,上下都可以出現,這種由于溫熱病邪到血分導緻這種典型的血熱出血,上部、外部、肌膚發斑、發疹這類,上部吐血、衄血這一類較多;相對地下部較少,下部以濕熱熏蒸、傷損血絡出血為多,包括我們以後要學習的小薊飲子,槐花散這類,都跟濕熱有關。

證候特點第三個是蓄血瘀熱。這裡強調蓄血是一種泛稱,在某些組織髒器裡面血液瘀滞不暢,叫蓄血,完全不通,叫瘀血,有一定區别,但這個不是蓄血證,蓄血證也是血瘀熱結在下焦,以後講理血劑的桃核承氣湯,要講到蓄血證這個提法,隻要提蓄血證就叫桃核承氣湯證,這是它的一個專利,相當于專門所指。蓄血是泛指,所以這裡提的蓄血,熱和血結,熱和血結表現為善忘如狂,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易解。反映出血熱互結、血行不暢,甚至于形成瘀血。這是熱病過程當中瘀和熱擾亂心神所緻。這是血分熱盛證候的分析,常見的三個方面。

圖片

圖片

治法:

犀角地黃湯是清血分的熱毒,特别是要涼血止血,但涼血止血,又要防止留瘀,所以功用是清熱解毒,涼血散瘀。

圖片

圖片

方義分析:

仍然是以水牛角作為君藥,傳統過去用犀角,現在都是水牛角,還是用于清解血分熱毒,而且水牛角本身能夠活血,有活血作用,清熱涼血不會留瘀。生地能夠清熱養陰,考慮到熱到血分必然傷陰,陰液的損傷。

佐藥丹皮、赤芍是方義分析中的重點,丹皮、赤芍都偏寒性,能夠清熱涼血,是增強水牛角、生地的涼血作用,相當于佐助藥,丹皮、赤芍又有散血化瘀作用,丹皮涼血散瘀

,赤芍有活血作用,結合起來能夠使全方涼而不瘀,涼血止血而不留瘀血,屬于佐制藥。

圖片

圖片

配伍特點:

犀角地黃湯的配伍特點是涼血和化瘀并用,所以丹皮、赤芍是非常重要的,使熱清血涼,能夠清熱止血,清熱涼血不耗血動血。涼血止血又不會冰伏留瘀,又不會造成留下瘀血。清熱涼血不考慮全方涼而不瘀的話,臨床上有時候出血停止了,後來經常發生留下點後遺症,經常有疼痛、潰瘍出血這類出現。

圖片

圖片

類方比較:

清營湯和犀角地黃湯在主治證候、功用、配伍特點方面的比較,這是學習清營涼血當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清營湯從主治證候來說,溫熱病邪初入營分,所以可以有一種動态的,由氣到營的動态特點,比如口渴或不渴,或者發熱,一般情況白天低一點,身熱夜甚,随着白天和晚上熱的高低不同,可以判斷熱邪在氣、在營的多少,所以主治證候方面集中反映的是初入營分的熱型的特點。功用方面,清營湯以清營解毒為主,配合透熱轉氣。犀角地黃湯以清熱涼血解毒為主,配合散瘀。在整個配伍特點上,一個強調透熱轉氣結合,一個強調涼而不瘀,涼血配合散瘀,是這兩個方的不同。

圖片

圖片

辨證要點:

在運用的時候,犀角地黃湯作為基礎方,主要用于熱證出血。熱證出血有一些特點,傷及心神以及血熱出血伴随的發斑發疹,斑色紫黑,或者出血偏血色鮮紅,伴有發熱。運用當中,當然陽虛失血,脾胃虛弱這類,因為本方很寒涼,不适宜。

圖片

圖片

随證加減:

用藥隻有這個基礎方當然不成,在基礎方運用前提下,根據不同出血,可以配伍一些相關的藥物,也就是辨證為主,辨病為輔,異病同治,同中有異,異病證相同,都用犀角地黃湯,同中有異,加味不同。

圖片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