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星光(ID:hrxg2020)原創内容
作者:華人星光
轉載請聯系後台授權
今天要講的這個人,
他身份相當特殊,
既是享譽世界的中國國寶大師,
也是窮到自己種菜的一省副省長,
而就在剛剛,
因為一件令人難以接受的事,
他終于引起關注......
他,就是楊廷寶。
在河南南陽,
至今仍流傳着名門楊家的故事。
楊廷寶的父親楊鶴汀,
同盟會會員,
民國時期南陽第一任知府;
楊廷寶的長子楊士莪,
中國水聲學奠基者、
中國工程院院士。
而楊廷寶自己,
是中國科學院院士,
被譽為“近現代中國建築第一人”。
楊鶴汀、楊廷寶、楊士莪,
在曆史百年跨度裡,
形成了一個傳奇而風雲流蕩的大家氣象,
可謂“父子兩院士,滿門科教才”。
楊廷寶和父親楊鶴汀
1901年10月,楊廷寶出生,
在這多災多難的一年,
他的降臨,既是楊家的“不幸”,
也注定要成為楊家崛起的希望。
出生那天,
他的母親難産去世,
為此楊廷寶一輩子沒過一次生日。
而作為是宋代著名書畫家米芾後人,
母親給他留下的,
是無數精妙的字畫碑帖。
因為思念,
楊廷寶時常對着母親的遺墨觀賞臨摹,
沉澱在骨子裡的世家書香氣息,
造就了他一身才氣。
少年時代,
楊廷寶即以全省第一的成績,
考入清華大學留美預科班,
後進入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
在這裡,
這個來自落後中國的留學生,
在自诩審美最佳的西方建築界大放異彩:
他僅用兩年半時間,
就完成了需要四年時間完成的課程,
接着榮獲艾默生建築設計大賽一等獎,
又獲市政藝術學會設計競賽一等獎。
他的兩件設計作品,
還被選進《建築設計原理》一書,
這本書後來成為,
許多國家大學建築系的教材。
美國報紙報道楊廷寶
1925年,楊廷寶在美碩士畢業,
美國很多極負盛名的建築事務所,
都要重金聘請他,
但楊廷寶遺傳的,
不光是血脈中湧動的才華,
還有一顆火熱的中國心。
在給美國學界留下一個“楊廷寶”的傳奇後,
他揮一揮衣袖,
告别那方絢麗雲彩,
回到了戰火中的祖國。
1927年,
楊廷寶加入天津比較有名的建築公司:
基泰工程司,
在這裡,他的雄心壯志開始揚帆:
目标隻有一個,
改變外國建築師一統中國建築界的局面!
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中,
為了設計出最好的作品,
楊廷寶随身攜帶三件寶,
“筆、小本、鋼尺”,
走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
中國五千年文化曆史的積澱,
那些古樸的建築:
木塔、山寺、老宅,
每一處都讓他開闊了視野,
東方之美和西方之美如何更好的結合,
成了他設計作品的追求。
随看随畫,日子一長,
他對建築尺寸比例愈加敏感,
隻用手一畫,
就像比例尺一般精準。
到建國前的十年時間,
是楊廷寶最絢爛的黃金時間。
他以無可複制的建築才華,
在中華大地上,
譜寫了無數壯麗的建築詩篇。
1927年,楊廷寶被張作霖邀請,
設計帥府紅樓群。
中西結合的設計,
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完美結合,
這座氣派非凡的帥府,
讓建築界第一次知道了楊廷寶,
此後許多名人的房屋布局,
都沿用了楊廷寶的設計手法。
他隻有26歲,
初出茅廬,驚豔業界!
張氏帥府
第二年,
楊廷寶被聘請設計了沈陽站,
大方得體,精美絕倫。
京奉鐵路沈陽站
1929年,
楊廷寶設計完成中國第一座現代化體育場:
東北大學漢卿體育場。
也是當年中國最大的體育場,
其設計理念和基本風格,
一直沿用到今天,
仍是各大高校建體育場的,
參考“模闆之作”。
接着,
他在沈陽勾勒出一個又一個精彩佳作:
東北大學圖書館,
紅樓氣度,貫古徹今。
東北大學化學館,
别有韻味,不同凡響。
沈陽同澤女子高中,
中西結合,獨具匠心。
這一年,
楊廷寶年僅28歲,聲名鵲起,
作品中已有大師之風。
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
蔣介石早就聽說楊廷寶的設計,
專門請他來南京負責建築修建,
在這裡,
楊廷寶奏響了,
他建築生涯中最絢爛的華彩樂章。
中山陵音樂台、中央醫院、
中央體育場、宋子文公館……
這些享譽國内外的南京城建築精品,
都出自楊廷寶之手。
中山陵音樂台,曲池蓮荷,花架青藤,渾然一體,美輪美奂。
中央研究院,莊嚴肅穆,靜默安然,風格穩健,落落大方。
中央醫院,近現代醫院的奠基之作,其建築風格沿用至今。
南京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大開大合,與東北大學圖書館遙相呼應,盡顯陽剛之美。
南京中央體育場,氣度不凡。
楊廷寶一生,
一共一百零九件作品,
五十七件獻給了南京,
金陵城(南京古稱)内四十八景,
一大半都出自他的設計。
有人說半座南京城,
都是楊廷寶打造的,
這話絲毫不為過。
1930年,
楊廷寶為中國建築貢獻了一部佳作:
清華大學圖書館,
這座館曆經百年滄桑而經久不衰。
50年後,
打造半個清華園的建築老教授關肇邺,
回憶自己初次見到,
楊廷寶設計的清華圖書館時的情形,
說了這樣幾句話:
“我初次見它,逢抗戰剛勝利,
清華園到處荒草沒膝,滿目瘡痍,
大理石上滿是血污,
然而“外表的凄涼”,
絲毫不能掩蓋這座圖書館渾然一體的壯美,
使人看了“久久不忍離去”。”
就是到了今天,
初次踏入清華園的學生,
初次見到楊廷寶設計的圖書館,
那份氣勢磅礴的感覺,讓大家油然贊歎:
“别的地方,
哪裡能見到這樣的氣派!”
憑借這些作品,
楊廷寶成為中國建築界泰鬥,
40歲之前,他的成就,
已經超越了無數建築師終生的夢想,
他的出現,
徹底打破了國外建築師,
壟斷中國建築設計的局面!
那麼,40歲之後呢?
楊廷寶的才智還能比得上從前嗎?
答案是:
寶刀未老,聲震國際!
1949年,
楊廷寶拒絕了去往台灣省,
留在大陸為嶄新的中國貢獻力量。
人民英雄紀念碑、
人民大會堂、北京火車站、
毛主席紀念堂、南京長江大橋......
百餘項建國重大工程,
都有楊廷寶設計的身影。
在時代的浪潮下,
楊廷寶“頂風”設計了,
簡約美觀的北京和平賓館。
這個作品,
後來成為公共建築之典範。
從1953年起,
楊廷寶當選為中國建築學會副理事長,
他代表中國,
先後參加了十二次國際建築師會議,
1957年和1961年,
楊廷寶兩次當選國際建築師協會副主席,
中國人參與國際建協的組織和領導,
楊廷寶在中國建築史上是第一個,
也是僅有的一個。
20餘年不遺餘力,
他為新中國建築學的發展嘔心泣血,
不光設計了一大批重要建築,
還培育出了大批建築界棟梁之材:
有中央部長、 大學校長、教授,
總建築師、總工程師等,
這些人無不蜚聲國際,
光是院士就出了七個。
講個小故事吧,
在世界建築學界有一個“諾貝爾獎”,
叫普利茲克建築獎。
對于每一個學建築的中國人來說,
得這個獎是畢生理想,
在2012年以前,
從來沒有過中國人得獎,
直到一個叫王澍的中國人拿下這一大獎,
他在領獎後說了這麼一句:
“我認為中國隻有一個半建築師,
楊廷寶一個,
我導師齊康是半個!”
作為全中國僅有的“一個建築師”楊廷寶,
那“半個建築師”齊康,
還是他的親傳弟子,
那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的王澍,
還是他的徒孫,
可見楊廷寶,切實是中國,
最配得上“建築師”稱謂的那一人。
曾經有這樣一場有趣的飯局,
中國建築界最負盛名的兩位大咖:
梁思成和楊廷寶,
帶着各自的學生在北京一家飯館聚餐,
談話間,楊廷寶突然從座位上站起來,
又坐下,又站起來,
打量着面前的桌椅,
然後從懷中掏出卷尺,量好尺寸,
一一記錄在小本上。
梁思成好奇問他在幹什麼,
他說,這套桌椅隻占了極小的空間,
而坐着甚為舒服,
所以引起了他的注意。
生活裡一絲一毫,
在大師眼中,盡是學問。
《一代宗師》裡面說:
“人活一世,有的成了面子,
有的成了裡子,都是時勢使然。"
在今天說起建築大師,
世人皆知“北梁”而不知“南楊”,
亦是這個道理。
而作為一位宗師級人物,
楊廷寶學至中國科學院院士,
1979年還官至江蘇省副省長,
可他的生活從來都是一貧如洗。
一家8口,隻有他一個人掙錢,
常常入不敷出。
後來實在窮的沒辦法,
妻子為節省開支,
在自家院子裡開了一塊地,
自己種菜,
這樣就省下了一大筆買菜錢。
1982年,
他為南京修建雨花台紅領巾廣場作設計,
這是一生最後的作品,
那年12月,楊廷寶因病逝世。
他為中國建築,
一直忙到病倒前一個月,
真正是: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但多年後的今天,
恰逢楊廷寶120周年誕辰之際,
令人難以接受的事情發生了。
據澎湃新聞稱,
這樣一位中國近現代建築史上,
一位無可匹比的傳奇人物,
他在老家南陽的故居,
竟被改造成了飯店。
這樣的消息,
引起了網友諸多議論。
楊廷寶曾耗盡心血,
為中國留下了多部,
保護古建築、古房屋的書籍,
然後他自己的故居,
卻至今未能得到最好的保護,
這樣的情況如網友所言,
屬實羞愧.......
魯迅先生說:我們自古以來,
就有埋頭苦幹的人,
有拼命硬幹的人,
有為民請命的人,
有舍身求法的人……
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栽培桃李育芳芬,建築盡美論乾坤,
報國何辭為人梯,留得一城滿園春。
今天,
适逢楊廷寶誕辰120周年之際,
希望全中國人,
可以認識這位不為人知的大師,
他是一位真正為中國建築學,
耗盡畢生才學的大寫的中國人!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