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很多人總說中醫不科學,其實,中醫是建立在對大自然最普遍規律的認識之上的,如果說這不科學,那麼世界上就沒有什麼真正的科學了!反倒是西方科學,發展了五百年,至今也沒有發現那個大自然最普遍的規律。
中國先人早就告訴我們,萬物歸一,真正的自然規律不是什麼可觀察的東西,而是一個無形無象、無所不在的原理。它隻能通過哲學的思辨獲得,想靠精密儀器的觀察獲得沒門,西方科學迷信精密儀器,當然永遠也不可能發現這個規律。
那麼這個大自然最普遍的規律到底是什麼呢?看看中醫的氣一元論就知道了,它用一種物質(氣)的聚(陰)散(陽)解釋了自然界的一切,當然氣聚散的規律就是大自然最普遍的規律。這其實是一個标準的系統發展規律,氣由散到聚就是物質系統的産生,由聚到散就是物質系統的滅亡,陰為氣之聚,陽為氣之散,因此,陰陽變換的學說就是對大自然最普遍規律的描述。
我說這些,隻是想告訴大家,中醫是站在更接近真理的科學體系之上的,大家要堅定中醫的科學性,增強學好中醫的信心和毅力,不要被過去西方科學的觀念也誘惑,懷疑中醫的科學性。
那麼中醫到底該怎麼學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中醫是建立在整體決定局部的系統學規律之上的,它治病靠的是整體的力量,通過調節人體的平衡,恢複整體的管理,使局部病變細胞在整體力量的控制下改邪歸正,這就是中醫治療一切疾病的大法。至于具體的治法,那就是用中藥之偏來平衡身體之偏,隻要身體平衡了,百病皆消。
中醫很簡單吧,它就是一門糾偏的學問,我們隻要知道身體五髒六腑偏在哪,糾偏就行了。但要實現這一點,就必須通過中醫診斷獲得身體五髒六腑的偏性,它們分别是功能亢進還是功能低下,以及功能亢進或功能低下的程度多少。
糾偏的方法豐富多樣,比如,用情志的方法,用食療的辦法,用針灸、推拿、按摩的方法,用中藥的方法等,你用任何一種方法都行。隻要糾偏的大方向對了,對身體都有正向效果。比如,我肝功能亢進,對應的就是脾胃功能差,我就可以通過補脾胃,讓它形成一種與肝之間的平衡。在按摩上,順經為補,逆經為瀉,順推脾經,還可以瀉膽經,疏瀉肝亢之氣。在飲食上,多吃一些補脾胃的食物和疏肝的食物。通過這些簡單的方法,可以驗證你的診斷是否正确,還可以不斷積累臨床經驗。
學中醫最重要的是臨床,而臨床最重要的是診斷。診斷在中醫上主要是指四診,它學好比較難,需要一定的悟性,比如脈診,有些人學了一輩子也沒有學好。如果等學好再去臨床,那就耽誤了無數積累臨床經驗的時間,因此,我們要去學會一種更簡單實用的診斷方法,以便快速臨床。
這種簡單實用的診斷方法是什麼呢?一般人想不到,它其實就是利用五運六氣。五運六氣是一門描述自然變化規律的學問,它用十天幹和十二地支的不同組合告訴我們,今年和明年有什麼不一樣,這一月和下一月有什麼不一樣,今天和明天有什麼不一樣,這一時辰和下一時辰有什麼不一樣。潮汐效應就是由這種變化引起的,人體的衆多生理周期也是由這種變化引起的。
人是自然的一個縮影,這不僅僅是指人後天的變化是自然變化的一個縮影,而且還指人先天的體質偏性是最初出生環境意志的一個縮影。這其實就是疾病的内因和外因,内因就是先天的體質偏性,外因就是後天的自然變化,當它不斷加劇了先天的體質偏性,使它偏上加偏,人就病了。
通過五運六氣的推算,我們不僅可以算出先天的體質偏性,也可以推算出後天自然變化對這種體質偏性的加減量,預測疾病的發生。這其實對應着人體五髒六腑功能的變化,我們根據這一點就可以推理病因,制定對應的治療方法。這種方法簡單易學,幾天就可以學會,雖然這種方法對病因的推理不是那麼精确,但可以确定疾病的大方向,各個髒腑的功能分别是弱還是強,強和弱的量也有一個大概,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指導臨床,不斷積累臨床經驗。之後我們可以在臨床繼續學習四診,以提高診斷的精确度。
(待續)想要了解中醫學原理,可以購買作者新書《新科學中醫》!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