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培傑/陳創濤
從低處留濕看南方要懂得祛濕
長夏正是暑濕偏盛的時候,我們觀察這兩個月的病人普遍都有腰腿沉重、人疲倦乏力的現象。俗話說,夏季無病,常帶三分虛。
這虛象在脈象上常表現為關尺部濡緩。濡脈就像人泡在水裡一樣,一代表氣虛,二代表濕重。
有個病人,女,三十多歲,每年到這個季節,必然要犯皮膚病,濕疹,百藥乏效。但隻要到内蒙古待一個月,皮膚病馬上就好了。可如果第二年回十堰了,到這個暑濕季節又複發了。
為什麼呢?這就是地域的問題。我們看内蒙古屬于高原地帶,天幹地燥,一年四季下雨較少,故而濕氣熏蒸造成的病患也比較少。但南方不同,一年四季,特别是長夏,雨濕綿綿。天上雨水往下降,太陽一出來,地面的積水又往上蒸,人在其中,如裹在裡面一樣,就會覺得比較黏滞、困重,這也是濕邪的特點。
我們在南方發現一個現象,一樓放的桌椅,總是椅腳先腐爛,因為水濕往低處沉,雖然我們沒看到桌子周圍有水濕,但它處于濕氣的環境中。所以南方人容易有腳氣,皮膚病也多見于腰腳以下。這都是濕邪作怪。
故而在大學時教我們中醫經典的一個老師說,要在南方看病,就必須懂得祛濕,如果不懂得祛濕是行不通的。因為南方地處低窪,接近大海,濕氣比較重,降雨量也比較多。所以有句俗話叫做,常帶三把傘(散),一天走到晚。第一把傘是銀翹散,第二把傘是藿香正氣散,第三把傘是五苓散或八正散。
我們再想為何自古以來南方地區就多涼茶,南方人喜歡煲湯,煲一些清淡的、利水的藥膳,這都是當地的氣候環境決定的。
為什麼人在暑濕重的季節,雙腿容易感到沉重呢?我們打個比喻,好比兩台水車,一台你放在水中,一台你放在陸地上,要把水中的水車轉起來要費很大勁,但陸地上的水車很容易就轉起來了。故而南方的老人大都有這樣一個經曆,春夏水濕重,走路都費勁,到了秋冬季,人就顯得幹爽輕松。
相關外治法鍊接:
聲明:本公衆号所有調病方法、方子和觀點僅供有緣者參考,如果調治過程中出現偏差,本公衆号概不負責。
下一篇
行政管理考核辦法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