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2022屆廈門市高三第二次質量檢測作文解讀:“折柳寄情”

【作文題目】

23.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追思時刻”是奧運會閉幕式的規定環節,以緬懷逝者,追念生命。北京冬奧會采用了“折柳寄情”方式:在《送别》的樂曲聲中,演員手拿發光的“柳條”,緩緩走向中間,無數道綠光像紀念碑一樣升起,我們把對逝者的深沉懷念變成了一起向未來的希望。

這一環節引發了網友們的讨論。獲得衆多點贊的評論有以下幾條:

“眼淚是對逝者最大的尊重,歡笑也可以是最美的告别。”

“體育競技是殘酷的,但類似這樣的細節卻讓人有溫暖感。”

“像'折柳'等傳統的文化形式,也可以煥發新的活力。”

以上評論,哪一條最能體現你的心聲?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體,自拟标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央草解讀】

這道題有明确的限制和要求,又給考生留下了一定的選擇空間,這挺好。

明确的話題,給定的三種評論,這是限制;

可以任選一種,隻要求寫一種,這是選擇空間。

三種評論,都在回答同一個問題:如何看待用“折柳寄情”的方式來緬懷逝者、追念生命?三種評論,各自的評論角度不同,寫作重點也不同。

以下分說。

評論一:“眼淚是對逝者最大的尊重,歡笑也可以是最美的告别。”

——這是從情感表達的角度評論。

我們該如何緬懷逝者、追念生命?結合材料所給語境,這是在全球關注的奧運會上,所以,這個問題不是對具體個體的發問,不是要求我們個人思考如何面對親人離世;這個問題是對群體的發問,是“人類”該如何緬懷逝者、追念生命?所以,這個問題接近于思考:我們該如何面對過去?我們該怎樣表達我們的情感?

評論一,提到兩種方式,眼淚的方式,歡笑的方式。

你不妨思考:你如何看待用這兩種方式來面對過去?

眼淚的方式,體現的是我們的悲傷,是拒絕接受斯人已逝的事實,是活在過去,恨不能回到從前,無法面對當下。

歡笑的方式,體現的是我們的接受和面對,是面向未來的心态,是帶着過去“一起向未來”,用現在告慰逝者,用未來引領現在。

眼淚和歡笑,都是緬懷逝者、追念生命的方式,沒有優劣之分。眼淚尊重過去,歡笑尊重未來。過去是我們的來處,未來是我們的去處。過去給予我們生長的力量,未來給予我們生命的希望。

本屆冬奧會的主題,是“一起向未來”,歡笑的方式體現了主題。

“折柳寄情”的方式,并不意味着對眼淚的否定,而是對眼淚的補充和升華,是帶着眼淚一起向未來出發。

評論二:“體育競技是殘酷的,但類似這樣的細節卻讓人有溫暖感。”

——這是從人文關懷的角度評論。

體育競技是殘酷的,是赤裸裸的争搶,是一定要分出輸赢的競賽,是崇拜強者的競賽,是聚焦于“看見”的競賽——那些不在聚光燈下的存在,那些“不被看見”的存在,曾經,被忽略了。

但“折柳寄情”這樣的細節,讓我們看見那些曾被忽略的存在,那些不在聚光燈下的存在。

為什麼在一個競争性的體育賽事上,要緬懷逝者、追念生命?競技的舞台為什麼要給那些已經“謝幕”的人留一席空間?因為,我們要“一起向未來”,這裡的“一起”不僅僅是“主演”的“一起”,更是台前幕後的“一起”。

“折柳寄情”的細節,體現了“一起向未來”的人文關懷。它提醒我們,每一個人都應得到尊重,主角,配角,台前,幕後,生前,死後,都應得到尊重。

這種尊重,

是對個體生命的尊重,

是對曆史的尊重,

是對人類高貴精神的尊重。

溫暖,就來自這種尊重。

評論三:“像'折柳'等傳統的文化形式,也可以煥發新的活力。”

——這是從文化傳承的角度評論。

緬懷逝者、追念生命,原來可以用“折柳寄情”的文化形式,這是一種創造性的傳承和發揚。

我們中的有些人,以為傳統文化的繼承要原汁原味,要保持不變。假如變了,怎麼能叫傳統呢?——這是對繼承傳統文化的誤解。

真正的繼承,是讓傳統“活起來”。

什麼叫讓傳統活起來?讓傳統為我所用,就是讓傳統活起來。

折柳寄情,在古人的生活場景裡,是驿站,是渡口,是執手相看淚眼,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這些生活場景,在我們的生活裡消失了。我們不能為了折柳回到過去車馬慢的時代,也不能在車站、在機場裡到處找柳樹求折柳枝來寄情。怎麼辦?北京冬奧會閉幕式上的這種方式,無疑給我們提供了新思路。傳統文化,以這種方式複活了——讓傳統“活起來”,才是真正的繼承。這就是“”(2022屆南京鹽城一模作文,點擊可參看題目和解讀,相關例子可作為論據使用)。

讓“折柳寄情”這樣的傳統文化,煥發新的活力,這是“一起向未來”的體現。一起向未來,不是抛棄傳統,而是帶着傳統一起走!

怎樣繼承傳統文化?

——讓傳統文化複“活”,帶着它們“一起向未來”!

(以上解讀不是答案,僅供參考。)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