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佳卷速遞】江蘇省2022屆揚州市高三期中試題(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山西陶寺古觀象台(35.8°N,111.5°E)由13根呈圓弧狀排列的夯土柱組成(如圖1).從觀測點通過土柱狹縫觀測日出方位可以确定節氣。考古隊繪制了觀測模型示意圖,從第2個狹縫看到日出為冬至日,第12個狹縫看到日出為夏至日(如圖2所示)。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從古觀象台觀察到日出方位變化,主要影響因素是()

A.晝夜更替B.地球公轉速度C.太陽高度D.太陽直射點的移動

2.以觀測者為中心,古觀象台夯土柱的布局可能是()

A.B.C.D.

3.日出方位從第2縫到第3縫期間,當地()

A.正午太陽高度變小B.晝夜長短差值變小C.日落時刻逐漸提前D.日落方位變為西北

【答案】1. D2. A3. B

【1題詳解】根據材料,考古隊從第2個狹縫看到日出為冬至日,因此第2個狹縫朝向東南;第12個狹縫看到日出為夏至日,因此第12個狹縫朝向東北;不同節氣觀察到日出方位變化,是因為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D正确。晝夜更替是地球自轉産生的,不符合題意,A錯誤。日出方位變化與地球公轉速度、 太陽高度無關,BC錯誤。故選D。

【2題詳解】根據當地位于35.8°N,冬至日太陽應從東南升起,夏至日應從東北升起,所以說觀象台應該在觀測者的大約正東方向,A正确。BCD錯誤。故選A。

【3題詳解】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考古隊從第2個狹縫看到日出為冬至日,到第3個狹縫期間,經曆15天,太陽直射點由南回歸線向北運動;當地位于35.8°N,由于當地與直射點間的緯度差變小,正午太陽高度變大,A錯誤。北半球晝變長,夜變短,所以當地晝夜長短差值變小,日落時刻逐漸靠後,B正确,C錯誤。由于此時太陽直射點仍然位于南半球,日落方位變為西南,D錯誤。故選B。

四川省新龍縣的紅山丹霞地貌,海拔在4200-5100m之間,由古近紀時期的陸地湖相紅色礫岩、砂岩、粉砂岩、泥岩構成,赤壁丹崖廣泛發育,還形成了方山、峰叢、石柱、石牆、石洞等地貌。下圖為該區域地質剖面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4.圖中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後順序依次是()

A.侵入體一三疊紀地層一古侵蝕面-古近紀地層-斷裂

B.三疊紀地層-侵入體一古侵蝕面一古近紀地層-斷裂

C.三疊紀地層一侵入體一古侵蝕面-斷裂-古近紀地層

D.三疊紀地層-古侵蝕面一侵入體-斷裂-古近紀地層

5.該地區多溝谷發育的主要原因是()

A.水分熱量充足,生物風化作用強B.地勢落差大,崩塌作用強

C.斷裂帶岩層破碎,風化侵蝕作用強D.海拔較高,冰川侵蝕作用強

【答案】4. B5. C

【4題詳解】由圖示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三疊紀地層在下,上覆蓋着古近紀地層,故可判斷二者的新老關系;侵入體侵入三疊紀地層,可判斷其在三疊紀之後形成,且侵入岩頂部被侵蝕缺失,可以判斷在古近紀地層沉積之前,其侵入活動已發生且完成;後岩石整體發生斷裂,說明斷裂最後發生;因此正确順序為:三疊紀地層-侵入體一古侵蝕面一古近紀地層-斷裂,B正确。故選B。

【5題詳解】從圖中可看出,溝谷多分布于斷裂帶(斷層、裂隙),因為裂隙帶岩層破碎,容易受流水侵蝕,形成溝谷,C正确。由材料信息“四川省新龍縣的紅山丹霞地貌,海拔在4200-5100m之間”可知,當地位于亞熱帶地區,但因海拔高,熱量條件較差,A錯誤。由“海拔在4200-5100m之間”可知,當地地勢落差大,方山處岩層雖有斷裂,但基本完整,不容易形成崩塌,B錯誤。“由古近紀時期的陸地湖相紅色礫岩、砂岩、粉砂岩、泥岩構成,赤壁丹崖廣泛發育,還形成了方山、峰叢、石柱、石牆、石洞等地貌”可知,赤壁丹崖廣泛發育時無冰川作用,D錯誤。故選C。

帽狀雲是自然界的一種奇異現象,雲層像一頂帽子不偏不倚地“戴”在山頂上。氣流上升到峰頂,在周圍氣流很穩定的條件下會形成帽狀雲。下圖為帽狀雲景觀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6.帽狀雲常出現在()

A.晴朗的夜晚B.晴朗的白天C.陰雨的白天D.陰雨的夜晚

7.下圖中符合帽狀雲形成原理的是()

A.AB.BC.CD.D

【答案】6. B7. C

【6題詳解】由材料可知,帽雲是由于氣流上升到山頂附近後,水汽凝結形成的雲,大氣穩定的狀況下聚集在山頂四周,周圍氣流穩定,形成了帽狀雲。在晴朗的白天,太陽輻射強烈,坡面增溫更快,更容易出現氣流沿山坡上升水汽凝結成雲的現象,在山頂若與高空下沉氣流相遇,就會形成帽狀雲,B正确,C錯誤。夜晚山坡上降溫較快,氣流下沉,水汽在近地面大氣中凝結多形成霧,山谷中氣流上升多陰雨天氣;陰雨的白天,氣流爬升到山頂後,仍然持續上升,氣流的穩定性差,形成的雲層不會呈現帽狀,AD錯誤。故選B。

【7題詳解】依據材料,由于氣流上升到山頂附近後,水汽凝結形成的雲,大氣穩定的狀況下聚集在山頂四周;受到下沉氣流的影響,形成帽狀,C正确。而A項示意圖中高空氣流為水平氣流很容易将雲驅散,A錯誤。依據帽雲形成的條件,可首先排除B、D兩項,BD錯誤。故選C。

1979年某考察隊對長白山西坡高山苔原帶進行植被取樣調查(如下圖所示),發現植被以多年生灌木和苔藓地衣為主,其中灌木植株矮小,匍匐貼地。2015年對取樣帶重新調查發現灌木嚴重退化,草本植物入侵。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8.與甲處相比,影響乙處積雪厚度較大的因素是()

A.氣溫B.海拔C.坡度D.坡向

9.灌木植株矮小,匍匐貼地的特點可反映當地()

A.晝夜溫差大B.日照時間短C.冰川廣布D.風力強勁

10.近年來灌木嚴重退化,草本植物入侵的原因可能是()

A.病蟲害增加B.土壤肥力提高C.大氣降水增多D.土壤水分減少

【答案】8. C9. D10. D

【8題詳解】與甲處相比,乙處海拔較低,氣溫應較高,理論上積雪厚度應較小,而實際上乙處積雪厚度較大,因此積雪厚度與氣溫、海拔無關,AB錯誤;與甲處相比,乙處等高線較稀疏,坡度較小,積雪不易滑落,利于保存,而甲處等高線較密集,坡度較大,積雪易滑落,不利于保存,因此與甲處相比,影響乙處積雪厚度較大的因素是坡度,C正确;由圖可知,甲、乙兩處坡向基本一緻,D錯誤;故選C。

【9題詳解】長白山西坡高山苔原帶海拔較高,風力強勁,氣候寒冷,灌木植株矮小,匍匐貼地,交織成網,能夠抵禦強風,增強生命力,與晝夜溫差大小、日照時間長短關系不大,D正确,AB錯誤;長白山的海拔高度總體較低,沒有冰川分布,C錯誤;故選D。

【10題詳解】長白山西坡位于夏季風的背風坡,降水少,近年來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導緻冬季氣溫偏高,蒸發加劇,土壤水分減少,灌木生長需水量大,草本需水量小,灌木因此退化,D正确;原來灌木枯枝落葉多,土壤有機質多,灌木退化,土壤有機質變少,加劇灌木退化,從而造成草類入侵,并不是土壤肥力提高造成的灌木退化,B錯誤;大氣降水增多不利于灌木嚴重退化,草本植物入侵,C錯誤;灌木嚴重退化,草本植物入侵與病蟲害增加關系不大,A錯誤;故選D。

下圖為西部非洲植被分布與動物活動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1.氣流③的風向及性質是()

A.西南風濕潤B.西南風幹燥C.東南風濕潤D.東南風幹燥

12.甲、乙、丙地區地帶性植被依次是()

A.熱帶草原-熱帶雨林-熱帶荒漠B.熱帶雨林-熱帶草原-熱帶荒漠

C.熱帶草原-熱帶荒漠-熱帶雨林D.熱帶雨林-熱帶荒漠-熱帶草原

【答案】11. A12. B

【11題詳解】依據圖文信息可知,濕潤氣流③從南半球吹向非洲西部赤道以北;赤道附近的風與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有關;北半球夏季,氣壓帶、風帶位置偏北,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越過北移越過赤道,在向右的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偏轉成西南風,由于該風來自海洋,所以帶來溫暖濕潤的水汽,A正确。BCD錯誤。故選A。

【12題詳解】讀圖可知,甲位于非洲大陸0°---10°N之間,常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形成熱帶雨林氣候,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在其影響形成的植被為熱帶雨林,AC錯誤。乙位于非洲大陸10°N---20°N之間,受赤道低氣壓帶和東北信風帶的交替控制,形成熱帶草原氣候,熱帶草原氣候全年高溫,有明顯的幹濕兩季,在其影響形成的植被為熱帶稀草原;丙位于非洲大陸20°N---30°N之間,常年受副高或來自亞歐大陸的東北信風影響,形成熱帶沙漠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全年炎熱幹燥,在其影響形成的植被為熱帶荒漠;B正确,D錯誤。故選B。

浮遊植物群落受洋流、海水溫度和營養鹽影響較大,下圖示意挪威一格陵蘭海洋流分布。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3.P、Q、M、N海域中、浮遊植物豐富的海域及原因是()

A.P處,徑流彙入多B.Q處,上升流旺盛C.M處,寒暖流交彙D.N處,海水溫度低

14.受洋流影響,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海岸()

A.水汽豐富多海霧B.海面全年封凍C.污染物易向南擴散D.船舶航行順風順水

【答案】13. C14. A

【13題詳解】根據所學洋流知識,格陵蘭島東側為寒流,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海岸為暖流。讀圖可知,四個地區中M地區為寒、暖流交彙處,營養鹽豐富,最利于浮遊植物聚集,C正确。P處距離陸地較遠,受徑流彙入影響小,A錯誤。Q處不受離岸風的影響,無上升流,B錯誤。N處受暖流影響,海水溫度較高,D錯誤。故選C。

【14題詳解】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海岸為暖流。該地所處緯度較高,氣溫較低,暖流帶來充沛的水汽,遇冷凝結,多海霧,A正确。由于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氣溫較高,海面不封凍,B錯誤。随着洋流向北流動,污染物易向北擴散,C錯誤。如果船舶向北航行,則順風順水,如果船舶向南航行,則逆風逆水,題幹中沒有說明船舶航行的方向,則不能判斷是否順風順水,D錯誤。

下圖是運用地理信息技術對某地一次自然災害過程進行評估的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5.本次災害和評估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術,判斷正确的是()

A.寒潮一遙感B.地震-遙感C.泥石流一地理信息系統D.台風一地理信息系統

16.甲最可能是()

A.坡面堆積B.坡面徑流C.坡面下滲D.坡面朝向

【答案】15. C16. A

【15題詳解】由所學知識可知,圖層疊加是地理信息系統的基本功能,AB錯誤。圖中有徑流量、植被覆蓋率、陡谷這些條件,可知分析的自然災害為泥石流,C正确,D錯誤。故選C。

【16題詳解】讀圖可知,由甲和陡谷能得出“地質地形”的結論,則甲最可能是坡面堆積狀況,而地表堆積碎屑物的多少是形成泥石流的物質基礎,A正确。坡面徑流、 坡面下滲受地表徑流和植被的影響,不符合題意,BC錯誤。與坡面朝向關系不大,D錯誤。故選A。

下表為我國第六次(2010年)和第七次(2020年)人口普查的數據,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全國總人口(萬)

年齡構成(%)

人口地區分布(%)

城鎮人口比重(%)

0-14歲

15-59歲

≥60歲

東部地區

中部地區

西部地區

東北地區

第六次

133972

16.60

70.14

13.26

37.78

26.62

26.90

828

49.68

第七次

141178

17.95

63.35

18.70

39.93

25.83

27.12

6.98

63.89

17.2010-2020年期間()

A.0-14歲人口比重大幅度上升B.15-59歲人口數量逐漸增多

C.≥60歲人口數量變化最明顯D.人口自然增長速度緩慢

18.據表中數據推測,中國()

A.人口老齡化問題加重B.人口地區分布趨于平衡

C.東部地區以人口遷出為主D.城市化進程處于成熟階段

【答案】17. D18. A

【17題詳解】據表可知,與2010年比,我國2020年0-14歲人口比重上升,但無法判斷是否持續上升,A錯誤。根據兩個年份的總人口和15-59歲人口占比情況,經計算得出,2010年15-59歲人口數量大約為93967萬人,2020年15-59歲人口數量大約為89436萬人,可見15-59歲人口數量總體下降,B錯誤。由圖示信息15-59歲人口比重由70.14%下降到63.35%,可知15-59歲人口數量變化最明顯,C錯誤。由材料中從2010年到2020年10年間,我國人口僅增加了7206萬人,可見人口自然增長比較緩慢,D正确。故選D。

【18題詳解】據表并結合上題分析可知,從2010年到2020年10年間,我國≥60歲

人口由17764萬人,增加到26400萬人,可見人口老齡化問題加重,A正确。經計算可知,2010年中部地區總人口約為35663萬人,2020年總人口約為36466萬人,可見中部地區總人口數是增加的;2010年東部地區總人口約為50614萬人,2020年總人口約為6372萬人,可見東部地區總人口數是增加的,以人口遷入為主,所以BC錯誤。由表可知,我國城鎮人口比重由2010年的49.68%上升到2020年的63.89%,說明我國城市化進程處于加速發展時期,城市化成熟階段的城鎮人口比重達75%,不符合題意,D錯誤。故選A。

由于居住外遷或産業外遷引起居住與就業空間關系改變,造成職住分離,增加了城市通勤成本。下圖示意我國某超級城市工作日某時段人口流動方向和數量。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9.除中心城區外,住宅區主要集中在該城市的()

A.東部和南部B.南部和西部C.西部和北部D.北部和東部

20.圖示時段最可能是()

A.8:00-9:00B.12:00-13:00C.18:00-19:00D.21:00-22:00

21.據圖推斷,M線東段終點最可能是大型()

A.商業綜合體B.物流中心C.遊樂中心D.航空港

【答案】19. C20. A21. D

【19題詳解】讀圖可知,城市西部和北部該時段客流量遠大于東部和南部,結合材料職住分離情況,說明西部和北部居民較多,住宅區規模大,C正确。ABD錯誤。故選C。

【20題詳解】讀圖,該時段進入市中心的客流量遠大于離開市中心的客流量,說明該時段應該是上班時間,8:00-9:00符合題意,A正确。故選A。

【21題詳解】讀圖可知,通過M線進入市中心的客流量遠小于外出的客流量,與其他幾個方向不同;商業綜合體是以建築群為基礎,融合商業零售、商務辦公、酒店餐飲、公寓住宅、綜合娛樂五大核心功能于一體的“城中之城”,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區,不符合題意,A錯誤。物流中心以貨運為主,而非客運,B錯誤。結合第2題分析,該時段不是遊樂的高峰時段,C錯誤。而航空港可能導緻大量人員外出,故M 線東段終點最可能是航空港,D正确。故選D。

下圖為2017年西安和成都經濟輻射能力示意圖,圖中數值越大,表明城市在該要素上的輻射力越強。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22.與成都相比,西安()

A.經濟發展水平更高B.信息和交通更暢通C.資金技術實力雄厚D.經濟輻射能力更強

23.為進一步提高西安市經濟輻射力,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擴大對外開放程度B.控制周邊城市發展速度

C.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産業D.提高西安市的行政等級

【答案】22. B23. A

【22題詳解】讀圖可知,西安的經濟規模較成都小,經濟質量與成都相差不大,經濟規模和經濟質量主要反映的是中心城市的經濟情況,所以西安的經濟發展水平低于成都,經濟輻射能力低于成都,AD錯誤。交通通道和信息通道均是西安大于成都,所以西安信息和交通更暢通,B正确。資金流、技術流均是西安小于成都,因此西安資金技術實力比成都薄弱,C錯誤。故選B。

【23題詳解】由所學知識可知,擴大對外開放程度,加大優惠政策,有利于增強射動力,吸引重量級企業入駐,有利于提升西安經濟總量,從而提升其經濟輻射力,A正确。西安應加快周邊城市發展速度,大力發展資金、技術密集型産業,進一步提高西安經濟輻射力,BC錯誤。西安已經是陝西省的省會城市,提高城市行政等級不符合實際,D錯誤。故選A。

二.綜合題

24.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華西秋雨屬于地方性天氣現象,一般從9月持續到11月前後。華西秋雨多集中在川渝、雲貴及周邊區域,在多股氣流共同作用下形成。“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描述了華西秋雨的天氣特征。

材料二2021年8月22日四川省開始進入華西秋雨期,與常年相比秋雨強度偏大,結束時間偏晚。下圖為華西秋雨範圍及成因示意圖。

(1)簡述今年四川省華西秋雨期

降水特征。

(2)據圖分析華西秋雨的主要成因。

(3)運用大氣熱力環流原理解釋“巴山多夜雨”的原因,并在答題卡相應位置用箭頭表示氣流運動方向。

【答案】(1)降水持續時間長;降水強度強;降水量較大;多夜雨

(2)來自較低緯度(南海或印度洋)的暖濕氣流沿着副熱帶高壓西側(西北側)北上,與來自較高緯度的冷空氣相遇,形成鋒面雨;暖濕氣流受地形擡升,形成地形雨

(3)夜晚山坡降溫快,冷空氣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暖濕空氣上升冷卻,易成雲緻雨。箭頭:左側逆時針,右側順時針。

25.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下圖示意某區域多年平均降雪量與雪期(從當年初雪日到次年終雪日的天數)的空間分布。

材料二呼倫湖位于呼倫貝爾草原西部,是内蒙古最大的湖泊,其可通過額爾古納河彙入黑龍江。近年來面積萎縮,水位不斷下降。

(1)描述MN沿線等雪期線的分布特征,分析MN沿線地形分布特點。

(2)判斷額爾古納河主要汛期并說明理由。

(3)簡述近年來呼倫湖面積變化對湖泊水環境的影響。

【答案】(1)分布特征:等雪期線在中部地區向北(東北)凸出(或東西兩側向南凸出)。MN一線中部雪期短于東西兩側地區,中部氣溫持續低于0℃的時間比東西兩側短;因此中部地勢較低(為平原),東西部地勢較高(為山地)(東西高,中間低)

(2)春汛、夏汛。理由:緯度較高,積雪期長,積雪量大,春季氣溫回升,積雪融化補給量大;夏季降水較多,雨水補給量較大

(3)湖泊面積萎縮,水位下降;含鹽量增加;湖泊水質變差;水生生物減少,生态功能減弱

26.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西昌市(27.9°N)地處我國西南邊陲,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至今已有2100多年曆史。境内有漢、彜、回、藏等多個民族。近年來,西昌市榮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西部地區生态文明示範工程試點市等稱号,城市建設、工農業生産以及旅遊業發展快速。

材料二圖左為西昌市周邊區域簡圖,圖右為西昌市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

(1)據圖描述西昌市氣溫特征,并分析主要原因。

(2)西昌市南部工業區布局較合理,試簡述理由。

(3)近年來很多外地人選擇在西昌市安家落戶,你贊同嗎?請表明觀點并簡述理由。

【答案】(1)夏季涼爽,冬季溫和(氣溫年較差小)冬季:緯度較低,北有山地阻擋冬季風,氣溫較高;夏季:因海拔較高,降水較多,氣溫較低

(2)位于城區河流下遊,對城市的水源地污染較小;有公路和鐵路經過,交通便利;離城區距離較遠,地價低

(3)贊同。理由:氣候适宜;環境優美;經濟發展較快;曆史悠久,文化多元。

不贊同。理由:地處西南邊陲,位置偏僻;地形地質條件複雜,自然災害概率大;經濟相對落後;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較小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