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母嬰育兒 > 正文

從雙耳失聰到清華博士,湖南女孩江夢南感動中國!聽完她父母的教育後,我震驚了……

持續分享付費機構,打死都不會告訴你的核心教娃真相。

最近,湖南女孩江夢南半歲時因肺炎誤用藥物,導緻雙耳失聰。

但她不甘心人生止步于此,一路斬荊劈棘考到了清華博士,成為了2021感動中國人物榜的事迹上了熱搜。

在驚歎她堅持不懈、聰明伶俐之餘,更讓我震驚的是她父母對她的教育。

一個人僅靠自己脫離逆境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尤其是從小雙耳失聰的江夢南,其父母背後的無私托舉功不可沒。

江夢南在接受作者采訪時曾說:“這個獎有三分之二是頒給我父母的,我自己最多占三分之一。”

父母是孩子人生路上重要的引路人,有些父母引導孩子走向了人生的巅峰,但讓人痛惜的是,有些父母則引導孩子走向了泥潭,困住了孩子的一生。

而江夢南的父母則帶領她創造了一個奇迹,讓我們看到不管命運多不公,我們可以奮起反抗。

01

聽不見已經是事實了,與其怨天尤人,還不如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這點

1993年,江夢南被确診為因服用耳毒性藥物而導緻重度神經性耳聾,醫生建議江夢南父母帶9個月大的江夢南回家學習手語,進入特教學校。

如果不是父母堅持不讓女兒去讀特殊學校,帶她學發音和唇語,命運本來可能将江夢南帶入另一個軌迹。

江夢南的父母無法接受女兒逐漸遠離主流社會,他們想讓女兒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正是這個“執念”,父母抱着她在鏡子前,讓她觀察她和别人說話時的口型,經過上萬次的練習,以此加深她說話時的肌肉記憶。

可漢語博大精深,單從唇形來讀是不準确的,比如“花”和“瓜”。

這時候父母急了,怎麼樣才能讓女兒區分開呢?

經過反複思考,父母想到了通過喉嚨氣流來區分,原來念花的時候,會有輕微的氣息從喉嚨噴出,念瓜的時候,則不會。

于是她們讓女兒伸出小手,放在他們的唇邊,感覺有沒有氣流來區分。

為了女兒的唇語練習,夫妻倆可謂是煞費苦心。

一次,江夢南因為聽力障礙,學前班多讀了一年,仍然不能升到一年級,更讓她心痛的是,學前班和一年級不過是一梯之隔,她做夢都想爬上台階去上一年級。

父母看出她的憂傷,便安慰她:“聽不見已經是事實了,與其怨天尤人,還不如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這點。”

此後,這句話一直激勵着她,因為她相信并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堅持才會看到希望。

有人說江夢南的人生,電影都不敢這樣拍,簡直就是王炸!

是的,她的人生的确是王炸,但這背後,除了她的刻苦努力,還有父母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和耐心。

江夢南說:“爸媽就像我前行路上的燈塔,為我指明方向,也給予我繼續前行的勇氣。”

江夢南在練習唇語時,一個字一千遍可以學會,對于父母來說都是件天大的喜事,反觀我們,輔導孩子一個小時的功課,多教孩子幾遍就忍不住發火了。

可見,江夢南的父母有多超乎常人的耐心和細心。

我們無法做到像江夢南父母這樣的耐心,但每次和孩子交流時,多幾分耐心,少一點發火,是我們能做的!

02

我們沒有優渥的條件,用心地陪伴

是我能給你最多的東西

跟江夢南父母有同樣用心的還有韓國《天才發掘團》的一對父母。

8歲的熙雄,從小就對化學情有獨鐘,精通各種化學知識,解釋起來頭頭是道。

他能将高中才會學的化學元素周期表倒背如流,不僅能在30 分鐘内準确默寫出 118 個元素,還能夠快速回答首爾大學的化學教授的一連串專業問題,并且能和同桌的大學生們一起探讨。

然而,這樣一位天才般的孩子,卻有着一對殘疾人父母。

媽媽是聽力障礙2 級,隻能聽到一點聲音,主要依靠看嘴型來猜測對方的話,自己的發音也不是很準确。

爸爸的情況更嚴重,不僅聽不清,說話也很費力。

媽媽說:“自己能夠對孩子做的實在太少了,雖然聽力不好,但是我會認真地聽兒子說的每一句話。”

有一次熙雄滔滔不絕地講了1 個小時的化學知識,媽媽也專注地聽了 1 個小時,視線始終沒有離開過兒子。

這種充滿關愛的傾聽讓熙雄覺得無比踏實,成為了他學習的最大動力。

熙雄喜歡的書,媽媽也會盡力買回來,客廳和書房,到處都擺滿了和化學相關的書本,甚至會和熙雄一起閱讀。

爸爸下班後回家,第一件事就是陪熙雄看書、寫作業。

盡管聽不清楚,也說不好話,但是爸爸依然選擇用溫暖的目光陪在孩子身邊。

在節目組的幫助下專業機構給孩子和父母都做了測試,結果讓人驚呆了!

一般來說,得分130 分以上是最優秀的天才水平,但熙雄的分數達到了138,排名前 0.6% !

語言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短期記憶力都在前1% 以内,非常優秀。

熙雄的爸爸媽媽在養育态度測試中也有很亮眼的表現。

100 分的測試,媽媽拿到了滿分,爸爸 95 分,是這檔節目往期所有父母中最高的。

熙雄的媽媽說:“我們能給孩子的東西太少了,用心的陪伴,是我能給得最多的東西!”

在電影《小孩不笨2》中一句台詞讓我記憶猶新,不禁戳中淚點,也引發了我們的反思。

小JERRY對爸媽解釋為什麼偷錢時,說:“我隻是想買你一個小時的時間來看我的演出,所以才偷阿姨的錢。”

多簡單的一個理由,卻道出了父母對于孩子陪伴的重要性。

英國教育家夏洛特·梅森說:

“很多父母總是終日奔忙,從來無暇顧及孩子。

當他們終于有一天想要好好關心孩子的時候,發現竟然無法與孩子進行溝通,父母對于孩子來說已經變得無足輕重。”

是的,我需要你的時候,你在哪裡?現在我不需要你了,你卻出現了!

有句話說:“人終将被幼年不可得之物困擾一生。”

孩子童真的腦袋裡想要的并不多,父母陪孩子放一次風筝,踏一踏春,爬一次山,都足夠孩子回味很久了……

03

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貴人

“孟母三遷”的故事,我們耳熟能詳,在驚歎孟母的偉大外,不禁讓我們覺得,有這樣一位母親是孟子一生的福氣。

傳說孟子小時候住在墓地的旁邊,結果聰明的孟子很快就學會了跪拜哭嚎的樣子。

孟子母親看到這種情況,就決定要給孟子換一個生活環境。

後來他換到了市區,開始與殺豬宰羊的屠戶做起了鄰居,孟子慢慢學起這幫屠夫屠宰牲口的遊戲。

看到這樣的孟子,母親為孩子的前途感到更加地擔憂。

後來她就搬家搬到一個學堂的附近,讓孟子每天都能聽到朗朗的讀書聲,孟子就跟着學生們學習禮節和知識。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

“每一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

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檢驗自己的人格。

我們當父母的對了,孩子自然就對了。“

《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2018)》在調查學生最崇敬的榜樣時,研究發現“父母”排在第一位。

四年級學生最崇敬的榜樣排名前三位的依次為:

“父母”(25.8%)

“老師”(22.5%)

“科學家”(14.2%)

八年級學生最崇敬的榜樣排名前三位的依次為:

“父母”(29.1%)

“影視歌星或體育明星”(14.6%)

“曆史名人或文化名人”(12.1%)

塗磊說:“很多父母每天都在給孩子講道理,立規矩,卻忽略了“以身作則”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對于幼小的孩子來說,再生動的“言傳”都顯得抽象空洞,唯有父母的“身教”,才是最好的示範。

我們希望孩子積極樂觀,那我們就要少說抱怨喪氣的話,遇到任何困難都能積極想辦法解決;

我們希望孩子善良大方,那我們就要樂于助人,不欺淩弱小,也不谄媚強者。

與孩子一起成長,一起承擔人生的凄風苦雨,一起體驗人世間的風花雪月後,終會發現父母和孩子才是互相成就彼此的最好的搭檔。

END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