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政府、學校、行業、企業等主體維度構建産教融合質量評價體系,分别彰顯出社會價值、育人價值、資源整合價值以及人才供給價值。文章在明确價值的基礎上,提出産教融合質量評價體系構建的路徑:納入多元化評價主體,建立“校政行企”四位一體的多元化質量評價機制;建立健全評價标準和指标,築牢産教融合質量評價的實施基礎;搭建評價框架,明确評價主體職責,健全産教融合質量評價工作保障機制;采用多樣化評價方法,保障産教融合評價結果的全面、客觀與公正性。
關鍵詞:職業教育;産教融合;質量評價體系;動因;價值;路徑
近年來,随着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與産業轉型升級進程的加快,職業教育産教融合已經進入了全面深化、提質培優的新階段,提高産教融合質量成為未來一段時期我國産教融合建設的主要任務。然而,目前我國關于職業教育産教融合質量評價體系的研究還較為欠缺,這既不利于廣大職業教育教師正确理解産教融合質量評價的内涵價值,也不利于職業教育管理者正确把握我國現階段産教融合質量提升的方向。對此,通過對職業教育産教融合質量評價體系的動因、價值以及路徑的梳理研究,形成系統的方法論指導,幫助廣大職教工作者樹立正确的産教融合評價認知、掌握産教融合質量提升的方法,是本文的研究的目的和價值所在。
一、職業教育産教融合質量評價體系構建的現實動因
1.産教融合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訴求。産教融合利益相關者是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而界定出的主體範疇,是指影響産教融合(組織)目标實現的個體或群體。傳統企業管理理論認為,作為組織的企業應在經營管理過程中要始終秉持股東至上的原則,不斷提升企業控股人的收益,增加股東财富是組織管理的重心。然而,傳統企業管理理論下的企業決策和行為隻基于短期的利益考量,忽視諸如社會利益等其他方面的價值。利益相關者理論突破傳統管理學理論的束縛,把企業的經營管理目标從最大限度地滿足股東利益擴展為綜合平衡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要求,強調企業不能一味追求自身的财務業績,還應關注其本身的社會價值。利益相關者理論主張組織管理者應當充分了解并尊重所有與組織行為和結果密切相關的個體或組織,盡量綜合考量各利益相關者的需求,将各利益相關者納入組織決策過程,這既是一種倫理要求,也是一種戰略選擇。
職業教育産教融合組織形态多樣,參與職業教育産教融合的企業往往擁有較強的社會價值創造動機和需求,正因如此,職業教育産教融合尤為适合運用利益相關理論進行分析。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我國職業教育産教融合利益相關者複雜且多元,宏觀上包括政府、職業院校、行業組織、企業等組織,微觀上包括職業院校内的管理者、師生群體、企業的經營管理者、員工等主體。不同的産教融合利益相關者基于不同的立場擁有不同的價值取向和利益訴求,評判職業教育産教融合質量和成效的角度和标準也不相同。對此,職業教育産教融合利益相關者的不同價值取向和利益訴求,決定了産教融合質量評價不是一維化評判,而是需要多維度指标的衡量,并要求納入不同的利益主體,從不同角度進行全面系統的評估。隻有建立起立體化的質量評價體系,才能充分滿足産教融合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訴求。
2.國家職業教育政策的質量導向。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發展逐漸從外延式的規模擴張轉變為内涵式的提質培優。《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強調,要“推進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發揮企業重要辦學主體作用,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特别是大企業舉辦高質量職業教育”。《建設産教融合型企業實施辦法(試行)》指出,“産教融合型企業應是深度參與産教融合、校企合作,對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具有較強帶動引領示範效應的企業”。《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以下簡稱“提質培優行動計劃”)明确,“将職業學校辦學水平、人才培養質量和就業質量整體提升作為職業教育提質培優的總體目标,把育人為本,質量為先,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作為職業教育提質培優的基本原則”。從近年來國家出台的一系列職業教育政策文件看,都非常明确地指向了提高職業教育,尤其是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質量。舉辦有質量的職業教育,是當前我國職業教育事業建設發展的中心任務,也是構建以提升質量為目标的職業教育産教融合質量評價體系的政策動因。
與此同時,國家政策注重以評價體系構建促進職業教育質量提升。《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産教融合的若幹意見》在“促進産教供需雙向對接”部分強調,要“健全社會第三方評價,積極支持社會第三方機構開展産教融合效能評價,健全質量評價體系”。《方案》指出,“要做優職業教育培訓評價組織,建立健全職業教育質量評價和督導評估制度,建立職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提質培優行動計劃”不僅要求“完善政府、行業企業、學校、社會等多方參與的質量監管評價機制”,而且在“實施職業教育'三教’改革攻堅行動”部分要求“改革職業學校專業教師晉升和評價機制、完善職業教育教材評價監管機制、完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專業和課程教學評價體系”。可以說,以評價體系構建促進職業教育質量提升已經成為我國職業教育政策中提升職業教育發展質量的核心舉措。
3.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隊伍的客觀需要。深化産教融合,實施校企“雙元”育人,是我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主要模式。構建職業教育産教融合質量評價體系,既是全面深化職業教育産教融合的客觀需要,也是全面提高校企“雙元”育人質量的客觀需要。
在全面深化産教融合方面,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需要依托産教融合模式與平台。然而,在我國職業教育産教融合實施過程中,校熱企冷的“兩張皮”現象一直存在,嚴重制約了産教融合的全面深化。究其原因,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就是職業教育産教融合的績效與質量評價機制不健全,産教融合的具體成果無相應的機制、流程以及标準來衡量,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産教融合的“獲得感”不強。因此,全面深化職業教育産教融合應盡快建立健全質量評價體系,通過系統、全面、科學、客觀的績效與質量評價來确保産教融合的實際成效,為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産教融合提供真實數據和事實依據,以更充分地激發企業參與舉辦職業教育的内在動力,夯實全面深化産教融合的基礎。
在全面提高校企“雙元”育人質量方面,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校企合作的實效。當前,我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存在諸多問題,如校企合作育人停留在表面化、形式化、淺層化階段,職業院校學生入企實訓時崗位工作的技術含量也不高,其原因在于校企雙方在協同育人的過程中缺乏強有力的監督和質量評價,使得一些地方的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偏離了育人的初衷。構建職業教育産教融合質量評價體系,一方面可以對職業教育校企“雙元”育人的過程進行監督,促使校企雙方約束自身的行為,推動校企合作規範化發展,為培養高質量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創造更加有利的環境和條件;另一方面可以對職業教育校企“雙元”育人的成果進行全面評估,及時總結經驗和教訓、發現問題和不足,通過評價結果的有效反饋和應用,優化校企合作的形式和方法,促進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二、職業教育産教融合質量評價體系構建的多維價值
1.政府維度:産教融合的社會價值。職業教育産教融合,政府是重要的參與主體。構建産教融合質量評價體系,地方政府發揮着兩方面的作用:一方面進行宏觀管理和指導,承擔政策供給和資源配置職能;另一方面提供公共服務和監督職能,幫助院校、行業企業進行制度建設,優化内外部環境,推動産教融合規範化發展。
政府作為我國公共事務的權威管理主體,在職業教育産教融合質量評價體系構建過程中主要關注的是社會價值,而這種社會價值集中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職業教育産教融合的社會服務價值。從宏觀角度理解,産教融合是教育與産業的融合。教育面向産業需求,産業承擔教育職能,是深化産教融合的基本要求。而不論是職業教育本身,還是企業發揮育人主體作用,都要求雙方面向社會提供職業技能培訓服務,由此就産生了産教融合的社會服務價值。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通過共建共享職業教育與培訓資源,面向社會、社區聯合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能有效提升我國勞動人口的技術技能水平和整體職業素養,而這正是各級政府和人民群衆對職業教育産教融合的期待。第二,職業教育産教融合的産業支撐價值。我國加快構建職業教育産教融合質量評價體系,重要的目的就是推動職業教育的技術資源與人才資源更好地服務産業轉型升級,這也是職業教育産教融合過程中各級政府的關注點之一。通過構建完善的質量評價體系,科學評價産教融合成果,合理引導産教融合方向,發揮産教融合對産業的支撐價值,有利于全面深化産教融合,促進職業院校面向區域支柱型傳統産業與戰略性新興産業調整優化專業布局,與行業企業聯合進行技術攻關、工藝升級與産品研發,充分發揮出職業教育的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助力區域産業轉型升級。第三,職業教育産教融合的協同創新價值。實現職業教育人才鍊、教育鍊與創新鍊、産業鍊有機銜接,是我國全面深化産教融合的重要使命,也是構建職業教育産教融合質量評價體系的關鍵指向。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具有高集成性、多領域交叉性的鮮明特征,需要各類創新主體在更大範圍和更高層次上的深度合作,而産教融合正是整合區域科技創新力量和教育資源的根本性舉措。職業教育産教融合的協同創新,一方面體現為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聯合進行科研攻關與技術研發,另一方面體現為理順職業教育與行業産業的協同創新機制,促進職業院校科研成果高效轉化。
2.學校維度:産教融合的育人價值。職業院校是産教融合的關鍵參與主體,也是我國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核心主體。職業教育産教融合的育人價值,集中體現在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上。而構建産教融合質量評價體系,主要彰顯其在育人方面的價值作用。
第一,突出職業教育産教融合的職業素養培育價值。職業院校受單一的校園環境和實踐教育資源不足的影響,在學生職業素養培育上一直存在短闆問題。職業素養需要在實際的工作情境和工作過程中形成。實施職業教育産教融合,依托行業企業的生産場地、生産設備以及其他相關資源,為學生職業素養培育提供必要的環境和條件,是行業企業參與舉辦職業教育的重要價值所在。從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場域出發,構建産教融合質量評價體系,有利于突出學生職業素養培育價值。第二,突出職業教育産教融合的實踐教育價值。實踐教育是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中心環節,也是長期以來我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薄弱環節。深化産教融合、校企合作,有利于職業院校借助企業資源夯實實踐教育基礎,為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提供實訓平台支持。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制造業強國的職業教育發展曆程都已表明,企業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中不可或缺的主體,工廠、車間是實用型人才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形成的最佳場所。全面深化職業教育産教融合,就是要在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隊伍的培育和形成過程中,充分發揮出企業的育人主體作用,發揮出行業企業資源的實踐教育價值,這同樣也是構建職業教育産教融合質量評價體系的重要價值維度。
3.行業維度:産教融合的資源整合價值。在産教融合實施過程中,行業組織承擔着調查研究、組織協調、決策咨詢、制度建設、監督評價等多重服務職能,發揮着整合行業資源、服務産教融合的重要作用。構建職業教育産教融合質量評價體系,重在引導行業組織充分發揮出資源整合價值。
第一,提升職業教育産教融合的治理資源整合。産教融合的治理資源是各相關參與主體可用于治理工作的所有資源要素。職業教育産教融合的治理資源整合涉及各相關參與主體的行為調适、管理創新與制度改革,是政府、學校、行業、企業協同聯動的集中體現,也是行業組織發揮作用的主渠道。治理資源整合的程度和層次,直接關系着校企合作關系的維系和穩定,關系着産教融合的深度和成效,在産教融合各項工作中居于關鍵地位。構建職業教育産教融合質量評價體系,能夠對産教融合治理資源整合的成效和水平進行系統考察,反映産教融合各方主體協同效應的實際情況,為下一階段提升産教融合治理資源的利用效率提供方向。第二,提升職業教育産教融合的教育資源整合。教育資源是影響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性因素。行業組織作為職業教育産教融合的協調者和推動者,促進校企之間教育資源的整合是其主要任務。構建職業教育産教融合質量評價體系,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進行監督評價,能夠充分發揮行業組織的職能,有效促進教育資源整合。
4.企業維度:産教融合的人才供給價值。職業教育産教融合,企業同樣屬于核心參與主體。在産教融合實施過程中,企業不僅要幫助職業院校健全實踐教學體系,共同建設實習實訓基地,接納教師挂職鍛煉、學生頂崗實習,還要參與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制訂、教材編制、日常教學等育人工作,對産教融合的整體推進發揮着根本性的支撐作用。對企業而言,構建職業教育産教融合質量評價體系的主要價值就在于保障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供給。
第一,保障職業教育産教融合人才供給的能力素質結構。知識結構優化、能力結構完備是高素質人才的必備條件。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産教融合,盡管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參與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全過程,尤其是幫助職業院校組織實施實踐教學,但企業畢竟不是教育機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根本上還是取決于職業院校自身的教學規劃與教學實施水平。以企業的立場和視角來看,職業教育産教融合的成效和質量如何,主要的衡量标準就是校企“雙元”育人模式下所培養的技術技能人才在能力素質結構方面是否足夠合理、是否已經擁有成為一名職業勞動者的堅實專業能力基礎。因此,構建職業教育産教融合質量評價體系,應将保障職業院校學生的能力素質結構作為重要的指标方向。第二,保障職業教育産教融合人才供給的綜合職業素質。基于現代化産業的生産方式和特性,當代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不僅需要具備紮實的專業知識、娴熟的實操技能,也要具備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和較強的創新能力,還要具備良好的環境适應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與紀律意識。可以說,現代産業所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是具有較高職業素質的複合型人才。現代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産教融合,内在動因就是降低企業在技術技能人才招聘和培養環節的成本,增強企業的市場競争力。從企業的利益訴求出發來審視産教融合的成效和質量,主要就看産教融合模式下職業院校人才供給的綜合職業素養,是否達到現代企業生産和服務的技術性崗位用人需求,是否能為企業帶來長期的人力資源價值。對此,構建職業教育産教融合的質量評價體系,需要将保障職業教育人才供給的綜合職業素質作為重要的價值維度。
三、職業教育産教融合質量評價體系構建的路徑
1.納入多元化評價主體,建立“校政行企”四位一體的多元化質量評價機制。職業教育産教融合具有綜合性、系統性、跨界性等特點,各利益主體對産教融合質量有着不同的期待和要求。構建職業教育産教融合質量評價體系,應充分考慮各參與主體的利益訴求,納入多元化評價主體,建立“校政行企”四位一體的多元化質量評價機制。
第一,建立多元化評價主體。建立“校政行企”四位一體的多元化質量評價機制,首先要賦予政府、學校、行業組織、企業四方主體同等的評價主體地位和權利,尊重每一方主體的立場和訴求。構建由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的産教融合直接負責人、職業院校教學管理者以及相關專家、行業組織代表、企業管理者等共同參與的産教融合質量評價領導小組,并由該領導小組組建産教融合質量評價工作隊伍,成立産教融合質量評價的專職部門,保證質量評價工作的全面性。此外,高質量的産教融合不僅需要内部質量評價體系的支撐,也需要外部評估監督主體的介入,以保證質量評價工作的客觀性。為此,在産教融合質量評價領導小組建設上,還應積極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對産教融合的各個環節以及最終成果進行監督和評價。第二,建立多元化評價内容。政府、學校、行業組織、企業四方主體的不同性質,決定了産教融合質量評價内容多元化。分項來看,政府關注的是産教融合的社會價值,學校關注的是産教融合的育人價值,行業組織關注的是産教融合的資源整合價值,企業關注的是産教融合的人才供給價值。相應地,職業教育産教融合質量評價内容也應分為社會價值評價、育人價值評價、資源整合評價以及人才供給評價四個方面。在明确職業教育産教融合質量評價内容的過程中,要圍繞産教融合的社會價值、育人價值、資源整合價值、人才供給價值分别構建相應的評價指标,如針對育人價值構建職業技能評價、專業素養評價、就業質量評價等指标,針對資源整合價值構建實習實訓基地建設評價、課程資源建設評價、教師資源建設評價、職業資格認證資源評價等指标,以此形成完善的多元化評價内容體系,為多元評價機制的運行提供支撐。
2.建立健全評價标準和指标,築牢産教融合質量評價的實施基礎。标準建設是确保職業教育産教融合質量評價科學性的前提,評價指标建設則是職業教育産教融合質量評價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基本條件。構建職業教育産教融合質量評價體系,應把建立評價标準、完善評價指标作為基礎性工作來抓。
第一,建立評價标準。評價标準是評價活動中應用于對象的價值尺度和界限,是評價過程和評價結果具有科學性的重要依據。制定産教融合質量評價标準,要綜合考量政府、學校、行業組織、企業等主體的訴求。在具體實施上,産教融合質量評價領導小組要積極采用集體協商的方式,廣泛征集利益相關者的意見和建議,構建質量評價标準的總體框架,并由質量評價部門的專職工作人員對總體框架進行細化和完善,通過公示進行最後的意見征集和優化。需要說明的是,産教融合質量評價相關标準的制定應遵循前瞻性與現實性相結合的原則。一方面,要瞄準現代職業教育與産業發展的前沿,建立具有前瞻性的高标準,體現對産教融合高質量發展的追求,鞭策各方參與主體履職盡責、協同配合;另一方面,要立足于地方産教融合面臨的實際情況和客觀條件,使評價标準具有現實可行性。第二,完善評價指标。評價指标是基于評價内容、評價标準而制定的具體評價目标參數。與職業教育産教融合評價内容相對應,應構建出社會價值、育人價值、資源整合價值以及人才供給價值四項一級産教融合質量評價指标,然後根據四項一級指标涵蓋的工作面進一步細分出二級指标,從而形成完整系統的評價指标體系。例如,社會價值一級指标下,可建立企業社會責任承擔指标、校企協同創新指标、社會服務貢獻指标等二級指标;育人價值一級指标下,可建立學生職業素養測評指标、學生專業實踐能力測評指标等二級指标。總之,産教融合質量評價指标的建立應與評價内容結合,以評價标準為依據,牢牢遵循科學性、完整性和系統性的原則。在具體指标的設計上,既要包含過程性指标,也要包含結果評價性指标;既要有定性指标,也要有定量指标,以全面反映産教融合各項工作的特性和成果。
3.搭建評價框架,明确評價主體職責,健全産教融合質量評價工作保障機制。職業教育産教融合的實施是一個長期性、複雜性的過程,從校企雙方達成合作意向,評估現有資源,到明确各自的資源優勢,直至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進行資源優化整合及合理利用,最終實現各方參與主體的利益最大化,需要“校政行企”各方主體的長期配合與緊密聯動。在最後的質量評價環節,同樣需要各方參與主體的積極配合。這就需要在構建職業教育産教融合質量評價體系的過程中,搭建好評價框架,明确各方評價主體職責,健全産教融合質量評價工作保障機制。
第一,搭建評價框架。評價框架是指評價活動所依據的組織結構與流程結構。職業教育産教融合的評價框架主要包含評價流程、評價階段和評價頻次三個部分。職業教育産教融合是一個長期推進、逐步深入的過程,在産教融合的不同階段質量評價的重點和項目也有所不同。因此,産教融合的評價流程與評價階段密不可分,兩者應進行一體化設計。在設計職業教育産教融合評價流程時,要根據産教融合實施所處的不同階段确定當期評價的具體内容和項目,并從規劃設計的評價标準與指标體系中抽取相應的标準與指标展開輔助評價。确定當期評價的具體内容和項目後,由産教融合質量評價領導小組制訂具體的評價工作計劃,并由專職部門的工作人員負責具體實施,最終由領導小組進行驗收并公示。産教融合的評價頻次總體上應依據産教融合的發展階段與實施進度而定,可按季度、年度分别進行不同規模的評價,如按季度進行過程評價,按年度進行結果評價。第二,明确評價主體職責。職業教育産教融合的參與主體衆多、類型各異,不同的參與主體所處的領域不同,在産教融合實施過程中負責的工作任務不同,承擔的評價責任自然也應當不同。首先,在産教融合質量評價的工作内容與項目分工上,應按照“各歸其位、各司其職”的原則,根據各方主體的立場和訴求,賦予其相應的評價權利和職責。例如,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負責産教融合的社會價值質量評價,職業院校負責産教融合的育人價值質量評價,行業組織負責産教融合的資源整合質量評價,企業負責産教融合的人才供給質量評價。其次,各方主體在履行好分内評價職責的基礎上,還應負有協助其他主體開展評價工作的義務。例如,政府負責産教融合的社會價值質量評價,往往需要行業組織在信息收集、調查研究等方面的協助,同時也需要其他主體的反饋,那麼其他相關主體理應負有協助的義務,這是健全産教融合質量評價工作保障機制的必然要求。
4.采用多樣化評價方法,保障産教融合評價結果的全面、客觀與公正性。評價方法是評價體系的重要構成要素。職業教育産教融合的複雜性、跨界性和多元性特征決定了産教融合質量評價的多維性,而質量評價的多維性要求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法,以保證産教融合評價結果的全面、客觀與公正性。
第一,建立多樣化評價方法。多樣化評價方法實際上是系統性評價的外在表現。職業教育産教融合涉及的工作任務複雜、流程環節多、成果輸出具有多維性,其自身又具有發展性,因而應建立集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于一體的評價方法。診斷性評價是在産教融合項目開展初期,相關參與主體就立項的初始條件進行系統全面的評估,形成診斷意見。診斷性評價一方面能幫助産教融合規劃立足實際,另一方面能為後續質量評價提供初始信息依據。在産教融合實施過程中應采用形成性評價,動态追蹤産教融合相關工作的推進進度和實施成效,不斷形成階段性評價評估報告,以便及時發現産教融合過程中的問題和不足,促進工作方法改進和工作質量提升。在年度産教融合質量評價工作中則應采用總結性評價,全面回顧一年中産教融合的整體工作質量,細緻梳理并考察評估産教融合所輸出的各類成果,形成書面總結性評價報告。第二,做好評價過程監督。确保評價方法的合理運用,不僅需要應用評價方法的工作人員深刻理解每項評價方法的機理,還需對評價方法的應用過程進行監督,保障相關人員嚴格執行評價方法的操作規則。一方面,産教融合質量評價領導小組應組織專門人員承擔評價過程的監督工作,綜合利用定期檢查與随機抽查的方法,審查質量評價工作人員的操作過程與結果呈現,确保每個評價方法得到正确合理的應用;另一方面,建立産教融合質量評價過程自查制度,每位參與質量評價的工作人員都應在階段性評價工作完成後啟動對前一階段評價工作的自查,審查所應用評價方法的執行過程,完成自查簡報,并整理歸檔,形成評價過程監督的第一手資料。
綜上所述,産教融合質量評價體系構建要充分考量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訴求,以國家職業教育政策為導向,從政府、學校、行業、企業等主體出發,把握好産教融合質量評價體系構架的價值維度,建立健全評價标準和指标,搭建評價框架,采用多樣化評價方法,以更好地培養滿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文章來源:教育與職業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