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 > 正文

新一批國家級文旅品牌誕生,120個項目中蘊藏12種融合模式……

5小時前

高質量夜間經濟,是一座城市文化魅力和發展活力的重要标志。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遊消費潛力的意見》,大力發展夜間文化和旅遊經濟,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今年7月文化和旅遊部開展了第一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建設工作;10月19日,文化和旅遊部公布了,共有120個項目入選。前天,文化産業評論(ID:whcypl)分析了。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都有哪些融合模式和集聚特征?值得各地和業界參考借鑒。

作者|小軍哥(文化産業評論作者團;三川彙文旅體研究院研究員)

編輯| 盧敏

來源|文化産業評論

正文共5935字 | 預計閱讀時間16分鐘

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與傳統的單體文化場所或旅遊消費場景不同,是一種基于時間分割的文旅經濟形态,主要依托不同的産業載體與消費形态,為不同消費群體提供與文化和旅遊相關的商化服務,具有時間契合、空間(載體)集合、業态融合和人氣聚合等顯著特征。但就當前而言,各地對其集聚載體和商業形态仍在一定的模糊化和片面化。

10月19日,文化和旅遊部公布了拟入選第一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120個項目名單,文化産業評論(ID:whcypl)經梳理發現,首批120個項目按類别大緻可分為:曆史文化街區型、文旅休閑商業街區型、文旅古鎮(特色小鎮)型、旅遊景區型、曆史文化名城型、文化(創意)産業集聚型、旅遊度假區型、主題公園型、文旅演藝型、工業遺産創意型、都市濱江休閑型及文體商旅融合型等12個類别。

曆史文化街區型

在首批入選的120個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項目中,涉及曆史文化街區、特色文化街區、主題文化街區等集聚區共有27個,占總項目數的22.5%,是各類項目中入選數量最多的消費集聚模式。

曆史文化街區是一個成片的傳統規劃區,有大量居民在其間生活,是活态的文化遺産,有其特有的社區文化和消費氛圍。随着各地文旅融合深入推進,曆史文化街區、特色文化街區等連片區域,通過布局或引進購物、餐飲、文創、娛樂、旅遊等新興時尚業态,逐漸成為夜間高頻消費區與網紅打卡地。

例如,南京市夫子廟-秦淮風光帶項目從古至今都是中國夜間消費集聚區的典型代表。據相關資料顯示,夫子廟—秦淮風光帶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以夫子廟為核心,十裡秦淮為軸線,集聚區總占地面積2.94平方公裡,布局集夜遊、夜食、夜演、夜娛、夜購、夜宿為一體的夜間文旅經濟産業鍊,年接待遊客超過3000萬人次,其中夜間接待人次占比達 60%以上,年經營收入近42億元。

△南京市夫子廟-秦淮風光帶(來源:網絡)

文旅休閑商業街區型

文旅休閑商業街區也稱特色商業街區,與曆史文化街區(特色文化街區)在氣質和形态上有一定的差異性。前者商業氣息濃厚、消費要素集聚度高、夜間人流量大,後者文化内涵豐富、消費載體配比度低。在首批120個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中,涉及文旅休閑商業街區項目共有22個,占總項目數的18.33%,入選數量僅次于曆史文化街區項目。

例如,北京市東城區前門大街,沉澱了老北京人的文化記憶,是北京最具代表性的國潮老字号商業聚集區,也是最潮最炫的創新網紅打卡地,承載着古都北京旅遊、文化、休閑、商業等多重功能。近年來,前門大街緊跟時代新潮,将各樣時尚業态有效組合,被認定為首批12家“北京市級旅遊休閑街區”之一,成為北京夜間文旅經濟地圖上的亮點,日均接待遊人近15萬人次。

△北京前門大街(來源:東城區文明辦)

文旅古鎮(小鎮+景區)區型

古鎮,故名思義,是指擁有着百年以上曆史和文脈、至現代仍保存完好的較大規模居住性建築的商業集鎮。其是一種介于古城和古村落之間的聚落形态,大多由商業集鎮演化而來,逐漸發展成為當地特色産業和文旅産業功能區。在夜間經濟模式的推動下,便賦予了它們夜間文旅消費新的内涵。在首批120個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中,涉及文旅古鎮(含新型特色小鎮)項目共有16個,占總項目數的13.33%,位居第三方陣。

例如,此次上榜的重慶沙坪壩區磁器口古鎮,始建于宋代,是嘉陵江邊重要的水陸碼頭,擁有“一江兩溪三山四街”的獨特地貌。近年來,重慶市大力加強曆史文化遺産保護,推動巴渝民俗文旅圈建設,磁器口古鎮成功創建為國家AAAA級景區、中國曆史文化名街、成渝十大文旅産業地标,年接待國内外遊客達300餘萬人次,再現了曾經“白日裡千人拱手,入夜後萬盞明燈”繁盛景象。

△磁器口古鎮夜間街景(來源:搜狐号“另有用圖”)

旅遊景區型

夜遊模式是盤活景區資源、延長遊客逗留時間、提升景區效益、優化景區産業結構的重要方向,也是通過夜間文旅活動提升城市活躍度和開放度的創新舉措,已成為疫後文旅經濟複蘇和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新增長點。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适合開展夜間旅遊活動的景區,在産品開發方面應具備超強流量、優質資源和完備設施三大前提條件。

在首批120個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中,涉及旅遊景區(不包括曆史文化名城、曆史文化古鎮、曆史文化街區等景區)項目共有14個,占總項目數的11.67%。其中,國家5A級景區6個、國家4A級景區8個,多為城市觀光、文化旅遊和時尚商旅體驗型景區。

例如,湖北襄陽“盛世唐城景區”是國家 AAAA 級旅遊景區,也是集文化旅遊、影視拍攝、全景演繹和商業運營為一體的大型複合型旅遊景區,分為城樓、宮殿、街市、宅邸、寺院五大片區,包含古城文化、宗教文化、建築文化、大唐文化等襄陽曆史文化。自2015年5月1日開城營業以來,年平均遊客接待量達 150 萬人次。

△盛世唐城凱旋樓夜市廣場(來源:襄陽旅遊官方澎湃号)

曆史文化名城型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國家曆史文化名城作為地方區域政治、經濟、文化、旅遊中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蘊、繁華的商業街區和完善的要素資源,既是夜間文化體驗的重要載體,又是發展夜間旅遊的重要依托,同時還是推廣文旅産品的金字招牌和最有吸引力的賣點。

近年來,在文旅深度融合理念的推動下,各地大力加強國家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利用,以古城(老城)為中心積極提升文商旅輻射力和影響力,讓曆史文化名城在新時代熠熠生輝。在首批120個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中,涉及曆史文化名城項目共有12個,占總項目數的10%。

例如,本次入選的四川樂山市煙火嘉州城(市中區),是國家曆史文化名城,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遺産——樂山大佛所在地,區域内擁有國家風景名勝區、5A級景區和省級旅遊度假區等旅遊品牌,近年來圍繞“景城一體”持續推動“遊江、遊山、遊城”融合發展,不斷豐富“夜遊”文化内涵,讓遊客于嘉州夜色中流連忘返。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該區域夜間累計接待遊客810.88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168.77億元。

△煙火嘉州城“上中順”夜間場景(來源:微嘉州)

文化(創意)産業園區型

文化産業園區是文化創意産業集群化發展的表現形态,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文旅産業融合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集設計、生産、交易和消費活動于一體的新型文化社區,具有産業關聯度高、融合滲透性強、保障要素全等顯著特征。因此,以文旅消費作為園區重要支撐,開發相關的系列文旅産品,可有效滿足當地居民及遊客特定的文化和休閑需求,提升園區産化綜合效益。

從首批120個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名單看,涉及文化産業(創意)園區項目共有8個,占比為6.67%。按園區類别分,主要包括獨立型、混合型、産業型、依托型和藝術型等5大類。

例如,國内成立較早的佛山創意産業園就是典型的産業型園區,經過10餘年的探索實踐,先後榮獲中國遊客喜愛的十大夜市、廣東省級示範特色步行街(商圈)、國家3A級旅遊景區等30多個國家省市級稱号,園區内已入駐喜茶、海底撈、文和友龍蝦館等300多個品牌商家,1200多家中小微文旅企業,日均消費人流達到6萬人次,2020年園區企業總營收超過30億。

△佛山創意産業園25h空間站平台(來源:禅城發布)

旅遊度假區型

這是适應我國居民休閑度假旅遊需求快速發展需要,促進和引領旅遊行業由觀光型向休閑度假型轉變,為市民和遊客提供多樣化、高質量的休閑度假旅遊産品的帶狀區域。同時,也是我國旅遊休閑度假産業的新名片,和繼5A級景區之後的又一金字招牌。

與傳統景區相比較,旅遊度假區型具有文化體驗、休閑度假、旅遊商貿、時尚購物等多重消費屬性,也是當前景區類适合開發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的宜佳之地。在首批120個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中,涉及旅遊度假區項目共有5個,占比為4.17%。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國共有國家級旅遊度假區45家。未來,存量資源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可開發率仍然較高。

例如,位于西雙版納瀾滄江民族風情旅遊度假區核心的“告莊西雙景”(傣語意為“九塔十二寨”),是千萬遊客到達版納的第一站。其占地1200畝,總投資約40億元,共分三期開發,通過“一江兩門九塔十二寨”的總體規劃,打造“六大國際中心、五大景觀帶、三大綜合體”,形成了雲南極具南亞、東南亞特色的大型夜間文旅集市。今年國慶黃金周,該區域接待遊客20萬人次。

△西雙版納告莊西雙景夜間景觀(來源:景區官宣)

主題旅遊公園型

主題公園,是指以營利為目興建的,占地、投資達到一定規模,實行封閉管理,具有一個或多個特定文化旅遊主題,為遊客有償提供休閑體驗、文化娛樂産品或服務的園區,主要包括大型遊樂設施為主體的遊樂園,大型微縮景觀公園,以及提供情景模拟、科技體驗為主要内容的創意園。

例如,首批入選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的常州市環球恐龍城、杭州市杭州宋城、蕪湖市蕪湖方特旅遊區、三亞市海昌夢幻海洋不夜城等4家主題公園,均将拓展夜間消費活動作為向度假旅遊發展的一項很重要的内容,通過年持續完善周邊配套,做大做優夜間景觀、夜間遊樂、夜間演藝、夜間餐飲、購物、住宿等業态,較好實現了轉型發展。

△蕪湖市方特旅遊區景觀(來源:蕪湖新聞網)

文旅演藝集聚區型

文旅演藝作為近年文旅融合發展的典型業态之一,已經成為重點景區或旅遊城市留住遊客、帶動夜間消費的重要動力,也是不少過夜遊客的夜間旅遊消費必選活動之一。就當下文旅市場而言,僅靠新建單體文旅演藝場所很難形成文旅消費集聚區,如市場相對火熱的“印象系列”“又見系列”等大型主題和單體演藝中心(戲劇幻城)。

通過首批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項目分析不難發現,在120個項目中涉及文旅演藝(文娛)項目僅有4個,占比為3.33%。更值得注意的是,入選的北京西城區天橋演藝區、上海徐彙區衡複音樂街區、重慶江北區觀音橋文娛休閑區、山東泰安市泰山秀城·老街等項目,均為傳統文化街區或民俗文化發源地,通過規劃布局演藝産業,促進夜間文旅消費增量。

例如,北京西城區天橋,作為老北京民俗文化的發源地與聚集地,一直是北京首屈一指的演藝集聚區,規劃總占地面積2.07平方公裡。自2011年斥資150億元啟動項目建設以來,現已彙聚了中央芭蕾舞團、北京雜技團、北方昆曲劇院等國内一流的表演團隊,以及天橋藝術中心、天橋劇場、湖廣會館、萬勝劇場、梨園劇場等文藝演出場所,形成了音樂劇、戲劇、兒童劇、京劇、雜技、皮影、相聲等多樣演藝集聚效應。

△天橋藝術中心景觀圖(來源:天橋藝術中心官微)

工業遺産創意型

簡單來說,就是通過文化或藝術創意手段将工業遺址記憶轉變為現代人需要的工業旅遊産品及相關消費業态。随着時代變遷,企業轉型升級,傳統落後的老工業逐漸退出了曆史舞台,留下一座座老廠房、老窯爐、老煙囪。如何讓這些工業遺産(遺址)變廢為寶,激發了文化和藝術創意者的想象空間,誕生了諸如北京的798、重慶印制二廠、沈陽紅梅味精廠等一批藝術街區和創意園區。

此類工業遺産創意型文旅消費集聚區項目,與目前國内傳統重工業工業旅遊、生産型工業旅遊、研學型工業旅遊有所不同。這些項目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以老廠房、倉庫為基礎,通過文化與藝術創意包裝和植入現代消費業态,使其與文化産業、旅遊業、現代服務業有機融合,并成為遊客和市民懷舊與時尚的休閑消費場景。

例如,沈陽市紅梅文創園,是由原始建于1939年的沈陽紅梅味精廠舊廠房改造而成。由于諸多原因,該廠于2014年宣告破産,留下6萬平方米的廠區,13處遺存工業廠房。2018年,沈陽萬科獲得紅梅味精廠老廠區租賃使用權限,建立了萬科北方區域首個文創園項目,通過區域資源整合,串聯餐飲配套、産業辦公、藝術休閑等産業,于2019年9月正式開園運營。

△沈陽市紅梅文創園(來源:網絡)

都市濱江休閑區型

幾乎每一座宜居宜遊城市,都有着代表城市曆史和風貌的河流、濕地或濱江城市岸線。這些優質的濱江生态資源及良好的區位優勢,已經成為沿岸居民夜間休閑漫步或文體娛樂的不二之選。為此,不少擁江型城市充分保護和利用江、河、灘、谷等生态要素,融入文化藝術、娛樂休閑、觀光遊憩、特色餐飲等産業,構建綠色濱江休閑文化旅遊區(産業帶),實現了生态治理與文旅經濟雙赢共促。

在首批120個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項目中,涉及都市濱江休閑區或岸線遊憩帶的有3個(占比2.50%),分别為北京朝陽區亮馬河風情水岸、重慶北碚區濱江休閑區、廣西南甯市邕江南岸片區。由此可見,如何合理利用和保護好寶貴的城市岸線資源,服務于文旅經濟發展,提升城市溫度和形象?仍是檢驗各地政府和相關部門智慧的“大考題”。

例如,此次入選的“南甯市邕江南岸片區”項目,就是一個值得學習借鑒的典型案例。邕江是南甯的母親河,邕江南岸片區岸線占地面積1.25平方公裡,曆經了多年的綜合整治和保護性開發利用,恢複亭子碼頭、亭子正街、水邊人家、邕州老街等曆史風貌,并衍生打造了百益·上河城、江南公園、“10+1”商業大道茶葉街等網紅打卡地和休閑娛樂區,形成文化創意、科技研發、演藝表演、非遺傳承、創意零售、特色餐飲、休閑娛樂于一體的夜間消費集聚區。

△南甯市邕江南岸亭子碼頭(來源:南甯新聞網)

文體商旅融合型

文體商旅多元化融合是國務院鼓勵開展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示範城市創建的内在要求,也是國際大都市和國家中心城市體育賽事區、商務消費區、文旅活動區融合發展的重要手段,對推動體育産業與文化旅遊産業良性發展,提升核心區文體商旅及賽事、展會等高端産品供給和消費服務功能具有輻射效應。此類模式,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青島等國際化城市早有成功實踐。

例如,入選首批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的“海澱區華熙live·五棵松”項目,依托海澱區複興路繁華街區和五棵松體育館區位與資源優勢,通過打造體育、娛樂、藝術、教育、生活等全方位沉浸式互動體驗業态,被國家體育總局指定為“國家體育産業示範基地”,成為北京首批4個“夜京城”地标之一、京西網紅打卡地。今年“十一”期間,華熙LIVE·五棵松客流量單日達到8萬人次。北京冬奧會即将于2022年2月開幕,北京文體商旅融合夜間消費還會有更大增量。

△華熙live·五棵松“調調街”夜景(來源:北京商報)

結語

近年來,在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和需求側改革的引導下,各地積極推動夜間經濟和文化旅遊消費蓬勃發展,有效激發了文化旅遊市場活力、促進了文旅産業與相關産業的深度融合,為新冠肺炎疫情常态防控條件下文旅市場複蘇拓展了新增量。

但,經前文的系統分析,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發展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是一個系統工程,絕不是圈幾處地塊、建幾個綜合體、亮化幾片街區、引入新興業态那麼簡單,既需要有先天的基礎條件和資源,更需要找準定位精準施策;既需要需要政府與市場主體通力合作,更需要放下“面子”久久為功。

免責聲明 以上内容為用戶在觀察者網風聞社區上傳并發布,僅代表發帖用戶觀點。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