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食 > 正文

(1)貨真價實童叟無欺

*老北京雜談(老北京商情系列之六)

貨真價實童叟無欺(上)

[轉載]中華106行民俗圖鈥Α揪吠嘉摹

看電視連續劇《大宅門》中,“白七爺”不惜一把火燒了使用假原料的藥,甯可自己損失70萬兩銀子,也要維護自己“百草堂”藥店的聲譽這一情節時,我感觸很深。“白七爺燒假藥”,是否真有這麼檔子事,我不知道,但是我小時候所接觸的一些商家,包括那些穿街走巷的小販注意“憑良心”、“講信譽”,在經商中講究“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的經營風格卻至今記在我的腦子裡。我想,大概是因為在那個年代,你賣假貨就砸了自己的牌子,也就砸了自己的“飯碗”,這個道理做買賣的人是知其輕重吧。況且,當時有些開店鋪的人,就是胡同裡的住戶,如果坑了人,不僅買賣“砸鍋”,恐怕都沒臉在胡同裡住了。舉幾個例子吧:

一、“等等,再控一會兒水”

我兒時所住的胡同東口對面的街道上,有一家賣豬肉的小鋪,不僅賣生豬肉,而且還賣熏雞蛋、爐肉丸子、鮮魚、鮮對蝦等生熟貨兒。那時候的店鋪裡别說有電冰箱,恐怕電冰箱這個詞,人們連聽都沒聽說過。我記得在夏季,肉鋪當天來了鮮肉、鮮蝦或魚,肉則用冰鎮,魚蝦便放在涼水裡(有時也用冰鎮),并頻繁換水以防止鮮貨兒變壞。在賣之前,他們則把魚蝦從水裡撈出,放在一個篩子裡控水,以免水分占份量。

有一次,我家來了親戚,母親準備做幾個菜,其中有一個“烹對蝦”。我和母親去這家豬肉鋪買肉和蝦時,正好擺放對蝦的長方形白磁盤裡還剩兩隻蝦。因我們買得多,所以掌櫃的隻好從水缸裡再撈蝦。當掌櫃的把蝦撈出放在篩子裡控水後不一會兒,我母親說:“成了,您給稱吧!”而掌櫃的卻說:“大嫂,别急,等會兒,水汽大,再控一會兒水,這東西貴,别讓您吃虧。”直到那些蝦身上的水幾乎控幹了,掌櫃的才為我們稱蝦。你看,這個掌櫃的言行都是為買主着想,比起現在的一些故意往肉、魚、雞鴨裡注水坑害顧客的那些黑心商販來,真是高尚得很!

二、“慢走,少給您餃子了!”

我家南面的一條街道上有一家賣煮餃子的店鋪,每天上午11點和下午5點賣煮熟的餃子。大約早晨8點鐘和下午2點左右,經營這家店鋪的兩口子和兩個夥計就開始忙活開了,切的切,剁的剁,然後現包餃子現煮現賣。

據我們觀察和聽說,每天天還未亮,店鋪的夥計就去買菜、買肉等,以保持原料的新鮮。店鋪是當天做餃子當天進料,決不讓顧客吃不新鮮的食物,以保持小店聲譽。那時候,我們居住的這片地區住戶比較集中,可算是“人口衆多”了;而且周圍的每條街都有不少店鋪,賣什麼的都有。可見,在這樣的地區做買賣,面臨的同行競争,在當時算是很激烈的。每天上下午店鋪開始營業後,總有不少人來買熱氣騰騰剛出鍋的煮餃子,往往是一個夥計盛餃子,掌櫃的親自收錢。那餃子皮兒薄、餡大很受買主歡迎。這家店鋪的掌櫃的很精明,能一邊收錢,一邊監督小夥計盛餃子的情況,以避免少給顧客餃子。一天,一位住在附近胡同的大爺剛端着盛滿餃子的瓷盆兒轉身出門,突然掌櫃的叫道:“慢走,少給您餃子了!”待這位大爺轉身回到櫃台前時,掌櫃的嗔怪夥計說:“你怎麼搞的,少給大爺兩個餃子!”說完,掌櫃的就讓夥計給大爺補了兩個餃子。說實在的,究竟少沒少給,誰也不知道,大概大爺自己也沒注意。可能那時候的人就是把餃子買回家也不會一個一個去數。但是,掌櫃的肯定是發現了問題,補兩個餃子似乎是個微小的舉動,而這一仁義行動,使其他買餃子的人在略感“吃驚”中更多了幾分對掌櫃的敬重和信任,買主對這家店鋪所賣餃子的貨真價實也就沒有絲毫懷疑了。這家小鋪買賣很火,大概與類似這樣的“小事”不無關系吧!

三、“放心,今兒是王頭兒給您上竈兒”

老北京的一些知名大飯莊或老字号飯館等,都是靠幾個招牌菜支撐門面兒;而那些菜的掌勺廚師,更是客人慕名而來的對象。人們點某個招牌菜,自然希望那知名廚師親自掌勺,這些廚師炒的菜與“徒弟爺”炒的菜,吃主一般很快能分辨出滋味兒的差别。

我小時候,這些飯莊還在繼續營業,我随父母經常去一些飯莊吃飯。我父親知道哪個飯莊有什麼名菜,所以點後要求主廚親自上手。而掌櫃的對客人,尤其是常客的這一要求可謂心知肚明。有一次,我們全家去住家附近一家著名老字号飯莊吃飯,當我父親點了一個招牌菜後,掌櫃的滿面笑容地說:“放心,今兒是王頭兒給您上竈兒!”結果那菜一端上來,我父親嘗一口就連聲稱贊。有一次,我們正吃飯,那個被稱為“王頭兒”的主廚,還到我們飯桌前問候,并謙虛地讓我們這些客人“多包涵”。整個飯莊給人親切的氣氛,那些菜自然更是貨真價實了。那時候,幾乎在其他飯莊或飯館也如此。掌櫃的言行一緻實際上也是做人守信的貨真價實。

時隔30年後,轉眼到了上世紀80年代,我們所住的胡同還沒有拆遷。由于工作忙,每逢周日有時候去飯館就餐外,平時下班早時,我就專門去一些已經恢複營業的老字号飯館,去買其招牌菜回家,因為我父親喜歡那些菜。幾次買回來的菜,雖然吃了感到明顯地與正宗風味有差别,但是吃這些菜不僅是“吃菜”而主要是“吃名兒”,所以也就自我安慰啦。在我家附近有一家著名的老字号飯館,其有一道“名菜”,我們每次光臨必點。确切來說,我家附近的飯館是該字号的分店,那菜的滋味還湊合。我經常去買這個菜,所以和店裡經理很熟,每次去都要求由某某廚師上竈兒,經理都是滿口答應。有幾次把菜買回後,父親吃了說“味兒不對”,并指出那菜不是那位廚師炒的,我聽了還不以為然,感到父親太挑剔。一次,照例去買菜、照例提要求,經理照例滿口答應由某某廚師上竈。待那菜打好包後,突然一個年輕的女孩兒從操作間裡走出來,她見我就說:“大哥,原來是您來買菜呀,這菜是我親自炒的,這些日子都是由我炒這個菜。”那位經理聞聽,臉一紅,趕緊要轉移話題,沒想到那女孩兒索性向經理介紹我和她的關系。原來這個女孩兒住在我們胡同10号院,與我家是近鄰,兩家關系不錯。我平時和鄰居來往不多,倒是聽說這家人家的四女兒在一家著名飯館學徒,隻是沒想到在這裡相遇。原來這個稱我“大哥”的女孩兒,就是我們鄰居的四女兒,我們都稱她“四姑娘”,我倆關系還不錯。但沒想到她就在這家老字号飯館,更沒想到我買的這道菜是她炒的。經理臉紅的原因,自然是因為“四姑娘”出場,客觀上揭穿了他承諾由某某廚師上竈兒的“謊言”!我這個人從來不會使人“下不來台”,聽四姑娘這麼一說,我就順勢說:“好,那我回家後,讓你(指四姑娘)大叔嘗嘗你的手藝。”說完,我對經理一笑,和他及四姑娘告别後走了。我這一笑,笑得那位經理很尴尬,其實這時候不少商家已經不重視什麼“貨真價實”啦,隻不過偶遇四姑娘這巧勁兒,讓經理的謊言敷衍暴露了真相。真是時過境遷呀!

不過,我倒是真佩服我父親,菜一入口,就能嘗出不同廚師炒菜的味道的絲毫不同。

四、一碗綠豆湯

我家南面的南小街胡同東側有一家飯館,大概算是當時所謂的“二葷鋪”一類吧。飯館經營炒菜、小菜等,主食以烙餅、米飯為主。我記得當時我們這一帶的街道,來往的三輪車、畜力車特别多,因那時這些是主要交通工具。因此,來這家飯館就餐的大多是一些蹬三輪的、趕大車的等從事體力勞動的人們,而且流動量很大。這些人由于靠賣力氣吃飯,所以一般飯量都很大。我常去那條街玩兒,看到一些人一頓飯要吃一斤多烙餅。一張一斤的大烙餅夾點豬頭肉和菜,他們吃得非常香。特别是夏天,這些人往往赤膊上身,汗流滿面地大吃大嚼,看來他們是真餓了。這家店鋪的掌櫃和夥計對這類人的招待很熱情,因為這類人可算是該店的主要客人。一天,我路經這家飯鋪時,發現在店門口吃烙餅的人(那時店鋪小,夏天一些吃烙餅夾肉的客人往往在店外吃)每人手裡都端着一大碗綠豆湯。原來這是掌櫃的為這些人特意熬的,而且是**供應。時值酷暑,天熱、烙餅又幹,一大碗綠豆湯是又下飯又解渴還又解暑,您說掌櫃的想得周不周到!我常聽到,這些人交口稱贊這家飯鋪不僅給的東西份量實,而且替他們這樣的客人想得周到。很快我就發現,在這家飯鋪裡裡外外吃飯的人越來越多,而且更多了一些這類賣力氣謀生的三輪車工人和趕大車的人,可能是這些客人一傳十,十傳百的效果吧!(未完待續)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