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醫易系列談之十七

十天幹是中國古代文化中的一個難解之謎。

我們受慣性思維影響,認為既然是周期性出現的東西,就應該符合某種天文的規律,所以總是習慣在各種天文數據裡,去尋找與之相應的周期性規律,故而總是勞而無功。出現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其實就在于沒有搞明白曆數和易數區别。

曆數追求的是精确,猶如在描述一個東西長度的時候,我們可以說它長20厘米,這個20就類似于曆數。20是一個數值,理論上可以無限精确,但是隻适用于某個特定的事物。而形容同樣的事物,我們也可以說它有一拃長。這個一拃長不是一個具體的數字,但是可以表征一定的長度,代表一類事物。這種描述事物的方法雖然不十分精确,但是十分形象,這便是易數的“類象”。

醫易詳解__醫言易學術詐騙

354.和365.是曆數,而360、60、12和10則是易數,雖然表面上都是數字,但是其實質并不相同。那麼,360、60、12和10又是如何産生的,“類”的是什麼象呢?

前面我們提到,陰曆年和回歸年的平均值為359.,這是360的來源。360“類”得是陰曆年和回歸年的“象”,是日月協調和陰陽平衡後的結果。

《内經》中說的“天以六六為節”,《易經》中說的“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禦天”。兩者不約而同都提到了一個關鍵數字“6”。顯然,360=60x60,六十甲子經過六循環,完成一個360周期。“6”似乎與一年12月的節律有關,但是為什麼不是360=30x12,偏偏是360=60x6呢。也就是說,六十甲子有從何而來,“類”的是什麼象呢?

六十甲子确乎與朔望月的周期相關,但是為什麼不選30這個數字,而要用60呢?我們來看朔望月的平均周期=29.,一般簡化為29.5。一個朔望月不可能存在半天,所以有大小月之分。大月30天,小月29天,這樣兩者相加,正好是29.5x2=30+29=59。這個59這是六十甲子所“類”的對象。

當然,這樣說還不足以體現六十甲子的精妙。我們再結合天文學來看一看。我們知道天文學上将某一時刻月球運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即月球和太陽黃經相等時,稱為朔。中國古人把朔日定為初一,即每個陰曆月的第一天。假如某月初一日子時為朔,如果這一日定為甲的話,将朔的時刻子标記于甲下,即為甲子。當經曆29.5天的時候,我們又會迎來一個朔日,那麼這個朔日,日月合朔的時刻在哪呢?我們會驚奇的發現,這個時刻是午時。而六十甲子運行30個之後,是哪一個天幹地支呢?——不要太驚訝,正是甲午。

顯然,一個朔望月的29.5天,導緻了日月合朔的時刻在相鄰的兩個朔望月月,總是發生着180度的不停變化。而六十甲子前30和後30天幹相同,地支對沖的自然排序,完美地“類象”了朔望月的首尾銜接和陰陽相續。

360=60x6=。我們知道,360是六十甲子的六周循環,而六十甲子又是十天幹的六周循環。那麼,十天幹的基礎又是什麼?是對什麼的“類象”呢?

我們知道,回歸年和陰曆年存在着11天左右的差值。協調這一差值的做法,曆法中稱之為”置閏“。“置閏”是中國古代曆法的主要任務之一。三年一閏,五年二閏,十九年七閏是曆數中的”置閏“法則。對于易數來說,并沒有采用置閏的方法,而是設計了十天幹和十二地支來處理這一差值。

11,正好是十天幹和十二地支的中間值。天幹為10,地支為12,兩者的最小公倍數為60,正好又與六十甲子相應。10,12,60,360,這一系列數字構成了一個精妙的易數系統,這個系統就是《黃帝内經》中所說的“氣數”。

“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氣數者,所以紀化生之用也。”甲乙丙丁和子醜寅卯的主要作用就是“紀化生”。

當然,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用最熟悉的”紀化生“的用法,就是八字算命了。可是,又有幾個人知道這其中蘊含的深刻道理和深厚的天文背景呢。

_醫易詳解_醫言易學術詐騙

醫言易學術詐騙__醫易詳解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