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汽車 > 正文

本田汽車汽油引擎系列全集之六:V6缸C系列

C系列引擎誕生于1985年,嚴格來說,其誕生不單是本田自己有需要升級引擎,也是投資完Rover之後的一步國際棋。C系列引擎是一款與英國共同研發的中大排量V6引擎,也算是本田首次在民用車上大量使用的V型布局引擎系列,但它絕不是本田的第一台V6引擎,因為在八十年代初,本田參加F1賽事便研發出代号的80°夾角V6渦輪增壓引擎,可見本田對V6形式的機器并不陌生。至于在開發C系列引擎時有否加入這部分的賽車引擎經驗,個人覺得是肯定的,畢竟本田從六十年代開始就是傾全場之力投入到賽車中,這樣的經驗和教訓都是非常寶貴的财富。

*C系列引擎的起源一說,跟賽車真有關:

*引擎是麥拿倫MP4/4的引擎,排氣量為1,496cc(79mm×50.8mm),80°夾角V6布局,壓縮比9.4:1,最大增壓值2.5 Bar,正常行駛時608匹,加速最大增壓時1500匹,紅線為12500轉。燃料為84%甲苯+16%正庚烷。

C系列引擎如果按照誕生年代也可分為前後兩期,前期版有C20A、C20A Turbo、C25A和C27A這幾個。其他的C32A、C35A等則屬于後期型号。如果按其技術水準高下分的話本田C,這台90°夾角的V6機器可以分為給NSX使用的高端版和普通轎車使用的低端版,高端版隻有C30A和C32B兩款,分别安裝在NA1和NA2兩款不同排量的NSX上;低端版則由C20A、C25A、C27A、C32A、C35A等多個排氣量版本組成。

C系列稍次版則由C20A、C25A、C27A、C32A、C35A組成。第一代為C20A、C20A Turbo、C25A和C27A這幾個,當中最特别的可算是1988年推出的、裝有可變扇葉渦輪增壓的C20A Turbo引擎了,使用可變噴嘴渦輪增壓器( Turbo)、它也是全球最早搭載 VGT技術的渦輪增壓引擎本田C,搭配水冷式中冷器,最大馬力有190匹、最大扭力241牛米,比自然吸氣版的C20A大幅增強,其搭載車型為日規(KA5)。或者我們今天的車迷會說,不就是個“官改”的V6 Turbo嗎?但,請記住,那是1988年,使用引擎*的麥拿倫MP4/4在那一年的F1賽季,16場赢了15場頭車!而這時候,又是這麼巧地,民用的裡程上搭載一台兩公升V6 Turbo機器?這樣的營銷手段、和在這個大環境下,當年的車迷能不雀躍嗎?!

不同于大部分V6引擎都是60°夾角,C系列引擎全部為90°夾角布局,通過曲軸梢偏移30°便可換來更低的全高和更平穩的做功,何樂而不為呢?

當年的KA5的引擎艙照片,艙蓋背面帶有一台風扇,用于渦輪外殼的散熱,這樣的設計在八九十年代并不少見。

C25A是Rover 825上最早使用,而C20A則被使用在日本版的上;C27A出現于1988年,基本上就是用于出口歐洲和美國的加大排氣量型号,擁有可變進氣管長度系統。

C32A首裝于1991年前後,也是一台主攻北美市場的V6引擎型号,排氣量擴大至.,分為C32A1、C32A6、C32A1可變進氣歧管版等,馬力為200和230匹之間,車型多以Acura旗下的、TL等為主。

C35A是C系列中排氣量最大的版本,出現于1996年以後,排氣量為.,擁有鍛造連杆、平衡軸等配置,裝備于Acura RL車型上,馬力220匹,扭力304牛米。C35A其實還有一個變種,加入了VTEC系統,隻是後來沒投産。

C30A引擎是本田第二款裝備DOHC VTEC系統的高性能引擎,隻限于NSX(NA1)上使用,注意了,雖然NSX有跳燈和明燈的前後期版本,但所有3.0L的NSX都叫NA1(前期型名為E-NA1、中期型名為GH-NA1、後期型名為ABA-NA1),所有使用3.2L引擎不論前後期均稱為NA2(前期型名為LA-NA2、後期型名為ABA-NA2)。

說完了一堆沒配VTEC系統的低配版C系列,輪到高級貨了,那就是C30A和C32B兩款,前者是1991年起NSX(NA1)的引擎,後者則是1997年NSX(NA2)升級版的動力系統,兩者均生産至2005年停産。C30A是本田旗下第二台擁有完整VTEC系統、即DOHC VTEC可變氣門升程系統的發動機,而且不同于B16A那麼原始,C30A還擁有可變進氣歧管系統VVIS( 、4800轉時切換,低轉長高轉短),這個設備對于排氣量更大的引擎而言是一個類似于“缺陷式補救”的設備,因為開TEC前後的進氣量變化其實挺大的,要引擎夠力就必須解決進氣填充率的問題,而這套VVIS便是良藥。除了全新的進氣科技配置外,C30A還是全球首台使用钛合金連杆的引擎,钛合金有什麼好處?剛性大、重量輕、熱變形系數低,這是比改裝上常見的什麼H型斷面、鍛造之類的産品高出不止一個檔次!而關系到燃油混合氣燃燒效率的部分,C30A也使用了直接點火系統( )等當時領先科技,手動檔NSX的馬力為270匹、自動檔則隻有252匹。

1992年11月發布的NSX Type R型号(字體漆成紅色),對于引擎的調整僅僅在平衡度上着手而非增大動力輸出方向,而其最大的賣點是整車120公斤的減重,也由此指明了後續“Type R”車型的發展方向,也說明了本田對于“速度”的理解并非大馬力,而是輕量化。想車快,先減肥!

如果以原裝車看,C32B的氣門室蓋是紅色的,而C30A則為黑色,前者是後者的擴缸升級版,且跟普通的C32A完全沒關系。

C32B雖然排氣量跟C32A相同,但也可以将之視為C30A的擴缸版,缸徑從90mm增加至93mm,而跟C32A相比,C32B無論從制造工藝還是配置是完全兩回事,兩者的零件不能通用。C32B隻能視作是C30A的升級版本,除了C30A有的,C32B還使用全新的中缸、缸蓋制造技術,名為FRM工藝(Fiber Metal),高強度之下能讓缸壁更薄以實現輕量化。C32B的峰值馬力為290匹,扭力為304牛米。

C30A引擎的拆解,在1991年時,絕對是全球最為頂尖的引擎科技,畢竟那個時代日系車廠“錢多到淹腳”,且有一級方程式的技術積累在前,也有冼拿作背書的NSX,此車一出自然名利雙收。

C系列引擎從1985年發布,至2005年第一代NSX宣告停産,共生産了20年時間,包括雅閣、裡程、Rover 800、TL、NSX等幾乎全部本田當時的頂級車型全部搭載過,可謂是本田的大排量中堅型号,C系列停産後,由J系列引擎接替,咱們下集再續!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