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溫暖中醫
今天這篇文章我想跟大家聊一聊脫發。
不過,在文章開頭,我想抒發一點個人情感,古詩裡說,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鬓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離開故鄉多年,故鄉的人,故鄉的景,從一張色彩鮮明的彩色照片,褪成了一張斑駁的老照片,珍藏在了記憶的一角。
但是有這麼一位小姑娘我對她的印象一直很深刻。
我為什麼對她印象深刻呢?首先是因為我們兩個住的很近,門對門的那種,其次是這姑娘的發量啊打小就多,而且不是一般的多,小時候紮馬尾,一隻手啊根本握不住,沒辦法隻能紮兩個,兩個不好紮啊,這邊高了,那邊低了,這邊多了,那邊少了,有時候眼瞅着上學要遲到了,急的哇哇大哭。
上了初中以後學校要求剪短發,倒是不用紮辮子了,但姑娘還是不開心。為啥,還是因為頭發。别的小姑娘理完發薄薄的一層,柔順的貼着耳邊,自己理完呢像個假小子。
這小姑娘不止一次向别人吐露心聲,希望自己的頭發能少一點。
後來啊,這多年的夙願總算是“實現”了,一時間竟然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難過。
想來應該是難過的,不然也不會向我尋求幫助了。
姑娘的遭遇,套用現在很流行的一句話:年少不知頭發貴啊。
看她嘴唇蒼白,幾乎沒有血色,再看那指甲也是蒼白的,很薄很脆,容易斷。問及平時睡眠怎麼樣,回答說不太好,愛做夢。發質整體偏黃偏軟,這些都是血虛的表現。血虛,頭發得不到充足的營養,它會掉。
再加上這姑娘脾氣不太好,脾氣不好中醫叫肝火旺,這就容易有邪火,肝火跑到血液裡頭,又會導緻血熱。血熱,邪熱灼傷發根,它也會掉。
綜上來講就是血虛血熱。
人這一身無非就是氣血津液,所以說調理脫發也就是在調理氣血。
我想到了《古今醫鑒》裡的一張方子,這張方子最早是由明代大醫龔廷賢收錄其中,後來顔德馨老中醫也特别喜歡用,顔老給這個方子取了個名字叫生發丸。
側柏葉120克,當歸60克,把這兩味藥材研成細末,每次服用9克,淡鹽水送下。
或者按比例酌減,水煎服也是可以的。
說到補血,曆代醫家用的最多的就是當歸,補血隻是它三分之一的作用,剩下的三分之二是什麼呢?活血,破血。血家聖藥的稱号真不是浪得虛名。大家隻要記住當歸這味藥補血活血,血虛找它,血瘀也找它,這就可以了。
來說說側柏葉。
在古代,古人就已經發現這側柏葉啊對頭發特别好,他們把自己使用側柏葉的一些經驗記錄下來,一代一代的往下傳,後人又不斷地補充,也就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各種文獻資料。
《日華子本草》:側柏葉燒取塗頭,黑潤鬓發。
《肘後備急方》:生發方,取側柏葉,陰幹作末,和油塗之。
《梅師方》:以側柏葉治頭發不生。
《外台秘要》也有側柏葉“令發長不複落”的記載。
側柏葉确實是生發的良藥,相信有不少朋友聽說過,甚至用過,但是有一點很奇怪,明明古醫書中記載的多麼多麼好,當我們真正使用過才發現并不是那麼回事。
這就需要搞清楚側柏葉生發的原理了。
我們看側柏這種樹露出樹幹的部分很少,本身就是郁郁蔥蔥的,大張旗鼓地向别人展示着它蓬勃的生命力。事實也的确如此,側柏樹的确蓬勃而有朝氣。側柏葉和其他植物的葉子比起來,它不是薄薄的一片,而是有一定厚度,摸起來有一種肉肉的感覺,然後有很多分枝,這些分支向上向外生長也就代表了一種生發之性。另外,側柏葉性寒,擅長涼血,對血熱導緻的脫發比較管用。對其他類型的脫發就有點兒差強人意了。
當歸補血,側柏葉涼血,血虛血熱導緻的脫發白發都可以一用。
那麼,這張方子需要吃多久或者說多久能看到效果呢?
按照顔老的經驗,快的10天左右就能看到效果,也有時間久一些的,大概在2-3個月。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