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兩味藥,齒痕舌沒了!基本的中醫知識,說給每個有脾濕的人


(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本文理論依據:《保命集》、《中華藥海》、《中醫診斷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昨天,我用語音的形式,給大家講了白術和陳皮除脾濕的小辦法。

很多朋友看了以後,覺得非常好,既簡單又實用。

其實,白術配陳皮,這就是普普通通的中藥藥對。以中藥藥對組成的小方子,比比皆是,根本不足為奇。

今天,我再給你說一個小辦法,依然用到白術,隻不過配的不是陳皮,而是茯苓。

操作方法非常簡單:白術12克,茯苓9克,兩者碎成小塊,放在保溫杯裡面,用剛燒開的沸水沖泡,悶蓋15分鐘以後再飲用。切記,這裡頭不要加糖,不要加别的調味品。我們要喝的,就是地地道道的藥茶。

另外,一天之内,要反複用水沖泡。隻泡一遍就扔掉藥材,那是不行的。

這個辦法能幹啥呢?我告訴你,功效之一,就是應對由于脾虛濕盛導緻的齒痕舌。

齒痕舌,就是舌頭旁邊有齒痕。它其實是舌體胖大、壓迫牙齒的結果。

造成齒痕舌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脾虛濕盛。脾虛,舌體失養。濕盛,上犯于舌體。于是,舌頭就被憋大了,出現了齒痕。

脾虛濕盛導緻的齒痕舌,有什麼特點呢?我給你講,你一定要記住。

首先,舌體要淡。通紅的舌頭,那往往不在本文讨論之列。

其次,舌苔偏白,或者白膩。也就是說,你舌頭上有一層白膩膩的舌苔,用牙刷是刮不下去的。舌苔如果發黃,或者幹脆沒舌苔,不在本文讨論之列。

再次,患者伴随其它的全身症狀。包括大便稀溏不成形、眼泡腫或者下肢莫名發腫、腹脹納呆食欲不振、四肢沉重覺得沒勁兒,以及頭腦昏重不清、終日昏昏欲睡、身材超重或肥胖等等。

還有的人,可能會伴随口淡、嘴裡沒滋味、心悸心慌等等現象。

這些情況,其實都和脾虛濕盛、水濕内停有很大關系。

水濕下注腸間,所以便溏。水濕犯溢三焦,所以身體浮腫。水濕困阻脾胃,所以腹脹納呆。脾虛不能充養四肢,所以身體倦怠乏力。水濕阻滞,清陽不升,所以患者會頭昏頭重、昏昏欲睡。

怎麼樣?我說的這些,你在生活中,或者在其他人身上,是不是也見得多呢?

這個時候怎麼辦?健脾利濕。白術和茯苓,就起到這個作用。

其中的白術,我昨天說過,性味苦甘而溫,入脾胃經,特别善于益氣健脾,燥濕化痰。同時,它還可以利小便,起到消腫利濕的作用。

其中的茯苓,性味甘淡而平,它也有健脾和胃的作用,為中醫臨床健脾的常用藥。但是相對而言,它的最大特色還是在于滲濕利水。

白術和茯苓相比,性偏于守中,健脾燥濕性強,利水之性弱。茯苓和白術相比,性偏于淡滲,利水除濕之性強,健脾之性稍弱。

所以說,這兩味藥配合起來,取長補短,相須為用,是中醫治療脾虛濕盛的最常用藥對,沒有之一。

也許你會問,白術和茯苓搭配,與昨天講解的白術和陳皮搭配,區别在哪裡呢?我個人覺得,差别在于功效上。白術和陳皮,也治脾濕,但重在健脾行氣、消脹和胃,對中焦時常感覺滿悶不适的人最适合。白術和茯苓搭配,重在健脾利濕,對于水濕内積明顯者相對适合。

其實,白術和茯苓搭配,古人很早之前就在用了。

古籍《保命集》裡頭,曾記載了兩個用白術和茯苓組成的方子。其中一個叫做和胃白術湯,水煎服,起到和胃止渴之效。它治什麼呢?治脾胃素虛的人,外感寒邪,寒邪直傷脾胃,導緻脾不升清而口渴。

還有一個方子,叫做茯苓湯。換算成今天的用量,是白術30克,配茯苓22.5克,水煎服,飯前服,治療的是脾虛濕盛導緻的洩瀉、便溏。

還有,就是《不居集》裡頭記載的茯苓湯。它是用茯苓和炒白術各15克,水煎服。治療什麼呢?就是欲火夢遺。

當然,無論怎麼說,白術和茯苓搭配,最突出的功效,還是在于健脾除濕。因此,由于脾虛濕盛導緻的齒痕舌、胖大舌,是可以用它改善的。

另外,雖然白術和茯苓都是無毒的中藥,在中藥裡屬于上品,但是如果藥不對症,還是會吃出一些麻煩來。比如說陰虛火旺之人,就不要這麼用。中藥即便再安全,也不是随便盲目應用的。

好了。這個事兒,我就簡單說這麼多吧。文老師感謝你的閱讀。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