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茶經》15句經典名句,教你如何飲茶品茶,成為茶道大師

《茶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唐代陸羽所著。

此書是關于茶葉生産的曆史、源流、現狀、生産技術以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的綜合性論著,是劃時代的茶學專著,精辟的農學著作,闡述茶文化的書。将普通茶事升格為一種美妙的文化藝能,推動了中國茶文化的發展。

茶之源

1.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一尺、二尺乃至數十尺;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伐而掇(duō) 之。

譯文:茶,是我國南方的優良樹木。它高一尺、二尺。有的甚至高達幾十尺。在巴山、峽川一帶。有樹杆粗到兩人合抱的。要将樹枝砍下來,才能采摘到芽葉。

這一句說明了茶是起源于四川一帶,有的是矮小的灌木類,也有高大的喬木類。

2.其名一曰茶,二曰槚(jiǎ),三曰蔎(shè),四曰茗,五曰荈(chuǎn) .

譯文:它被稱作茶,又被稱作槚(本為楸木),又叫蔎(香草),又叫 茗(茶樹的嫩芽),又名荈(茶的老葉 )。

這句裡說了幾個平時用來代以指茶的字,這個很有用啊。

3.其地,上者生爛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黃土。

譯文:種茶的土壤,以岩石充分風化的土壤為最好,今有碎石子的礫壤次之,黃色粘土最差。

這句就充分說明了為了武夷岩茶為什麼那麼好。

4.野者上,園者次。陽崖陰林,紫者上,綠者次;筍者上,芽者次;葉卷上,葉舒次。陰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結瘕疾。

譯文: 茶葉的品質,以山野自然生長的為好,在園圃栽種的較次。在向陽山坡,林蔭覆蓋下生長的茶樹,芽葉呈紫色的為好,綠色的差些;芽葉以節間長,外形細長如筍的為好,芽葉細弱的較次。葉綠反卷的為好,葉面平展的次之。生長在背陰的山坡或山谷的品質不好,不值得采摘。因為它的性質凝滞,喝了會使人腹脹。

茶葉要在向陽的地方生長的才好,要紫色如筍般的嫩芽.以前我喝過一些茶總感喝完之後肚子漲漲的,看來是背陰的地方生長的了。

5.茶為累也,亦猶人參。上者生上黨,中者生百濟、新羅,下者生高麗。有生澤州、易州、幽州、檀州者,為藥無效,況非此者!

譯文:茶和人參一樣,産地不同,質量差異很大,甚至會帶來不利影響。上等的人參出産在上黨,中等的出産在百濟、新羅,下等的出産在高麗。出産在澤州、易州、幽州、檀州的(品質最差),作藥用,沒有療效,更何況比它們還不如的呢!

這句說的是人參,人參的效用與産地有很大的關系,所以别迷戀市面上的人參,特别是人工種植的.... 其實茶也一樣,不同産地就算茶樹一樣,出來的茶葉也不同,所以龍井一定要杭州的,毛峰一定要黃山區域的。

茶之造

6. 茶之筍者,竽爛石沃土,長四、五寸,若薇、蕨始抽,淩露采焉。譯文:肥壯如筍的芽葉,生長在有風化石碎塊的土壤上,長達四至五寸,好像剛剛破土而出的薇、蕨嫩莖,清晨帶着露水采摘它。

7.其日,有雨不采,晴有雲不采;晴,采之、蒸之、搗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幹矣。譯文:當天有雨不采,晴天有雲也不采,晴天才能采,采摘的芽葉,把它們上甑蒸熟,用忤臼搗爛,放到模型裡用手拍壓成一定的形狀,接着焙幹,最後穿成串,包裝好,茶就可以保持幹燥了。這句還把制造唐朝時茶餅方面也大緻說了。

茶之煮

8.其山水揀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湧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頸疾。又水流于山谷者,澄浸不洩,自火天至霜郊以前,或潛龍蓄毒于其間,飲者可決之,以流其惡,使新泉涓涓然,酌之。其江水,取去人遠者。井,取汲多者。

譯文:山水,最好選取乳泉、石池漫流的水(這種水流動不急),奔湧湍急的水不要飲用,長喝這種水會使人頸部生病。幾處溪流彙合,停蓄于山谷的水,水雖澄清,但不流動。從熱天到霜降前,也許有龍潛伏其中,水質污染有毒,要喝時應先挖開缺口,把污穢有毒的水放走,使新的泉水涓涓流來,然後飲用。江河的水,到離人遠的地方去取,井水要從有很多人汲水的井中汲取。

這裡很詳細的說明了水的選取,所謂水為茶母,水的重要不言而喻.并不是泉水就是好水,還要有所選取哦。

9.其沸,如魚目,微有聲,為一沸;緣邊如湧泉連珠,為二沸;騰波鼓浪,為三沸 ;已上 ,水老,不可食也。

譯文: 水煮沸了,有像魚目的小泡,有輕微的響聲,稱作'一沸'。鍋的邊緣有泡連珠般的往上冒,稱作'二沸'。水波翻騰,稱作'三沸'。再繼續煮,水老了,味不好,就不宜飲用了。

這就是著名的三沸了,一沸如魚目,二沸如連珠,三沸如鼓浪。

10.沫饽,湯之華也。華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輕細者曰花。

譯文:'沫饽'就是茶湯的'華'。薄的叫'沫',厚的叫'饽',細輕的叫'花'

這句裡解釋了沫和饽的區别。

11.茶性儉,不宜廣,廣則其味黯澹。且如一滿碗,啜半而味寡,況其廣乎!

譯文:茶的性質'儉',水不宜多放,多了,它的味道就淡薄。就像一滿碗茶,喝了一半,味道就覺得差些了,何況水加多了呢!

12.其色缃也,其馨也.其味甘,槚也;不甘而苦,荈也;啜苦咽甘,茶也。

譯文:茶湯的顔色淺黃,香氣四溢。味道甜的是'荈',不甜的而苦的是'槚';入口時有苦味,咽下去又有馀甘的是'茶'。

茶之飲

13.至若救渴,飲之以漿;蠲(juān)憂忿,飲之以酒;蕩昏寐,飲之以茶。

譯文:為了解渴,則要喝水;為了興奮而消愁解悶,則要喝酒;為了提神而解除瞌睡,則要喝茶。

14.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于魯周公,齊有晏嬰,漢有楊雄、司馬相如, 吳有韋曜,晉有劉琨、張載、遠祖納、謝安、左思之徒,皆飲焉。

譯文:作為飲料,開始于神農氏,由周公旦作了文字記載而為大家所知道。春秋時齊國的晏嬰,漢代的揚雄、司馬相如,三國時吳國的韋曜,晉代的劉琨、張載、陸納、謝安、左思等人都愛喝茶。 這一句曆數了各代的愛茶人士,當然是唐以前的。

15.茶有九難: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飲。

譯文: 茶有九難:一是制造,二是識别,三是器具,四是火力,五是水質,六是炙烤,七是搗碎,八是烤煮,九是品飲。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