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中醫治胃癌附醫案 常用藥對介紹

尤建良治療胃癌常用藥對舉隅

藥對又稱對藥, 是治療疾病時使用相對固定的兩味 藥組成, 藥對雖組成簡單, 但具備方劑的基本結構及主 治功效。藥對并非任意的組合, 而是古今醫家經過長期 的醫療實踐不斷總結出來的、 具有确切療效的組合, 合 理的配伍不僅能增加療效, 而且能降低藥物毒性, 反之, 不但不會增加臨床療效, 還會增加藥物毒性。藥對常以 相須、 相使配伍發揮協同作用, 以相畏、 相殺配伍抑制不 良反應。

尤建良教授是江蘇省名中醫, 江蘇省老中醫專家經 驗傳承指導老師, 南京中醫藥大學兼職教授, 碩士研究 生導師, 無錫市首席醫師、 市名中醫, 無錫市中醫醫院腫 瘤科主任醫師。尤教授師承我國著名中醫腫瘤專家趙 景芳教授, 深得趙教授真傳。尤教授從醫 30 餘載, 勤于 實踐, 師古不泥, 遣藥融彙古今, 擅用對藥治療惡性腫 瘤。筆者有幸侍診其側, 親聆教誨, 獲益匪淺, 茲将尤師 治療胃癌常用藥對介紹如下, 并附醫案以飨讀者。

1 辨證用藥

1. 1 黃連—吳茱萸 黃連配吳茱萸即左金丸, 出自朱 丹溪 《丹溪心法》 , 黃連苦寒, 清熱燥濕, 瀉火解毒; 吳 茱萸辛平大熱, 溫中止痛, 降逆止嘔, 殺蟲。原方重用 黃連六兩, 苦寒瀉火, 一藥兩清而為君藥, 标本兼治。 少佐辛溫吳茱萸, 一能和胃降逆止嘔, 制酸止痛, 二能 制約黃連之苦寒, 三能疏肝解郁, 又能引黃連入肝經, 一藥四用, 功兼佐使, 兩藥合用, 一溫一清, 辛開苦降, 相反相成, 共奏清肝瀉火, 降逆止嘔之功效。尤建良教 授認為, 早期胃癌多因肝氣橫逆犯胃, 肝木克土, 常見 胃脘脹滿疼痛不适, 或有腫塊, 牽及兩脅, 情志不舒則 疼痛加劇, 心煩易怒, 中上腹燒灼感, 嗳氣反酸, 泛吐苦 水, 或呃逆頻頻, 舌淡紅, 苔薄白或薄黃, 脈弦或弦數。 對于肝氣犯胃型胃癌患者, 尤師喜用左金丸加減, 常用 黃連 1. 5 ~3 g, 吳茱萸 1. 5 g, 不僅取左金丸清肝瀉火, 降逆止嘔之功效, 還能體現微調 [1 ] 之意。現代藥理研 究證實, 左金丸除了有抑制胃酸分泌、 抗潰瘍、 抑菌、 抑 制胃腸蠕動、 保護胃黏膜等作用外, 還能通過抑制細胞 增殖 [2 ] 、 誘導凋亡 [3 ] 、 抗轉移 [4 ] 等多途徑發揮抗胃癌的 作用。

1. 2 黃連—肉桂 黃連配肉桂即交泰丸, 出自《韓氏 醫通》 , 由黃連: 肉桂 =10: 1 組成。心為陽, 屬火, 居上 焦; 腎為陰, 屬水, 居下焦。方中黃連苦寒, 入少陰心 經, 降亢盛之心火, 不使其炎上; 肉桂辛熱, 入少陰腎 經, 引火歸源, 補火暖水髒, 不使其潤下, 兩藥合用, 攻 補兼施, 寒熱并用, 交通心腎, 如此則水火既濟, 主要用 于心腎不交、 水火不濟造成的失眠等症。尤師認為, 胃 癌患者中焦不和, 易出現失眠症狀, 正如 《素問·逆調 論篇》 雲 : “胃不和, 則卧不安, 此之謂也。 ” 對此, 尤師 常喜用交泰丸交通心腎, 取黃連 1. 5 ~ 3 g, 肉桂 3 ~ 5 g, 可取得滿意療效。尤師時時告誡, 黃連苦寒, 不宜大 劑量猛攻, 以防苦寒敗胃; 肉桂大熱, 不宜大劑量峻補, 以防熱傷胃陰。藥理研究證實 [5 -6 ] , 交泰丸可通過調 節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 HPA 軸) , 從而調節神經 遞質和受體表達而發揮鎮靜催眠的作用。

1. 3 焦麥芽—焦稻芽 焦麥芽甘平, 歸脾胃經, 行氣 消食, 健脾開胃, 回乳消脹, 疏肝解郁; 焦稻芽甘平, 歸 脾胃經, 消食和中, 健脾開胃 , 《本草綱目》 分别記載: “但有積者能消化, 無積而久服, 則消人元氣也, 不可 不知 。 ” “消導米面諸果食積。 ” 二者相須為用, 能增強 健脾開胃, 消食和中之功效。胃癌患者, 尤其是中晚期 胃癌, 易損傷中焦脾胃, 造成脾胃功能失調、 中焦失和、 氣血不足, 此時重在調補後天之本。尤師時時告誡, 醒 脾開胃是治療胃癌的首要任務, 臨證常選用焦麥芽 10 g, 焦稻芽 10 g, 微微調控, 以防虛不受補。藥理研究證 實, 焦稻芽和焦麥芽均含有多種消化酶, 對胃酸、 胃蛋 白酶的分泌也有促進作用。

1. 4 延胡索—白芷 疼痛( 又稱癌痛) 是胃癌患者最 常見的并發症之一, 疼痛常伴有焦慮、 恐懼、 緊張等情 緒, 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治療信心, 因此, 控制 疼痛是醫務工作者的重要任務之一。尤師認為胃癌患 者疼痛的病機不外乎“不通則痛” 和“不榮則通” 兩方 面, 而中焦受損, 氣機不利, 升降失常是其重要的因素, 治宜理氣止痛, 藥用延胡索 3 ~ 5 g, 劇痛可增加至 15 g, 白芷 30 g, 延胡索辛苦溫, 活血化瘀、 理氣止痛, 專治 一身上下諸痛; 白芷辛溫, 祛風濕、 活血排膿、 生肌止痛, 二者相使為用, 标本兼顧, 能增加理氣活血止痛功 效, 用于治療氣滞血瘀引起的胃痛、 頭痛、 肋痛等, 該藥 對鎮痛療效确切, 臨床運用廣泛。藥理研究 [7 ] 提示元 胡止痛方( 由延胡索、 白芷兩藥組成) 止痛功效可能與 其舒張血管、 緩解平滑肌痙攣有關。

1. 5 炮姜—石榴皮 胃癌患者或經手術、 或經放化療 後, 可損傷中焦脾胃, 日久可損傷脾胃陽氣造成脾胃虛 寒, 腹瀉時作, 治以溫中散寒, 澀腸止瀉, 标本兼顧。尤 師常喜用炮姜 3 ~ 5 g, 石榴皮 10 g, 腹瀉嚴重者, 石榴 皮可用至 20 g。炮姜辛苦溫, 大熱, 溫中散寒止痛, 溫 經止血; 石榴皮酸澀, 性溫, 主澀腸止瀉、 止血、 痢疾、 腸 風下血等, 二者相使為用, 标本兼顧, 對于中虛髒寒兼 有腹瀉患者尤為适宜。目前尚未見到有關炮姜與石榴 皮藥對的藥理作用研究報道, 值得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1. 6 白及—煅瓦楞子 胃癌術後患者, 尤其是胃底部 腫瘤術後, 由于生理結構的改變, 導緻食管下段括約肌 松弛, 胃蠕動過程中胃内容物返流入食道, 引起燒心、 反酸等症狀, 中醫屬胃失和降、 胃氣上逆, 此時若一味 降逆止嘔, 效果往往不佳。尤師将辨證與辨病相結合 起來, 選用白及( 或打碎制粉) 10 g, 反酸嚴重可加至 20 g, 煅瓦楞子 30 g。白及甘苦澀, 性寒, 歸肺胃肝經, 收斂止血, 消腫生肌, 白及還具有保護黏膜的作用; 瓦 楞子鹹平, 入肺胃肝經, 消痰化瘀, 軟堅散結, 煅用制酸 止痛, 尤師将白及煅瓦楞子藥對喻為中藥裡的奧美拉 唑, 其臨床療效顯而易見。

2 抗腫瘤用藥

2. 1 白花蛇舌草—半枝蓮 白花蛇舌草甘淡涼, 歸胃 大腸小腸經, 功用清熱解毒, 消癰; 半枝蓮辛涼, 功用清 熱解毒, 利尿消腫, 兩藥相須為伍, 既能清熱解毒, 又能 利濕消腫, 适用于熱毒瘀阻證, 症見寒戰高熱, 關節紅 腫疼痛, 屈伸不利, 全身酸痛、 乏力, 胸悶, 牙龈出血, 咽 喉疼痛, 口幹喜冷飲, 易汗出, 尿黃赤, 大便幹結, 舌紅, 苔黃, 脈弦滑數。尤師應用時常取白花蛇舌草 10 g, 半 枝蓮 10 g, 熱毒明顯者可加至 20 g, 對癌性胸腹水亦有 一定療效。現代藥理研究該藥對具有增強免疫力、 誘 導凋亡、 抗突變、 抑制端粒酶活性、 抑制增殖等 [8 ] 作用。

2. 2 蛇六谷—藤梨根 蛇六谷辛溫, 化痰散結, 散瘀 消腫, 作為常用的“抗癌中藥” 被廣泛應用于臨床; 藤 梨根酸澀涼, 清熱解毒, 祛風除濕, 利尿止血, 适用于多 種腫瘤, 尤其對于腸胃道方面的腫瘤應用更多, 兩藥相 須為用, 一溫一涼, 寒熱并用, 共奏抗癌消毒之功。尤 師認為蛇六谷配藤梨根, 寒熱并用, 能糾正複方整體的 寒熱偏性, 尤适用于寒熱不著者, 常用量蛇六谷 10 g, 藤梨根 10 g。實驗研究 [9 -10 ] 證明蛇六谷與藤梨根均具 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胃癌細胞增殖、 轉移的作用。

3 病案舉例

趙某, 男, 69 歲, 2015 年6 月9 日求診。患者2014 年12 月31 日在全麻下行胃癌根治術( D2、 畢 I 術) , 術 後行四周期“多西他賽 + 雷替曲塞 + 奈達鉑” 方案化 療。患者難以忍受多次化療帶來的不良反應, 遂來求 診, 要求中醫中藥治療。刻下證: 精神萎靡, 乏力, 納 差, 消瘦, 面色蒼白, 胃脘時隐痛, 遇冷加重, 嗳氣時作, 無泛酸, 腰酸, 夜寐欠安, 雙下肢輕度水腫, 二便尚調, 舌淡, 苔白膩, 脈細弱。查血常規提示中度貧血, Hb 78 g/L, 肝腎功能大緻正常, 腫瘤放免: CEA 107. 10 ng/ mL, CA724 40. 54 U/mL, CA199 64. 25 U/mL, CA50 32. 82 IU/mL, Karnofsky 評分 80 分。中醫診斷為胃脘 痛, 證屬脾腎兩虛, 氣血雙虧, 治以健脾益腎, 氣血雙 補。

治以微調 3 号方化裁, 藥用: 潞黨參 10 g, 炒白術 10 g, 茯苓 15 g, 薏苡仁 30 g, 淮山藥 10 g, 陳皮 5 g, 谷 麥芽各 10 g, 炙甘草 6 g, 黃芪 10 g, 當歸 10 g, 茯神 10 g, 酸棗仁 10 g, 大棗 7 枚, 雞血藤 20 g, 小茴香 10 g, 砂 仁 3 g, 肉桂 5 g, 黃精 10 g, 杜仲 10 g, 吳茱萸 1. 5 g, 黃 連 1. 5 g, 柴胡 5 g, 白花蛇舌草 10 g, 半枝蓮 10 g, 14 劑, 水煎服, 1 劑/d, 期間配服中成藥安替可膠囊每次 2 粒, 口服, 3 次/d; 靈芝二維甲硫氨酸膠囊每次 2 粒, 口 服, 3 次/d。

2015 年 6 月 22 日二診, 見患者精神好轉, 進食量 增加, 仍訴偶有胃脘痛, 藥證相符, 守方續進。思慮疼 痛不外乎 “不榮則痛 ” “不通則痛” , 前方治本, 但未見 速效, 則宜标本同治, 于上方加延胡索 5 g, 白芷 30 g 以治标。三診複查血常規貧血好轉, Hb 97 g/L, 肝腎 功能未見異常, 腫瘤标志物同前, 胃脘痛較前好轉, 偶 爾怕冷, 腰酸, 考慮患者多次化療, 損傷腎陽, 遂加大肉 桂量, 改肉桂 10 g, 後續治療以此方為基礎辨證加減, 随訪至今患者生活狀态良好, Karnofsky 評分 90 分, 複 查提示病情穩定。

按 本例患者屬胃癌術後典型的脾腎兩虛, 氣血雙 虧證。尤師在中醫辨證的基礎上結合現代醫學理論認 為, 胃癌術後脾胃首當其沖, 再者胃癌患者病竈在胃腑, 治療當兼顧扶正與祛邪, 治标與治本相結合, 首選微調 平衡 3 号方化裁以健脾和胃, 益氣養血, 旨在通過微微 調控失衡的關節點來調整陰陽平衡 [1 ] 。縱觀本例, 無論 是辨證用藥還是抗腫瘤, 時時不忘于複方中加入相應藥 對, 如稻芽、 麥芽健脾開胃; 吳茱萸、 黃連降逆止嘔; 黃 連、 肉桂交通心腎; 白花蛇舌草、 半枝蓮抗癌抑瘤; 延胡 索、 白芷理氣止痛, 各藥對間相互呼應, 藥對内又兼顧标 本, 不但能提高臨床療效, 還具有簡、 便、 廉、 驗的特點, 具有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值得學習并推廣之。

來源:遼甯中醫雜志 作者:劉擁軍 沈衛星 尤建良 程海波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