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伍炳彩教授常用藥對

伍炳彩教授從醫30餘年,精研中醫名家之學說,勤于臨床,學驗俱豐。在臨床處方用藥時,善用藥對,伍老認為2藥配伍,有互相協助增強藥力者,有互相制約消其副作用而展其長者,有2味合用另生其它作用者,有為溝通之作用者等。筆者随師侍診,獲益非淺、茲總結如下,以飨同道。

1 杜仲配桑寄生

杜仲,味甘,性溫,入肝、腎經,功能補肝腎、強筋骨、益精氣、安胎;桑寄生,味苦性平,入肝、腎經,功能祛血中風濕、舒筋絡、補肝腎,“肝主筋”“腎主骨”,一補一通,相須為用,共奏祛風濕、補肝腎之功。臨床上用于肝腎不足兼風濕痹着引起的腰膝酸痛及婦人沖任不固引起的腰酸腰痛等症,每每取得滿意的療效。

2 姜黃配海桐皮

姜黃,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性善走竄,功能破血行氣、通經止痛;海桐皮,味苦、辛,性平,入肝經,功能祛風濕、通經絡、止痹痛。“血行風自滅”“濕随風散”,俾風濕俱去,經絡得通,則痹痛止。2藥相伍,一為血藥,一為風藥,故祛風除濕、活血通經止痛作用倍增。伍老常用此藥對治療風濕為患、絡道經氣閉阻、氣血循行不暢的腰腿關節疼痛、周身肌肉酸痛,甚則肢體攣急不遂等症。

3 香附配紫蘇梗

此藥對取義于《和劑局方》的香蘇散。香附,味辛、微苦甘,性平,入肝、三焦經,功能疏肝理氣、行氣止痛、調經止痛。李時珍雲:“……香附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主帥。”紫蘇梗,味辛、甘,性溫,入脾、胃、肺經,功能舒肝解郁、行氣消脹、理氣安胎、和血止痛。香附入血分,行血中之氣;紫蘇梗走氣分,可行氣寬中,2藥伍用,一血一氣,氣血雙調,則理氣解郁,行氣止痛,消脹除滿的力量更強。臨床常用于治療脘腹脹滿不舒、嗳氣、妊娠惡阻等症。如兼有外感風寒,伍老臨床體會:紫蘇梗宜改用紫蘇葉。

4 橘皮配竹茹

此藥對取義于《金匮要略》的橘皮竹茹湯。橘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功能理氣健脾燥濕、調中快膈、導滞化痰,為脾、肺2經氣分之藥。竹茹,味甘,性微寒,入肺、胃、膽經,功能清化熱痰,清胃熱,止嘔吐下氣消痰。兩者伍用,一溫一寒,溫清相濟,和胃降逆。常用于治療脾胃虛弱、氣機不調、寒熱相雜之脘腹脹滿、惡心嘔吐、呃逆及妊娠惡阻等症。

5 旋覆花配茜草炭

此藥對取義于《金匮要略》的旋覆花湯。旋覆花,味苦、辛、鹹,性微溫,入肺、胃經,功能下氣行水消痰、降逆止嘔,善通肝絡而行氣,活血通絡。茜草,味苦,性寒,入肝經,炒炭可化瘀止血通絡。兩者伍用,旋覆花善通肝絡而行氣,茜草活血化瘀,則氣行血行,陽通瘀化。故臨床常用于胸脅痞悶不舒,甚或脹痛、刺痛,手按揉或捶打其胸脅得舒者。

6 白僵蠶配浙貝母

白僵蠶,味鹹、辛,性平,入肝、肺經,功能息風止痙,祛風止痛,解毒散結,化痰軟堅。浙貝母,味苦,性寒,入肺、心經,功能化痰止咳、清熱散結。兩者伍用,取其能解毒散結,化痰軟堅。常用于治療咽喉紅腫、瘰疬、瘿瘤、乳腺小葉增生等症。

7 土茯苓配忍冬藤

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肝、胃經,功能解毒、除濕、利關節。忍冬藤,味甘,性寒,入肺、胃、大腸經,功能清熱解毒、疏通絡道氣機。2藥伍用,取土茯苓善治濕熱毒邪和除濕通絡之功,忍冬藤清熱解毒,理氣行滞,通絡止痛。常用治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腎炎病屬濕熱毒邪蘊結不解者。

8 焦栀仁配白茅根

焦栀仁,味苦,性寒,入心、肺、胃、三焦經,功能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本品炒焦用,取其能入血分,功專涼血止血。白茅根,味甘,性寒,入肺、胃經,功能清肺胃之熱、生津止渴、涼血止血。兩者伍用,則清熱、涼血、止血作用更著。臨床常用于各種血熱妄行的吐血、咯血、衄血、紫癫、尿血等症。

9 蔓荊子配豨莶草

蔓荊子,味辛、苦,性平,入膀胱、肝、腎經。功能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祛風除濕止痛,通利九竅。豨莶草,味辛、苦,性微寒,入肝、心、腎經,功能祛風濕通經絡、清熱解毒。諸子皆降,蔓荊子獨升,本品氣升而散,輕浮上行,直奔頭面。祛風除濕豨簽草,為祛風濕之要藥,其長于走竄,開洩之力較強。2藥相伍,取其祛風除濕之功效及升散上升、走竄開洩之特性。常用于治療濕邪上蒙清竅之頭昏如裹及濕邪痹阻經脈之全身骨節沉重疼痛。

10 金櫻子配芡實

此藥對取義于《洪氏集驗方》的水陸二仙丹。金櫻子,味酸、澀,性平,入腎、膀胱、大腸經,功能固精、縮尿、澀腸止瀉。芡實,味甘、澀,性平,入脾、腎經,功能補脾祛濕,益腎固精。金櫻子,氣味俱降,酸澀收斂,功專澀精氣、止小便遺洩。芡實生于水中,既可健脾利濕,又擅益腎固精止帶。2藥伍用,相得益彰,尤能益腎固精,補脾止瀉,縮小便,止帶下。常用于治療脾腎兩虛之慢性洩瀉、腎氣不固之男子遺精及女子赤、白帶下,小兒夜溺等症。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