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師大一附中校長助理 高 明
我們常聽到這樣一句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那興趣到底是不是最好的老師?
01.生存才是最好的老師
我們不妨先把這個問題抛給我們的父輩、祖輩,看看他們小時候是什麼樣的。
“我們小時候飯都吃不飽,還談什麼興趣?”
“那個時候,隻要能吃飽穿暖,活下來,我們幹啥都願意!”
“那個時候如果說什麼是最好的老師,我認為是生存”
為什麼我們的父輩祖輩們認為“生存才是最好的老師”,而不是興趣?其實這是符合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
需求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一般來說,低層次的需求相對滿足後,才會向高層次發展,追求更高層次的需要才成為行為的驅動力。
所以,在那些溫飽還沒有解決的年代,活下來是人最大的需求。
一個溫飽還沒解決的人和一個對美食有強烈興趣的人,在面對食物的誘惑或争奪時,肯定是前者的動力遠遠強于後者。
因為,生存才是最好的老師!
這也是為什麼幾十年前大家都在溫飽邊緣時,有的學校“教室前面挂個皮鞋,教室後面挂個草鞋”就能很好激勵學生學習的原因。
然而時到今日,我們的人均GDP已達1.25萬美元,距世界銀行定義的高收入國家标準已非常接近。也就是說,我們的父輩祖輩經曆過的“飯都吃不飽”年代,已經早已一去不複返了。這也意味着,我們已經一腳踏出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的底層。
生存,對于絕大多數人,已不再是問題。
所以,我們再拿“你不好好學習,就沒飯吃”這樣的話來激勵、教育學生的時候,學生往往一臉茫然,因為他們可能從來就沒有體驗過“餓”的感覺。
那麼,怎樣激發孩子的動力呢?很多教育者想到了興趣。這也就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個理論近些年越來越流行的原因。
然而,但是,就算是現在“生存需求”不再成為問題後,這個說法仍是值得商榷的!
02.始于興趣,成于堅持
也許對于孩子,在啟蒙階段,興趣可能是最好的老師。面對紛繁複雜、眼花缭亂的世界,啟蒙階段的興趣正是在萬千選擇中帶領孩子進入知識大門的鑰匙。
然而,任何學問往深裡去探究,必然都要經曆枯燥乏味的過程。彈琴,反反複複就是幾個黑白鍵的交替;投籃,來來回回就是球和籃筐的進出;算術,千變萬化就是加減乘除的組合……在這些技藝熟練精進的過程中,最初的興趣必然會被慢慢的消磨,這時更需要的是信念與毅力。惟有信念與毅力,才能讓人經曆從量變到質變的升華。
對孩子來說,這種枯燥乏味是有悖天性的。所以大多數孩子習慣對所有事物淺嘗辄止,對所有東西都充滿好奇又輕易放棄。這些不穩定的、容易轉移的興趣,會給孩子的學習帶來不斷地沖擊和考驗。這個時候,作為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更需要的是正确地引導和有效地約束。
而且孩子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往往還會經曆各種各樣的失敗和挫折,諸如輸掉比賽、成績落後、進入瓶頸期等等,這些往往都會挫傷孩子的興趣,考驗耐心和信心,這時更需要的,是堅持。
正如姚明,在他小時候,内心的理想和目标,其實從來都不是成為一名籃球運動員。對于曆史和地理更感興趣的他,内心的目标是希望長大之後,能夠成為一名考古學家。而成為籃球運動員以後,正是常年的毅力和堅持,最終才讓他成為“中國男籃曆史第一人、世界級中鋒、亞洲籃壇最偉大球員”。
03.興趣是可以培養出來的。
任何一門知識或學問,都是人類最偉大、最聰明的一批人的心血和智慧的結晶。作為孩子,在學通學透之前,其中的知識點就像散落的珠子,沒有連成一串項鍊,看不出它們未來的用途,不能完全欣賞它們的美。這個時候,學習會顯得特别枯燥乏味,然而堅持度過“山重水複疑無路”的階段,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串珠成鍊、融會貫通的那一刻,收獲的不僅是和前人隔着時空心靈對話的驚喜,更有來自内心深處對自我的認同。
同時,當你掌握知識的全貌、學有初成,能夠用知識去解決相關實際問題或實踐創新時,這時候“學以緻知”的快感和“學以緻用”的成就感,自然而然會激發出更深層的興趣。與此同時,興趣又會使人投入更多時間更多精力,鞏固擴大先發優勢,越學越好,興趣也越來越濃,最終形成了良好的正向循環。
也因此,經曆過的人會深有感悟,很多時候,不是因為有興趣才能做好某事,而是做好了才有興趣。
著名生物學家、清華大學前副校長施一公,在多個場合演講中都提到的。他其實并不是一開始就對生命科學有興趣,隻是到後來,這個興趣才被培養出來。而他也因為一直堅持在這個領域研究,最終成為大家。
人的興趣是可以培養的,你隻要好好走你的路,走下去,總會能達到你的目标。——施一公
04.過分強調興趣,往往會使人變得短視和狹隘
随着孩子一天天長大,接觸面越來越多,單純強調興趣,顯然不符合實際。如果興趣不足,是不是做不好甚至不做就理所當然?
有句話說得好:“不是愛一行幹一行,而是幹一行愛一行。”
人不可能一輩子事事都按照自己的心願去設計并實現,當工作安排和自身興趣不匹配時,難道就選擇消極怠工甚至直接放棄?這顯然不是負責任的做法。
“氫彈之父”于敏院士給我們做出了最好的榜樣。于敏生前接受中央電視台采訪時,曾明确指出,研究氫彈并不符合他的興趣,但是愛國主義高過興趣,所以一定要全力以赴搞出來。
此時,我聯想到了我們黨的幹部培養機制。“我是革命的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也正是沒有過多考慮興趣和愛好的,多崗位、多角色,條狀、塊狀管理經驗的曆練,磨砺出一批批我們黨的優秀的綜合型幹部隊伍。
所以,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在培養其對具體事物興趣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培養其良好的品性——身心健康、卓越品格和關鍵能力。這才是孩子在面對充滿“不對稱性、複雜性和不确定性”的未來時,無論做什麼都能成功的基礎。
興趣是個好老師,但肯定不是最好的老師!
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以漁;
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于欲;
授之以欲,不如授之于玉。
(欲:欲望,即興趣;玉:身心健康、卓越品格和關鍵能力)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