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清熱劑』清熱解毒>普濟消毒飲>普濟消毒飲治療上呼吸道感染之淺見

普濟消毒飲為主治“大頭瘟”(此病名曆代文獻記載不一,有大頭風、大頭傷寒、大頭天行、抱頭火丹、大頭瘟、大頭溫、蝦蟆瘟等名稱)之用方。清·餘震《古今醫案按》記載了金元時期泰和2年(公元1201年)四月此病流行,李東垣制“普濟消毒飲”,廣施其方而全活甚衆的史實。清·吳鞠通所著《溫病條辨·上焦篇》将“大頭瘟”歸于“溫毒”之中,謂“溫毒……俗名大頭瘟,蝦蟆瘟”,“治法總不能出李東垣普濟消毒飲之外”。此病始在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中有“風熱毒氣客于咽喉颔頰之間,與氣血相搏,結聚腫痛”的記述,不但論述了病因病機,亦論及了病位和主要證侯。後市不少醫家都以此作依據,論述“大頭瘟”是感受風熱時毒,以緻頭面焮痛,伴咽喉耳頰腫痛,全身憎寒壯熱為特征的急性外感熱病。但在治療時多未能直接應用李東垣原方,而是引用其他方書所錄的東垣方。

筆者所學及應用的乃為清·汪昂《醫方集解》所錄之方。其組成為:黃芩、黃連各五錢;陳皮、甘草、玄參、柴胡、桔梗各二錢;連翹、闆藍根、馬勃、牛蒡子、薄荷各一錢;僵蠶、升麻各七分。其方論“此手太陰、少陰、足少陽、陽明藥也。芩、連苦寒,瀉心肺之熱為君;玄參苦寒、橘紅苦辛、甘草甘寒,瀉火補氣為臣;連翹、薄荷、鼠粘(即牛蒡子,見《本草圖經》)辛苦而平,藍根甘寒,馬勃、僵蠶苦平,散腫消毒定喘為佐;升麻、柴胡苦平,行少陽、陽明二經之陽氣不得伸。桔梗辛溫為舟楫,不令下行,為載也。”體現本方清熱解毒,疏風散邪的法則。《溫病條辨》以本方去升麻、柴胡,加銀花、荊芥,用治“溫毒咽痛喉腫,耳前耳後腫,頰腫,面正赤,或喉不痛,但外腫,甚則耳聾,俗名大頭瘟。”以其症狀描述,即是現代的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乃腮腺炎病毒所引起。該病毒為RNA病毒,屬副粘病毒,與其他副粘病毒有共同的抗原成分。因此,筆者大膽推斷:普濟消毒飲既然能治療流行性腮腺炎,其加減方亦能治療流行性感冒及其他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且方中有清熱解毒利咽之品,對細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也有效。一方能多用,在臨床上豈不是醫生手中的一件銳器!

病毒性感冒主要表現為鼻塞流涕、咳嗽、頭痛、全身肌肉酸痛、咽痛、發熱甚至高熱,體檢可見鼻咽充血及結膜充血。中醫病名亦為感冒,可分為風寒和風熱進行治療。風寒感冒傳統的用方為麻黃湯、桂枝湯及荊防敗毒散。這三個方均屬于辛溫解表方,其主要作用與用途均是通過辛溫發汗,驅散寒邪以使肺的宣發肅降功能恢複正常,但是,流行性感冒發病症狀重,體質下降快,易引發細菌感染,因此化熱特别快。按中醫辨證,系風寒轉成風熱。由于風寒時間很短,因此,在應用辛溫解表劑時很難把握其應用時間,稍有不慎,轉為風熱時,病人卻仍在服用醫師為其開的辛溫解表劑,則形成火上澆油之勢。對此,筆者認為:改用普濟消毒飲加減,可避免此類情況出現。這一點是筆者在教方劑學時的體會。

《方劑學》教材認為:《醫方集解》所錄普濟消毒飲可用于頭面癰瘡腫毒,相當于腮腺炎、急性扁桃體炎、頭面部化膿性炎症、淋巴結炎伴淋巴管回流障礙,見有惡寒發熱、口渴舌紅、苔白兼黃、脈浮數有力者。頭面部較易感染的細菌常為溶血性鍊球菌、葡萄球菌等,這一類多為革蘭氏染色陽性。本方具有清熱解毒作用,因此,能治療上呼吸道細菌感染,特别是革蘭氏染色陽性的細菌感染也就不足為奇了。而這又可彌補某些不能用青黴素而用其他抗生素效果不佳的病人在用藥上不理想的缺陷。

實踐中,筆者經常用本方加減治療病毒及細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取得了較滿意的療效。

病例一:

莊某,男,64歲,以發熱、咳嗽、胸悶痛不适、惡寒半月許就診。病人半月前因鼻塞、流涕、頭痛、惡寒而就診于某醫院,服用“紅黴素”、“ABOB”等,且自服“銀翹片”、“闆藍根沖劑”,也曾靜滴“抗生素”(具體不詳),因效果不佳而來求診。來診時精神疲憊不堪,惡寒,發熱,咳嗽痰黃,胸痛。查體:T:38.6℃,咽後壁見小濾泡充血未退,聽診右肺有散在濕啰音,實驗室檢查:WBC 13000/立方毫米,N 78%,X-RAY示右肺有片狀陰影,考慮肺炎可能。中醫診斷:肺癰早期、風熱犯肺咳嗽。拟清熱解毒利咽、疏風宣肺、化痰止咳。給予普濟消毒飲加減治療:

黃芩12g、黃連9g、闆藍根15g、馬勃10g、射幹6g、七葉一枝花15g、銀花12g、連翹15g、荊芥10g、薄荷6g(後下)、桔梗10g、牛蒡子10g、柴胡10g、陳皮6g、海蛤殼粉10g(包煎)、甘草6g。3帖。

3劑後病人複診,發熱已退,惡寒消失,胸痛、咳嗽已減,痰轉白色不稠易咳出,T36.8℃,WBC 7600/立方毫米,N 65%。病情大為好轉,精神也見好轉,再給予上方加減:

黃芩12g、黃連6g、闆藍根12g、馬勃6g、射幹6g、七葉一枝花12g、銀花12g、連翹15g、桔梗10g、牛蒡子10g、柴胡10g、陳皮6g、海蛤殼粉(包煎)10g、甘草6g。3帖後諸證均除,後以本方加減治療一星期而愈。

體會:病人初為風寒感冒,由于未能有較有力的,針對性較強的抗病毒治療,病情拖延而并發細菌感染引起了肺炎。筆者應用普濟消毒飲原方去升麻、僵蠶、玄參,是減其疏散及粘膩之性;而加用七葉一枝花、銀花、海蛤殼,是用以增強清熱解毒化痰之力;雖黃連用量較原方小,但其他清熱解毒藥的用量則較原方為大,其效果反顯更強,況黃連苦寒傷胃,量大就更明顯(小量反能健胃),因此,3帖後病情明顯好轉,随後減輕寒涼藥的劑量并加減應用至痊愈。

病例二:

林某,男,12歲,因鼻塞流涕2天伴惡寒3小時而就診。該患者素有扁桃體反複發炎史,且經常應用抗生素,“紅黴素”、“乙酰螺旋黴素”、“SMZ”、“環丙沙星”等經常反複使用,也曾多次肌注“青黴素”、“先鋒黴素”等。本次鼻塞流涕,咽喉不痛但癢而不适,咳嗽痰白稀。查體:T37.5℃,扁桃體Ⅱ~Ⅲ°腫大,表面有腐白點,颌下淋巴結如蠶豆大,咽後壁充血明顯,苔薄白,脈浮。WBC 6700/立方毫米,N 55%,L 42% 。診斷為風寒犯肺型上感,給予普濟消毒飲加減:

荊芥10g、柴胡10g、防風10g、薄荷(後下)10g、闆藍根6g、桔梗10g、牛蒡子10g、生姜3片(自下)、連翹6g、黃芩6g、馬勃3g、甘草5g、制半夏6g、陳皮6g。2帖

二診:病人惡寒、鼻塞流涕、咽喉癢不适已除,咽後壁充血色紅程度明顯減輕,偶有咳嗽,再予上方去薄荷,加黃芪12克、白術10克,繼服3帖而愈。

體會:本例雖為風寒犯肺,本該用荊防敗毒散之類,但該患兒素有扁桃腺反複發炎史,化熱很快,故改用普濟消毒飲,減清熱解毒之力,而加強疏散風寒之功,這樣,風寒既可疏散,又可防其化熱。之後,再予此方加減合玉屏風散善後,以鞏固療效。

[小結]

病毒性感冒及病毒所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目前因缺乏較有針對性的或是療效較好的西藥來進行治療,病人的病程常拖延7天甚至更長,而所遺留的咳嗽症狀時間則更長,甚可能并發細菌感染而“變證”蜂起,往往給病人及家屬帶來極大的痛苦。“醫貴變通”,用普濟消毒飲加減施治,符合祖國醫學“醫之法在是,法之巧亦在是”“醫無闆方,醫無呆法,總貴乎神而明之耳”之見。 (吳國營)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