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酒後解毒良方,李東垣解酒第一湯,讓脾胃披上金鐘罩...

有愛喝酒的朋友問我有沒有解酒甚至解酒毒的中藥方,那必須挖出這樣的寶貝來啊,今天就說說這個古方李東垣的解酒良方「解酒湯」,供大家收藏,為自己為家人了解這個方法。

酒,其實是中醫常會用到的良藥: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除了說了酒的好,還說了過量的害處。“痛飲則傷身耗血,損胃亡精。”

從古至今,飲酒就是一種風尚。在古代,上至君王,中到大臣文士,下到貧民,無一不對酒情有獨鐘。現代與古代的不同之處就是女性飲酒者的日趨增多。既然有飲酒者,自然少不了拼酒,尤其是在這個處處都需要應酬的年代,不喝酒似乎就談不成生意,有人甚至将自己訓練成“擋酒”高手。

從低度酒:啤酒、果酒、紅酒、米酒、氣泡酒、香槟,到中度酒白蘭地、威士忌,再到高度酒二鍋頭、悶倒驢、茅台、五糧液、泸州老窖等,都成了談事必上桌之品。”

現代科學都說了,酒後除了“吐真言”,還會留下壞皮囊:

傷腎:酒精進入人體後,會抑制尿激素産生,人體一旦缺乏尿激素,腎吸收水的作用就會受抑制,等到體内水分大量流失後,體液電解質平衡會被破壞,誘發惡心、眩暈、頭痛等症。

傷胃:酗酒後,胃黏膜會受損,誘發黏膜水腫、出血、潰瘍、糜爛等症,甚至胃出血。

傷腦:研究發現,飲酒超過6分鐘後,腦細胞就會受破壞,若長期酗酒,記憶力會降低。

骨骼:酗酒後,酒精會加速體内鈣質流失,易誘發骨質疏松症,甚至骨折。

中醫這麼說——

《方劑學》:“酒性大熱,以傷元氣,而複重瀉之,況亦損腎水,真陰及有形陰血俱為不足,如此則陰血愈虛,真水愈弱,陽毒之熱大旺,反增其陰火,是以元氣消耗折人長命;

不然,則虛損之病成矣。酒疸下之,久久為黑疸,慎不可犯此戒,不若令上下分消其濕,以葛花解酲湯主之,治飲酒太過,嘔吐痰逆,心神煩亂,胸膈痞塞,手足戰搖,飲食減少,小便不利。”

《吃得下 睡得着 排得出》:“醉酒毒肝髒,找葛花解酲湯來幫忙”

李東垣的「解酒湯」——葛花解酲湯

葛花解酲湯首見于《蘭室秘藏》,具有溫脾胃、消酒積、利濕熱之功,為治嗜酒中虛,濕傷脾胃所緻的眩暈嘔吐、胸膈痞悶、食少體倦、小便不利而設。臨床上常用于治酒積。有醫家用此方治療酒後盜汗、洩瀉等症,收效頗佳。

方子組成:葛花15克,木香10克,砂仁15克,茯苓10克,豬苓10克,人參10克,白術10克,白豆蔻15克,青皮10克,陳皮10克,神曲10克,幹姜10克,澤瀉10克。

效果:化酒祛濕,溫中和胃。

主治:飲酒過度。濕傷脾胃。


我們來分析一下:
葛花甘辛涼,為解酒專藥,有解酒醒脾,把濕邪從肌膚表面散出之功,使酒濕從肌表而散。
豬苓、茯苓、澤瀉具有利濕之功,可以讓濕邪沿着小便流出
神曲解酒消食; 砂仁、白蔻醒脾和中,開胃消食。 陳皮、木香、青皮理氣化滞; 幹姜溫中和胃; 人參(複脈)、白術(健脾益氣、燥濕)。 諸藥相合,共奏化酒祛濕。溫中和胃之功。
葛花解酲湯适應的是脾胃虛寒、中陽不振、濕從寒化等症。若是陽性體質,濕從熱化、濕熱内盛,主要症狀包括面赤煩熱、口渴飲冷等,用此方時要減去幹姜為妥。

酒性辛熱有毒,不僅在酒後即可發病,有的甚至積毒内留,禍害諸多髒腑,解酲一法,運用得當,确有良效。臨床還用于酒精肝、乙醇中毒等病均有作用

另外,還有小解酒方:6顆烏梅,3g桂花煮水喝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