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穴位上做補瀉的時候,常會做一些撚轉手法,在曲池上不好用“迎随”法。所謂“迎随”就是指逆順的意思。“迎,逢也”,“随,從也"。“迎”就是迎接的意思,也就是逆、反向的意思。”随“就是”跟從的意思。《靈樞.小針解》說“迎而奪之者,瀉也;追而濟之者,補也。”《靈樞.終如》說“瀉者迎之,補都随之。知迎知随,氣可令和。”由此可見,人的氣血往來有逆有順,針刺的時候可逆其經氣以瀉其邪,順其經氣以補其正,從而達到補虛瀉實的作用。
在曲池一般都是直針,不做迎随,因為不管是順或者逆,做迎随都很痛。所以,在曲池這裡都是做撚轉,做補針的時候,我們心裡想着,大腸的的氣血是從商陽起,止于迎香,即是從食指的指頭向上走,那麼,我們針撚轉的方向跟着氣血流動的方向快速轉動,再慢慢的退回來,這樣的撚轉手法就是補。反之就是瀉。
補,我們一般采用陽數,也就是奇數,三、五、七、九。瀉,我們一般采用陰數,也就是偶數,四、六、八。當我們順氣撚轉補的時候,五下或者七下,完了以後,向前推一電車之狼。瀉的時候,例如象在二間上逆氣撚轉瀉針的時候,六下,八下,完了以後,向後拉一點。
撚轉法,一般用在不方便使用迎随的地方,例如像我們大腸經的偏曆或者是溫溜,這些地方就可以做迎随法,像二間,曲池,這些地方不方便做迎随,這些地方做迎随很痛,所以,一般都是采用插提法,撚轉法。
在這裡補前面講的合谷穴,合谷有一個歌訣叫:面口合谷收“。隻要是面部的病,口部的病都可以在合谷上下針。例如我們的牙齒疼,可以下合谷,口眼歪邪,可以下合谷,合谷穴,不但是氣穴,也是一個麻醉穴。所以,我們在下面針的時候,常常先下合谷,這樣起到一麻醉的效果,例如我們做地倉透頰車,頭維透率谷,為了減輕痛感,我們先在對側的合谷上下針。下了合谷以後,再去做透針,透的時候就不會很痛。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