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嶽美中系列 | 補益法的運用

嶽老常說:沒有因虛緻病的,而是因病緻虛。王清任認為:大勞、大欲、大病、久病(即四損),皆可緻虛。虛有氣、血、陰、陽諸不足,不足者當補之。《難經》有五藏補法:“損其肺者,益其氣;損其心者,調其營衛;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适其寒溫;損其肝者,緩其中;損其腎者,益其精”,這些都是臨床上按病論補的依據。

嶽老常說:醫者要用好補法亦屬不易,要補得恰當,當補則補,補之不當,則滞氣機,所以要“先其所因,伏其所主”,找出虛的主要矛盾方面,才能使補益之法用得恰到好處。

嶽老用陰陽對立統一的觀點對補益法作了進一步的概括。他說:如果患者本體虛弱,素有内傷,或為涼藥遏抑陽氣,當補陽氣以培元;如系因病耗傷陰血,應滋養陰血以固本。補益法是針對人體氣血陰陽,或某一髒腑的虛損而給予補養的方法,協調陰陽的偏勝偏衰,使之歸于平衡,這就是補益法的宗旨。

嶽老說,補益法又多用于慢性病,慢性病都是由漸而來,非隻一朝一夕,其形成往往是由微杳的不顯露的量變而到達質變,其消失也需要經過量變才能達到質變。因此,對慢性病的治療,施用補益法的方藥,必須“有方”還要“守方”,這樣才能輔助機體慢慢生長抵抗力,以戰勝疾病。

1.清補法

清補法适應于陰虛病者,常為陰虛而夾有餘熱者宜之。用藥多擇清淡而又滋潤之品,使之“清而不涼、滋而不膩”。陰虛者,應補而兼清,二冬、地、芍是也;甘寒清滋,生地、石斛為優。

養胃陰:如麥門冬湯(麥冬、沙參、半夏、甘草、粳米),葉氏養胃湯(玉竹、生扁豆、沙參、麥冬各三錢,桑葉二錢,生甘草一錢),此皆清潤滋養,旨在補益津液。

養肺陰:如清燥救肺湯(阿膠、生石膏、黑芝麻、麥冬、枇杷葉、沙參、桑葉、杏仁),清肺熱以滋陰液,是肺燥陰虛的良方。

補脾陰:如慎柔養真湯(黨參一錢半,白術、黃芪、石蓮子各一錢,山藥、麥冬、白芍各三錢,炙甘草六分,五味子二分),此甘淡以養脾陰,甘味入脾,滋補脾陰。

補肝陰:黃連阿膠湯或一貫煎可随症選用。嶽老認為,腎水不足,心火上亢的失眠,用黃連阿膠湯療效很好。一貫煎用于肝陰不足的脅肋痛,也是常用方,但要抓住陰虛與血虛的鑒别,如脈細而數見弦,是肝陰虛,用一貫煎;如脈細見虛,則屬肝血虛,就要用四物湯。

補腎陰:凡屬脊髓、督脈空虛者,應填精補髓,如清滋脊髓湯(熟地、龜闆各四錢,知母、黃柏各八分,豬脊髓一條,鼈頭一隻,清醬油一杯,炖服)。此即大補陰丸加味。嶽老曾用此方加黃芪治脊髓空洞症有效。

嶽老認為,滋補時兼顧脾胃,應為病後滋潤之善法,尤其在溫熱病後期,用之頗合病機。

2.溫補法

溫補法是補而兼暖,藥用桂、附、幹姜之類。但須随症擇藥,區别使用。比如胃中之陽,後天所生,腎中之陽,先天所基。脾陽喜升浮,虛則反降于下,再行清降則使氣機遏抑不伸;腎陽貴降納,虧則恒浮于上,若行升發則其氣消亡立至。因此,凡腎脈無根者,無中氣虛的表現,補中益氣湯亦不可濫用。

溫補胃陽:常用方如理中湯、黃芪建中湯、歸芪建中湯、參芪建中湯等。嶽老嘗以此治療胃潰瘍虛弱症,常獲良效。

溫補腎陽:此法有兩途,一是剛劑以回陽,如四逆湯、通脈四逆湯等;一是柔劑以養陽,如馮氏全真一氣湯(熟地、人參、麥冬、五味、白術、牛膝、附片)等。

嶽老說:桂附八味丸為溫補腎陽之祖方,地黃宜用幹地黃(幹地黃八兩,山藥、山萸肉各四兩,丹皮、澤瀉、茯苓各三兩,桂、附各一兩)。此間應注意劑量的問題,桂附八味丸方中陰藥二十五兩,陽藥隻二兩,是取其生少火,猶如春之溫暖;濟生腎氣丸是桂、附量較重,取其溫陽化水,兩者劑量不同,功用各異。

嶽老曾用濟生腎氣丸治療慢性腎盂腎炎一例,初診,尿化驗紅細胞滿視野,診脈虛弱,舌質淡,斷為“勞淋”,投予《金匮要略》當歸芍藥散合桂枝茯苓丸作湯用。複診,尿中紅細胞稍減,易以豬苓湯方,疏導瘀滞,清利膀胱,先此本欲用濟生腎氣丸,繼思下焦濕熱未淨,用補劑過早,會導緻病邪留戀不去,反使病程延長,故投以此方,為腎氣丸提供條件。三診,尿檢查紅細胞少見,即采取濟生腎氣丸作湯用。處方:熟地黃八錢,茯苓四錢,牡丹皮三錢,澤瀉四錢,懷山藥四錢,肉桂二錢,山萸肉三錢,川牛膝三錢,車前子四錢(包煎),炮附子三錢。囑服2周。四診,前方服十四劑,腰膝已覺有力,尿檢查基本正常。囑服濟生腎氣丸比較長的時期,以鞏固療效。追蹤觀察2年,未再複發。

嶽老說:仲景用藥少而不漏,組方簡練,幾味藥卻概括無遺。東垣用藥,多而不雜,藥味雖多而不亂,如升陽益胃湯動靜結合,方中參、芪、術、草為補中靜藥,升麻、羌活推動靜藥。清暑益氣湯也有參、芪、草,又合生脈散,且用升麻,粗看似亂,實則配伍精當。

溫補腎陽:保元湯(參、芪、桂、草,東垣方)。嶽老說:本方加生脈散,對氣陰兩虛型的肺心病有效。

溫補心陽:人參養榮湯(即十全大補湯去川芎加五味、陳皮、遠志、生姜、大棗),對慢性腎炎貧血有效。

溫補脾陽:補中益氣湯。

溫補肝陽:當歸四逆湯。用治凍傷,能使速愈。如趙某某,男性,30餘歲,灤縣人。于1946年冬,被迫逃亡,流離失所,凍仆于地,鄰人發現後,擡回村中,其狀亟危,結合病情,以其手足厥逆,卧難轉側,遂急投予當歸四逆湯:當歸、桂枝、芍藥各三錢,細辛一錢,木通八分,炙草二錢,大棗四枚。囑連服數劑,以厥回體溫為度,四劑藥後,遍身起大紫泡如核桃,數日後即能轉動,月餘而愈。

嶽老說:陰是物質,陽是功能,補法無論補陰、補陽,都是因其虛而補之。其關鍵又在于用藥劑量上的奧妙,這樣才能體現方藥的輕、重、厚、薄。

3.平補法

平補法是指不寒不熱、不剛不柔的一種方法,所用藥物性能不偏,且配伍上還要剛柔互濟,是最常用的補益法。一般常法:補氣:宜四君湯或異功散。補血:宜四物湯加減。雙補氣血:如八珍湯。補精:左歸飲、五子六味丸(菟絲子、枸杞子、沙苑子各二兩,五味子、車前子各一兩,合六味為丸)。補神:朱砂安神丸、天王補心丹。此外,補脾的陰陽俱不足,資生丸常服能啟脾健胃,常葆健康。

如嶽老治療1例12歲女孩,因其母體弱多病,晚生此女,先天不足,累及後天,從襁褓時既發育不好,直到現在,身矮肌瘦,稍一動作即感勞累氣短,懶于玩耍,且視力衰弱,以緻休學。在滬治療一個時期無效,來北京就診。切其脈虛軟,舌質淡,面色晄白,大便有時不成條,食極少、每頓不過半兩許。

這是脾胃不足,并無其他疾患,為治療這種功能衰減,用資生丸以培養後天之本。人參兩半,茯苓一兩,白術一兩半,山藥一兩,薏苡仁七錢半,蓮子肉一兩,芡實七錢半,甘草五錢,陳皮一兩,麥芽一兩,神曲一兩,白豆蔻四錢,桔梗五錢,霍香五錢,川黃連二錢,砂仁七錢半,白扁豆七錢半,山楂七錢半。此方原為丸劑,嫌蜜丸稍礙消化,改作煎劑用。共為粗末,每次二錢,煎二次合在一處,午、晚飯後1小時各服一次。服20日後,即食量大增,1個月後每餐可進三兩,面色紅潤,精神煥發,視力亦見強。

4.調補法

調補法寓有調理的意思,适應于虛實夾雜,陰陽錯綜之證,用藥不能峻補、溫補、平補,隻有調補可圖。在溫熱病後期,氣液兩虧,或兼夾氣郁、食滞,或兼夾痰涎、濕濁,或兼夾瘀血、敗精等,應對症以調理之。

濕熱盤踞中焦,此即葉天士說的如油入面,應當滲濕于熱下,淡滲以利小便,用四苓湯(茯苓、豬苓、澤瀉、陳皮)。調其脾胃以宣濕熱。繼之,察其氣虛者,以香砂理中湯(黨參、白術各二錢,幹姜八分,炙甘草五分,木香、砂仁各八分),小制其劑而調補之;津液虛者,予五汁飲(梨汁、荸荠汁、鮮蘆根汁、麥冬汁、藕汁或用蔗漿)。

嶽老說:外感不盡,不能補虛。用藥時應注意配伍,如用兜鈴配沙參,清而可滋,用山藥配牛蒡子,補而不膩。肝木旺乘脾土,此間又當從乘脾犯胃而分之。屬肝旺乘脾者,則腹必脹滿,大便或溏或溏而不爽,用藥宜遠柔用剛,如逍遙二陳湯(枳殼五分,白術八分,半夏一錢半,陳皮一錢,薄荷四分,代代花十朵,雲苓一錢半,當歸一錢,赤芍一錢,柴胡八分,炙草五分),疏肝以理脾;屬膽熱犯胃者,惡心幹嘔,脘痞腹脹甚或吐酸、嘈雜,胃痛不舒,用藥宜忌剛喜柔,二仁绛複湯(桃仁九粒,柏子仁一錢半,新绛或茜草一錢半,旋複花三錢,歸須一錢半,青蔥管三寸)合左金丸,清膽和胃。

若系新瘀入絡,可用新绛湯(新绛、旋複花、青蔥管)治療。若脾陽虛,氣滞欠運,則以治中湯(神曲、陳皮、參須各八分,青皮三分,焦術一錢,幹姜、甘草各三分)調補。若胃陰已虧,肝風内擾,則可用黃連阿膠湯調補胃陰以柔肝。胃雖虛而不受補,法當先和胃氣,以和胃二陳湯(二陳湯加幹姜一錢,春砂仁五分)主治。但補胃有陰陽之别,寒熱之分,胃陽受傷,和以桔半姜砂之類;若胃陰受傷,則用甘涼養胃,如麥門冬湯、葉氏養胃湯等,略加代代花、豆蔻花、建蘭葉、枇杷葉等品。

嶽老說:至于調氣解郁,莫如制香附、廣郁金、川貝;除痰控涎,莫如戈半夏、桔紅;祛瘀活血,莫如五靈脂、生蒲黃、桃仁、紅花;消食導滞,莫如楂、曲、平胃散;利濕瀉濁,莫如滑石、二苓、冬葵子、榆白皮、佩蘭葉、晚蠶砂;通逐敗精,莫如淮牛膝、韭菜白,皆可随證選用,此為調補方之概要。

5.峻補法

峻補法适用于極虛之人,垂危之病,非大劑湯液不能挽回者。臨床常以參附煎膏,服至數兩,随時處治,往往有功。但虛極之證,又非無情草木之品所能圖效,如肉削之極,脫營失精,必須血肉有情之品始能奏效,如豬脊髓、羊肉之類。陽中之陰虛極,必須龜膠、牡蛎、糜茸之類;陰中之陽虛極、必須鹿角膠、鹿茸、海狗腎之類。嶽老曾以當歸生姜羊肉湯(羊肉三兩,生姜五錢,當歸四錢)治一産後血虛發熱,諸藥不效,而以上方兩劑告痊。又治脊髓空洞症,用三痹湯加菟絲子、“三膠”、豬脊髓等每獲效。

至于氣血兩虧,必須峻補者,常用十全大補湯,或景嶽大補元煎(黨參、山藥、熟地、杜仲、當歸、山萸肉、枸杞、炙草,用量宜大)。陰陽并補如右歸飲。氣血陰陽統補,用金鹿丸(肥厚痰多之人或内蘊濕熱者忌用)、香茸八味丸(即八味丸加鹿茸、木香)。氣血精髓統補,如烏骨雞丸、加味虎潛丸(用豬脊髓蒸熟和蜜為丸。滋養血液,莫如集靈膏(《溫熱經緯》方)。填補精髓,河車大造丸、補天大造丸。育陰潛陽,三甲複脈湯、大定風珠等,皆可因症擇藥。

6.食補法

食補法即以食物代藥,适宜病後調理,在中藥處方裡常以食品入藥,諸如玉米、蓮子、龍眼肉、赤小豆、糯米、蘆根、牛羊肉等即是。然而,食品雖屬可以養人,但由于食物本身性屬有寒有熱、有陰有陽、有氣有味、有升有降之不同,故必須因人而異,如素體偏熱,不能妄食參茸以及辛辣之品;如素體偏寒,不能過用滋陰以及鹹寒之品,這是必須注意的。

一般來說,食物入藥,氣辛而葷則動火散氣;味重而甘則助濕生痰;體柔而滑則通腸利便;質硬而堅則食滞不化,凡此在食用中必須審慎。嶽老指出:雪梨生食能清火,蒸熟能滋陰;苡仁湯對肺熱脾虛有益;淡蓮子、芡實粥,遺精洩瀉最宜;扁豆紅棗湯,專補脾胃;龍眼肉湯,能養心脾,用之切當,均可收補益之功。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