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真超哈
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在遼東所向披靡的天命汗努爾哈赤折戟于甯遠城的紅夷大炮之下,不久含恨而終。沉痛的失敗使皇太極為首的下一代後金最高層大大加強了對火炮的重視程度。天聰三年(公元1629 年),後金軍隊入寇關内,在涿州繳獲了明軍的紅夷大炮并俘獲了一批工匠,皇太極立即命漢籍工匠加以仿制。到天聰五年(1631 年)正月,第一批“後金版”紅夷大炮在盛京鑄造成功。皇太極非常避諱“夷”字,便改“紅夷大炮”為“紅衣大炮”,并沒有親自将這批大炮定了一個非常霸氣的名号——“天佑助威大将軍”。由于火炮操作人員大多為漢軍降人,皇太極為表重視,在八旗軍設置新營烏真超哈,取“重兵”之意,以佟養性為總兵官,曹振彥任教官,拉開了後金軍隊大規模使用炮兵的序幕。
努爾哈赤“紅閃緞面鐵葉甲”
天佑軍
崇祯六年(1633年)四月,孔有德、耿仲明等原東江鎮明軍在叛亂失敗後,轉而投入後金皇太極的懷抱中。崇祯六年(1633年)四月,這支叛軍及家眷10000多人在鴨綠江口與後金方面濟爾哈朗、阿濟格、杜度率領的後金兵軍隊會合,并随即剃發歸降。
此時的皇太極正苦于火炮、艦隊、工匠不足,而孔有德和耿仲明的這支降軍正是明軍炮兵部隊的精華,他們為皇太極帶去了多達12門的紅衣大炮,還有大量的火炮工匠以及一支艦隊。
大喜過望的皇太極對孔有德和耿仲明可說是殊榮備至,親率諸八旗貝勒出盛京十裡迎接,并使用女真人最隆重的“抱見禮”相待,仍以他為都元帥,安置東京(遼陽),自成一軍,稱“天佑兵”,一切待遇從優。自此,後金軍隊的火炮上的實力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實現對明軍的反超。
火炮逐漸成為影響明清戰争勢态的一種重要武器
天助軍
天助軍與上文天佑軍光看名字就知道這是同樣出自東江鎮兄弟單位了。不過這支部隊的主帥尚可喜對于大明的忠誠度其實是遠高于孔有德、耿仲明之輩的。他在多次兵變亂局中臨危不懼,堅定擁護大明朝廷。可惜,最終因為與東江總兵沈世魁失和而憤然率部萬餘、紅衣大炮4門以及轄下五島軍資器械航海出走後金。
據說皇太極聞訊後大喜過望,直呼“天助我也”,并賜尚可喜部名“天助兵”。後金天聰九年,(公元1634年)四月十日,尚可喜率部來到盛京,皇太極再次率後金顯貴們出城三十裡相迎,當即封其為總兵官,厚賞珍寶金銀無數,并将先前所俘虜的且能找到的尚可喜家族成員共計27人歸還。至此,後金順利達成集齊“三順王叛将組合”成就。
八旗紅甲兵
與很多人所認為的不大相同,在努爾哈赤崛起最初的時候,他所最倚重的并非騎兵,反而是步兵。在白山黑水間長大的建州女真人多以漁獵為生,本就是是優良的山地重步兵。而且,據說努爾哈赤對軍中甲士的考核十分嚴格,從他們十五歲時就開始進行一系列考核,通過考核的兵士才能做步甲,特别優秀者可以成為馬甲。然後再依據戰場斬獲,斬殺多者擢升,斬殺一百首級者可穿紅甲。
後金甲士
八旗白甲巴牙喇
巴牙喇為滿語,漢語意思是“護軍”,護軍意為軍中精銳,常為軍鋒或為主将的親兵衛隊。如果說紅甲兵已是軍中的骁銳。那白甲巴牙喇可說是百裡挑一的強兵了,據記載,努爾哈赤用兵時,“著每牛錄遣甲兵百人,以十人為白巴牙喇...其四十甲兵為紅巴牙喇...又十人,攜盾車二輛、水壺二個。”——《滿文老檔》。而且,巴牙喇的裝備非常豪華,據記載,巴牙喇可穿三層甲,内為鎖子甲,中有綿甲,外有鐵甲,防禦力驚人,可稱為“人形小罐頭”。
據說在決定明清國運的松錦會戰中,号稱後金“第一巴圖魯(勇士)”的鳌拜隻帶着6個白甲兵便在一場遭遇戰中全殲了明軍240人,而無一人傷亡,其戰力堪比頂級兵在《騎馬與砍殺》裡對低級兵砍瓜切菜的感覺,但或許這個記載也有相當程度的誇大成分。
值得一提的是,大概是得益于女真人遊牧和漁獵相結合的生存方式,女真人有天然的做精銳騎兵的優勢。在地勢狹窄不便展開之處,他們是馬上的步兵,下了馬便是一場血雨腥風,而在地勢平坦之地,他們同樣可以作為的重甲騎兵沖鋒陷陣。這種靈活的作戰方式大大加強了後金軍隊對戰場适應性,也常常令他們的對手措手不及。
老版《努爾哈赤》裡努爾哈赤劇照
索倫兵
明末清初時,人們習慣于将居住在今黑龍江地區的土著,如鄂倫春、鄂溫克、達斡爾等族,統稱索倫部。
黑龍江流域上遊地區山巒起伏,大小興安嶺縱橫綿延數千裡,峰巒成林,溝谷密布。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這片廣闊原始而寒冷的土地是極不宜居的,更何況那裡還活躍着大量如老虎、野豬、黑熊等猛獸。但這種嚴苛惡劣的生态環境卻也鑄就了索倫人堅毅剛強的性格和矯健強壯的體魄。據說他們在騎馬追逐獵物的過程中練就了無比精湛的騎射技術,連努爾哈赤和他麾下剽悍的八旗馬隊勇士都慚愧不已。
從努爾哈赤時代起,後金統治者通過一場場戰争掃蕩,一邊對索倫人進行着軍事壓榨和經濟掠奪,一邊也開始逐漸将部分彪悍索倫武士引入到自己的武裝序列中。不過,可能因為規模尚小,此時後金軍隊中的索倫兵知名度還并不高,他們真正名聲大噪還要等到清王朝統治建立之後。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