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 > 正文

哥斯達黎加,為什麼成為全球第一個廢除軍隊的國家?

哥斯達黎加廢軍

作者|NoraTaeja

責編|Thomas

長期以來,中美洲局勢動蕩不安。政府官員腐敗、犯罪率居高不下、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問題,導緻大規模難民潮持續向北從墨西哥借道湧向美國。
這些問題的主要根源在于中美洲各國政治的不穩定,政府與軍隊的問題尤為突出。例如在薩爾瓦多,總統甚至帶領軍隊直接進駐國會,來促成提案的通過。領導人依賴軍隊武裝推動政策實施的現象十分常見。
▲美國驅逐非法移民,阻擋從墨西哥入境的難民
然而,在中美洲“亂世”之中,有一個國家不僅沒有出現軍隊幹預政治的現象,更是在1948年宣布廢除軍隊,成為世界上首個廢除軍隊的國家,這個國家就是僅僅隻有500萬人口的哥斯達黎加。
▲哥斯達黎加在中美洲的位置
廢除軍隊70餘年,哥斯達黎加在動蕩的中美洲局勢之下,依舊能為本國人民提供了相對穩定的内部環境。哥斯達黎加經曆了什麼,這背後又是出于何種原因呢?
▲哥斯達黎加人均GDP已超過1.2萬美元,遠高于其北方的多個鄰國


一、沖突不斷的中美洲
中美洲位于連接北美洲與南美洲的狹長地峽中。與南北美大陸相比,中美洲最大的特色就是在面積不足60萬平方公裡的陸地上存在着7個小國家,最大的尼加拉瓜面積也僅有13萬平方公裡。
▲中美洲
1821年,中美洲各行省脫離西班牙殖民管控,并曾嘗試組成統一的國家。1823年,由危地馬拉率先宣布成立“中美洲聯合省”,演變為囊括中美洲5國的聯邦制國家,改名為“中美洲聯邦共和國”,将首都設立在危地馬拉城。
新生的合衆國内部充滿了矛盾。地理上,由于中美地理環境複雜多變且交通閉塞,形成了各自為政的經濟體,直接導緻各省始終沒有建立起緊密的友好關系。
政治上,當殖民者走後,大莊園主和各地軍閥繼續“扮演”殖民者的身份,加劇了代表莊園主利益的保守派和代表資産階級利益的自由派的矛盾。
在這些矛盾不斷升級并且演化為戰争後,1838年各國相繼宣布離開聯邦,直至1841年薩爾瓦多獨立,短暫存在了18年的中美洲聯邦共和國徹底宣告消亡。
▲短暫存在的中美洲聯邦共和國國旗
在中美洲聯邦共和國内部,不同于北部其他幾省,哥斯達黎加的情況較為特殊。整個省被中部的高山所隔絕,地形複雜,居民大多散居于森林深山之中。
▲哥斯達黎加地形,被中部高山切斷,人口也主要集中在中部

當時哥斯達黎加以咖啡種植業為主,在複雜地形的影響之下,莊園主們難以兼并土地。隻有少數人口密集地區出現了為數不多的大莊園主。除此之外,便是數量更加龐大的小農場主們,以家庭為單位進行農業生産。
▲19世紀哥斯達黎加咖啡種植園中的農民
由于聯邦始終沒有統一的軍隊,哥斯達黎加的一些大莊園主開始招募私人武裝,積極拉攏從西班牙獨立後殘留的軍隊的将領。
雖然在名義上這些軍隊仍然屬于地方政府,但已然和大莊園主們走得更近。這一現象直到哥斯達黎加從聯邦獨立出來後才逐漸改變。


二、從獨立到内戰
中美洲聯邦共和國解體後,1838年哥斯達黎加成為一個獨立國家。1848年,哥斯達黎加确立了共和制度。
國家權力不久後被莫拉·波拉斯家族掌控。該家族在聯邦時期就已經是哥斯達黎加省内最大的咖啡園主。1849年,其家族成員拉斐爾·莫拉當選副總統,此時他的弟弟米格爾·莫拉恰好擔任臨時總統,随後他逼迫自己的弟弟辭去總統職務,并自己擔任總統。
家族的其他成員迅速占據哥斯達黎加政壇高層,他的另一個弟弟擔任陸軍司令,姐姐與妹妹也分别嫁給了軍隊和政府的高層。
▲位于首都聖何塞的拉斐爾·莫拉紀念碑
拉斐爾·莫拉在位10年的時間,他修改了憲法,廢除了隻有出生于本國的男性才能獲得公民身份并有權參與投票的規定,同時發展基礎建設,将首都土地分配給貧困農民。
這些舉措得到了底層人民的支持,但觸犯到了包括莊園主等富人和保守勢力的利益,随後他在1859年被自己的妹夫蒙特亞萊格雷發動政變所推翻。
19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哥斯達黎加政府被政變推翻數次,政變猶如家常便飯。到了19世紀末期,哥斯達黎加開始了民主化進程。1889年舉行了第一屆總統選舉,時仍國家總統并掌控軍隊的索托宣布辭職并将權力交予民選總統。
▲哥斯達黎加第一共和國的國旗
軍隊在哥斯達黎加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雖然哥斯達黎加在不斷推進民主化進程,但是少數軍隊獨裁者和大莊園主仍然是掌控國家的最大勢力,這也是哥斯達黎加政權頻繁更叠的主要因素。
1914年,岡薩雷斯成為哥斯達黎加第一位由直接選舉産生的總統。岡薩雷斯執政時期正值一戰,哥斯達黎加種植業急劇衰落,出口銳減。
為應對危機,岡薩雷斯采取了非常激進的改革措施,嚴重地觸及到莊園主的利益,1917年時任國防部長的蒂諾科在莊園主的支持下,發動軍事政變。
随後蒂諾科操縱制憲會議,自己出任總統。蒂諾科激起人民的強烈不滿,在任期間,哥斯達黎加抗議遊行和武裝鬥争不斷發生。
▲直至1994年哥斯達黎加議會通過決議,才允許蒂諾科的肖像進入國會大廳
此時正值巴拿馬運河通航不久,美國迫切需要将中美洲南部安定下來,美國政府表達了對蒂諾科統治的不滿。在多方施壓之下,蒂諾科在1919年被迫辭職,哥斯達黎加再度恢複民主秩序。
數十年來輪番的軍事政變給哥斯達黎加民衆帶來了慘痛傷害,所以穩定的政治制度愈發成為了哥斯達黎加人民心中的強烈訴求。
二戰結束後,随着社會主義思想被中美洲部分自由派接受,美國因意識形态的需要,随即對保守派和軍事獨裁者給予了援助,以鎮壓自由派。這一行為加速了中美洲危機的爆發。
1948年,哥斯達黎加舉行總統選舉,前總統卡爾德隆被民族聯盟黨的烏拉特擊敗,但是卡爾德隆以對方舞弊為由,不承認敗選。
其後,民族聯盟黨控制的立法大會以27對18票支持卡爾德隆的主張,宣布烏拉特當選總統的選舉無效。引起了舉國震動,各地相繼發生大規模抗議。
同年3月,大莊園主菲格雷斯·費雷爾在哥斯達黎加南部起義,改變哥斯達黎加國家命運的人就此出現。
1942年,菲格雷斯因在電台公開發表反對卡爾德隆,遭到時任政府逮捕而流亡墨西哥。
趁着總統競選時期,菲格雷斯返回祖國,在自己的咖啡園建立武裝部隊,企圖通過武裝鬥争來奪取國家權力,起義這一行為迅速得到了響應,南部以貴族和莊園主為首的保守勢力也紛紛表示支持。
▲支持菲格雷斯的起義軍
最終,菲格雷斯率領武裝部隊和數百名擁護者組成的民族解放軍,在首都外圍一舉擊敗了政府軍。
菲格雷斯取得内戰勝利後,與本應當選總統的烏拉特達成一緻,成立了一個過渡性質的委員會,由菲格雷斯執政18個月後,再将權力交給總統。
▲以菲格雷斯為代表的保守勢力赢得内戰勝利
盡管過渡委員會存在的時間十分短暫,但是在菲格雷斯的努力下,哥斯達黎加進入了新的曆史階段。菲格雷斯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法案,其中包括保障所有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權力和給予黑人和婦女投票權。
菲格雷斯說到做到,1949年11月8日,他正式将權力交還給烏拉特和立法大會。菲格雷斯主動移交權力的行為使其廣受人民的愛戴,也為之後菲格雷斯兩度、三度當選國家總統做下鋪墊。


三、廢除軍隊宣布中立
1948年,在菲格雷斯擔任過渡政府領導人時,他一邊鎮壓卡爾德隆派,一邊組織指定新憲法,這其中就包括影響深遠的“去軍隊化”,廢除軍隊正式被提上日程。
以現代的的眼光來看,軍隊是國家政治穩定與經濟發展的保證,而在此之前世界沒有如何一個國家出現過主動廢除軍隊的行為。
盡管距離哥斯達黎加民主化已經過去了數十年,距離宣布獨立也已經過去了近百年。可哥斯達黎加的政權更叠和軍事政變始終層出不窮。
這期間,政治體制多次遭到威脅和沖擊,雖然總能夠恢複秩序,但是對于國家和人民而言,社會的動蕩始終是阻礙發展的一塊頑石。
為了避免再次出現軍人奪權的現象,在菲格雷斯的極力推動下,哥斯達黎加于1948年12月1日廢除了軍隊。菲格雷斯在當時的軍營(今天已成為哥斯達黎加國家博物館)宣布:“正式解散國家軍隊”。
▲菲格雷斯砸破象征軍隊精神的城牆
這标志着哥斯達黎加成為了世界上首個正式廢除軍隊的國家,決定優先将對話和理解作為國家間共存的方式。哥政府隻保留了少數負責執法與治安的國民警衛隊,每年的12月1日成為哥斯達黎加廢除軍隊紀念日。
在廢除軍隊之前,哥斯達黎加境内軍隊數量不足4萬,大多是由内戰前卡爾德隆政府的政府軍組成。菲格雷斯上台後,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打壓卡爾德隆派,原政府軍高層逐漸被新政權的軍官替換。
由于軍隊數量較小,宣布廢除軍隊後,菲格雷斯将軍隊改組為國民警衛隊,負責維護治安和進行海岸巡邏。并且逐年縮減警衛隊人數。直至1997年前後,國民警衛隊人數下降到了不足7000人。
▲哥斯達黎加的警察
作為一國領導人來說,菲格雷斯的這一行為是充滿魄力的,他之所以能夠成功推動廢除軍隊法案,一方面是迎合了廣大民衆的意願,作為一個曾經飽受強人政治壓迫的小國,民衆比較願意接受無軍隊政府。
另一方面,菲格雷斯本身就是依靠軍事武裝奪得權力的,他武裝打敗了破壞民主選舉的政府軍後主動換政于民,并且是由他個人主動提出廢除軍隊,所以很大的層面上消除了非議。
1948年12月,哥斯達黎加參與《美洲國家互助條約》以保持政治上的相對安全,如若遭受侵略包括美國在内的簽署國家會提供軍事援助。
▲美洲國家間互助條約适用範圍
1953年,菲格雷斯以民族解放黨候選人身份參加總統選舉,最終以高票當選總統。在冷戰格局下,再度當選總統的菲格雷斯推行“發展主義”戰略,大力發展民族工業,以及強力推行土地改革以積極促進農業發展。為哥斯達黎加政治和經濟的現代化奠定了基礎。
▲美洲國家間互助條約的參與國
1970年,菲格雷斯第三次當選總統,最後的任期中,他積極與世界各國建立外交關系,參與拉美國家一體化活動。
1983年11月,哥斯達黎加宣布永久中立,由于無軍隊政府的特殊性質,加上美國也樂于為這樣一個“後院小國”提供保護,所以哥斯達黎加的中立得到了美洲各國的承認和支持。聯合國下屬的“和平大學”在哥斯達黎加首都聖何塞建立,該大學旨在減少暴力沖突與恐怖主義中的成見與仇恨。
▲位于哥斯達黎加首都的“和平大學”
相較之下,哥斯達黎加北邊的國家深陷中美洲危機無法脫身。其中,危地馬拉在1960年爆發了持續長達36年的内戰。薩爾瓦多與洪都拉斯則在1969年爆發了4日的“足球戰争”。南邊的巴拿馬又因為運河的存在,始終難逃美國的“掌控”。唯有哥斯達黎加可以獨善其身。
▲1970年,墨西哥世界杯外圍賽中,薩爾瓦多3:2戰勝洪都拉斯,随即引發大規模暴動


四、去軍隊化後的哥斯達黎加
廢除軍隊、宣布中立後,哥斯達黎加搭上了發展的快車道。各種特色的地方産業蓬勃發展。農業、旅遊業逐漸成為收入的重要來源。
其中,香蕉産業和咖啡産業在哥斯達黎加宣布中立後獲得了機遇。在此之前聯合果品公司在中美國家不僅在經濟上自成體系,而且自訂法律,自設軍營,甚至可以任意逮捕和搶殺工人,甚至同各國反動勢力相勾結,操縱各國政治。
哥斯達黎加政府向臭名昭著的美國聯合果品公司施加壓力,1984年,聯合果品公司徹底退出當地市場。
然而同一時期的中美洲其他國家仍然遭到聯合果品公司的剝削壓迫,當時危地馬拉70%的土地被該公司控制。黃葉病泛濫,耕地無法種植香蕉。但美國的公司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保持土地肥力,竟然任由耕地荒廢,造成危地馬拉出現大批饑民。
▲全盛時期的聯合果品公司的影響遍布中美洲各國
到2019年,哥斯達黎加成為世界第三大香蕉出口國,占到了哥農業出口額的36%。以品質出名的咖啡豆也遠銷海外。
▲哥斯達黎加廣袤的種植園
哥斯達黎加也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2019年哥斯達黎加接待外國遊客人數超過300萬,旅遊業占到了國内生産總值的6%以上,創造外彙40億美元,提供了超過21萬個工作崗位,占所有行業的8.8%。
▲哥斯達黎加風景
哥斯達黎加廢除軍隊的作法,的确讓這個國家發生了改變,作為主張廢除軍隊的菲格雷斯通過創建獨具特色的模式,使軍隊威脅政府這種“美洲特色模式”再也無法在哥斯達黎加出現。
‍▲“1948年以來,沒有軍隊”成為該國的特色标語

時至今日,哥斯達黎加已接連選出了近20位來自不同政黨的總統,政治穩定程度達到了新高度。這幫助哥斯達黎加在經濟等方面領先中美洲其他各國。
▲哥斯達黎加人均GDP在中美洲僅次于靠運河發家緻富的巴拿馬
作者|NoraTaeja 赫爾辛基大學工程系畢業生|曆史和軍事愛好者
責編|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 —(全文完)—
本文系 「環球情報員」原創内容 未經授權,禁止随意轉載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