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 > 正文

闡教元始天尊名下十二金仙之四(懼留孫)

文/潘長宏2021年4月4日懼留孫:道場:夾龍山 飛雲洞。法寶:捆仙繩。元始天尊的弟子,其修行于夾龍山飛雲洞,後入釋(彌勒佛)。相關戰績:其破地烈陣,擒拿趙江;西歧擒拿土行孫;佳夢關擒申公豹;汜水關二擒餘元。此仙法力、悟性、根行皆屬一流。戰場智慧絕佳,先下手意識異常強大。

懼留孫就是後來的彌勒佛,也是未來佛,道場改在貴州梵淨山。梵淨山是我國五大佛教名山之一,是西南一座具有2000多年曆史的文化名山,早在時期,梵淨山就屬楚國“黔中地”,秦朝屬“黔中郡”,漢代屬“武陵郡”,以後一直是“武陵蠻”崇拜的神山、聖山。明隆慶年間至明萬曆中葉(1567年—1588年),明政府鎮壓梵淨山以東的“臘爾山苗族大起義”後,在該地區開始修建“南方長城”,并對被破壞的梵淨山佛教進行第一次重建:除重修西岩古寺、天馬古寺外,另據(道光)《印江縣志》載,又新建孝慈寺、天慶寺、天池寺;此外還修複了梵淨山老金頂的金頂古茶殿,以及新金頂的釋迦殿、彌勒殿等,同時拓寬天池寺-薄刀嶺-剪刀峽-金頂古茶殿-新金頂釋迦殿、彌勒殿的西朝山大道。明萬曆元年(1573年),金頂《院道碑》詳細記載印江知縣雷學臯重建情況。
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貴州播州土司楊應龍叛亂,禍及梵淨。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梵淨高僧妙玄和尚奏請明神宗重建梵淨。此次重建五寺六殿:承恩寺、天池寺、三清殿、釋迦殿、通明殿等,《敕賜碑》立于通明殿旁,成為梵淨山“鎮山之碑”。此次重建,使梵淨山形成了“一大正殿、四大皇庵、六大腳庵,環山四大古寺”的格局。各寺厘定寺産,招納僧戶,修藏經塔。梵淨山因惠沾皇恩,遂名震宇内,香火盛極一時。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