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符經》即是《遁甲經》的元始經笈,不為後世所知,多被誤解作道家修煉之術的丹經,總是牽強附會,文不對題,斷章取義,雜湊成文,不能全文貫通,首尾一氣。今用'遁甲'揭其秘,一氣貫注,層次井然,全文通暢,豁然冰釋,樂與愛好者共賞之。
第0小節【經曰: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此節是全經之總綱,學說之根據。高度概括了《陰符經》總體内容,故曰:'盡矣'。'觀天之道'謂'天之道'用'觀'而取得。不但有其客觀根據,而且有其具體方法,而非空洞理論。自有古天文學内容,包括古代星占學在内。但全文中并未提及三垣二十八宿,五星淩犯等星占天象内容之事。由是可知,《陰符》著者是從星占學的另一分支,以天象實體運動為依據,即是應用天道運行規律所反映出的幹支八卦,建立起一門有天道依據的數術系統遁甲式體系。經文明示'爰有奇器,是生萬象,八卦甲子,神機鬼藏,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進乎象矣。'就是遁甲式的明證。
中國古代一切傳統學術,皆是首重天道,遁甲式亦不能例外。但與六壬、太乙之術不同,各有其特色。合稱'三式'之學。遁甲以九宮為框架,六壬以十二地支為框架,太乙以九宮十六神為框架。太乙占國運,遁甲占兵機,六壬占百事,各有重點,亦各無不占,然均不離以'幹支'為根據。古人發明'幹支'頗不容易。看起來很簡單,要知其所以然和探索其客觀根據就不容易。不論醫蔔星相,天文地理,宗教神學等等,無有不涉及幹支者。
'幹支'是古天文學家研究的成果結晶,是天體運行規律的高度反映。它在天文學中的客觀根據尚未引起研究者的足夠重視,故不見有人具體揭示。各著作之中,包括天文學史之中,皆多從說文解字訓诂考釋,卻缺乏從古天文學中具體落實。遂至認為幹支屬抽象概念,記時符号而已,其實質卻鮮為人知。将本來科學的東西,未能加以充分認識,反而被誤認為是甚至肯定是'唯心'的和'迷信'的東西。
'八卦'是形象思維和邏輯推理所應用的符号系統,用之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在遁甲式中,八卦通天地人三盤之體,其側重在于'空間'方位的反映和事物形象的歸屬。自宋代而後,八卦又有先後天之分。遁甲式所用為後天文王八卦,未提先天伏羲八卦。可知《陰符》所用自應是'文王後天八卦'無疑。《陰符經》所用八卦甲子,雖是時空統一的,但又是有所側重的。幹支雖可表示空間方位,其重點乃在于'時間'的反映。八卦雖可表示時間,其要端多主于'空間'方位的反映。故自古皆采用幹支記時,而不用八卦記時。《遁甲》用八卦作'三盤'的定位式,天幹從中順逆演布,體現時空統一的變化模拟。可見古人立法的合理性及其智慧的陳迹。用圖以明之。
'執天之行',即是根據'觀天道'所獲的天道運行規律的記時'幹支'為依據,法天則地演布奇門,得出千變萬化之一幕,用作預測和決策的行事指導,争取計劃的勝利。故曰:'執天之行盡矣'。是有具體數術内容的,而非空洞詞句。
【故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五賊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此節從總綱而展開論述。'故'即所以,乃申述'觀天之道'的具體内容。
'天有五賊'之'賊',即盜賊之'賊'。賊與盜對,經文中有'五賊三盜'之說。'賊'為明取強奪,'盜'為暗地偷竊。即指盜竊天機有明暗兩個方面。有形象思維與理化思維,皆有具體内容。天之五賊即金木水火土五星在天道中運行,占星家可以明白地觀察到它們順逆留伏的運行,沖巳淩犯的現象,芒角動搖的狀态,以及隐顯五色,九洲分野等,與人間社會相聯系,作出災祥的判斷。在《唐開元占經》《太白陰經》《乙巳占》《蘭台秘苑》和《天文大成》《曆代天文律曆等志》中有豐富的記載。但是,《陰符經》著者明顯地是'星占術'的另一分支,不用守候靈台(觀測台)的辛苦,隻從古天文家精辟創作反映'天道'規律的'幹支'這個天機來推演,從形象思維飛躍到理性思維。諸如'六壬''太乙''子平'等等數術,無不根據幹支來推演。特别是《遁甲》式,将天道運行中的金木水火土五行星和天體空間定位的九天星,作為天道規律的客觀依據,用幹支五行和九星用作天機全息的模拟。《煙波釣叟歌》曰:'庚為太白丙熒惑',即是以'庚'逮捕太白金星,'丙'代表熒惑火星。這就充分證明遁甲是用天幹五行代表天文行星的事實。這種方法,既本于天道,又不用守候靈台的辛苦,僅用幹支八卦推演,即可得到預測效果。《煙波釣叟歌》又說:'白入熒兮賊即來,熒入白兮賊需滅',這裡不但證明'遁甲'是以天幹五行代表金木水火土五個行星,同時又證明了'遁甲'是用五行代表五賊之事,與《陰符經》的隐秘若合符契。
'見之者昌';昌,明也。遁甲式重天盤又重天幹,唯天幹明布天地盤之中,一見而知,故曰'見之者昌(明)',而地支無定住,藏于九宮之内,靠順逆推演方可知道,是說代表五行的天幹有明顯的位置,一見可知,而不與地支情況相同。故曰'天有五賊,見之者昌。'昌,明也,明白其吉兇以定趨避之行動也。
'五賊在心,施行于天',是說三奇六儀(即乙丙丁三奇,戊己庚辛壬癸六儀,均指天幹而言),按規定之陰九局陽九局順逆演布法則熟記于心中,即是'五賊在心'。演布時将三奇六儀這一連串的天幹或順或逆,按用局規定排布在天盤上,故曰'施行于天'。地盤亦同樣布天幹,其局法定體,從天道中來。地盤不動,唯天盤動(視運動)。也即是法天則地的模拟。
'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上下四方謂之宇,指空間。古往今來謂之宙,指時間。'在乎手',即是在掌上運算的古法,以九宮八卦為定位,代表空間,用記時幹支代表時間,在掌上輪算;古人稱為'掌訣'。《煙波釣叟歌》說:'先須掌上排九宮,縱橫十五在其中。次将八卦論八節,一氣統三為正宗。陰陽兩遁分順逆,一氣三元人莫測,五日都來換一元,接氣超神為準的'。一般流傳的掌式多是用的'邊九宮'法。'活盤法'上掌,必須滾瓜亂熟後才能用,不然就用書寫法,或用'拭盤',即是'奇器'。
'萬化生乎身'。《爾雅》曰:'身,我也'。指布局之後,判斷首明。主客之分,人我之别。即萬事萬物與我發生關系,自有或吉或兇之結果。皆由人我、物我、事我之間的生克關系而造成。一主而百客,判斷之要端也。此節所論,層次清楚,條理井然。
第2小節【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此節承前節'宇宙在乎手'的布局内容展述其布局原理。是本'天人合一'之說。天與人,在遁甲中,分别以天盤九星代表天,人盤八門代表人。
'天性人也',即指天盤九星之屬性與人盤八門之屬性相同。例如:坎宮天盤星天蓬屬水,人盤坎宮休門也屬水。艮宮天盤星天任屬土,人盤艮宮生門也屬土。震宮天盤星天沖屬木,人盤震宮傷門也屬木。巽宮天盤星天輔屬木,人盤巽宮杜門也屬木。離宮天盤星天英屬火,人盤離宮景門也屬火。坤宮天盤星天芮屬土,人盤坤宮死門也屬土。乾宮天盤星天心屬金,人盤乾宮開門也屬金。中宮天盤星天禽屬土,人盤中宮寄居坤宮死門與艮宮生門也屬土。這就是天人屬性相同的'天性人也'的具體内容。接着就可以明白'人心機也'是聯系'立天之道以定人也'的樞紐了。'機'即是'天機'的'機',也是'樞機'的'機'。人心是'機',主宰于中,而起樞機的作用。即由人心來主天(天盤)以定人(人盤)。也即是說,天盤是據'天道'運行規律所反映的記時'幹支'為依據,求得天盤直符宮,直符宮下的人盤八門記時直使。這就是'立天之道以定人也'的具體内容。例如:陽遁一局,甲子直符屬坎一宮天蓬星,其人盤休門即為直使。實在簡易,取義頗為深刻。隻要求出了天盤,就得到了人盤。确實靠人心在作主宰。經文所述,何等明白曉暢,并非抽象的空洞大道理,且有其具體的落實處。
第3小節【天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變定基。】
此節承前節所述布局後所得格局判斷之舉隅。此所謂'天'即指'天盤','人'即指'人盤'。'天發殺機'即天盤受克制。'人發殺機'即人盤受克制。《奇門統宗.奇門秘訣總賦》曰:'身殘毀兮!乙遇辛而龍逃走;财虛耗兮!辛遇乙而虎猖狂'。即天盤中的'乙'受地盤總的'辛'所克制。'乙'為東方木青龍。因天盤主動,故曰'龍逃走'。'天發殺機,龍蛇起陸'即是天盤中的'乙'受地盤中的'辛'克制,'龍蛇起陸'即為'龍逃走'之意。《遁甲大全》卷七有曰:'奇門上盤象天,謂九星;中盤象人,謂八門;下盤象地,謂九宮。上盤星也,中盤門也,下盤宮也。凡占吉兇者,首重九星,以九星是天盤,吉兇由天故也。凡星克門吉,門克雄兇。'此天盤受克為兇,即天發殺機之舉隅。東方木為青龍,乙者龍蛇之象,陽為龍,陰為蛇,乙至陽宮為龍陰宮為蛇。又甲為龍,乙為蛇。八卦甲子者,形象思維與理性思維結合應用而作出判斷,此遁甲式方法之特色。
'人發殺機,天地反覆',乃人盤受克,遭天地盤克制而有災禍也。《遁甲大全》卷七有曰:'凡出行趨避者,首重八門。以八門為人盤,吉兇由人自取故也。凡門克宮吉,宮克門兇,傷人、事故兇'。若天地盤皆同時克制人盤則至兇。故曰:'人發殺機,天地反覆'。
'天人合發,萬變定基'。此指天盤人盤同時皆遭克制,則有一番變革之象。即天盤直符宮與人盤直使宮二者皆受克制,定有一番鬥争或災禍出現,是萬事萬物複雜變化的兆基。故曰:'天人合發,萬變定基'。
此節經文有作'天發殺機,移星異宿;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地發殺機,龍蛇起陸;天人合發,萬變定基'者。
有将'移星異宿'作'日月星辰'者。明顯是注家增入一'地發殺機'和'移星異宿',待欲湊足'天地人'三才之數。殊不知前有'立天之道以定人也'之句,未涉及地,後有'天人合發'之結語,亦未提到地,隻是'天人'并論,其畫蛇添足破綻顯然。非原文所有可知,郭忠恕三體書迹,既然刻碑傳世,必早有考證,今從之。
另外,'天發殺機,龍蛇起陸',龍蛇是農曆的三四月,是天之陽氣沖最盛的時間段,所以三四月容易地震。這個也合天發殺機,龍蛇起陸,這是自然規律。如果講到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在和子午修真的丹道合起來,有點牽強。陰符主講動因,天和人,開篇到結束都是一緻的。
第4小節【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
此節承前兇格而發。測得兇格,有災禍降臨,當采取避禍趨吉的措施。《老子》曰:'吾之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吾既有身,如何才能'無身'?若說毀滅自身,吾又何存?此之所謂'無身',實指'隐身'避患之術。《奇門秘訣總賦》說:'如遇急難,宜從直符方下而行。太陰潛形而隐迹,六合遁身而謀議。九天之上揚威武,九地之下匿兵馬'等等,皆為遁甲術中的神秘學說。'性有巧拙,可以伏藏',是說人之智力雖有水平不等,同樣可以用隐慝伏藏之法進行趨避。
'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九竅'指九宮之訣竅。'邪'是指一種不常見的現象,昔人稱為'邪術',今人稱為'特異功能'。是說遁甲趨避方法,是用'九宮式'而非'六壬式'(二式皆有趨避說)。既用九宮中的訣竅可産生隐遁作用的邪術。其方法有三個要點,重在天盤中的乙丙丁三奇。《遁甲統宗》曰:'時下得乙者為日奇,凡攻擊、往來者,逃兇者,宜從天上六乙出,則恍惚如神,無人見者'。'從天上六丁而出,入太陰而藏,敵人自不能見也'。凡攻伐,宜從天上六丙出,挾威火,故類王侯'。又有'急則從神緩從門'之說。
有《秘藏六陰洞微遁甲真經》上中下三卷,是宋代寫成的'法奇門'專著。在有關《遁甲》古笈中,也有不少的符咒異說,前人早有認為邪僻不經者,或隻從其數理部分,神學之類皆棄而不用。如《奇門一得》《奇門元靈經》《奇門法竅》《奇門闡微》《奇門心悟》等等皆是。
奇門數理趨避之要,在于自為'主客'。即測得利于為主者,則後動,是為'後發制人'。測得利于為客者,則先動,是為'先發制人'。是以靜為主,動為客。測得其機,則按機行事,動靜可以由人。總之,此節是闡述趨避之法,書中不乏記載。此一傳說神秘文化史料,未必盡是荒謬空談。
第5小節【火生于木,禍發必克;奸生于國,時動必潰;知之修煉,謂之聖人。】
此節仍是遁甲格局又一舉隅。《煙波釣叟歌》曰:'丙為勃兮庚為格,格則不通勃亂逆'。又'甲加丙兮龍回首,丙加甲兮鳥跌穴'。甲為木,丙為火,火生于木,即生火者木,初則火勢漸升,光耀照人,原為吉象,繼則木被火焚,象奸生于國,時機至而生變動,國必潰敗之象。謂得此局,必先吉而後兇,知此奸臣當道,不宜從政,隐居修煉,如老子過函谷關,張良随赤松子遊之類,可謂聖'知時'也。解者因有'知之修煉謂之聖人'之句,遂誤解為道家修煉之術,而不顧'奸生于國,時動必潰'之聯貫。其附會顯然。
第6小節【天生天殺,道之理也。】
天道陰陽而已,陽主生,陰主殺,未有陽而不陰,生而不殺之理。故春生夏長秋斂冬藏,四時成序,周而複始,循環不已,亘古如是也。
第7節【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
天以始萬物,地以生萬物,然既生之,則又殺之,是天地即萬物之盜耳;世有萬物,人即見景生情,恣情縱欲,耗散神氣,幼而壯,壯而老,老而死,是萬物即人之盜耳;人為萬物之靈,萬物雖能盜人之氣,而人食萬物精華,借萬物之氣生之長之,是人即萬物之盜耳。大修行人,能奪萬物之氣為我用,又能因萬物盜我之氣而盜之,并因天地盜萬物之氣而盜之,三盜歸於一盜,殺中有生,三盜皆得其宜矣。三盜既宜,人與天地合德,并行而不相悖,三才亦安矣。三才既安,道氣長存,萬物不能屈,造化不能拘矣。然此盜之秘密,有一時之功,須要不先不後,不将不迎,不可太過,不可不及,坎來則離受之,彼到而我待之,陽複以陰接之,大要不失其時,不錯其機,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食其時者,趁時而吞服先天之氣也;動其機者,随機而扭轉生殺之柄也。食時則後天之氣化,百骸皆理,可以全形;動機則先天之氣複,萬化俱安,可以延年。時也機也,難言也。要知此時即天時,此機即天機,苟非深明造化,洞達陰陽者,烏能知之?噫!八月十五翫蟾輝,正是金精壯盛時,若到一陽才起處,便宜進火莫延遲。
第8節【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所以神也。】
古今學人,皆認昭昭靈靈之識神,以為本來之元神,故着空執相,千奇百怪,到老無成,有死而已,殊不知此神為後天之神,而非先天之神,乃神而實不神者。先天之神,非色非空,至無而含至有,至虛而含至實,乃不神之神,而實至神者。奈何世人隻知後天之神而神,甘入於輪回,不知先天不神之神,能保乎性命,無怪乎萬物盜我之氣而罔覺也。
第9節【日月有數,小大有定,聖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
人之所以能盜天地萬物之氣者,以其天地萬物有定數焉;天地萬物不能盜人之氣者,以其聖道無形無象焉。如日月雖高,而有度數可推,日則一年一周,天有春夏秋冬之可見;月則三十日一周,天有盈虛朔望之可窺,大為陽,小為陰,陽極則生陰,陰極則生陽,大往小來,小往大來,陰陽循環,乃一定不易之道。至人於此推陰陽造化之消息,用功於一時辰内,采鴻蒙未判之氣,以為丹母,奪天地虧盈之數,以為命基,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聖功於此而生,神明於此而出,此功此明,其盜機也,雖天鬼神不可得而測度,而況於人乎!天下烏得而見,烏得而知?如其能見能知,安能盜之?此其所以為聖,此其所以為神。是道也,非忠臣孝子大賢大德之人不能知,非烈士丈夫俯視一切萬有皆空者不能行。果是真正修道君子,得意忘言,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不到了性了命之後,不肯洩漏圭角,固窮而如無知者也。至於薄福小人,偶嘗滋味,自滿自足,又不自重性命,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适以自造罪過,非徒無益,而又害之矣。
第10節【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反晝夜,用師萬倍。】
瞽者善於聽,非善聽也,以目無所見,而神藏於耳,故其聽也聰;聾者善於視,非善視也,以耳無所聞,而氣運於目,故其視也明。即此二者以觀,閉目而耳聰,塞耳而目明,況伏先天之氣,舍假修真,存誠去妄者,何患不能長生乎?清靜經曰:衆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着萬物;既着萬物,即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妄想貪求,乃利之源也,人能絕此利之一源,則萬有皆空,諸慮俱息,勝於用師導引之功十倍,又能再三自返,存誠去妄,朝乾夕惕,晝夜殷勤,十二時中,無有間斷,漸歸於至善無惡之地,勝於用師導引之功萬倍。蓋師之功,能革其面,而不能革其心;能與人規矩,而不能使人巧;絕利自返,正心地下功,戒慎恐懼於不睹不聞之處,師力焉得而及之?至聖雲:一日克己複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正此節妙谛。
第11節【心生于物,死于物,機在目。】
心如主人,目如門戶。本來真心,空空洞洞,無我無人無物,與太虛同體,焉有生死,其有生死者,後天肉團之心耳。心不可見,因物而見,見物便見心,無物心不現。是主人或生或死,物生之,物死之,其所以使物生死心者,皆由目之開門揖盜耳。蓋目有所見,心即受之,是心生死之機,實在目也。人能返觀内照,外物無由而受,生死從何而來?古人雲:滅眦可以卻老,此至言也。
第12節【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至樂性餘,至靜性廉。】
天至高而萬物至卑,天與物相遠,似乎無恩於物矣。殊不知無恩之中而實有大恩生焉。天之氣鼓而成雷,噓而成風,迅雷震之而萬物發生,烈風吹之而萬物榮旺。發生榮旺,萬物皆蠢然無知,出於自然,此無恩而生大恩,天何心哉?故至樂者,萬物難屈,無拘無束,性常有餘;至靜者,萬物難移,無貪無愛,性常廉潔。樂者無心於餘而自餘,靜者無心於廉而自廉,亦如天之無恩而有大恩。無心之用,神矣哉!
第13節【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氣。】
天之道行於無象,運於無形,為物不貳,其至私與。然其四時行而萬物生,其用又至公焉。推其奧妙,其一氣流行,禽制萬物乎?禽者,擒也,統攝之謂;制者,造作之謂;言統攝萬物,制造萬物,在乎一氣也。一氣上升,萬物皆随之生長,一氣下降,萬物皆随之斂藏,生長斂藏,總是一氣擒制之,一本散而為萬殊,萬殊歸而為一本。私而公,公而私,非私非公,即私即公,一氣流行,循環無端,活活潑潑的也。
第14節【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天道生物,即是一氣。上下運用一氣,上為陽,下為陰。陽者,生也,恩也;陰者,死也,害也。然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是生以死為根,死以生為根也;有恩必有害,有害必有恩,是恩在害生,害在恩生也。若人死裡求生,則長生而不死,人能害裡尋恩,則有恩而無害,出此入彼,可不慎乎!
第15節【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
愚人不知生死恩害,是天地造化循環之秘密,直以天地文理為聖矣。我則謂天文有象,地理有形,著之於外者,可見可知,未足為天地之聖。若夫時物之文理,無象無形,乃神運之道,藏之於内者,不可見,不可知,正天地之所以為哲也。蓋物有時而生,有時而死。當生之時,時生之,不得不生;當死之時,時死之,不得不死。生者,恩也,死者,害也,生而死,死而生,恩而害,害而恩,生死恩害,皆時運之,亦無非天地神道運之。天地神道不可見,因物以見之,觀於物之生死有時,而天地神道之明哲可知矣。
人以愚虞聖,我以不愚虞聖;人以奇期聖,我以不奇期聖。
性命之道,始於有作人難見,及至無為衆始知。故古來修真上聖,當有作之時,黜聰毀智,韬明養晦,斡天關,回鬥柄,采藥物於恍惚杳冥之鄉,行火候於無識無知之地,委志虛無,神明默運,雖天地鬼神,不可得而測度,而況于人乎?乃人不知其中奧妙,或以愚度聖人,彼豈知良賈深藏,若虛而實有,不愚之運用乎?當無為之時,和光同塵,積功修德,極往知來,一叩百應,神通廣大,智慧無邊,而人或以奇期聖人,彼豈知真常應物,而實非奇異之行藏也。聖人不愚,亦如時物文理之哲,聖人不奇,亦如天地文理不聖。聖人也,所參天地之化育,而德配天地者也。
第16節【沉水入火,自取滅亡。】
人之悭貪恩愛,如水淵也;酒色财氣,如火坑也。一切常人,不窮天地造化之道,不究聖功性命之學,自暴自棄,以假為真,以苦為樂,沉於水淵而不知,入於火坑而不曉,自取滅亡,将誰咎乎?
第17節【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
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陰陽推,而變化順矣。】
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名,長養萬物。無形無名,自然至靜之道。然靜者動之基,靜極而動,天地萬物即於此而生焉。一生天地,而天地即得自然之道以為道,故天地之道浸。浸者,浸潤漸入之謂,亦自然之義。惟其浸潤自然,動不離靜,靜不離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故陰陽勝。動為陽,靜為陰,動極而靜,靜極而動,陰極生陽,陽極生陰,陰陽相推,四時成序,萬物生成,或變或化,無不順之,造物者豈有心於其間哉?蓋以自然之道無形,無形而能變化,是以變化無窮也。
第18節【是故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制之。至靜之道,律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萬象,八卦甲子,神機鬼藏。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盡乎象矣。】
聖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者也。惟與天地合德,故不違天地自然之道,因而裁制變通,與天地同功用。何則?自然之道,非色非空,至無而含至有,至虛而含至實,有無兼該,虛實并應者也。故以言其無,則虛空一氣,無聲無臭,其為道也至靜,靜至於至,雖律曆之氣數,有所不能契。夫律曆能契有形,不能契無形,至靜則無形矣,律曆焉得而契之?[囟/比]陵師所謂有物先天地,無名本寂寥者是也。以言其有,則造化不測,包羅一切,其為器也最奇,器至於奇,是謂神器。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故萬象森羅,八卦相湯,甲子循環,神之伸機,鬼之屈藏,無不盡在包容之中。[囟/比]陵師所謂能為萬象主,不逐四時凋者是也。靜道者,無名天地之始;神器者,有名萬物之母。老子所謂無欲以觀其妙者,即觀其始也;有欲以觀其竅者,即觀其母也。非有不能成無,非觀竅難以觀妙。觀妙之道,萬有皆空,無作無為;觀竅之道,陰陽變化,有修有證。聖人不違自然之道,因而制之,觀天道,執天行,從後天中返先天,在殺機中盜生機,颠倒五行,逆施造化,以陰養陽,以陽化陰,陽健陰順,陰陽混合,由觀竅而至觀妙,由神器而入至靜,由勉強而抵自然,有無一緻,功力悉化,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進於色象之外矣。要知此術非尋常之術,乃竊陰陽、奪造化之術,乃轉璇玑、脫生死之術。昔黃帝修之,而乘龍上天;張葛許修之,而超凡入聖;以至拔宅者八百,飛升者三千,無非由此道而成之。籲!陰符經三百餘字,句句甘露,字字珠玉,示性命不死之方,開萬世修真之路,天機大露,後世丹經子書,雖譬喻千般,無非申明陰陽相勝之術,有志者若見此經,誠心敬閱,求師一訣,倘能直下承當,大悟大徹,勤而行之,以應八百之谶,有何不可?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