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廣東省2021-2022學年高三12月大聯考語文試題

廣東省2021-2022學年高三12月大聯考語文試題 一、非連續性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埃及、希臘的建築、雕刻是一種團塊的造型。米開朗琪羅說過:一個好的雕刻作品,就是從山上滾下來也滾不壞的。中國就很不同。中國古代藝術家要打破這團塊,使它有虛有實,使它疏通。《論語》中“繪事後素”的話以及《韓非子》“客有為周君畫莢者”的故事,都說明中國的畫特别注重線條,是一個線條的組織。中國雕刻也像畫,不重視立體性,而注重流動的線條。中國的建築,我們以前已講過了。中國戲曲的程式化,就是打破團塊,把一整套動作,化為無數線條,再重新組織起來,成為一個最有表現力的美的形象。翁偶虹介紹郝壽臣所說的表演藝術中的“疊折兒”說:折兒是從線條中透露出形象姿态的意思。這個特點正可以借來表明中國畫以至中國雕刻的特點。 由于把形體化成飛動的線條,着重于線條的流動,因此使得中國的繪畫帶有舞蹈的意味。這從漢代石刻畫可以看得很清楚。有的線條不一定是客觀實在所有的線條,而是畫家的構思、畫家的意境中要求一種有節奏的聯系。例如東漢石畫像上一幅畫,有兩根流動的線條就是畫家憑空加上的。這使得整個形象顯得更美,同時更深一層地表現内容的内部節奏。這種藝術用自然主義的眼光是不可能理解的。 荷蘭大畫家倫勃朗是光的詩人。他用光和影組成他的畫,畫的形象就如同從光和影裡凸出的一個雕刻。法國大雕刻家羅丹的韻律也是光的韻律,中國畫卻是線的韻律,光不要了,影也不要了。“客有為周君畫英者”的故事中講的那種漆畫,要等待陽光從一定角度的照射,才能突出形象,在韓非子看來,價值就不高,甚至不能算作畫了。 從中國畫注重線條,可以知道中國畫的工具——筆墨的重要,中國的筆發達很早,殷代已有了筆,仰韶文化的陶器上已經有用筆畫的魚。在楚國墓中也發現了筆。中國的筆有極大的表現力,因此“筆墨”二字,不但代表繪畫和書法的工具,而且代表了一種藝術境界。 我國現存的一幅時代古老的畫是1949年長沙出土的晚周帛畫。郭沫若對這幅畫作了極有詩意的解釋:“畫的構成很巧妙地把幻想與現實交織着,充分表現着戰國時代的時代精神。雖然規模有大小的不同,和屈原的《離騷》的構成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比起《離騷》來,意義卻還要積極一些。不僅布置勻稱,而且意象軒昂。透過兩千年的歲月的鉛幕,我們聽出了古代畫工的搏動着的心音。”現在我們要注意的是,這樣一幅表現了戰國時代的時代精神的含義豐富的畫,它的形象正是由線條組成的。換句話說,它是憑借國畫的工具——筆墨而得到表現的。 (摘自宗白華《中國古代的繪畫美學思想》) 材料二 西洋畫素描與中國畫的白描及水墨法,擺脫了彩色的紛華燦爛,輕裝簡從,直接把握物的輪廓、動态和靈魂。畫家的眼、手、心與造物面對面肉搏。物象在此啟示它的真形,畫家在此流露他的手法與個性。抽象線紋,不存于物,不存于心,卻能以它的勻整、流動、回環、曲折,表達萬物的體積、形态和生命;更能憑借它的節奏、速度、剛柔、明暗,有如弦上的音、舞中的态,寫出心情的靈境而探入物體的詩魂。 所以中國畫自始至終以線為主。張彥遠的《曆代名畫記》上說:“無線者非畫也。”這句話何其爽直和肯定!西洋畫的素描則自米開朗珙羅、達芬奇、拉斐爾、倫勃朗以來,不但是作為油畫的基礎工作,畫家與物象第一次會晤交接的産兒,且以其表示畫家“心靈藝術的探險史”的光榮與勝利,使我們直接窺見藝人心物交融的靈感刹那,驚天動地的非常際會。其曆史的價值與心理的趣味有時超過完成的油畫。 然而中西線畫之關照物象與表現物象的方式、技法,有着曆史上傳統的差别:西畫線條是顯露着凹凸,體貼輪廓以把握堅固的實體感覺;中國畫則以飄灑流暢的線紋,自由組織,暗示物象的骨骼、氣勢與動向。顧恺之是中國線畫的祖師,唐代吳道子是中國線畫的創造天才與集大成者,他的畫法有所謂“吳帶當風”,可以想見其線紋的動蕩、自由、超象而取勢。其筆法不暇作形體實象的描摹,而以表現動力氣韻為主。然而北齊時曹國畫家曹仲達以西域作風畫人物,号稱“曹衣出水”,可以想見其衣紋垂直貼附肉體顯露凹凸,有如希臘出浴女像。此為中國線畫受外域影響者。後來宋元花鳥畫以純淨優美的曲線,寫花鳥的體态輪廓,高貴圓滿,表示最深意味的立體感。以線示體,于此已見高峰。 唐代王維以後,水墨渲淡一派興起,以墨氣表達骨氣,以墨彩暗示色彩。雖冋樣以抽象筆墨追尋造化,在西洋亦屬于素描之一種,然重墨輕筆之沒骨畫法,亦系間接接受印度傳來暈染法之影響。故中國線描、水墨兩大畫系雖淵源不同,而其精神在以抽象的筆墨超象立形,依形造境,因境傳神,達于心物交融、形神互映的境界,則為一緻。 素描的價值在直接取相,眼、手、心相應,而其精神則又在以富于暗示力的線紋或墨彩體現具體的形神。故素描是返于“自然”,返于“自心”,返于“直接”,返于“真”,返于純淨無欺的藝術;一切造形藝術的複興,當以素描為起點。 (摘自宗白華《論素描》) 1.下列對材料相關内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 A.有的中國繪畫憑空加上一些線條,可以更深刻地表現内容。 B.中國的筆墨,是形成中國繪畫、書法藝術特色的一個因素。 C.郭沫若對晚周帛畫的解釋,說明了這幅畫是由線條組成的。 D.宗白華認為,中國的白描和水墨作品都可歸于“素描”的範疇。 2.根據材料内容,下列說法正确的一項是( ) A.“客有為周君畫莢者”的故事中講的那種漆畫是一個線條的組織。 B.自然主義藝術主張表現客觀真實的世界,反對虛構。 C.西洋素描在曆史價值和心理趣味方面超過了油畫。 D.北齊時曹國畫家曹仲達的人物畫,不重實體而重暗示。 3.下列選項中,不能支持這兩個材料的觀點的一項是( ) A.羅丹的雕塑《思想者》,富有光和影的韻律,表現出思想者的力量。 B.中國漢字是由橫豎撇捺等筆畫構成的方塊字,四棱方正,整齊美觀。 C.齊白石水墨畫《蝦》體現了高超的筆墨技巧,靈動活潑,神韻充盈。 D.傳統花窗的圖案由縱橫交錯的木條或青瓦構成,兼有實用和裝飾功能。 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第一自然段的論證思路。 5.我國敦煌莫高窟的飛天壁畫,是敦煌藝術的标志。敦煌莫高窟492個洞窟中,幾乎窟窟畫有優美的飛天。請根據兩則材料的内容,談談下面這幅飛天畫的藝術特色。 二、文學類閱讀-單文本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鐵牛和病鴨 老舍 王明遠的乳名叫“鐵柱子”。在學校裡他是“鐵牛”。這個家夥也真是有點“鐵”,大概他是不大愛吃石頭罷了,真要吃上幾塊的話,那一定也會照常的消化。他既不嬌貴,又沒脾氣。一年到頭,他老笑着。兩排牙,齊整潔白,像個小孩兒的。 他有個志願,要和和平平的做點大事。意思大概是說,做點對别人有益的事,而且要自自然然做成。他是學農的。他認為人反正得吃飯,農業改良是件大事。 自從留學回來,他就在一個官辦的農場做選種的研究與試驗。這個農場的經費永遠沒有一定的着落。場長呢,照例毎七八個月換一位。場長既是來熬資格,自然還有願在他們手下熬更小一些資格的人。所以農場雖成立多年,農場試驗可并沒有做過。要是有的話,就是鐵牛自己那點事兒。 為他,這個農場在用人上開了個官界所不許的例子——新場長到任,照例不撤換鐵牛。這已有五六年的樣子了。鐵牛不大記得場長們的姓名,可是他知道怎樣央告場長。“我的試驗需要長的時間。我愛我的工作。能不撤換我,是感激不盡的!”提到經費的困難,鐵牛請場長放心,“減薪我也樂意幹!”場長手下的人怎麼安置呢?鐵牛也有辦法:“隻要準我在這兒工作,名義倒不拘。” 為維持農場的存在,總得做點什麼給人們瞧瞧,所以每年必開一次農品展覽會。職員們在開會以前,對鐵牛特别的和氣。“王先生,多偏勞!開完會請你吃飯!”吃飯不吃飯,鐵牛倒不在乎,這是和農民與社會接觸的好機會。他忙開了:征集,編制,陳列,講演,招待,全是他。有長官們坐在中間的開會紀念相片裡,十回有九回沒鐵牛。他顧不得照相。 鐵牛的同學李文也是個學農的。李文的腿很短,嘴很長,臉很瘦,心眼很多。被同學們封為“病鴨”。他深信改良農事是最要緊的,可是他始終沒有成績。 他把人分成三等,一等是比他位分高的,一等是比他矮的,一等是和他一樣兒高的。他隻交比他高的人,不理和他肩膀齊的,管轄着奴使着比他矮的。“人”既選定,對“事”便也有了辦法。“拿過來”成了他的口号。拿過來自己人辦,才能不受别人的氣。椅子要是成心搗亂,砸碎了兔崽子!各處的椅子不同,一種椅子有一種氣人的辦法,因此,他要統一椅子。幾年的工夫他成了個重要的人物,“拿過來”不少的事業。越拿越多,越多越複雜,每拿過來一個地方,他先把椅子都漆白了。 他和鐵牛有好幾年沒見了。 正趕上開農業學會年會。兩個老同學一塊兒吃飯。 “老王,這幾年淨在哪兒呢?” “——農場,不壞的小地方。” “場長待你怎樣?” “無所謂,他幹他的,我幹我的;隻希望他别撤換我。” “拿過來好了。”病鴨說,“老王,你幹吧!” “我當然是幹哪,我就怕幹不下去,前功盡棄。咱們這種工作要是沒有長時間,是等于把錢打了水漂兒。” “我是讓你幹場長。現成的事,為什麼不拿過來?” “我當場長,”鐵牛好像聽見了一件奇事。“等過個半年來的,好被别人頂了?” 病鴨心裡默演對話:“你這小子不曉得李老爺有多大勢力?輕看我?”他略微一笑,“你不幹也好,反正咱們把它拿過來好了。咱們有的是人。你幫忙好了。”鐵牛莫名其妙。 病鴨又補上一句:“你想好了,願意幹呢,我還是把場長給你。” “我隻求能繼續作我的試驗,别的我不管。”鐵牛想不出别的話。 鐵牛回到農場不久,場長果然換了。新場長請他去談話:“王先生,李先生的老同學。請多幫忙,我們得合作。兄弟對于農學是一竅不通。不過呢,和李先生的關系還那個。合作,我們合作。”鐵牛想不出,他怎能和個不懂農學的人合作。 新場長到任後第一件事是撤換人,第二件事是把椅子都漆白了。第一件與鐵牛無關,因為他沒被撤職。第二件可不這樣,場長派他辦理油飾椅子,因這是李先生視為最重要的事,所以選派鐵牛,以表示合作的精神。 鐵牛既沒那個工夫,又看不出漆刷椅子的重要,所以不管。 新場長告訴了他:“我接收你的戰書。不過,你既是李先生的同學,我還得留個面子,請李先生自己處置這回事。” 鐵牛被撤了差。 他要求見場長,不見。 他回到試驗室,呆呆的坐了半天,幾年的心血……不能,不能是老李的主意,老李也是學農的,還能不明白我的工作的重要?他看着試驗室内東西,心中想象着将來的成功——再有一二年,把試驗的結果拿去實地應用,該收一個糧的便收兩個……他到農場去繞了一圈,地裡的每一棵谷每一個小木牌,都是他的兒女……要和和平平的做點大事!回到屋内,給老李寫信,告訴他在某天去見他。 按着信上的時間去見病鴨。等到第四個鐘頭上,來了個仆人:“請不用等我們老爺了,剛才來了電話,中途上暴病,入了醫院。” 鐵牛顧不得去吃飯,一直跑到醫院去。 病人不能接見客人。鐵牛托那個人送進張名片。 待了一會,那個人把名片拿回來,上面有幾個鉛筆寫的字:“不用再來,咱們不合作。” “要和和平平的做點大事。”鐵牛一邊走一面低聲的念道。 (有删改) 6.下列對小說相關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項是( ) A.場長頻繁更換而鐵牛多年沒被撤換,說明有真本事的人無論何時都會受到重視。 B.每年開農品展覽會前職員們對鐵牛很和氣,可見多數人内心是反對弄虛作假的。 C.病鴨每到一處上任,先把椅子都漆白,說明他的為官之道就是任用自己的親信。 D.新場長派鐵牛油飾椅子,鐵牛拒不合作,這表現出鐵牛不同流合污的反抗精神。 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小說開頭以誇張的筆法,寫鐵牛即使吃石頭也會照常的消化,形象地表現了鐵牛不受外界影響、執着于美好理想的性格特點。 B.小說選取鐵牛央告場長把他留下、在農品展覽會上忙前忙後兩個典型場景,充分展現了鐵牛一心為事業不計較個人得失的品質。 C.小說擅長在矛盾沖突中刻畫人物,如鐵牛與病鴨一起吃飯時的對話、鐵牛為留職找病鴨被病鴨拒絕,這些沖突使人物形象更鮮明。 D.小說多次寫到當時的社會環境,将人物命運置于特定的社會環境之下,最後鐵牛被撤差、病鴨暴病,反映了作者對社會的失望。 8.畫線的句子在文中出現了三次,請分别指出其在塑造人物方面的作用。 9.小說以“鐵牛與病鴨”為标題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 三、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魯南宮敬叔言魯君曰:“請與孔子适周。”魯君與之一乘車,兩馬,一豎子俱,适周問禮,蓋見老子雲。辭去,而老子送之曰:“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貴,竊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人之惡者也。為人子者毋以有已,為人臣者毋以有已。’”孔子自周反于魯,弟子稍益進焉。魯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蓋年三十矣。齊景公與晏嬰來适魯,景公問孔子曰:“昔秦穆公國小處辟,其霸何也?”對曰:“秦,國雖小,其志大;處雖辟,行中正。身舉五羖①,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與語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雖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說。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與郈昭伯以鬥雞故得罪魯昭公,昭公率師擊平子,平子與孟氏、叔孫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師敗奔於齊齊處昭公乾侯其後頃之魯亂孔子适齊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與齊太師語樂,聞韶音,學之,三月不知肉味,齊人稱之。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攝相事。與聞國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飾賈,男女行者别於塗,塗不拾遺。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歸。孔子學鼓琴師襄子,十日不進。師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習其曲矣,未得其數也。”有間,曰:“已習其數,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間,曰:“已習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為人也。”有間,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遠志焉。曰:“丘得其為人,黯然而黑,幾然而長,眼如望羊,如王四國,非文王其誰能為此也!”師襄子辟席再拜,曰:“師蓋雲文王操也。”孔子年七十三,以魯哀公十六年四月己醜卒。 (節選自《史記·孔子世家》,有删改) (注)①羖:黑色的公羊。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确的一項是( ) A.昭公師敗/奔於齊/齊處/昭公乾侯其後/頃之魯亂/孔子适齊/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B.昭公師敗/奔於齊/齊處昭公乾侯/其後頃之/魯亂/孔子适齊/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C.昭公師敗奔於齊/齊處昭公乾侯/其後頃之/魯亂/孔子适齊/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D.昭公師敗奔於齊/齊處/昭公乾侯其後頃之/魯亂/孔子适齊/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豎子指童仆或對人的鄙稱。文中之意與“往而不反者,豎子也”中“豎子”不同。 B.韶,傳說中虞舜時代的樂曲名,古人常用奏樂來歡迎賓客,後常常被稱作《大韶》。 C.有司指主管某部門的官吏,古代設官分職,各有專司,故各級各部門官吏統稱有司。 D.辟席,古時禮節,前人常用離開坐席而伏于地來表示自己對對方的尊敬和畏懼。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孔子與南宮敬叔前往周國,向老子求教,老子臨别贈言,告誡其切勿妄議是非,而應謹言慎行,不能僅顧自我。 B.孔子三十五歲時,适逢魯昭公因鬥雞之事怪罪季平子并發兵攻打他,季平子聯合孟孫氏、叔孫氏反擊魯昭公。 C.魯國動亂,孔子不得不逃亡齊國,做了家臣,他潛心《韶》樂,數月無肉可食,仍不改其樂,齊人盛贊不已。 D.孔子向師襄子學習古琴時,勤于琢磨,反複咀嚼,在不斷的雕琢中提升琴藝,悟出其内在韻緻,終得其師贊許。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人之惡者也。 (2)與聞國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飾賈,男女行者别於塗,塗不拾遺。 14.孔子認為秦穆公能夠成就霸業的原因有哪些? 四、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列小題。 歸園田居(其六) 陶淵明 種苗在東臯,苗生滿阡陌。 雖有荷鋤倦,濁酒聊自适。 日暮巾柴車,路暗光已夕。 歸人望煙火,稚子候檐隙。 問君亦何為,百年會有役。 但願桑麻成,蠶月得紡績。 素心正如此,開徑望三益①。 (注)①三益:語出《論語》,“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15.下列對本詩的賞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 A.詩人東臯種苗、荷鋤勞作,見禾苗遍野,歸家之後酌酒自飲,辛勞之倦随之消減。 B.夕陽、巾車、暗路、歸人、煙火、稚子等意象組合巧妙,虛實結合,畫面溫馨甯靜。 C.“問君”兩句借用設問,巧妙地将描寫田居生活場景過渡到抒發詩人的人生感悟。 D.全詩以時空轉換為序,叙事抒情結合,“素心”二字收束全詩,表現詩人人生志趣。 16.全詩表達了詩人哪些感情?請簡要分析。 五、情景默寫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遙遊》中大鵬騰空萬裡而飛向南方大海憑借的條件是“____________”,如果“____________”,則鲲鵬這種大鳥恐怕也難以展翅翺翔。 (2)《桃花源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綜合視覺和聽覺,勾勒了桃花源一派安定平和的理想田園生活圖景。 (3)古人常借外物來抒發自己的愁苦。李白在“不稱意”中吟唱出“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的詩句,以“弄扁舟”擺脫了人生的苦悶;而蘇轼在《赤壁賦》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将現實中的苦悶寄予了秋風。 六、選擇 簡答 閱讀下列材料,完成文後小題。 木商由古松而想到架屋、制器、賺錢等等,植物學家由古松而想到根莖花葉、日光水分等等,他們的意識都不能停止在古松本身上面,不過把古松當作一塊踏腳石,由它跳到和它有關系的種種事物上面去。所以在實用的态度中和科學的态度中,所得到的事物的意象都不是獨立的,觀者的注意力都不是專注在所觀事物本身上面的。注意力的集中,意象的______,便是美感的态度的最大特點。比如我們畫畫的朋友看古松,他把全副精神都注在松的本身上面,古松對于他便成了一個______的世界。他忘記他的妻子在家裡等柴燒飯,他忘記松樹在植物教科書裡叫做顯花植物。總之,古松完全占領住他的意識,古松以外的世界他都____了。他隻把古松擺在心眼面前當作一幅畫去_____。因為不計較實用,使他不用抽象的思考;他不推求關系、條理、因果等等,所以心中沒有意志和欲念。這種脫淨了意志和抽象思考的心理活動叫做“直覺”,直覺所見到的意象叫做“形象。美感經驗就是形象的直覺,美就是事物呈現形象于直覺時的特質。 我們可以說,美是事物的最有價值的一面,美感的經驗是人生中最有價值的一面。許多轟轟烈烈的成功和失敗都過去了,隻有美的藝術作品真正是不朽的;悠悠的過去隻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們所以還能認識出來這漆黑的天空,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靠藝術家所散布的幾點星光。 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 A.孤立絕緣 獨立自主 視而不見 體味 B.孤立無緣 獨立自足 熟視無睹 玩味 C.孤立無緣 獨立自主 熟視無睹 體味 D.孤立絕緣 獨立自足 視而不見 玩味 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 A.他不計較實用,所以心中沒有意志和欲念;他不推求關系、條理、因果等等,所以不用抽象的思考。 B.因為不計較實用,使他心中沒有意志和欲念;因為不推求關系、條理、因果等等,使他不用抽象的思考。 C.他不計較實用,所以不用抽象的思考;他不推求關系、條理、因果等等,所以心中沒有意志和欲念。 D.因為不計較實用,使他不用抽象的思考;因為不推求關系、條理、因果等等,使他心中沒有意志和欲念。 20.請簡要分析文中畫橫線句子的修辭手法及其表達效果。 閱讀下列材料,完成文後小題。 “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構成的自然資源。① ,導緻地球暖化的元兇二氧化碳也就排放得多。2020年,我國制定了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标。碳達峰,就是指在某一個時點,② ,之後不再增長并逐步回落。碳中和,指的是在一定時間内,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途徑,抵消自身所産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 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目标期限,歐美發達國家一般為50至70年,③ ,遠遠短于它們。就近期而言,“十四五”規劃提出,到2025年,中國森林覆蓋率将從目前的23.04%再提高超1個百分點,達到24.1%,濕地保護率提高到55%,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和城市黑臭水體,( )。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 A.使單位國内生産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加快發展方式的綠色轉型 B.加快發展方式的綠色轉型,使單位國内生産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 C.使發展方式的綠色轉型加快,把單位國内生産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 D.把單位國内生産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使發展方式的綠色轉型加快 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内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七、材料作文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①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大學》 ②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③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 ④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陳子昂《感遇》 ⑤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羅隐《蜂》 ⑥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誡子書》 讀了上面的名句,你有怎樣的感觸和思考?請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寫一篇文章。 要求:自選角度,明确文體,自拟标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 1.C 2.B 3.B 4.先說西方的藝術是團塊的造型,對比引出本文的中心論點——中國畫注重線條;然後擴展開去,闡述中國的雕刻、建築、戲曲都是注重線條的藝術。 5.飛天畫把形體化成飛動的線條,着重于線條的流動,帶有舞蹈的意味。 飛天畫以飄灑流暢的線紋,自由組織,暗示飛天的骨骼、氣勢與動向。 飛天畫有虛有實,不注重形體實象的描摹,而以表現動力氣韻為主。 【解析】 1.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内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這幅畫是由線條組成的”錯誤。結合“現在我們要注意的是,這樣一幅表現了戰國時代的時代精神的含義豐富的畫,它的形象正是由線條組成的”分析,這是由作者補充說明的,不是郭沫若對晚周帛畫的解釋。 故選C。 2.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态度的能力。 A.“講的那種漆畫是一個線條的組織”錯誤。“那種漆畫,要等待陽光從一定角度的照射,才能突出形象,在韓非子看來,價值就不高,甚至不能算作畫了”,說明它是光和影的藝術,不是線條的藝術。 C.“超過了油畫”太絕對,原文是“有時超過完成的油畫”。 D.“不重實體而重暗示”錯誤。“可以想見其衣紋垂直貼附肉體顯露凹凸,有如希臘出浴女像。此為中國線畫受外域影響者”,說明曹仲達的人物畫是重實體的。 故選B。 3.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材料裡講的“線條”,是指繪畫、雕刻、建築、戲曲等藝術形式的一種表現藝術。 A.從雕塑角度來寫的。符合題幹要求。 B.漢字的構成不屬于這種表現藝術。 C.從繪畫角度來寫的,屬于這種表現藝術。 D.從建築角度來寫的,屬于這種表現藝術。 故選B。 4.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構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第一自然段一共十句話,第一句話交代“埃及、希臘的建築、雕刻是一種團塊的造型”,第二句用米開朗琪羅的名言。第三句交代中國就很不同。第四句明确中國古代藝術家的做法。第五句舉例說明“中國的畫特别注重線條,是一個線條的組織”。前五句話,通過把中國和西方的藝術對比,明确論點“中國畫注重線條”。 第六句講中國雕刻也注重流動的線條,第七句講中國建築,第八句講中國戲曲的演變,第九句講“疊折兒”等,最後一句總結,明确“中國畫以至中國雕刻注重線條的藝術”。 5. 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 答題時主要是找材料中與這幅畫的特點有關的觀點句,兩個材料都要顧及。 結合“由于把形體化成飛動的線條,着重于線條的流動,因此使得中國的繪畫帶有舞蹈的意味。這從漢代石刻畫可以看得很清楚”分析,這幅飛天畫把形體化成飛動的線條,線條富有流動之感,好像在翩翩起舞,給人一種跳躍舞蹈的感覺。 結合“中國畫則以飄灑流暢的線紋,自由組織,暗示物象的骨骼、氣勢與動向”分析,這幅飛天畫的條紋給人一種飄灑流暢的感覺,且排列靈動自由,沒有刻闆的造型,這些線紋的走向暗示飛天的骨骼、氣勢與動向。 結合“可以想見其線紋的動蕩、自由、超象而取勢。其筆法不暇作形體實象的描摹,而以表現動力氣韻為主”分析,這幅飛天畫有虛有實,沒有刻意描摹形體實像,而以流動的線條,表現動力氣韻為主。 6.C 7.D 8.第一次出現,表明了鐵牛單純而美好的理想。 第二次出現,表現了鐵牛被撤差後心有不甘,對病鴨抱有幻想。 第三次出現,既意味着鐵牛對病鴨幻想的破滅,又意味着鐵牛心中的理想并沒有完全被撲滅。 9.①“鐵牛”和“病鴨”并列,有對比效果,準确而生動地表現了兩個人物形象的特點,一個正直如鐵,一個代表了社會的病态。②“鐵牛”和“病鴨”并列,深化了作品褒揚前者諷刺後者的主題,“鐵牛”不易摧毀,“病鴨”終将死亡,寓含了作者的美好希望。③以動物為綽号來指代人,饒有趣味,能吸引讀者。 【解析】 6.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說明有真本事的人無論何時都會受到重視”說法錯誤。“鐵牛多年沒被撤換”是因為農場每年要辦一次農品展覽會,這件事隻有鐵牛肯幹。從“有長官們坐在中間的開會紀念相片裡,十回有九回沒鐵牛。他顧不得照相”可見其并沒有受到重視。 B.“可見多數人内心是反對弄虛作假的”說法錯誤。大家此時對鐵牛客氣,是因為需要鐵牛幹事為他們撐門面。 D.“這表現出鐵牛不同流合污的反抗精神”過于拔高。鐵牛不油飾椅子,是因為“鐵牛既沒那個工夫,又看不出漆刷椅子的重要,所以不管”。 故選C。 7. 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 D.“最後鐵牛被撤差、病鴨暴病,反映了作者對社會的失望”分析錯誤。“病鴨暴病”隻是病鴨不想見鐵牛的借口,小說中病鴨是一個反面人物,所以“病鴨暴病”并不反映作者對社會的失望。 故選D。 8. 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中語句作用的分析能力。 在小說中,“要和和平平的做點大事”共出現了三次,第一次是在小說的開頭,第二段中“他有個志願,要和和平平的做點大事”,此時的鐵牛充滿理想,要“做點對别人有益的事,而且要自自然然做成”,這一句話表明了鐵牛單純而美好的理想,對塑造鐵牛這一人物形象有着側面烘托的作用。 第二次出現是在鐵牛被撤差後,“要和和平平的做點大事!回到屋内,給老李寫信,告訴他在某天去見他”,此時鐵牛對自己被撤差感到痛苦和迷茫,他不相信是老同學撤了自己的差,所以這句話表現了鐵牛被撤差後心有不甘,對病鴨抱有幻想。這句話在此處既突出了鐵牛有些天真的性格特點,也反襯了病鴨為了權力不顧一切的特點。 第三次是出現在小說的結尾,在病鴨不見鐵牛,并且表示絕交的意思後,“'要和和平平的做點大事。’鐵牛一邊走一面低聲的念道”,這時的鐵牛仍然在堅持着自己的理想,他對病鴨不再抱有幻想,但對心中的理想并沒有完全被撲滅。 9.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标題的含義和作用的能力。 作者以小說中的兩個主要人物為題,“鐵牛與病鴨”中将“鐵牛”和“病鴨”并列,這就将形成了對比的效果,這兩個名字準确而生動地表現了兩個人物形象的特點,“鐵牛”中“鐵”字表明他正直如鐵,“牛”表明他具有實幹精神;而“病鴨”中的“病”代表了社會的病态,“鴨”表明他們隻會作表面工作,隻會嘴皮子功夫,而沒有實幹精神。 “鐵牛”和“病鴨”并列,明顯的表明了作者的褒貶傾向,深化了作品褒揚前者諷刺後者的主題,“鐵牛”不易摧毀,即使是遭受暫時的挫折,終會成功,而“病鴨”即使是暫時得逞,但最後終将死亡,寓含了作者的美好希望。 “鐵牛與病鴨”是小說中兩個主要人物的綽号,以動物為綽号來指代人,讓小說增加了趣味性,還具有象征作用,這樣能引起讀者的好奇,增加他們閱讀的興趣。 10.B 11.D 12.C 13.(1)那種學問淵博、見多識廣卻使自己身處險境的人,一定是好揭發别人醜行的人。 (2)孔子參與國政才三個月,販羊賣豬的商人就不再加讨虛價,行人男女都各守禮法分開走路,路上見了别人掉落的東西也不撿回去。 14.(1)秦國雖小,但秦穆公志向遠大。(2)秦國雖地處偏僻,但秦穆公善于施政。(3)唯才是舉,重用賢才。 【解析】 10.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本題中,“昭公師敗”“昭公師”主語,“敗”謂語,本句為主謂結構,其後斷開,排除CD; “齊處昭公乾侯”,省略句、狀語後置句,正常語序為“齊(于)乾侯處昭公”,本句前後應斷開,排除A。 本句譯為:昭公兵敗,逃到了齊國,齊國把昭公安置在乾侯。此後不久,魯國發生動亂,孔子來到齊國,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通過昭子見到景公。 故選B。 11. 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 D.“表示自己對對方的尊敬和畏懼”錯誤。“辟席”表示對對方的尊敬和自己的謙虛。 故選D。 12.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數月無肉可食”理解有誤,應為“孔子鑽研《韶》樂,忘了肉的味道。” 故選C。 13.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點: (1)“危”,使動用法,使……處于險境;“發”,揭發; (2)“粥”,動詞,販賣;“飾賈”,加讨虛價;“塗”,通“途”,道路。 14.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内容,篩選概括要點的能力。 結合“秦,國雖小,其志大”可知,秦國雖小,但秦穆公志向遠大。 結合“處雖辟,行中正”可知,秦國雖地處偏僻,但秦穆公善于施政。 結合“身舉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與語三日,授之以政”可知,唯才是舉,重用賢才。 參考譯文: 魯國的南宮敬叔對魯君說:“請允許我跟孔子一起到周去。”于是魯君就給了孔子一輛車、兩匹馬,一個童仆随同,到周去學禮,據說是見到了老子。告别時,老子送孔子說:“我聽說富貴的人用财物送人,仁德的人用言辭送人。我不能夠富貴,卻盜取了仁人的名号,就送你幾句話,這話是:'那種頭腦聰明、眼光敏銳卻險些喪命的人,一定是喜歡議論别人的人;那種學問淵博、見多識廣卻使自己身處險境的人,一那是好揭發别人醜行的人。做人子女的不能心裡裝着自己;做人臣的不能心裡裝着自己。’”孔子從周回到魯之後,門下的學生就逐漸增多了。魯昭公的二十年,孔子大約三十歲了。齊景公跟晏嬰一塊來到魯國,景公問孔子說:“從前秦穆公,國家既小地域又偏,他能夠稱霸是什麼原因呢?”孔子回答說:“秦這個國家,國家雖然小,目标卻很遠大;地域雖然偏,施政卻很正當。秦穆公親自舉拔用五張黑羊皮贖來的賢士百裡奚,封給他大夫的官爵,才把他從奴隸的拘禁中救出來,就和他一連晤談三天,随後把掌政大權交給了他。從這些事實來看,就是統治整個天下也是可以的,他稱霸諸侯還算成就小了呢!”景公聽了很高興。孔子三十五歲時,季平子因為和郈昭伯比賽鬥雞結怨的事被魯昭公怪罪,昭公帶軍隊來攻打平子。于是平子就聯合了孟孫氏、叔孫氏,三家一起進攻昭公。昭公兵敗,逃到了齊國,齊國把昭公安置在乾侯。此後不久,魯國發生動亂,孔子來到齊國,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通過昭子見到景公。孔子和齊國的樂官讨論音樂,聽到了舜時的《韶》樂,專心學習它,三個月期間,連吃飯時的肉味都感覺不出來,齊人都很稱道這件事。魯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歲。這時他以大司寇的身份兼理國相的職責(參與國家大事)。孔子參與國政才三個月,販羊賣豬的商人就不再加讨虛價,行人男女都各守禮法分開走路,路上見了别人掉落的東西也不撿回去;來到魯國的四方賓客,不必向管事官吏請求,管事官吏都會給給他們賓至如歸般的照顧。孔子向魯國的樂官師襄子學彈琴,一連十天都沒有進展。師襄子說:“可以進學一層了。”孔子說:“我已學會了樂曲的形式,但節奏内容還不了解。”過了一些時候,師襄子又說:“你已學得了曲子的節奏内容,可以進學一層了。”孔子說:“我還沒領會樂曲的情感意蘊。”過了一些時候,師襄子又說:“你已領會了樂曲的情感意蘊,可以進學一層了。”孔子說:“樂曲中那個人我還體認不出呢!”再過一段時間,孔子一副安詳虔敬有所深思的樣子,随又心曠神怡地擡頭仰望,顯出志向高遠的樣子。他說:“我體認出曲中的這個人啦!他的樣子黑黑的,個子高高的,眼光是那樣的明亮遠大。像個統治四方諸侯的王者,這不是文王又有誰能夠如此呢!”師襄子離開座位很恭敬地說:“我的老師說過,這是文王的琴曲啊!”孔子享年七十三歲,死在魯哀公十六年四月的己醜日。 15.B 16.(1)欣慰之情。詩人種苗東臯,見禾苗茂盛,欣慰之情油然而生。 (2)安适自得之情。詩人勞作歸家,斟酒自飲而自得其樂。 (3)對勞動豐收的期冀之情。詩人希望桑麻農事興旺,蠶事之月紡績事務順遂。 (4)對志同道合者的期盼之情。詩人在尾聯中,巧用典故,表達了自己對益者三友的渴慕和期盼。 【解析】 15.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 B.“虛實結合”錯。“日暮巾柴車,路暗光已夕。歸人望煙火,稚子候檐隙”描寫詩人傍晚時分駕着車子回來,夕陽西下,山路也漸漸地變得幽暗。遠遠望見村中已是炊煙袅袅,孩子們正在屋檐下盼望詩人回家。此處描寫均為實寫。 故選B。 16. 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前兩句寫在東邊高地上種植禾苗,禾苗生長茂盛遍布田野。這兩句叙事,顯得很随意,是說在東臯種苗,長勢如何如何。但就在随意的話語中,顯出了一種欣慰、滿意的心情,他說這話好像是在欣賞自己的勞動成果。 三、四句寫雖然勞作辛苦有些疲倦,但家釀濁酒還滿可解乏。陶詩中有“帶月荷鋤歸”,“濁酒”雲雲是常見的語句。看來他對“荷鋤”并不感到是多大的重負,差不多習慣了。他對勞作後有酒喝這件事很滿意,有一種自斟自飲之樂。“自适”寫出安适自得之情。 十一、十二句寫詩人隻希望桑麻農事興旺,蠶事之月紡績事務順遂。桑麻興旺,蠶事順遂,這是他的生活理想。“但願”一詞有誠心祈禱之意,表達了對勞動豐收的期冀之情。 最後兩句寫詩人不求聞達,心願就這樣,希望結交志趣相投的朋友。“三益”用典,表達了自己對益者三友的渴慕和期盼。 17.去以六月息(者也)風之積也不厚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點字詞的寫法,如“阡陌、驟、托”等,要理解字義去記憶。 18.D 19.A 20.以“成功和失敗”與“美的藝術作品”進行對比,并将“過去”比喻為“漆黑的天空”,将藝術家的作品比喻為“星光”,形象地闡明了美感态度比實用态度和科學态度更有價值。 【解析】 18. 本題考查學生正确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 第一處,“孤立無緣”,指同其他事物不相聯系,沒有緣分。“孤立絕緣”,孤立與外界或某一事物隔絕,不發生接觸。由語境可知,此處注意力在事物本身,與外界事物“絕緣”,不是“無緣”,所以使用“孤立絕緣”。 第二處,“獨立自主”,不依靠别人,獨立起來,一切由自己做主。“獨立自足”,獨立起來,自我滿足。從語境來看,畫畫的朋友全神貫注于古松,古松對于他便成了一個“獨立自足”的世界,而不是“自主”,所以使用“獨立自足”。 第三處,“熟視無睹”指因看慣了而沒注意。“視而不見”指不注意不重視。由語境可知,古松完全占領住他的意識,古松以外的世界對于他來說,完全不在意了,所以使用“視而不見”。 第四處,“體味”偏向于體會。“玩味”偏向于欣賞。語境指欣賞,應使用“玩味”。 故選D。 19. 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第一處,“因為……使……”成分殘缺,“因為……使……”的結構埋沒主語。 第二處,語序不當,“實用”與“意志和欲念”内容相應,“關系、條理、因果”與“抽象的思考”内容相應。 隻有A修改正确。 故選A。 20. 本題考查學生正确使用常見的修辭手法的能力。 第一處,“許多轟轟烈烈的成功和失敗都過去了,隻有美的藝術作品真正是不朽的”使用對比,将“轟轟烈烈的成功和失敗”和“美的藝術作品”進行對比,前者“過去”,而後者“不朽”,這一對比凸顯出後者的價值和意義。 第二處,“悠悠的過去隻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們所以還能認識出來這漆黑的天空,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靠藝術家所散布的幾點星光”使用比喻,“悠悠的過去”是本體,“漆黑的天空”是喻體,“藝術家的作品”是本體,“星光”是喻體,再結合第一段文字“在實用的态度中和科學的态度中”“便是美感的态度”可知,劃線句中的“轟轟烈烈的成功和失敗”是體現的是實用和科學的态度,而“美的藝術作品”體現的是美感态度,所以劃線句使用對比和比喻要展現的是“美感态度”的不朽價值。 21.B 22.①這些資源消耗得多 ②二氧化碳的排放達到峰值 ③而我國僅為30年 【解析】 21.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語句複位的能力。 根據文段内容可知,“單位國内生産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是“加快發展方式的綠色轉型”的結果,所以應是“加快發展方式的綠色轉型”在前,“單位國内生産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在後,據此排除A、D兩項。 在因果關系上,“加快發展方式的綠色轉型”是原因,“單位國内生産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是結果,所以“使”應放在“單位國内生産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前,據此排除C項。 故選B。 22.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第一空,從上文“'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構成的自然資源”可知,石油、煤炭、木材是含有“碳”元素。而根據後文“導緻地球暖化的元兇二氧化碳也就排放得多”可知,①中所填入句子應是導緻二氧化碳排放得多的原因,據此分析,①中應填入“這些資源消耗得多”意思的句子。 第二空,從前文“碳達峰,就是指在某一個時點”和後文“之後不再增長并逐步回落”可知,此處是給碳達峰下定義,據此推斷所謂碳達峰,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達到峰值,據此②中可填入“二氧化碳的排放達到峰值”。 第三空,從前文“歐美發達國家一般為50至70年”和後文“遠遠短于它們”可知,③中所填入内容應是我國從碳達峰到碳中和所要花費的時間,從上一段“我國制定了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标”可知,這個時間是30年,故③中可填入“而我國僅為30年”。 23.略 【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 審題: 這是一則任務驅動型作文題,要求從所給名句中選擇兩三句來确定立意。這是六則名言類材料,先理解它們的意思。 ①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也一定要謹慎。 ②表達了作者願為國獻身、不計個人得失的崇高精神。 ③表達了為了國家勇敢獻身、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 ④表達了對國事的關心和從軍報國的壯志。 ⑤意思是,辛辛苦苦釀出來的蜜不是給自己,而是奉獻給别人。表達了對奉獻精神的贊美。 ⑥意思是,依靠内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 題目要求“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确定立意”,學生要找到這兩三句之間的關聯點。分析這句話我們發現。①⑥側重于個人修養,③⑤都強調“奉獻”精神,②④則都有“報國”思想。當然我們也可以選擇①②③,寫新時代青年的個人修養、應該具有的品質。此題适合寫成議論文。 “合理引用”,何為“合理”?當然是在恰當的地方引用,可以将名言作為論據來使用,或者在分析道理的時候加進去。這一點學生一定要注意,不要忘記“引用”自己選擇的名言。 立意: 1.奉獻之歌,曆久彌新。 2.家國情懷,永不過時。 3.加強個人修養,錘煉報國本領。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