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陽上亢證,就是肝虛火。
肝陽上亢,多因肝氣郁結化火,損傷肝陰、肝血,肝之陰血不足,不能制約肝陽,則陽亢于上,或腎陰虧虛,多由房勞過度,劫奪腎精,水不涵木,陽失潛藏,肝陽偏亢,或過食辛辣溫燥動火之品,導緻化熱化火,損傷肝陰,陰不斂陽,肝陽亢盛。臨床常見頭痛、眩暈和腰膝酸軟、足輕頭重等上盛下虛的臨床特征。
肝腎陰虧,陰不制陽,故表現為陽亢于上,陰虧于下。火熱内傷腎陰,或肝陰虧虛,水不涵木,肝腎陰虛,不能制約陽氣,肝陽偏亢,陽升氣逆,上擾清空,則頭目脹痛。
肝陽上亢,風動陽升,邪擾清空,則病發眩暈。
肝腎陰虧,則精血虛損,心無所主,心失其養,心神不甯,則心悸健忘,失眠多夢。
腰為腎之府,若腎陰虧虛,則腎失封藏,陰虧無以滋養腎之外府,況腰膝以下,由腎所主,故腰膝酸軟無力。
上盛下虛,陽盛于上,陰虧于下,所以頭部沉重,兩足輕飄,步履蹒跚。
舌質紅,舌苔少而幹,脈弦細數或脈弦有力,皆為肝腎陰虛,陰液不足,肝陽偏亢,陽亢陰虧之象。
若肝陽偏亢,又出現大怒則導緻肝氣橫逆,氣機逆亂,血随氣升,氣血壅滞于上,阻塞隧竅,則發生血厥。
或素有髒氣不平,痰濁内宿,肝腎陰液不足,無以斂陽,易生風生熱,一有七情失調之怒恚、憂悲、恐驚等誘因,則風陽暴張,引動伏痰,痰火氣逆,蒙蔽神竅,走竄經脈,病發痫證。
肝腎陰虧于下,虛火内生,則可見陰虛火旺證的表現,同時亦有肝腎精血俱虧的症狀。這是因為,肝藏血,腎藏精,腎中之精,有賴于肝血的不斷化生,而肝血的生成,則需腎中精氣的氣化。即血能生精,精能生血,因而叫“精血同源”。
腎陰虧虛,水不涵木,導緻肝陽上亢,或相火妄盛;若肝陽、肝火過旺,多下劫腎陰,而緻腎陰虧虛。
肝陽上亢證,具有肝火上炎證相同的肝經氣火上逆的病機。肝陽上亢證,若無肝腎陰虧證,就不是肝陽上亢證,而是肝火上炎證。
所以,在肝火裡,肝陽上亢說的是肝陽,但其本質卻是陰虛。因此,它屬于本虛标實證,是虛火,以肝腎陰虛為本,肝陽偏亢為标。
肝實火宜清瀉,肝虛火要清養。根據這個原則,肝陽上亢不能一味清降。正如《知醫必辨》所言“肝陽太旺,養陰以潛之”,治療宜平肝潛陽,滋陰降火,方用天麻鈎藤飲。
有話要說...